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通信卫星Ⅲ号答的飞行器是为了工作在同步高度而设计的,它处于地球赤道上空的某几个固定点,其主天线则指向地球的中心。四个地面控制站的任一站根据通信卫星计算中心所发出的指示,而发出指令,来控制飞行器的位置、高度以及控制飞行器其它的动作。这些控制站还向该中心馈送有关飞行器的遥测和跟踪数据,因此,该中心成为地面控制网的分析并做出决定的中枢。  相似文献   

2.
通信卫星从1965年实用以来,不过才近十年时间,但已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得到了急速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一个卫星环球通信网,并正在纷纷建立区域性通信网。通信卫星的发展特点是:利用静止轨道卫星,增大通信容量、发射功率、天线数量、卫星重量和寿命。表1以国际通信卫星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控制通信卫星的姿态和位置,必须有轨道参数。为此研制了以国内通信卫星为对象的用以测量卫星距离和距离率的通信卫星测距装置。本报告叙述此测距装置的测量方式,组成部份和单个装置的特性实验结果。本装置的特点是采用数字式测量方式,在通信或姿态控制时能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并使本装置组成简化且便于使用。根据本装置的测试结果,可测量最大距离为62800公里,测距精度1米(均有根植),距离率精度1厘米/秒(均方根值)。  相似文献   

4.
通信卫星星座优化设计是构建通信星座系统的关键环节。对通信卫星星座设计中的优化模型和优化算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首先,建立了通信卫星星座设计的一般优化模型;然后,从覆盖性能、星间链路和系统成本三个方面对优化模型中优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构建进行了综述;之后,介绍了卫星星座设计中常用的三大类多目标优化算法,归纳总结了4种主流算法的主要特征,并比较分析了它们应用于卫星星座设计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现有通信卫星星座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COMPASS系统的PNT(Position, Navigation, and Timing)性 能在全球不均匀的现状,提出采用48星极轨或玫瑰星座的LEO(Low Earth Orbit)通信卫星对 COMPASS系统进行性能增强的方案,并对其覆盖性能及各纬度带的平均覆盖仰角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LEO星座通信卫星增强的导航系统组成和原理,并以位置精度因 子和可见卫星数为指标,对比分析两类LEO星座增强下的导航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6.
苏修截至1977年9月,先后共发射有源通信卫星68颗,其中:“闪电—1”38颗,“闪电—2”17颗;“闪电—3”7颗;“闪电—1S”(同步通信卫星)1颗;“虹”3颗,“屏幕”2颗,国内共有地面站70个。卫星与地面站可进行无线、电视、电话、传真、电报等通信联系。  相似文献   

7.
概况随着宇宙开发事业的发展,日本人造卫星的测控系统已经包括跟踪和监视卫星的无源系统以及控制卫星的有源系统。特别是同步卫星,由于必须把卫星发射到所谓同步轨道的限定目标轨道上,因此,测控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同步卫星,要经过准备阶段、发射阶段、转移轨道阶段和同步轨道阶段。  相似文献   

8.
对基于码分多址(CDMA)体制的通信卫星系统及其容量进行了分析,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CDMA体制的通信卫星系统容量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用户数量与系统的扩频增益、抗干扰能力指标、卫星转发器饱和功率等的关系,容量分析的结果可供人们在选择和设计通信卫星系统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卫星通信广播在全世界的应用已有近25年的历史,它为全球通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通信手段。我国的卫星通信广播业不仅已形成一定规模,而且开始出现了市场竞争,一些投资者不约而同地看准了这个市场机会。我国自1988年通信卫星进入实用阶段以来,卫星通讯发展很快;一些专业部门也组建了自己的专用卫星通讯网。1970年4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东方红号卫星,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五个可独立研究、发射卫星的国家。1988年东方红2号实用通信卫星的发射,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进入实用阶段。1986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2000年前我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种与哥达德测距测速系统相似的测距测速系统在远地点发动机点火前的整个楕园转移轨道上对辛康姆Ⅰ(同步通信卫星Ⅰ)进行跟踪。本报告讨论辛康姆测距测速跟踪系统的作用和数据处理。测距和测速相对于所执行的轨道要素的标准差分别为15.49米和0.05米/秒。分析某一外段连续时间间隔上的数据表明,当使用100千赫或20千赫测音时,其测距精度优于20米,而测速精度在0.05米/秒以内。  相似文献   

11.
3.1 引言在这一节中,我们分析VTR的捕获过程。分析的目的,是想说明莫托洛拉公司获得的试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捕获程序临界相位的技术措施。图11示出VTR的不可缺少的装置图[1,2]。它是由测距和载波两个环路组成的。一旦获得同步以后,这个装置就可完成载波跟踪和码跟踪。把码移到指示最大相关的位置,即可实现码的同步。载波环路用鉴频器辅助装置进行捕获。开始时,接收信号的载波  相似文献   

12.
余湋 《国际商务研究》2017,57(9):1041-1046
基于直扩体制的时分多址(TDMA)卫星星座组网,信号帧前导段长度越短、净荷长度越长,数据传输的效率就越高。但是,直扩体制信号帧前导段长度越短意味着接收信号捕获增益就越低,捕获概率就越低。另外,前导段长度越短要求锁相环信号跟踪收敛速度越快。星座组网整网数据传输效率受到卫星信号同步算法性能的制约。为了提高直扩信号同步算法的性能,从捕获与跟踪两个部分对同步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直扩信号快速同步改进算法。针对捕获部分,分析了前置低通滤波器带宽对扩频信号的自相关函数的影响,通过选择滤波器参数在保证相关主峰无明显恶化情况下提升1/4码片偏差相关峰能量1 dB以上。针对跟踪部分,提出了一种调整闭环控制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优化锁相环时域响应的锁相环设计方法,给出了基于控制理论优化锁相环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分布的四点原则,利用该方法设计的锁相环能大大降低信号跟踪的收敛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改进算法与传统同步方法相比能有效提高信号的捕获概率,加快信号跟踪的收敛速度,明显减少信号的同步时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据中继卫星传输运载火箭遥测数据本文提出通过数据中继卫星来传输运载火箭的大量高速率遥测数据的可行性方案。GPS用于火箭定位与测速的性能评价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利用GPS对火箭进行定位测速 ,替代雷达定位测速的方法。如果利用GPS提供位置、速度数据 ,便可省去地面雷达站而降低成本。此外 ,由于不受地面站位置的限制 ,可任意设定飞行路线 ,能很方便的为将来宇航提供位置速度信息。本文介绍了用GPS对火箭定位测速的例子 ,并给出H -IIA系统、GPS信号跟踪、GPS卫星可视分析、定位精度分析及发射窗口分析 ,证明其有效性。《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1974年11月3日所进行的一次跟踪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地面站通过中继卫星对空间飞行器成功地进行了24小时的跟踪和测轨。在试验中,使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准确地计算了应用技术卫星(ATS—6)的轨道数据。通常卫星跟踪包括一个由很多地面站组成的跟踪网和数据收集设备。然而这种新方法是用一个地面跟踪站通过轨道已经确定的同步卫星同时与几个安装在不同地点的地面应答机协同工作。ATS—6跟踪测量数据的随机误差在整个24小时之内,测速为0.3mm/秒,测距为1.5米。分别使用两组数据,通过对卫星轨道的重复计算,可以使ATS—6的速度误差最小达到0.2cm/秒,距离误差最小可达30米。在同样时间之内,最大的距离误差约为250米,速度误差为2cm/秒。利用两颗卫星ATS—6和ATS—3同时跟踪哥达德飞行中心地面站来确定地面站的位置也是可行的。在跟踪的前10小时之内,站址精度可以校正到大约100米的数量级之内。  相似文献   

15.
国际通信卫星Ⅲ号是第一个全球性商用卫星通信系统。在1970年中期,已有五颗卫星分别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上空运转,它们同设在28个国家中的40个地面站开展了通信业务,共用了48部地面天线。每颗卫星的容量是1200路4千赫带宽的双工音频信道。在同步赤道轨道上,每颗卫星相对于地面站保持静止状态。它们进行自旋稳定,使其总是朝向地球,利用机械消旋定向天线以求获得全球复盖。从地球到卫星的点对点通信使用了6千兆赫的频段,从而卫星到地球则按照国际无线电通信咨询委员会(CCIR)的推荐用了4千兆赫的频段。该系统可在轨道中运行五年。到70年6月,这五颗卫星已累积工作达48个月,该时这些卫星的十部应答机中,还有九部能正常工作,第十部应答机的增益虽已降级,但还可用作通信转发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接收方法接收自适应编码调制信号时存在的接收过程易中断、数据不连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卫星信道的自适应编码调制信号接收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统一的解调结构实现对不同调制信号的连续跟踪;利用接收端保存的帧同步字调制波形副本与接收信号中的帧同步字波形的相关结果,对解调方式切换时载波相位跳变值进行估计和补偿,解决了帧同步的连续跟踪问题。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导频信号,可节省系统开销。  相似文献   

17.
多少年来,通信卫星在我国的卫星广播电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今,随着直播卫星卫程的实施,各种新的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行业内外都将目光聚集在未来我国卫星广播电视以及现有通信卫星运营商的发展上。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卫星广播电视领域一直是一片“敏感地带”,面对各种新的媒体技术,身处业内的通信卫星运营商将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为此特别采访了亚洲卫星公司中国部总经理陈力群,希望了解处于产业最核心的卫星运营企业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在正式采访前,笔者不断翻看亚洲卫星公司的各种背景资料,亚洲卫星公司在中国卫星广播电视领域发展十多年,可以说,它在国内广电领域的发展就是中国卫星广播电视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实现国内卫星通信用地面站的第一步而建设的卫星通信实验站,就天线传动,自动跟踪,遥测指令和数据处理各系统进行综合试验。明确了系统的综合特性,基本上得到满意的结果,从而证实设计的正确性。天线传动和自动跟踪系统中,根据使用模拟卫星取得的过渡特性,引导跟踪收敛轨迹特性,跟踪误差的伺服系统的基本特性和用现有卫星的跟踪试验而明确了卫星的跟踪技术。根据与模拟卫星组合进行的地面站试验证实遥测指令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综合特性是正确的。此外,利用现有卫星的轨道予报和确定轨道程序的特性试验,根据实用的轨道予报和观测值就可决定初期轨道。  相似文献   

19.
目前,美国西联宇宙通讯公司、TRW 公司与 Harris 公司合作,为宇航局研制“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据称,这是新的一代卫星通讯系统,将代替宇航局跟踪网目前使用的许多设备,对宇航局和商用的地球轨道卫星进行跟踪和通讯,能提高通讯能力和降低工作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20.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6,(6):104-104
1985年我国利用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标志着中国卫星广播电视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二十年来,我国卫星广播电视传送的领域愈来愈大,技术上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已跻身到世界应用卫星数字压缩技术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的先进行列,随着直播星等新卫星技术的应用,卫星在我国广播电视传送中已经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仅大大提高了各地转播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的质量,对迅速扩大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