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BA9913树脂的全动态DSC扫描实验为基础,结合半经验的唯象模型获得了基于唯象模型的高韧性环氧(牌号:BA9913)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并测定了BA9913树脂在100℃时保温不同时间后的凝胶固化度。利用Di Benedetto方程研究了该等温条件下BA9913树脂固化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得到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固化时间的关系表达式。采用测凝胶储能模量的方法得到了BA9913树脂凝胶时的固化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之间的关系,绘制了BA9913树脂的TTT图。在此基础上对T300/BA9913的固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优化前后T300/BA9913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基本力学性能及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耐烧蚀酚醛树脂进行全动态DSC测试,利用Kissinger方程及Crane方程,拟合得到了固化反应参数,得出固化反应活化能E_a=77.235 kJ/g,指前因子A_0=1.92×10~8,反应级数n=0.9088;对恒定温度下不同保温时间的树脂进行DSC测试,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固化度,应用DiBenedetto经验方程建立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固化度关系模型;利用哈克RS6000旋转流变仪测试耐烧蚀酚醛体系凝胶时间数据,表征凝胶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凝胶时间与凝胶温度之间的关系,其中凝胶时的固化度α_(gel)=0.08,凝胶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 gel)=89.1℃;绘制了耐烧蚀酚醛树脂体系的TTT图,为耐烧蚀酚醛树脂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种适用于RTM工艺的双马树脂,采用动态DSC方法得到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并建立了固化度与时间和温度的关系。同时借助调制DSC(MDSC)测试,基于DiBenedetto方程得到了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固化度的关系,并进一步推导出玻璃化转变温度随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使用Arrhenius方程对不同温度下的凝胶化时间进行拟合得到树脂的凝胶曲线。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该树脂的时间-温度-转变图(TTT)图,并结合粘度变化进一步得到了TTT-粘度图,可为树脂的加工工艺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QY9611是一种新型的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目前,针对QY9611的固化反应尚无系统的研究。以DSC动态升温法为基础,采用半经验的唯象模型对QY9611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拟合,建立了相应的唯象动力学模型。利用Di-Benedetto方程研究了QY9611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固化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凝胶盘法测定了QY9611树脂的凝胶化时间,并建立了树脂的凝胶时间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绘制了QY9611树脂的时温转变图(TTT图),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固化反应工艺条件优化和未来的仿真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拉挤成型复合材料由于其质量轻、强度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拉挤成型用树脂基体是影响复合材料工艺和性能的关键因素,掌握其在成型固化过程中的凝胶化和玻璃化行为对工艺制定和提高复合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制备了快速拉挤成型环氧树脂基体,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半经验的唯象模型研究了树脂固化度和固化时间、温度之间的关系,绘制了等固化度曲线;采用恒温DSC得到了基于DiBenedetto经验方程的玻璃化转变曲线;通过测试树脂的凝胶点,研究了凝胶时间和温度的关系。综合上述工作绘制了拉挤树脂体系的TTT(Time-Temperature-Transition)图,由TTT图确定了拉挤速度及模具温度设置。依据确定的工艺参数制备了拉挤板材,经超声扫描和DSC测试,复合材料内部无空隙,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了树脂完全固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试端羟基丁腈橡胶-环氧树脂预混物在体系中的不同比例,发现预混物加入42.9%时,其增韧效果最佳,树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升148.8%、159.4%和264.8%,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132.8℃和138.9℃,并制备得到工艺性和力学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通过动态DSC法,研究了增韧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并建立了该树脂的固化度-温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拉丝法,拟合得到凝胶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为环氧树脂及其预浸料的成型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了缠绕成型用聚氨酯体系固化过程中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与固化度(α)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该体系T_g与固化度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且能很好地用Di Benedetto公式对该体系T_g-α关系进行描述,因此可以通过测试该体系制备的复合材料的T_g计算其固化度。通过研究该体系等温固化特征,确定了该聚氨酯体系制备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DSC法研究了乙烯基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并通过对该体系树脂浇铸体的固化度、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试确定了最佳后固化制度。结果表明,该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56.27 kJ/mol,频率因子为4.96×107/s,反应级数为0.9;最佳后固化制度为100℃/1 h,此时固化度可达94.7%,弯曲强度可达102.6 MPa,拉伸强度可达64.1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达107.8℃。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变促进剂的量来调节乙烯基树脂凝胶时间,确定了最优固化配方,并对树脂固化物的固化度、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等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树脂固化物固化度为92.36%,弯曲强度为145MPa,拉伸强度为98MPa,压缩强度可达138MPa,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7.7℃。  相似文献   

10.
环氧树脂/酸酐固化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研究了环氧树脂/酸酐固化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利用DSC、DMA和TGA研究了固化体系的耐热性能.通过分析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采用Kissinger、Ozawa法计算出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其均值为62.00 kJ/mol,结合Crane公式求出反应级数为0.92.采用DSC法测得玻璃化转变温度Tg=183℃.采用DMA法测得玻璃化转变温度Tg=182℃.热失重曲线表明,固化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5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邻甲酚醛环氧树脂(o CFER)与邻苯二甲酸酐固化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用动态力学谱仪测定了玻璃化温度(Tg)。讨论了固化剂用量、固化时间等因素对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体系的玻璃化温度随反应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达到一定程度后,趋于一定值。利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完全固化产物的热分解动力学,说明热分解反应分2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不同固化环境对酚醛型乙烯基酯树脂的性能影响,设计了两种极端固化工艺:一种在良导热材料不锈钢模具中固化;一种在不良导热塑料烧杯中固化,并测试了两种不同固化工艺下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固化度、苯乙烯和低聚物双键剩余率,并通过延长常温固化时间和不同高温后处理时间进一步研究了上述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得到结论,在良导热材料不锈钢模具中固化的样条的起初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烧杯中固化样条,并且通过延长常温固化时间或者高温后处理时间,较难达到烧杯固化样条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固化度。  相似文献   

13.
聚酯树脂粉末涂料的固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单国荣  潘鹏举 《化工学报》2012,63(4):1315-1320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固态条件下聚酯/TGIC(triglycidyl isocyanurate)体系的非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DSC和热重(TG)的分析结果,对聚酯粉末的固化过程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通过温度-升温速率图外推法确定了该体系的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分别为113、146和195℃。采用Kissinger方程、Doyle-Ozawa方程和Crane方程对DSC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固化反应的平均表观活化能65.71 kJ·mol-1,频率因子8.50×106 min-1、反应级数0.95,建立了该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模型。讨论了固化反应速率、固化度、固化温度与时间等关系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优化铝型材用粉末涂料聚酯体系的固化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固化度分别为78%,86%和97%的环氧树脂试样,通过吸水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研究了环氧树脂的固化度对其湿热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固化度环氧树脂的交联结构模型,分析了水分子在模型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湿热老化时间的延长,低固化度的试样的吸水增重率较高,水分子在模型中的扩散系数较大,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和玻璃化转变活化能的升高趋势最为明显,增加环氧树脂的固化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耐湿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将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与双酚A环氧树脂混合,在不同温度下预处理一定时间,用以改性环氧树脂。通过改性后树脂黏度、固化反应过程、固化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凝胶含量以及老化不同时间后树脂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处理温度对酶解木质素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环氧树脂的黏度随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增加,改性树脂/聚酰胺混合体系的固化峰值温度随处理温度的提高而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凝胶含量随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高温预处理的改性树脂固化物的弯曲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老化后,材料的弯曲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冲击强度则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非等温DSC法对树脂体系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Kissinger和Crane法计算得到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固化反应级数N等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并用T-β外推法确定了固化工艺温度,同时对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7.
N-甲基-N-2-羟乙基对甲苯胺和过氧化物引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N 二甲基苯胺(DMA)和N 甲基 N 2 羟乙基对甲苯胺(MHPT)与过氧化物组成的引发体系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促进剂浓度相同时,MHPT的凝胶时间为DMA的1/4~1/7,固化时间为DMA的缩短50%~25%,放热峰温度和巴氏硬度比DMA的高;固化温度与凝胶时间曲线表明MH PT比DMA的反应活性更高。温度比较低时(5℃),2,4 二氯代过氧化二苯甲酰(DCBPO)和过氧化二苯甲酰(BPO)/DMA体系不能使树脂快速固化,而DCBPO和BPO/MHPT体系能使树脂快速固化。使用DSC对固化的树脂样品进行非等温扫描,结里显示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固化程度比DMA的高。  相似文献   

18.
耐高温拉挤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改性多元缩水甘油胺型耐高温环氧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分析了该树脂体系的浇注体性能,制备了碳纤维拉挤复合材料,并通过热机械分析(DMTA)考察了树脂浇注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动态热机械性能.结果表明,树脂体系的凝胶化温度与固化温度相差较小,固化反应放热集中,适合于快速拉挤成型;其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玻璃化温度(Tg)达到21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非等温DSC法研究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的固化反应过程,通过模拟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Kissinger方程、Crane方程以及特征温度-升温速率外推法计算出该固化体系的动力学参数以及最佳固化温度。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的凝胶温度为100℃,固化温度为176℃,后固化温度为234℃,固化时间为17min。  相似文献   

20.
将自制的光敏性微凝胶添加到光固化电泳涂料中,以进一步提升光固化电沉积体系的综合性能.研究了光敏性微凝胶添加量对光固化电沉积体系电泳过程、电沉积膜光固化行为、固化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及机械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光敏性微凝胶添加量不大于6%时,光敏性微凝胶的添加并不影响电沉积过程的有效进行,且随着光敏性微凝胶添加量的增大,光固化电泳涂料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贮能模量及拉伸强度等性能均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