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终患儿的居家临终关怀护理方法.方法 对58例临终居家患儿采用个性化的临终护理计划和临终关怀方式,采用调查问卷对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居家临终关怀中,家长对患儿疼痛管理和症状护理的满意度最高.不同学历的家长,在临终关怀中对心理支持,游戏娱乐支持和死亡教育这3项上,认同程度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居家临终关怀,家长的焦虑、抑郁心理得到显著的缓解.结论 开展个性化居家临终护理,能够提高临终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家长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通过远程随访支持对恶性肿瘤患儿临终关怀的作用.方法 建立临终关怀随访团队,统一随访模式,定期给予86例患儿家长治疗护理指导及心理支持,调查患儿随访期间的生存质量及家长对随访的满意度.结果 全部患儿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临终关怀前及临终前生存质量较低,而在临终关怀期间能够维持较高的生存质量,专业团队远程支持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进行症状管理,家长对专业团队远程支持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专业团队远程支持可以成为临终关怀的有效方式,为恶性肿瘤患儿及家长提供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临终关怀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虽然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临终关怀护理的启动问题、缺乏专科护士、质量管理问题、死亡教育问题、社会支持问题、服务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021354临终关怀对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梁志翔…刀护理学杂志一20()1,16(6)一326一328 为探讨临终关怀对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将48例(落3岁)住院的临终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终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绪状态及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临终关怀自我评估及认知水平现况及相关因素,为医院及相关部门制定儿童临终关怀制度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全国8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336名,进行儿童临终关怀自我评估及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336份,回收有效问卷321份。临终关怀知识主要来源于教科书、教育或培训以及网络;对临终关怀的内涵认知参差不齐,仅有68.2%的人员知晓临终关怀内涵;对临终患儿家属的心理支持也有欠缺,54.8%的人员不知道如何与临终患儿家属沟通,53.3%的人员不知道如何对临终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知识问卷正确率67.6%~94.4%;"是否知道临终关怀""是否知晓临终关怀内涵""是否经过培训"与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知识得分处于中等相关(P0.05)。结论:儿童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危重症儿童临终关怀内涵认知缺乏,须对医护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并且对接触临终患儿及家属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支持,关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科学、符合临床需要的危重症患儿临终关怀模式。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建立危重症患儿临终关怀模式函询问卷,选取全国8所儿童医院的24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邀请医疗、护理、心理、营养及社工领域的专家进行团体访谈。结果 通过2轮专家函询及团体访谈,确定了危重症患儿临终关怀模式,包括准备阶段、临终阶段、善终阶段,临终阶段的整体性照护包括疼痛管理、营养管理、舒适护理、心理干预。结论 危重症患儿临终关怀模式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好,为危重症临终患儿的护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临终关怀护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临终关怀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虽然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临终关怀护理的启动问题、缺乏专科护士、质量管理问题、死亡教育问题、社会支持问题、服务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儿童临终关怀是在患儿人生最后时刻为其提供的最佳护理,目的是改善患儿的临终生活质量,缓解其痛苦,维护其尊严并对患儿及家属提供生理和心理的照顾。文中总结和分析了儿童临终关怀的护理工作,结合实际资料和临床护理实践将临终关怀分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尸体料理三个部分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儿童临终关怀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谈学灵  刘素珍 《现代护理》2007,13(5):1229-123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临终关怀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虽然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临终关怀护理的启动问题、缺乏专科护士、质量管理问题、死亡教育问题、社会支持问题、服务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临终关怀护理发展,过程中伦理问题的产生及对策.提出如何将生理、心理、精神、文化、传统为主体的临终关怀护理,合情、合理、合法并规范地融入日常临终关怀护理工作中,满足病人多样化的需求,探索并解决临终关怀护理工作中的伦理困境问题,对推进临终关怀新理念的形成,促进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8例新生儿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及护理.认为立即清除毒物、维持患儿呼吸和循环稳定是救治前提,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正确应用特效解毒剂并加强观察是救治护理的关键,同时加强对症、支持护理,以促进患儿康复.8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0518 8 8 临终护理的进展 (综述 ) /陈长金 //医学文选.- 2 0 0 4 ,2 3( 5) .- 6 84~ 6 86文内报告了临终护理在各国开展起始时间及临终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重点报告了我国开展临终护理的现状。 1.临终关怀模式 :我国临终关怀有三种模式 ,即家庭临终关怀、独立的临终关怀单位及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部门。 2 .临终护理的教育与研究 :临终关怀在我国护理学科中属新开拓领域 ,尚未纳入系统的教育体系 ,中专护理教材中无临终护理内容。 3.临终护理的困扰 :在我国 ,受传统的生命神圣论、死亡观的影响 ,对死亡和濒死持否认、不接受态度 ;不少人误…  相似文献   

13.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朱丽霞  高凤莉 《护理研究》2004,18(21):1893-1895
简要阐明了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及其服务机构的形式 ,综述了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是控制症状、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支持 ,提出护理人员有责任开展和宣传临终关怀的意义 ,提高临终关怀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英国小型独立临终关怀院—圣米歇尔临终关怀院(Saint Michael’s Hospice)为例,介绍英国临终关怀院的高质量死亡、护理优先、支持生者和全民参与等服务理念。提出培育医务人员与民众科学理性死亡观、将临终关怀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以护理为核心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和探索建立小型独立临终关怀机构等适合中国国情的临终关怀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临终关怀学     
053386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综述)/朱丽霞…//护理研究.-2004,18(11).-1893-1895简要阐明了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及其服务机构的形式,综述了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是控制症状,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支持,提出护理人员有责任  相似文献   

16.
总结8例亲体肝移植患儿术后的护理.儿童肝移植术后需加强气道管理、抗凝管理、液体管理、营养管理、并给予心理支持,实现全程细致、精准的护理,以提高术后的护理质量,确保移植的成功率.截至2020年3月,8例患儿存活率100%.  相似文献   

17.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丽霞  高凤莉 《护理研究》2004,18(11):1893-1895
简要阐明了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及其服务机构的形式,综述了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是控制症状、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支持,提出护理人员有责任开展和宣传临终关怀的意义,提高临终关怀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舒适关怀在临终患者的应用.让临终患者舒适地、有庄严地走到生命的终点,并对家属提供心理、精神上的支持.方法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临终关怀的意识,制定舒适护理在临终关怀的服务宗旨,按临终护理的特点完善临终关怀的服务规程.从2000年起选择62例肿瘤患者临终前1~3个月实施此研究.结果62例肿瘤患者临终前能减少疼痛,生存期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家属的心理压力明显减小,真正让临终期的患者达到优死.结论舒适护理在临终服务的应用是新型护理模式所必须的、是临终者和家属所期待的一种服务措施,舒适护理在临终关怀的应用是为不同需求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全方位地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同时也体现社会文明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濒死患儿疼痛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30日~2019年7月30日在PICU接受住院治疗的72例患儿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前后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态度[采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B(FATCOD-B)]、患儿疼痛状况[采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家属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医护人员FATCOD-B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FLACC评分、家属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P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态度,减轻PICU濒死患儿疼痛感,而且还能改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阐述临终关怀的内涵与目的,总结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措施,着重提出基础护理、疼痛控制、心理护理及病人家属的情绪支持是目前临终关怀的重点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