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车生泉  郑丽蓉 《园林》2004,(5):22-23
植物配置的环境意象分析环境心理学家指出,当园林不同空间类型作为某种环境类型被人们感知之后,就会以环境意象的形式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并形成回忆,环境意象是指空间环境在意识中形成的可被回忆的形象。凯文·林奇(K.Lynch)在《城市的意象》中把它称作“认知地图”。提出“环境意象”、”认知地图”的概念的目的主  相似文献   

2.
动画元素符合儿童群体的审美诉求,具有童趣性、天真性、可爱性等特征,其与幼儿园、亲子乐园、儿童房等环境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内容交互与互动性,能够提升环境空间的视觉美感与情感体验,强化环境空间的设计主题,打造出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环境空间.因此,应当重视动画元素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城市设计》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应用认知意象分析、视觉秩序分析、场所结构分析等城市设计分析方法分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校园空间,使其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调查绘制出该校园的公共认知地图,并据此分析出校园的视觉秩序和标志性建筑图书馆的场所结构,由此提出在校园核心空间上形成视觉秩序和图书馆空间优化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空间色彩     
近年来建筑空间的蓬勃发展,空间环境色彩伴随着建筑的兴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色彩对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室内色彩环境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人的视觉特性,以及考虑人对色彩所产生的不同心理效应。色彩就是传达,它是一种语言,传递了人类生活中相当广泛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建筑造型艺术是一种意象的传递 ,一种通过视觉转化的形象经过不同类型功能的具体化 ,表现了对理念的追求、空间的想象、个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建筑造型艺术是一种意象的传递,一种通过视觉转化的形象经过不同类型功能的具体化,表现了对理念的追求、空间的想象、个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9)
文章通过探讨设计中的主观意象创造与实际应用相适应的关系,阐述意象创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及其适度性原则。意象创作是设计者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也可以是设计者单纯的内心思想传达。意象既有图形的视觉化,又有心理的情感化,它以有限的现实空间表现无限的虚幻世界。意象创造的图形意义、表现意义和象征意义是平面设计的灵魂。意象创造的出现给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清新之风,但过度的"意象"则会适得其反,令人反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6)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依托艺术设计手段、对建筑内外环境空间进行整体美化处理的艺术手法。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为人居营造良好、舒适的环境空间,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图形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形式,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发挥图形的表现形式优势,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注入更多文化、视觉、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城市地下空间扩张建设中,地铁站空间设计倾向由“功能”转向“人文”,逐步演绎为传承地域文化、展示城市形象的标识性场所。研究聚焦于地铁站空间如何通过环境设计有效表达城市文化意象,首先基于文献筛选出地铁站空间文化意象感知和相关环境设计要素的多项评价指标,然后以北京市毗邻历史街区的4个典型地铁站为研究对象、252份量表型问卷调查结果为数据基础,结合SPSS和Amo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风貌协调、界面装饰、服务设施是控制地铁站空间文化意象感知的主要环境设计影响因素,三者相关性显著且影响程度不同,若能够统筹兼顾三者之间的整体设计,可有效强化地铁站空间的文化意象表达。最后,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封闭厂房的环境特点,分析了封闭对室内视觉环境在定向、空间引导、定时、室内外视觉联系和生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设计中应予重视的问题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景观设计的本质是“看”和“被看”,道路景观设计应汲取城市意象、环境心理和动态视景的相关理论知识,建立“道路—视景”的概念;本文综合考虑整合一体、环境契合、个性鲜明等景观视觉要求,从城市环境意象的构成要素入手,在视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不同地段环境特征的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3)
本文从花艺美及其意象表现展开论述,以花艺的形式与韵律为主要线路,来说明意象美的表达形式。进而从嗅觉诱导、视觉诱导与花器引导,阐明花艺中意象美的营造方式。最后论述花艺对空间的完美升华。  相似文献   

13.
<正>体感交互技术是公共空间面向未来提升设计品质的关键技术,它拥有互动效果驱动性强、沉浸性与反馈性强等特征,能够让社会公众观看、聆听、屏幕触控、手势操作等方式,将感官、视觉、情感相连接,实现与展示装置的信息交流交互,进而完成一系列沉浸体验活动。同时也影响了公共空间建成环境的形态,能够打造出真实世界与虚拟环境交流交互的混合体验模式,让公共空间服务突破单一的视觉感官体验,衍生出新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4.
龚理 《建筑结构》2021,51(16):后插17-后插18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视觉艺术化语言是室内设计的表达方式,也是室内空间的视觉化表达.视觉空间艺术语言可以运用相应的艺术图像去形成视觉空间的文化意象之美,通过建筑的装饰组合形成视觉图案,或者将室内装饰进行形态化设计形成新的空间视觉.用这些带有视觉艺术性的装饰去突出室内的空间界面美学,营造出比较丰富多元的室内视觉空间界面,也让室内空间呈现相应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龚理 《建筑结构》2021,51(16):后插17-后插18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视觉艺术化语言是室内设计的表达方式,也是室内空间的视觉化表达.视觉空间艺术语言可以运用相应的艺术图像去形成视觉空间的文化意象之美,通过建筑的装饰组合形成视觉图案,或者将室内装饰进行形态化设计形成新的空间视觉.用这些带有视觉艺术性的装饰去突出室内的空间界面美学,营造出比较丰富多元的室内视觉空间界面,也让室内空间呈现相应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空间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设计思维。因此,空间环境设计除了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1)
城市游憩公共空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国民休闲时代开展休闲活动的空间载体。探究游憩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和需求是游憩公共空间建设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真正提高游憩者幸福感。本文以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为例,研究上海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意象,揭示其意象空间的分布特征和意象空间的内在感知与印象。研究表明:(1)黄浦江两岸的结构性意象总体呈现多中心、不连续的空间分布特征;(2)评价性意象中,游憩者对环境空间总体持积极情感倾向。从细分的4个维度来看,感知强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偏好吸引物、基础配套设施意象、人文特色意象以及环境氛围意象。  相似文献   

18.
谈建筑涂料与住宅立面色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调住宅使用功能的同时,住宅建筑的立面美观和艺术形象也逐渐引起重视。众所周知,人们在建筑空间环境中由视觉首先感觉到的往往是色彩,色彩同造型和质感一样是构成建筑形象和外观美的物质要素。城市住宅量大面广,群体性强,其外立面色彩对人们的视觉影响很大,因此,住宅立面色彩设计是改善建筑空间(外部空间)视觉环境和城市风貌、改变住宅形象千篇一律的重要方面,尤其是目前城市大规模成片开发的商品住宅更应重视其群体建筑艺术形象的创  相似文献   

19.
《建筑创作》2008,(10):30-30
梦时代街道以共构的手法,创造各种生动的视野空间及活动场地:绿带由外至内,其中穿插水景使意象连贯,形成一完整体系;并以山、海为主题作为规划主轴,其设施无论大小无一不是以“人本”为考量,它是一个无障碍的公共空间,一个适合住民生活及活动的空间,更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视觉空间,它不仅是大,更是充分表露关怀及细致,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7,(9)
城市夜景意象作为一个完整城市意象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形象建立与空间特色展示方面的作用正日渐受到规划界的重视。网络媒介的发展与数据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使城市意象不再依赖于个体的亲身体验,突破了传统空间的物理约束,在广域范围内被受众所感知。研究以珠海为案例,重点探讨两个议题:如何基于网络媒介(图片)数据包含的信息,对城市夜景意象作出基本特征识别与大众选择倾向?昼夜城市意象的时空差异如何体现?基于"四个空间尺度+两个时间维度"的分析架构,研究借助夜间遥感光强度数据和互联网搜索引擎中的图片景观数据,对珠海的城市夜景空间意象进行量化研究,分析人们对珠海夜间环境空间意象的感知差异。研究发现,城市夜景意象的城乡差异较大,市域与中心城区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并具有更为强烈的大尺度认知、地域城市特色倾向;人工标志性构筑物元素与山、海要素是夜景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