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5):4-6
李秋沅作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知名作家,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在她的少儿小说中,都带有较为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李秋沅的代表性作品,分析隐藏在其中的三大悲剧主题,并通过主题的展示挖掘其作品内在的悲剧精神与悲剧意识,从而进一步认知其作品对当代少年儿童的重大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贺勇  姜云娇 《规划师》2010,26(2):84-89
从解读"糟糕的场地"、"废墟"等角度入手,深入解析了当代景观设计大师P.拉茨教授的工业遗产、工业废墟等景观更新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挖掘了拉茨教授所持有的"景观句法"设计观点,通过理解其设计作品的形成过程,指出其对于当下我国产业转型阶段遗留下来的大量产业类建筑与场地的再生与改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师园中"四盒园"作品的感知为对象,分析王向荣先生在世园会大师论坛的发言及解读作品构思源泉与过程,并藉此表达了作者对花园设计中传统的概括至精神层面的理解与及当代传承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中国当代建筑师张轲为样本,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切入,对张轲及其所带领的标准营造进行分析与解读。应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和信息可视化工具,突破以往仅通过对建筑师的设计作品或写作文章展开感性解读的研究方法,文章将透过数据与文本的挖掘,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整合张轲的创作话语。综合其设计项目、出版物、展览、演讲、奖项等,在多维度展示其17年的收获与成果的同时,挖掘其成功背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纯净的完型——苏州博物馆新馆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青  薛求理  贾巍 《新建筑》2010,(5):106-111
通过阅读苏州博物馆新馆作品及其与周围环境之拓扑布局关系,对照贝聿铭其他设计作品,尝试以"道"与"器"、"名"与"实"的中、西方古典哲学视角,再度挖掘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内涵及其设计手法,解读分析这一"完型"之作中所体现的主题,并发现其对当今建筑实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9)
电影《一九四二》是对民族历史的一次重新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新的认识,即所谓的温故而知新。知新之处在于给人们提供了除历史真相之外的多重人文主题的探寻与思考:对于权力、对于信仰、对于真相、对于哲学思辨、对于人和人性等,对于这些主题的的探寻与思考使得《一九四二》成为一部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其中关于哲学思辨的探讨是影片中的重要部分,具体表现为"大"与"小"之间的思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9)
海岩的作品在当代小说创作领域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的是海岩作品中"王子"形象的塑造。本文主要通过对海岩的代表性作品中的《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深牢大狱》、《永不瞑目》中主人公吴晓、刘川、肖童来分析海岩作品中"王子"在人生蜕变过程中性格的自我历练与升华及带给读者的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建筑理论与设计创作之中,"平滑"思想研究正日益成为重要的美学思想,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认识思维。林恩受德勒兹"平滑"思想的直接影响,早期提出"平滑空间"理论。"平滑"形容自由、开放、不受理性束缚的思想。"平滑"思想为当代设计师的作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实践启发意义。"平滑空间"意味着无中心化的组织机构,无边界,无限制,人们在空间之中自由的游动。文章全面的考察当代"平滑空间"的探索,总结其嬗变带来的影响,以更深刻地认识在设计观念多元化的今天,运用在建筑设计、空间设计的空间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筑师矶崎新在其漫长的建筑理论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超出当代建筑理论水平的概念。其中,"未建成"理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理念,并体现在"未建成"作品中。在近些年的建筑创作中,矶崎新的部分实际建成作品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本文通过对矶崎新建筑理念的解读,分析从"未建成"到"建成"的各阶段作品,以期对当代建筑理念的传承和设计思维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7)
美术鉴赏既受作品本身特征的规范,又调动鉴赏者的想象力,因而具有再创造性质。美术鉴赏的方法很多,各有各的切入角度,应该说适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离开具体的教学情境很难说孰优孰劣。笔者通过多年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四解"鉴赏教学方法:"自"解作品、"合"解作品、"直"解作品和"逆"解作品。文章着重介绍美术作品的"直"解与"逆"解。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6)
《变形记》作为著名作家卡夫卡的经典代表之作,这部作品一直备受广大读者与研究学者的喜爱及关注,成为了一部容纳了包罗万象的文学作品研究蓝本。卡夫卡在创作《变形记》时因融入了过多关于他自身的真实生活写照及情感体验,包括他对父亲的情感倾诉、其自身的生活感悟等,于是乎这部作品便具有了鲜明的自传性色彩。在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与解读《变形记》中的"父亲"与"我",阐释《变形记》与"父亲"、与卡夫卡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白"不仅是一种色彩,它在日本文化中具有多重含义。该文通过对日本"白"文化的探究,分别从颜色、空间、时间等角度分析了日本当代建筑作品中有关"白"的设计思想,从而了解日本当代建筑艺术中关于"白"的日本特色形成之由来。"白"之于日本当代建筑,是传统审美理念的提炼升华,也是其本土文化在当代建筑上的延续与再生。  相似文献   

13.
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任何作品都不可避免地交织着"退让"或"叠加"。基于人们对建筑造型、风格取向的不同理解,从建筑造型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退让"与"叠加"是建筑造型设计最基本的处理手法,并用具体实例论证了二者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进而引发人们对建筑造型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7)
扬州刺绣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绘画性是扬州刺绣的一大特征,扬州刺绣与各个时代的背景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的艺术风格在扬州的刺绣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也逐步形成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针法都缜密、艳丽、工整、光洁,绣师们将画理与绣理融于一体,灵活运用各种针法技巧使得刺绣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1)
<正>融,意为融化与融解,将传统手工艺融化解构,再融解到当代设计中去。"融"五年展由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及品物流形创始人张雷策展,共有50位设计师,70件设计作品参展,涉及500种传统材料的运用,作品主要分为竹、丝、土、铜、纸五大门类,是对创造当代设计语言的探索与尝试,也是一次对中国当代设计精神的诠释。参展设计师来自12个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设计经历与理念,但他们大都对中国传统或  相似文献   

16.
正融,意为融化与融解,将传统手工艺融化解构,再融解到当代设计中去。"融"五年展由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及品物流形创始人张雷策展,共有50位设计师,70件设计作品参展,涉及500种传统材料的运用,作品主要分为竹、丝、土、铜、纸五大门类,是对创造当代设计语言的探索与尝试,也是一次对中国当代设计精神的诠释。参展设计师来自12个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设计经历与理念,但他们大都对中国传统或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33)
如何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具"人文性"和"愉悦性",教师须努力挖掘教材内容,导设一些"说画"环节,即有机引导学生说范画,悟画意;说师画,知技意;说构思,激创意;说作品,拓深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说画"时间,表现自我、释放自我,师善"导"、生会"说",真正地体现出美术课堂的"人文性"和"愉悦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日本众多传统美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哀",并对当代日本主流建筑作品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指出"轻盈"是它们共同的特质.在文章最后比较了这种"轻盈"美与"哀"性美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0)
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实践活动进行如火如荼,本文以"走转改"实践活动下的新闻作品出"精品"的角度考量"走转改"的实际成效,举例佐证了《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通过开辟"社区新闻"版块,挖掘基层"活鱼"的成功案例,从中分析"走转改"的实际内涵在作品中的体现,从新闻作品的选题、采访、细节和语言写作等,多角度探讨"走转改"新闻报道值得借鉴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8)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在教育学生时往往会失去对学生"爱"与"严"的把持度,有些教师不是过于"溺爱"学生,爱得太随意,没有师生之间的年龄差和角色差,导致了在学生的面前失去了尊严;要么就是要求太苛刻,管得太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闻声色变"的效果,所以正确把握好对学生"爱"与"严"的问题,是当今教师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致力于做到爱中带有严,严中透着爱,是当代教学者,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