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严重眼外伤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疗效。方法对46例严重眼球穿通伤患者实施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进行指标统计,评价临床疗效。随访时间3个月~3年,观察视力变化、视网膜及眼球情况。结果 46只眼中有30只眼(65.3%)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内异物全部清除,视网膜复位率77.7%,眼球萎缩5只眼(10.8%)。结论严重眼外伤一期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显微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微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包括开放创口修补、前房成形、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除及视网膜复位,治疗复杂性眼外伤1429眼。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1249眼(87.4%),视力无提高者180眼(12.6%)。三联及三联以上手术803眼(56.2%),其中术中视网膜脱离复位率100%,眼内异物摘除成功率100%。结论 采用显微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能同时处理多个合并症,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痛苦,同时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昕蕾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90-291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内异物的疗效。方法:对26例(27眼)眼球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内异物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并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内光凝或冷凝术,必要时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共摘除25眼异物(92.30%),术后6个月功能痊愈20例,解剖痊愈5例,未愈2例。结论:眼球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内异物早期联合性手术,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和保持眼球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显微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异物合并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眼外伤是常见致盲原因之一,可合并限内异物存留、感染性眼内炎、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改变,以往传统分次手术治疗,常常引起视功能严重损害,导致眼球萎缩。应用显微玻璃体手术一次性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除治疗22例(22眼),不仅保存了眼球,并且获得有用的视力,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22例(22眼)眼内异物合并感染性眼内炎,其中男性19例(19眼),女性3例(3眼),年龄最大46岁,最小16岁,平均32岁。22例患者为眼球穿破伤,巩膜穿通6例,角膜周边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24眼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应对以及治疗方法。结果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归纳为以下几类:房角挫伤8眼(33.3%);眼内出血9眼(37.5%);晶状体脱位或损伤5眼(20.8%);眼球穿通伤术后2眼(8.3%)。治疗后随访3~6月,眼压>21 mmHg 4例4眼(16.7%),6~21 mmHg(1 mmHg=0.133 kPa)20例20眼(83.3%);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8例18眼(75.0%),视力下降3例3眼(12.5%),术后1例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眼外伤存在较为严重的眼内组织损伤,治疗上往往比原发性青光眼更为复杂,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除控制眼压增高这一危害因素外,还应积极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8只眼)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8只眼均行术中探查, 18只眼均行巩膜显微缝合术.一期没有眼球摘除.术后6个月-3年随访观察,视力提高10只眼,其中3眼在伤后6--8个月发生眼球萎缩行眼内容去除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结论:隐匿性巩膜破裂伤的诊断无绝对依据,应及时手术探查.视力无光感不应作为眼球摘除的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眼内容器剜除或眼球摘除术后,用两种不同术式眼内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02例有义眼座植入适应证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眼内容剜除自体巩膜壳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B组行眼球摘除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远期随访效果,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结果:102例患者中(眼内容物剜除术50例、眼球摘除术52例),除4例眼球摘除患者术后3月义眼台外露,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外,其余患者术后义眼台运动灵活,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对已行眼内容物剜除及眼球摘除的患者,分别采用眼内容剜除自体巩膜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和眼球摘除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68例(96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1、30d的视力,术后视力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69眼(71.88%),0.3~0.5者18眼(18.75%),0.1~0.25者6眼(6.25%),〈0.1者3眼(3.13%);术后第30天裸眼视力〉0.5者74眼(77.08),0.3~0.5者16眼(16.67%),0.1~0.25者4眼(4.17%),〈0.1者2眼(2.08%)。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虹膜粘连、继发青光眼。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视力的恢复与糖尿病病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眼外伤后及长期视网膜脱离后眼内组织骨化症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眼外伤后、1例视网膜脱离后眼内组织骨化症患者,行眼科检查及手术治疗,将摘除组织作病理检查。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例均有20年以上眼穿孔性外伤史,1例有27年视网膜脱离史。患眼视功能逐渐减退,致失明及眼球萎缩。3例均进行眼球摘除术,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眼内组织钙化、骨化。结论:眼内组织骨化症是严重的眼外伤及长期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症护理运用于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8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忘者,分析其心理特征,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为顺利康复创造了条件.结论: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红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3):1736-1737
目的:探讨眼球破裂伤后Medpor义眼台Ⅰ期植入的手术方法,观察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19眼严重眼球破裂伤患者行眼球摘除及球内容剜除手术后实施Medpor义眼台Ⅰ期植入。结果:本组病例19例19眼均取得满意效果,外观饱满,活动良好,术后无感染及排异反应。结论:重度眼球破裂伤后Ⅰ期行球内容剜出术及Medpor义眼台植入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150例(213眼)老年白内障患者,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中发生后囊破裂致玻璃体脱出6眼(2.8%);虹膜根部断离8眼(3.8%)。术后发生虹膜炎症反应19眼(8.9%);一次性高眼压9眼(4.2%);角膜内皮水肿10眼(4.7%)。术后3~12个月视力0.5以上者104眼,0.3~0.5者89眼,0.1~0.3者10眼,低于0.1者10眼。患者脱残率为95.31%。结论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显著且适应证广,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与分析角膜异物伤对角膜的损害及剔除异物的临床体会。方法对本院半年多来临床诊治的1613例角膜异物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就角膜异物伤性质、临床特征、治疗、并发症及视力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病例1613例(1638眼),术后视力1.0者(包括矫正)1604眼,占97.9%,瞳孔区斑翳引起视力下降者34眼,占2.1%,其中视力0.2~0.8有28眼,0.1~0.4有6眼。术后1265眼复查角膜无云翳遗留者929眼,占73.4%;角膜云翳形成者235眼,占18.6%,角膜白斑形成者77眼,占6.1%。铁锈残留经2次处理24眼,占1.9%。结论角膜异物伤的发生多与生产劳动中未遵守操作规程有关,要加强劳动防护的宣传和教育,改善生产条件,严密安全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工作操作中戴防护眼罩,以减少角膜异物伤的发生,伤后及时正确治疗可获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81例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术后观察患者滤过泡形成情况、前房的恢复状况以及眼压的控制能力。结果联合手术后,视力<0.1的患者有3例5眼,0.1~0.3之间的患者有8例15眼,>0.3的患者有70例76眼。结论眼压过高会导致患者的视功能以及视神经受到严重伤害,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力恢复及滤过泡形成状况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合并眼后节受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64例开放性眼外伤合并眼后节受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时间分为一周内行手术治疗组即早期玻璃体切割术组(观察组,30例),8~30 d内行手术治疗组即非早期玻璃体切割术组(对照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眼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复位率、手术成功率、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发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眼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复位率及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V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放性眼外伤合并眼后节受累患者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有利于视力恢复及视网膜复位,并且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外伤性PV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因眼外伤和多种眼疾导致视力丧失,而又不得不将眼球摘除的病例,一般在术后一年至几个月逐渐出现各种畸形,通常采用加大加厚义眼来弥补,目前国内外植入眼球的方法因与眼外肌不发生联系,义眼的活动度不够理想,影响真实感。自1982年3月以来,我们研制了软性活动义眼座,在眼球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0例(3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有晶状体混浊患者,采用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及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视野、房角情况,随访1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结果术后随访所有病例眼压均正常(7.7~19.2mmHg),平均(15.2±2.7mmHg),31眼术后视力、视野有明显提高,房角开放。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效果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窦小巢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术),对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1人4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改良窦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10个月.结果:术前眼压16~36mmHg,平均26mmHg,术后随访最终眼压12~21mmHg,平均眼压17mmHg,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视力<0.1者5眼,此5例患者均有眼底视神经萎缩;0.1~0.5者11眼;>0.5者22眼.结论:改良宾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恢复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复杂性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回顾18例复杂性眼外伤应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5例(83.3%),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随访6~12个月,无1例眼球萎缩表现,效果满意。结论玻璃体切割可去除出血,恢复光学通路的透明,又可除去纤维细胞增生的支架,有效的终止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过程,能使大多数患者极大地保存眼球功能,有利于术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颞侧巩膜遂道切口,对27例(29眼)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等情况。结果:随访半年,3眼视力无提高,4眼视力提高,22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相同,滤泡形态无改变。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中的治疗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视力,不影响原有滤过功能及原有滤过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