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传统校相方法无法检测双通道单脉冲体制雷达极化失配问题。采用基于静态目标的动态极化校相方法,即在静态条件下,增加一个信标天线正交极化角校相环节,用于完成跟踪接收机和差信道的校相工作。数学模型的构建、仿真计算以及实测结果均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识别双通道单脉冲体制雷达双通道极化失配问题,弥补了传统校相方法在检测跟踪接收机和差信道极化失配问题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针对航天测控单脉冲跟踪系统的抗干扰问题,通过对雷达系统单脉冲对抗技术分析,从信号形式、测控体制、天线与目标运动特性、任务实施以及地面跟踪站布署等方面讨论了航天测控单脉冲系统对抗特点,分析了可能的干扰平台,给出了干扰强度估算公式和扩频体制下有效干扰的约束条件,就交叉眼干扰、AGC干扰和延迟转发干扰对航天测控单脉冲跟踪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为航天测控单脉冲系统对抗问题构建了基本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射电星幅射的射电噪声信号用作单脉冲角跟踪和、差通道幅、相校准的信标源的校相 方法。介绍了其跟踪和校准原理,分析了与正弦标校信号的区别,讨论了其在宽带跟踪和窄 带跟踪中的不同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单脉冲天线方向图数学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角度跟踪模拟方法。采用信标 和数控衰减器组合的方式,结合VxWorks操作系统成功实现了天线主、副瓣信号的模拟,工 程应用情况良好,对当前武器装备仿真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单脉冲跟踪方式中难以同时兼顾跟踪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和高精度问题,采用了一种计算机辅助跟踪技术。介绍了技术的原理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然后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辅助跟踪技术可以在不影响跟踪伺服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其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6.
将高距离分辨技术与单脉冲测角技术相结合,采用幅度加权获取目标几何中心作为跟踪点,仿真结果证明,目标几何中心作为跟踪点可有效抑制幅度起伏对角跟踪的影响,并可提高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7.
单脉冲跟踪体制下测控设备需要进行校相,传统校相依赖于标校塔.针对这个局限性开展了无塔校相方法研究.从和差双通道角度跟踪原理出发,介绍了无塔校相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三种无塔校相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试验证明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并且有些方法已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环球跟踪系统 GLOTRAC(Global Tracking Network)原意图要把它作为全球范围的跟踪测量系统。共划分为五个跟踪区,每一区都包括有与应答机或雷达信标协同工作的一个车载式连续波测量站和几个单脉冲雷达站。这五个跟踪区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轨道卫星的全球跟踪链。在某跟踪区地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从  相似文献   

9.
该文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并应用于复合轴粗跟踪伺服单元,同时与超前滞后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在粗跟踪伺服单元闭环带宽、谐振峰值以及谐振频率相近的前提下,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的粗跟踪伺服单元对平台扰动的抑制效果优于超前滞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目的及用途 AN/DPN-14(XE-3)雷达应答机是信号公司工程实验室于1956年设计成的,安置在运载火箭上,作为脉冲雷达跟踪辅助装置或遥控装置。工作频率是S波段的军用搜索段。应答机用一个单脉冲回答雷达链的编码的三脉冲非同步询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和减小电磁干扰,电子战平台的雷达通信一体化设计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针对通信中成熟应用且在雷达中有较好前景的正交多载频波形,提出直接序列扩频正交频分复用(OFDM)进行雷达通信一体化的想法。给出了实现方法,重点对该一体化信号模糊函数进行求解和分析,指出增加子载波数目信号分辨性能更佳;随机的信息流仅对模糊函数的邻道干扰项造成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一体化信号旁瓣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最终的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表明,该一体化信号能够实现雷达通信一体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航天战略地靶发射初始段测量除了产生必要的跟踪监视信息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获取安控信息源,文章从靶场的雷达环境出发,说明常规跟踪雷达不能实现对复杂背景下的载体(星箭,导弹等)跟踪,经分析研究,提出了MTT(Moving-Target-Tracking)技术的概念,实验室计算机仿真和工程样机在靶场跟踪的数据分析,说明MTT雷达是实现初始段精密跟踪测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基于多普勒雷达量测转换的目标跟踪算法只适用于静止雷达的问题,将该算法推广至机载多普勒雷达。在每个递推周期里,首先将机载导航数据转换到东北天坐标系中;然后,将距离量测转换成东北天系下的位置伪量测,由此完成对目标的位置滤波;最后,联合目标位置滤波值及多普勒量测对目标进行运动状态滤波,由此得到目标的位置最终估计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的跟踪精度优于传统的多普勒雷达目标跟踪算法。  相似文献   

14.
随机脉冲重复频率(PRI)脉冲波形能够增加电子支援措施(ESM)利用重频分选侦收雷达辐射源信号的难度,提高雷达复杂对抗环境下的抗侦收能力。利用非均匀离散傅里叶变换(NUDFT)对这种低截获概率(LPI)波形进行脉冲多普勒(PD)处理时,距离模糊引起目标所处距离门走动,导致目标能量分散至多个模糊距离单元。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窗口的离散傅里叶变换(TWDFT)算法,实现了距离模糊条件下目标能量的相参积累。对TWDFT算法和加权副瓣抑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TWDFT的PD处理在距离模糊时不存在目标能量分散问题,通过优化波形设计能够改善加权后目标主副瓣比。  相似文献   

15.
李劲 《国际商务研究》2005,45(1):160-164
本文研究用递推算法实现只测量到达角和多普勒频移的无源双基地雷达的目标运动分析。基于Unscented卡尔曼滤波器和强跟踪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新的强跟踪Unscented滤波器算法。新算法在无源双基地雷达目标跟踪的仿真实验中显示了高精度鲁棒滤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某型气象雷达的性能要求,提出了一种分频段跟踪的AFC系统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大范围跟踪、跟踪精度与接收机镜频抑制之间的矛盾,并且用一个一阶环路模型对系统跟踪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与工程实践均证明本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组网火控雷达间歇跟踪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组网的红外/雷达协同 间歇跟踪方法。该方法利用红外/雷达进行协同间歇跟踪,通过数据拟合对连续红外数据与 间歇雷达数据进行时间配准,并对配准后的数据进行压缩,然后采用集中式序贯滤波融合算 法对异类间歇数据进行融合,形成连续的目标跟踪航迹。仿真结果表明,与组网火控雷达间 歇跟踪相比,该方法能够得到更高的低截获性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有源照射箔条云对雷达速度波门进行拖引干扰的复合干扰方法。该方 法运用机载电子干扰设备接收、转发敌方雷达发射的信号并照射到箔条云上,箔条云对干扰 信号二次辐射,被敌方雷达接收,形成具有和载机相似径向速度的假目标,起到诱骗干扰作 用。建立了复合干扰对速度跟踪系统进行干扰的相关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 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敌机测速跟踪系统进行干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高重频脉冲多普勒末制导雷达制导过程中的距离遮挡和距离模糊问题,实现 在距离遮挡环境下正常解模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对发射信号重频进行参数 设计,可实现在末制导过程中除弹目相遇段以外的任意距离段抗遮挡测距,再利用测得的弹 目距离信息切换PRF实现抗遮挡。仿真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发射信号重频的参 数设计方法可有效使各脉冲重复频率信号的遮挡区交错分布,从而消除距离遮挡对于脉冲多 普勒雷达解距离模糊的影响,准确的解模糊结果又为抗距离遮挡提供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跟踪雷达风动误差的形成机理,分析了风动误差对坐标跟踪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校正电路减小测量误差提高跟踪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