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全局的战略高度,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并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  相似文献   

2.
臧广鹏 《中国林业》2012,(17):44-44
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环境保护、植物保护纳入到了国家的重点工作当中。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植物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目标。此次改革不仅丰富和完善了农村生产责任制、扩展和延伸了农村发展空间、提高了林业竞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发挥监督体系职能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这是党中央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只有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才能扭转生态恶化的严重局面,保障国土的生态安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必须把林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承担着改善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大力植树造林,营造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对生态环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仇三军 《国土绿化》2008,(12):14-15
建设生态文明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内容包括完备的生态安全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其中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是实现有林地面积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推进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又好又快地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大江南北绿潮涌动、关注生态、大力发展林业的喜人景象中,林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党的“十六大”明确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林业的肩上,这是新时期务林人的无尚荣光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国林业明媚的春光里,江苏林业同样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江苏”,对林业发展提出…  相似文献   

9.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状况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强调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奋斗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同时要求,必须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国策进行研究部署,更加充分说明生态环境建设的极其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小康社会应当以生态良好为标志,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得到印证:其一,生态良好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根本标志。当前…  相似文献   

12.
森林城市的理念与建设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种新趋势,通过增加城市及周边地区森林总量,以改善、调整、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为目的;正确把握森林城市理念与建设特点,对于促进和提高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展城市林业是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述城市林业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探讨城市林业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屏障。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肩负着改善生态、促进发展的重大使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邯郸市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7.82%提高至到2008年的17.6%,林业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与全省其它市相比仍处于落后位置,林业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5.
王文科 《中国林业》2013,(16):28-28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容貌的重要因素,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标志,也是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载体。甘肃省临夏市城市园林绿化是建设生态民族文化名城的需要。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态问题是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生态环境改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后续产业开发则是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重要保证,也是各级政府和林业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全盘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施生态立市这一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六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生态建设为根本,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更大的领域和空间,才能为省会经济圈中的六安经济和社会发展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平台.本文按照"融入长三角、建设新六安"的总体思路,围绕生态立市、建设森林城市、打造生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六安建设成为省会经济圈重要生态屏障进行研讨,以展示六安市"绿城""水城""古城"之新貌.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是我国林业大省,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任务很重。胡锦涛总书记在内蒙古视察时明确要求,要努力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内蒙古林业建设,不仅对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生存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9.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弘扬生态文明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物质保障。国家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开展的“国家森林城市”评选活动,是促进城市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态包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重要载体,对不断提升包头的知名度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智冬 《中国林业》2013,(15):43-43
保护生态、改善民生是林业转型升级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和职责。在林业发展中,如何做到既加快生态建设,又促进民生改善,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务林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经济林建设能很好地统筹协调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发展,是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加速器。一方面,经济林能促进生态改善,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保障生态安全;另一方面,经济林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林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态产品需求,更好地造福社会,增进民生福祉。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林业的发展与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