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教育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基础,它在中国穆斯林形成、壮大和延续自己的宗教信仰,传承伊斯兰文化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回族的伊斯兰教育而言,从唐宋时期回族先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口传心授”教育,到明朝中叶以清真寺为中心的经堂教育,再到20世纪初开始的以学校为重要阵地的现代伊斯兰教育,莫不显示出中国伊斯兰教育随着回族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断的适应社会进步所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从而也对回族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其卓越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及留下的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至今仍然影响着回族社会,并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典籍对中国穆斯林的记载由来已久,20世纪以来阿拉伯国家报刊和著作中有关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的记述与研究与日俱增。本文通过对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印象、20世纪以来阿拉伯期刊典籍中对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记载和论述的梳理与评述,概述了阿拉伯学界对中国回族与伊斯兰教的介绍、研究与认知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达到高潮,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和工具书已经陆续问世。著名伊斯兰学者余振贵、杨怀中合编的《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是研究我国回族伊斯兰历史文献与汉文著译全貌的第一部专门著作。 编著本书的宗旨在于通过系统介绍中国伊斯兰历史文献、研究著作与翻译作品,探讨我国伊斯兰文化广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对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的深层研究。 作者搜集了上自唐宋,下至20世纪90年代的上千余本中国伊斯兰历史文献、研究著作和英文、阿文、波斯文翻译的大量的原始资料。由于大多数书籍已经绝版或者已经失传,所以,著者根据多年来搜集到的资料,把他  相似文献   

4.
研究回族伊斯兰教与21世纪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世纪之交回族伊斯兰教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伊斯兰教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伊斯兰教的社会作用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特点。中国现实社会和政治制度对伊斯兰教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伊斯兰教跨世纪的战略选择必须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保持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回族伊斯兰教的基本特点、规律性,探讨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必将促进回族伊斯兰教工作顺利跨入21世纪,树立回回民族崭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在明清两朝的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历史上,出现过4位视“以儒诠经”为己任的回族伊斯兰教大师王岱舆(真回老人)、马注(文炳)、刘智(介廉)、马德新(复初),他们以学贯中西(天方西域),兼通回、儒、佛、耶四教的深厚学养和磅礴气势,掀起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对话高潮,开启了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文化运动。其中,生活在清代的云南滇西大理籍的回族伊斯兰教学者马复初,无疑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4人中最晚的一位学者,也是4人中承先启后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的贡献,奠定了他在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崇高的伊斯兰经学大师地位…  相似文献   

6.
父亲白寿彝作为20世纪中国回族研究领域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在他70年的学术实践中筚路蓝缕,笔耕不辍,以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回族研究的发展。父亲的学术工作包括对回族和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历史的研究,回族历史人物和伊斯兰教经师的研究,回族史、伊斯兰教史资料整理和刊布,回族史理论的研究等诸多方面。父亲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同全中国人民一起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迎来了中国回族研究的又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中国回族研究的队伍迅速壮大,回族研究的骨干力量也逐渐形成。李松茂、马寿千、杨怀中三位先生在回族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 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较清楚的了解, 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 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 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雪梅 《回族研究》2012,(2):117-121
中国伊斯兰教教派门宦研究是宗教学、民族学、回族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相关研究自民国发端至改革开放之后兴起,历经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众多研究成果问世。对既存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伊斯兰教教派门宦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而且对于进一步开展中国伊斯兰教教派门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哈宝玉 《回族研究》2003,(3):103-104
综观20世纪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令我们欣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硕果累累,堪称伊斯兰教研究的“黄金时代”。然而美中亦有不足,比如对伊斯兰教思想的专题研究就是一个例子。至今国内能看到的著作仅有日本学者井简俊彦的《伊斯兰思想历程》(秦惠彬译,1992年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这是很遗憾的。2003年2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国著名伊斯兰教研究专家马通先生的新作《伊斯兰思想史纲》填补了这一空白。还是师从先生的时候,我从他那里汲取了不少关于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知识。虽然大部分是耳食之学,但究竟有转益多师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传教士字威默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活跃于穆斯林世界,并致力于穆斯林传教事业.20世纪初,字威默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即由对伊斯兰教教义的批判,转向寻求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共识与对话,这一转变也影响着基督教对中国穆斯林的传教事业.  相似文献   

11.
几个世纪以来对回族民族心理的评说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回族,是在来自阿拉伯、波斯等西域各地的移民基础上吸收了中国当地不同民族成员而形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扎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个民族共同体。但是由于伊斯兰教的强大凝聚统摄作用,回族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一直保持着鲜明响伊斯兰文化特色。其民族心理也独特于其他民族,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政府方面的官员还是民间方面国内外学者,都曾对回族民族心理发表过一些评说,这些评说对我们今天研究回族心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拟将16世纪到本世纪40年代这几百年间对回族民…  相似文献   

12.
正《回族研究》(季刊)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公开出版的全方位研究回族的综合性刊物,集知识性、学术性、资料性于一体,设有回族历史、回族文化、回族哲学、回族人物、国内伊斯兰教、域外伊斯兰文明等栏目。《回族研究》系中国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已被多家权威数据库认定为来源期刊,具有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本刊诚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稿,优稿优酬。  相似文献   

13.
回族在我国众多民族中属于形成较晚、居住最为分散的一个民族,她是公元7至13世纪期间伴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蒙古军西征及大量外国穆斯林入华,同时又吸收中国其他民族成分而逐渐形成的,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至今伊斯兰教仍影响着回族人民经济生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本文试就伊斯兰教对回族艺术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伊赫瓦尼维新运动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伊赫瓦尼教派使20世纪的中国伊斯兰教掀开了新的一页.文章根据对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伊赫瓦尼在偏居青藏高原东北一隅的临潭县的传播与发展所作的调查,向国内伊赫瓦尼教派的研究提供了一份较为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回族婚姻制度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歆 《回族研究》2003,(4):93-96
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影响是深刻的,表现在婚姻制度上更是如此。本文在对伊斯兰教影响下的回族婚姻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尊重妇女的社会地位、维护家庭的和睦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和扫除社会弊端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回族婚姻制度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回族角度谈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 ,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蕃坊”、儒化和回族化阶段。在与中国主流文化的碰撞中 ,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因素 ,实现自身的再造 ,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回族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包含着伊斯兰教的回族化和回族化的伊斯兰教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7.
回族伊斯兰文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在历史上,回族大分散的分布特点和围寺而居的居住格局,不仅诞生了回族自身的经堂教育体系,也使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高度依赖经堂教育,故步于民族内部。近代社会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在依托传统经堂教育的基础上,主要是依靠现代新式教育的创办和新式大众传播媒介——回族报刊,不仅使伊斯兰文化在本民族内部的传播得以延续,也开始向外族介绍和传播伊斯兰文化。当代社会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伴随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也体现出多样性,在保有传统经堂教育的基础上,各种新式民办学校、网站、新媒体都在参与其中,使得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不仅在不同民族之间展开,也开始迈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中国小麦加”的临夏.其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临夏回族的文化,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回族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9.
陈华 《中国民族》2012,(6):144-147
为展示回族文化的源头,文化园的创立者复制了泰姬陵在内的多座经典伊斯兰建筑,最终建起中国最大的伊斯兰建筑群和最大的回族博物馆。这个位于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大寺北侧的中华回乡文化园,是游客了解伊斯兰文化、回族文化的最佳窗口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支在中国环境下借助伊斯兰文化基因孕育和成形的民族,回族的民俗处处体现着伊斯兰文化的保守和汉文化的儒雅.作为辨别民族身份最直观和清晰的符号,回族服饰以朴实、素雅的风格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独树一帜,而其中的精髓——头饰,已是回族服饰展现其美学思想和审美能力的灵魂.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对回族头饰的渊源、设计和社会功能展开解读,以为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