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在综合研究江西篁村铅锌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并总结其成矿规律,对矿床的控矿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篁村铅锌矿控矿因素以构造为主,也受地层、岩性、岩浆岩活动等条件控制,矿床成因应属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热液矿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等因素,初步提成篁村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对在矿区外围寻找铅锌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研究军屯金矿地质特征,并结合分析冷口断裂带内同类型矿床,以构造控矿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冷口断裂带内"长城式"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热液来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环境、成矿时代,建立成矿模式,探讨"长城式"金矿矿床成因。认为"长城式"金矿不是新型矿床,而是一种受构造控制的热液断裂蚀变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湘东北幕阜山岩体南部分布有多个铜铅锌矿床,矿床受北东向区域构造控制,岩浆期后热液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矿模式可概述为: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开始,区域北东向断裂开始发育并充填早期岩浆期后热液,形成无矿或矿化较弱的石英脉;燕山晚期,次级北西向断裂开始发育,以岩浆期后热液为主的含矿热液沿及北东向主断裂其次级构造充填,形成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铜铅锌矿床。幕阜山地区铜铅锌矿找矿应注意在岩体南部舌状凸起地段沿秦家坊断裂及次级张扭性断裂的分枝复合、膨大、断裂面舒缓波状等部位寻找。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红河县阿扒矿区铅锌矿位于弥勒—师宗大断裂西段,是红河县最先发现的铅锌矿床,矿体产于主断裂与次断裂交汇处,岩浆为该矿床提供成矿物质来源。该矿床为主要受构造、岩浆控制的铅锌多金属矿床。通过地层标志,构造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分析发现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充填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5.
魏永满 《甘肃冶金》2009,31(5):86-90
龙洞湾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处于昆仑秦岭褶皱区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海西地槽褶皱带中部。属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与武都弧形构造东翼的复合部位,即西成矿田东部,吴家山背斜的北翼,厂坝、李家沟两大型铅锌矿床的北西延长部位。大地构造位置极为特殊,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及成矿条件。文章通过对本区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的阐述及矿床成因的浅要分析,认为变质热液充填交代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断裂构造是控矿、容矿的主要因素。矿床严格受接触带、岩石组合、角岩化带、北西向、近东西向张扭性断裂的控制,具有多成矿物质来源,多期次成矿等特点,指出矿床类型属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变质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栗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其成矿地质条件,认为幕阜山岩体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体和流来源,区内断裂构造控制了铅锌铜矿体的产出,具有明显的构造和岩浆岩控矿特征。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不仅时间和空间上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而且强烈的岩浆活动为本区成矿提供了矿质来源和热源动力,表现出明显的构造和岩浆岩控矿特征。这些特征为找矿提供了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界首—大桥背核部新发现的,首个达中型以上规模的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产于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矿体产状、形态、规模明显受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及断裂构造控制。奥陶系碳酸盐岩与志留系泥质粉砂岩为区内控矿、赋矿地层;北东向F1断裂与北西向F2断裂为导岩、导矿、容矿构造;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体沿F1、F2断裂交汇处侵位于奥陶系碳酸盐岩与志留系泥质粉砂岩,在斑岩、矽卡岩和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分别形成了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充填型矿体。三类矿体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成矿作用均主要受控于宝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只是成矿物质沉淀的空间位置存在区别,属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机制,即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所形成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充填"复合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赛等口金矿位于班公湖-康托-兹格塘措断裂带(F40)上,为最近发现的具有中-大型前景的金多金属矿床。本文在研究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矿床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特征等,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F40断裂对金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火山岩提供了重要成矿物质,矿床成因为中低温构造热液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
长岭子铅锌矿床位于黄岗-甘珠尔庙多金属矿带南部,该成矿带是大兴安岭南段地区最重要的银-铅-锌-铜等多金属成矿带。从地层、岩性和构造等方面入手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Ⅰ号矿带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二叠系碳酸盐岩,深源岩浆活动促使含矿热液形成和运移,并与碳酸盐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从而形成矽卡岩型锌多金属矿体;Ⅱ号矿带燕山期花岗岩分异出的含矿热液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成矿物质,矿体产出方式为热液充填脉状,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受NE向断裂控制明显,形成了中温热液脉型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0.
《黄金》2017,(10)
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床是全球银、铅锌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通过对中国北方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床时空分布、矿体特征、赋矿围岩、成矿地质体等方面的总结,分析了该类矿床的构造背景,提出次火山岩或超浅成斑岩是此类矿床的成矿地质体。该类型矿床矿体类型主要是石英脉型、细脉浸染型和隐爆角砾岩型等,并指出隐爆角砾岩内部角砾之间的接触带、环状与放射状断裂及其断裂交汇处等部位为矿体提供了赋存空间。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铁岭市柴河铅锌矿床的成因,一直被地质界所重视。先后有岩浆期后中一低温热液矿床成矿、古地下水成矿、混合岩化成矿、层控型矿床的热卤水成矿等不同观点。分析矿床的成因的焦点主要是矿床成矿热液和矿质的来源问题。本文通过矿床的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辽宁省铁岭市柴河铅锌矿为深层变质热液改造型后生层控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2.
滇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滇西地区的南部,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因此通过实地调查对滇西地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滇西地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控矿层位特征、构造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特征;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源于地层与岩浆,并且该地区一系列的北东向断裂构造与东西向断裂构造对矿床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谢平军 《甘肃冶金》2012,34(6):60-63
杨家山铅锌矿床位于西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的东段徽成断凹的北侧,其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具有一定的联系。本文通过研究本区大地构造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杨家山铅锌矿床的成矿阶段、成矿物质来源,探讨了矿床成因,指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对贵岭矿区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通过分析成矿温度、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时代,总结矿床成因,认为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区域岩浆岩和矿体地质特征,对金山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成矿物质来源及流体演化,构造与成矿关系进行了探讨,总结出金矿矿床成因。研究表明,金山金矿矿体产出和分布,受到区域复式向斜构造和断裂的控制,含矿热液来源丰富,有利于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6.
七宝山铅锌钴矿床地处扬子—华夏古板块结合带七宝山—朱溪深断裂带中部,其矿床成因为沉积后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1])。本文以寻找该类型铜铅锌钴等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为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区域成矿构造,区域地球物理化学异常特征,指出七宝山矿区及其周边地区找矿潜力及下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黄地推覆构造控矿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初步认为,伴随黄地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动力变质热液沿着推覆构造断层破碎带充填、交代,矿质在破碎带初步富集形成矿化带;燕山期岩浆岩沿断裂上侵,含矿岩浆热液对矿化带叠加改造.最终形成动力变质一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
通过本文对会昌县牛形坑铜钨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认为该铜钨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体产状、形态和规模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及深部的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9.
稻草湾锑矿位于湘中涟源盆地的南缘,城步—桃江成矿带上。通过对矿床成因中含矿物质来源及含矿热液运移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矿区锑矿具有中低温热液成因、"背斜+断裂"及"含矿硅化灰岩+页岩覆盖"控矿特征,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式,验证了本区存在北东向控矿构造与东西向构造交汇部位联合控矿的规律,且工作区内存在类似构造配套较多,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河台金矿床产于燕山早期左行直剪作用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带中,其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都较为特殊,成矿作用过程复杂。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金的迁移、沉淀机制和成矿作用阶段等成因特征,认为:河台金矿床的定位受韧性剪切带等构造因素的控制;成矿物质来源是多源的,但主要来源于震旦系c组地层,其次是来源于深源岩浆热液;矿床成因类型归纳为韧性剪切带中有深源叠加的层控型热动力变质+热液循环富集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