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介绍了云和县新型职业农民代表,提出了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切入点,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的职业教育责任,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职业教育的实践策略,旨在说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 重要性,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营造培育环境、加快培育进程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文章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需求、现状及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因素。提出了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外部环境机制、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等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习借鉴荷兰经验 培育金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金山区为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考察学习了荷兰培养职业农民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现就荷兰培养职业农民的成功做法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金山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的困境,同时对金山区如何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巍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214-4218
新型职业农民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世袭身份”的“农民”概念,其在主体身份、观念意识、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职业分类等方面具有“新型性”和“职业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是“三农”发展新阶段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作者参与组织开展了湖北职业农民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基于对调研情况的问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及比较研究方法,归纳提炼国内外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了5项建议: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聚集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育的社会资源、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设专项,以期推动农民职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环境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安徽省桐城市被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为契机,客观分析了桐城市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情况,积极探索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提出了桐城市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职业分化是农民由原来单一的农业职业向非农职业的转移,在农村或城镇从事非农职业。加快农民职业分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以江西寻乌县为例,分析了当前农民职业分化的现状,并用预期收入差距和机会成本解释了农民职业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对如东县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县域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学术活动,产生了一批重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研究成果。学术发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概念界定日臻清晰;多样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成为关注焦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不断深化;农业发达国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研究成为热点;多理论视角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影响因素;多维视域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价值;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的研究渐趋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与路径研究备受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立法研究逐步展开。未来的研究将更加立足于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即侧向于有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及培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方面,研究的成果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达到实践研究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192-194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所具有的基础,提出了提高职业农民培育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宝鸡市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进一步深化和提升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及相关问题展开了思考,并提出应处理好职业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规模效益与职业收入、农业产业的风险性与抗灾救济、体面劳动与职业地位、制度框架与配套政策、农民教育培训与职业农民培育等方面的问题,以加强职业农民培育。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农业和教育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职业院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基地,要充分发挥其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学历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做好顶层设计,满足学生差异化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学业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吉林、黑龙江两省林业系统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组织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林农实用技术培训,取得了较好成绩和有益经验。但也存在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健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改进林业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具体的作用机制有两个:一是缓解土地流转融资约束的信贷支持效应,二是促进农户转移就业的要素配置效应。其中,信贷支持效应主要是促进了土地转入,而要素配置效应则是推动了土地转出;同时,金融发展促进土地转出的要素配置效应显著大于促进土地转入的信贷支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边际效用呈先增后减的倒U形特征,因此需要警惕土地流转中的金融过度发展问题。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发展在促进土地流转中存在“精英捕获”现象并引致了农户的职业分层,可能加剧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创新培训模式,采用了"农事面对面诊疗培训""自媒体长效培训""观摩式培训""电商实操专题培训"4种模式,起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包括完善了农技推广体系,储备了优秀师资,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了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  相似文献   

16.
郝晓燕  王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921-11923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对我国农民进行如下分类:生理需要的农民、安全需要的农民、社交需要的农民、自尊需要的农民及自我实现需要的农民。通过对我国农民培训现状的分析,提出针对不同需要的农民选择不同的培训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ree districts of Punjab Province namely, Dera Ghazi Khan, RajanPur and Bahawalpur of Pakistan. The study showed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300 farmers which was organ...  相似文献   

18.
贫困农村社区不同类型农户信息需求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贫困农村社区中,不同类型农户因其生产生活活动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信息需求的差异,自给自足型农户主要关注对新品种等最基本的农业信息,种植(养殖)专业型农户更关注市场价格信息和其他农业相关信息,而兼业型农户的信息需求更倾向于非农就业机会。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上,自给自足型农户更多地依赖传统的人际交流途径,而另两类农户在利用人际交流的基础上,趋于更多地利用大众传媒途径。信息在社区内呈现出从信息拥有量高的农户向信息量低的农户传播的梯度趋势,对信息占有的多寡,决定了不同农户在社区内地位的强弱,并影响其在进一步获得信息过程中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豫北高产灌区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统计数据,结合农户调查资料,对温县、浚县两个典型区域小麦生产和肥料施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农户之间小麦产量、小麦播种量、化肥用量和施用方法等差别较大。温县2006年小麦单产平均达7 960 kg/hm2,有27.31%的农户氮肥用量低于120 kg/hm2,有9.23%的农户不施用磷肥,11.81%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肥一次性基施比例占调查农户的32.17%。浚县2006年小麦单产平均为7 210 kg/hm2,小麦每公顷播种量大于200 kg的占调查农户的73.31%,有1/2以上的农户过量施用氮肥;有13.79%的农户不施用磷肥,有35.45%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肥一次性基施占调查农户的11.38%。  相似文献   

20.
利用海南琼中14个村委会15个代表性植胶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的技术应用及需求,并从农户的视角评价科技推广工作。从农户的技术应用、科技推广工作评价、农户的技术服务需求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橡胶生产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橡胶种植历史不长;农户橡胶栽培割胶技术仍以传统经验为主:胶园抚育管理差和割胶技术水平低是农户认为影响胶园产量的主要因素;割胶技术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农户技术需求重点是胶园抚育管理、死皮复割、根病防治和割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