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基于愈合概念的武夷山五夫镇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鹰 《南方建筑》2009,(4):36-41
武夷山五夫镇是朱熹理学、生活40余年的历史文化名镇。古镇的古街及古民居建筑年久残破失修,新建民居失控蚕食着古镇历史特色风貌和格局。基于愈合概念,从古镇现状、历史文化特色和古镇建筑风貌、环境的梳理和分析入手,提出保护古镇传统建筑文化、自然和人文特色,改善居住环境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历史古镇及传统民居被视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各地区历史的变迁与发展,积淀着古老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蕴藏着无限的艺术魅力,是我国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保护历史古镇及传统民居就是在保护和留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及专业人士积极响应,配合古镇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  相似文献   

3.
伍静  罗谦 《四川建筑》2015,(2):27-28
古镇是拥有独特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的传统聚落。基于古镇开发的现状,适当的旅游转型可以促进其保护与更新,不适当的开发会带来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文中以柳江古镇为例,通过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由实态调研现状追溯到柳江古镇的历史演变,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成环境等三方面着重分析了柳江古镇的价值、保护过程、活化过程,继而探讨其保护与活化协调发展模式,期望对其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止戈古镇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至今仍保存有较完整的川西风格的民居建筑。从对止戈古镇的现状测绘调研入手,提出基于公共空间营造的止戈古镇规划设计理念。止戈古镇设计中结合保护原古镇具有历史价值的民居建筑,新建和修复设计游客接待中心、民俗博物馆、艺术茶室等具有旅游接待功能的公共建筑,梳理出新的景观水街、古镇内街和商业外街3条景观轴线,给止戈古镇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江南民居保护与再利用中的突出问题:即现实功能与传统建筑保护要素相冲突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南浔古镇浔东里民居群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如何对江南水乡民居在古镇旅游开发下继续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以保存江南水乡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乡镇正在发生着变化。现代文化的渗透、派系建筑的流行,导致了古镇传统民居风貌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特色。文章以江苏如东栟茶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探索一般性古镇现状风貌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根据现有传统民居风貌更新理论,分析现有一般性古镇传统民居的更新策略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地域特征,时代精神,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对栟茶古镇传统民居风貌更新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钟家大瓦房     
中华民居作为中国建筑史上光辉夺目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着强烈的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在中华民居的大家庭中,客家民居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柏合古镇钟家大瓦房的实地测绘,了解其现实状态,分析其布局结构,得出对钟家大瓦房的全面现状分析以及民居建筑手法对当代建筑的启示,并且通过这一实例剖析当代中国对民居保护的疏漏,从而唤起民众对这一珍贵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浅析板桥镇青龙街典型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文化、景观三方面分析了板桥古镇青龙街的价值,从保护板桥古镇整体的方法、保持青龙街原生态的原则、制定特殊的保护政策多方面论述了青龙街的保护与更新措施,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名镇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吊脚楼特征及其生态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吊脚楼是当地独特地貌特征与传统文化长期融合演化的结果,风格别致、布局合理、工艺精湛、时代气氛和文化气息独特,体现出浓郁的特殊民居形式,是中国民居领域的杰出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文章从湖北恩施土家村寨及民居的现状和发展入手,分析了土家吊脚楼民居的特征及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成果纪实     
《小城镇建设》2010,(2):9-9
重庆市北碚区在危旧房改造中,对古镇、历史老街进行修缮时沿袭川东民居风格,保留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此次危旧房改造共26个片区,拆迁面积42.93万平方米。北碚金刚碑是沿江民俗文化古镇,晚清时期这里开始形成的民居村落。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川东古镇”。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3.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20.
镇江市大市口广场设计构思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梅娟 《中国园林》2002,18(3):31-32
通过对镇江市大市口广场总体设计布局及功能分区设计构思的分析,强调城市广场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娱乐、休闲及活动,以人的需求为准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