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ODI评分以及手术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9,(7):875-876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技术与经皮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A组给予椎间孔镜技术治疗, B组给予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随访ODI指数。结果 A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4.87%,显著高于B组的76.92%(P <0.05)。与B组比较, A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长,随访期间ODI指数较低(P均<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在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优,且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可准确摘离病变组织,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单一节段腰间盘突出症3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行椎间盘镜治疗,实验组行椎间孔镜治疗。两组对比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组术后VAS、OD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随访评分与对照组无区别(P0.05)。2、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时间优于实验组(P0.05);两组的复发率无区别(P0.05)。结论:单一节段腰间盘突出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6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5例、传统开窗开窗手术261例.两组各抽取50例,分别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 椎间盘镜组和传统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8%和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传统椎板开窗组.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但手术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椎板开窗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6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5例、传统开窗开窗手术261例.两组各抽取50例,分别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 椎间盘镜组和传统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8%和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传统椎板开窗组.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但手术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椎板开窗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VAS评分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研究组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VAS分值、腰椎功能分值(Lehmann)、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Lehmann分值较术前增高,VAS分值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Lehmann分值较对照组高,VAS分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38%)较对照组(31.2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疼痛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促使其及早康复出院,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侧后路径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ODI指数评定,参照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术后7d和术后3个月VAS分值为(7.5±2.3)分、(3.1±0.7)分、(2.0±0.4)分;ODI指数分别为(77.8±17.3)%、(30.7±9.4)%、(13.6±7.5)%;术前术后两项评分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8.46%。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恢复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孔镜下的手术效果。方法用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 PELD)治疗50例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2周、术后24周和一年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 ODI)评分,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为92.0%;患者在手术前、术后12周、术后24周及术后1年腰痛、腿痛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改善显著(P<0.01)。结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7,(12):1830-1832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研究组)、开放椎板开窗术组(对照组)。研究组行侧卧位下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行俯卧位下椎板开窗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检测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12、24、48 h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等炎性指标水平;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腰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通过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CRP、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6、12、24、48 h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I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及OID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4)术后疗效评定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技术在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疗效显著,与传统椎板开窗技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对机体的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和对照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分别为4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镜个性化手术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椎间孔镜个性化手术入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ODI评估和Mac Nab评估,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ac Nab评估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镜个性化手术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提高手术效果,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6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5例、传统开窗开窗手术261例.两组各抽取50例,分别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 椎间盘镜组和传统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8%和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传统椎板开窗组.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但手术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椎板开窗手术.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59-761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重度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对照组患者接受椎板开窗内固定融合术(PLIF),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采用腿痛VAS、背痛VAS评分及改良型MacNab标准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腿痛VAS、改良MacNab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背痛VA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PELD与PLIF均是治疗重度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但前者治疗该病更具微创性,术后腰痛症状出现几率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腰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可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有利于其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的术前、术后即刻、1周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 48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45-164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椎间孔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椎板间入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评分。结果术后1 d、 1个月、 4个月、 7个月及1年,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 C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方式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其疼痛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120例LDH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和观察组(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邻近节段活动度低于对照组,ODI评分、腰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1例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Mac Nab优良率为86.7%,研究组Mac Nab优良率高达96.8%,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于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观察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原理。方法将我院近几年来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收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进行椎板开窗术(FD)治疗。结果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组和椎板开窗术组疗效优良率无显著差别,但是术后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操作出现了明显差别。结论两种手术方案在-定程度上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经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进行治疗总体上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