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主义建筑是一次深刻的建筑思想解放运动,布鲁若·赛维反古典的七项原则是对现代建筑特征的高度概括。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由于不受传统官式建筑的限制,思想解放、形式自由,几乎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全部七项原则,具有超越其时代的现代"芯"。根据时间次序判断,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西方现代建筑的历史模版,西方现代建筑具有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现代"芯"。抛弃其具象的材料、色彩和形式等表层符号,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的现代"芯"正是值得传承的民族精华。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园林是一次深刻的园林思想解放运动,马克·特雷布反古典园林的六项原则是对现代园林特征的高度概括。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传统园林思想解放、形式自由,几乎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全部六项原则,具有超越其时代的现代"芯"。根据时间次序判断,中国传统园林是西方现代园林的历史模版,西方现代园林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芯"。抛弃其具象的材料、色彩和形式等表层符号,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现代"芯"正是值得传承的民族精华。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主义建筑思想解放运动的一面旗帜,《现代建筑语言》七项原则曾对当时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解读中国当代建筑大师王澍传统建筑语言的现代表达,重新审视了现代建筑七项原则对于当代建筑设计的积极意义;同时通过深入剖析王澍建筑语言与七项原则的差异"尊重历史、传承传统技艺、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出现代建筑七项原则所倡导的"从零开始、机械生产、不计消耗"在不同国情、不同文化背景的当下已不适用;进而提出:中国当代建筑语言需坚持传承传统、彰显个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当代建筑师只有把握好当代建筑体系和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才能兼备"现代"与"当代"的双重视野,保持动态开放的创作思维,砥砺前行,共建未来。  相似文献   

4.
《百年建筑》2006,(5):48-51
东西方建筑艺术如何结合,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业内探讨和实践的课题,在京津新城凯悦大酒店的设计中,设计师尝试着将西方古典形成的单体“嫁接”到中国园林建筑的布局形式中去,挖掘东西方建筑艺术中的共性,加以提炼,使二者能够融为一体,至于其各自“与生俱来”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对北京城市以中轴线为特色的建筑美学之自然延伸,是北京城市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时代与民族之美”、“功能与形式之美”、“统一与均衡之美”、“理性与情感之美”以及“抽象与象征”等多维视角展现了鲜明的“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审美特色,这种特色既是对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续,也是对于西方现代建筑审美特色的积极借鉴,同时也表现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建筑设计的美学意义在于其作为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世界建筑的重要文化事件而为世界各国在文化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平等对话,实现多元文化交流互补提供一个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6.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也有着丰富的传统建设艺术资源,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加入具有强烈的历史气息以及艺术气息的传统建筑元素可以使其更具个性和风格,也使其更具魅力和神秘感。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特征,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当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建筑文化体系中关于文化意境构建的代表形式,在现代中式园林设计中,在继承传统园林建筑艺术与文化的同时,融入了新的思想,并通过创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形式,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中式园林文化意境体验.虽然,中式园林设计继承了传统园林建筑文化.但是,基于现代建筑理念与文化艺术的发展,其实际效果也发生了明显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古典园林建筑中廊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真  丁绍刚  周之静 《华中建筑》2009,27(8):253-257
以中西方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廊为研究对象,从中西方廊的释义和历史沿革入手,归纳出中西方廊的共性,都是作为线性和中介空间等;在文化思想、建筑发展、营造目的、建筑时空观、比例尺寸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最后,提出现代建筑对古典廊的继承和发展。比较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廊,对于我们进行园林设计及优秀的园林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也对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西结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形成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园林建造者,天人合一、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在中国古典园林这一建筑本体之上都得到了印证。本文旨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更准确地如了解、认识园林这一人类建筑世界的瑰宝。  相似文献   

10.
澳门是亚洲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城市,特殊的发展背景使澳]园林呈现出明显的中西合璧的特点.澳门的城市园林大多小巧精致,园林建筑与装饰小品的风格受葡萄牙建筑与园林风格的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南洋风格,即融合了本地民居建筑、南欧葡式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其整体形象简洁大方,中西园林建筑形式兼容并蓄,细部装饰精致,色彩鲜艳明亮.对澳门园林建筑与装饰小品特色的研究,有助于澳门 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国际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希文 《安徽建筑》2006,13(3):8-10
建筑具有地域性格特征,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建筑审美正是通过建筑形象、建筑意境和建筑环境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2.
冯果川 《室内设计》2012,93(3):43-44
本文指出当下中国建筑学的两支主流——国家意识形态大叙事与精英意识形态小叙事掩盖了建筑学更应该关注的、广泛存在的日常生活现实。作为引子,本文提出了走向日常的建筑学,并从释放欲望、创造快乐、恢复伦常、促进交往、回归自然、重视主体间性和设计"崇高"建筑七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这都对应着一种关于建筑学的基本观念:为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做设计,是一种很体面和高贵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黄杏玲  王宇 《华中建筑》2003,21(4):110-111
当今的建筑教育仍遵从功能主义的指导思想,忽视对学生进行形式创作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已明显滞后于当今建筑发展的要求。本文基于建筑类型学在建筑设计中厂泛的影响以及其兼具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的特点,提出在建筑设计教学中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形式教育。  相似文献   

14.
15.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16.
In an age of casual dressing and informal, fluid social meetings, Pia Ednie-Brown , Associate Professor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at RMIT University, Melbourne, highlights the paradox of the highly formalist nature of many temporary structures. Often designed to be the event itself, pop-ups have become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occasion’. These are epitomised by the elaborate and eccentric one-off designs of cultural pavilions or follies. Could it be, Ednie-Brown asks, that this shift to a formalist architecture is giving us the unique opportunity to embrace the casual informality of today's social interactions, while still getting ‘glimmeringly sequined up for the event’?  相似文献   

17.
杨洲 《中外建筑》2008,(6):61-65
“与其应用(建筑)语言,不如去分析它。”——法国新批评派 如今走时尚路线的杂志目不暇给,时装、汽车、奢侈品和谢顶肥肚的成功男士以及修长俏美的模特掺杂在一起,充斥在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大开本精装杂志中。家具、居室和建筑自然和豪华手表、游艇、书籍艺术一样成为充实雅皮士们情调的最有品味的谈资。既可以表达自己的儒雅和新潮,也不会触及到不同阶层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筑与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筑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主要平台,建筑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营造活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自己繁衍和生长的土地上世代相传地建造着各种各样的宜于居住、劳作、休憩和交往的建筑。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产生的各具特色的建筑,传承了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构筑了人类绚丽多姿的建筑文化。人类总是热衷于游览建筑遗存去追寻自己的过去,又总是热衷于营造新型建筑去展示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建筑活动的强度,建筑技术的高度,建筑文化的深度,建筑成就的亮度,无不反映政治变革的幅度,经济发展的速度,科技进步的力…  相似文献   

19.
刘征鹏 《建筑师》2013,(2):59-62
根据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者所获得的其他国际建筑奖的统计数据,通过普利茨克建筑奖与其他国际建筑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寻普利茨克建筑奖与其他国际建筑奖之间具有一定规律性的问题,藉此为时下中国建筑的思考提供另外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数码建筑——谈建筑的数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育东 《新建筑》2001,(6):16-20
从电脑谈到数码建筑,认为基于新技术的数码建筑的出现可能建构一种新理论,迎来一个新时代并引发一场新革命,并对数码建筑的未来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