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道路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凝材料总用量对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而水胶比则对再生混凝土28 d弯拉强度影响显著。道路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并未因为使用再生集料而显著降低,其原因是再生集料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研究的不断深入,现有的粉煤灰再生粗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模型,没有考虑粉煤灰的胶凝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粉煤灰胶凝系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16组粉煤灰再生粗集料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研究,分析了真实水胶比和广义砂率对粉煤灰再生粗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参考已有的研究结果,利用多元回归计算建立了以水泥强度,真实水胶比和广义砂率为基础的粉煤灰再生粗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模型,为粉煤灰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基本力学系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潘荣伟  徐伟  陈益兰  唐国武 《混凝土》2012,(11):64-66,70
以粉煤灰、矿粉等工业废渣作为掺合料部分取代水泥,配制成复合胶凝材料,结合陶粒陶砂作为骨料制备轻集料混凝土,研究复合胶凝材料对轻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复合胶凝材料配制的轻集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与纯水泥基准配合比保持在同一等级的条件下,干表观密度显著下降。当复合胶凝材料配合比为水泥∶矿粉∶电石渣∶脱硫石膏=5∶3∶1∶1时;制备的LC30轻集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干表观密度分别达到31.1 MPa和1 483 kg/m3。  相似文献   

4.
砂率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集料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有更甚于普通混凝土的重要影响。目前,关于细集料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与资料还鲜有报道,对不同胶凝材料用量和不同水胶比条件下,砂率对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应不同凝胶材料用量和不同水胶比,存在各自的最佳砂率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废弃混凝土粉末、水泥与粉煤灰三种胶凝材料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快速碳化法测试五种不同胶凝材料比例下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性能.结果表明:⑴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中水泥比重越高,抗碳化能力越强;⑵当胶凝材料中水泥用量相同时,掺加废弃混凝土粉末的碳化性能比掺加粉煤灰的差;⑶当胶凝材料中水泥、粉煤...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胶凝材料的优化设计,掺加粒径不同的矿物掺和料,使胶凝材料各组分之间密集堆积,研究多元胶凝材料体系新拌浆体的相对密实度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试验表明:超细粉体之间良好的颗粒填充,降低了胶凝材料的孔隙率,改善了胶凝材料的孔结构,提高了新拌浆体密实性,对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气性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韩建国  阎培渝 《混凝土》2008,(1):62-63,68
在粗集料掺量相同的前提下,变动混凝土的粗集料级配和水胶比,以考察粗集料级配对混凝土强度发展历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提高混凝土强度的角度,随着混凝土水胶比的降低,其胶凝材料用量增大,同时,宜采用最大粒径较小的粗集料,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8.
生态修复再生混凝土是利用再生骨料制备的用于水中生物生态环境修复的一种大孔混凝土,具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意义。利用再生粗骨料分别制备孔隙率为15%,20%,25%的生态修复再生混凝土试件,并利用改进的快冻法对生态修复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胶凝材料用量和孔隙率对生态修复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冻融循环条件下,生态修复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随着胶凝材料用量增加而增加,随着孔隙率增大而减小;当胶凝材料用量为300~400kg/m~3,孔隙率小于25%时,生态修复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满足50次冻融循环要求;胶凝材料用量达到400kg/m~3,孔隙率不大于15%时,生态修复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可满足75次冻融循环要求。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砂率、矿物掺合料和引气剂掺量对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收缩早期增长较快,到45d后增长才逐渐减缓,其达到稳定所需时间较长。轻集料混凝土的收缩随着胶凝材料的增加、水胶比和砂率的降低而增大;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和矿渣可以明显减小轻集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引气剂的掺量对轻集料混凝土早期收缩影响不大,但混凝土后期收缩随引气剂掺量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0.
《工业建筑》2017,(3):130-136
以抗硫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珊瑚礁和珊瑚砂为集料,人工海水为拌合水,配制出LC40珊瑚混凝土。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用量及珊瑚礁用量对抗压强度影响显著,砂率对坍落度影响最大。珊瑚混凝土强度早期发展迅速,后期增长缓慢,轴压比和静弹性模量低于一般轻集料混凝土,具有相对良好的抗拉性能;配合比适当的珊瑚混凝土破坏形态既有纵向劈裂特点亦有轻微斜面剪切破坏特点,破坏时具有一定延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细粉煤灰对低品质水泥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利用细粉煤灰与低品质水泥组成的复合胶凝材料能够较容易地配制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由复合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在满足抗压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劈裂抗拉强度及密实度,后期性能改善的幅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水灰比与水胶比水灰比就是配制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用量之比。现代混凝土除了水泥以外,还掺部分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活性掺合料,统称胶凝材料,因此水灰比改称为水胶比,即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的质量之比。水灰比或水胶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所配制混凝土的性能和经济效果,确定水胶比是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应用全计算方法进行C40高性能混凝士配合比设计时存在胶凝材料总量及砂率等相关参数偏大的问题,引入修正系数,并通过试验确定了该系数合理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采用相关参数优化后确定的配合比,不仅可以配制出强度满足要求、抗Cl-渗透性能良好的高性能混凝土,而且降低了胶凝材料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分层度、轻集料质量分层度、泌水度以及坍落度和扩展度5项指标来综合评价轻集料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试验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砂率、矿物掺合料和引气剂对大流动性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凝材料用量、砂率和引气剂掺量存在一个最优值,此时轻集料混凝土的流动性最大且稳定性好;粉煤灰和矿渣掺人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复合双掺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粗集料种类、集料粒径、用水量、胶凝材料组成及相对掺量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同时基于不同粗集料粒径对混凝土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匹配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表明在分别经过粗骨料优化选择和胶凝材料体系优化设计后,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较基准配合比分别提高了7%和17%。通过最佳粗集料的选择及优化胶凝材料各组分掺量,实现了在降低混凝土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16.
粗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浆骨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浆骨比是指混凝土中砂浆体积和粗骨料体积比。本次试验是在不同粗骨料条件下,测定其粗骨料空隙率,固定胶凝总量时调整粗骨料用量,计算混凝土的浆骨比,给出该粗骨料时达到流动性的最大粗骨料用量范围和最佳建议值和砂浆用量与粗骨料空隙率的关系,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原材料条件下的混凝土体积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大流动性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设计出具有大流动性的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分别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粉煤灰取代量和体积砂率等因素对轻集料混凝土工作性、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700级粘土陶粒可配制密度等级为1700级,坍落度达200mm的CL30轻集料混凝土.该混凝土28d收缩率仅为45.5×10-6,快速冻融循环可超过300次,RCM法测得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为2.59×10-12m2/s;而且工作性好,基本克服了陶粒的上浮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经破碎后不同再生集料种类、掺入量、粉煤灰掺量三种因素对再生细石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再生集料所配制的C20再生细石混凝土的早期、后期强度可与天然细石混凝土强度相当,本试验条件下,混凝土再生集料取代率在60%时,试件的7d和28d抗压强度甚至比天然细石混凝土更高;砂浆再生集料和碎砖再生集料配制的再生细石混凝土的早期、后期强度均低于天然细石混凝土强度,且随着砂浆再生集料、碎砖再生集料取代率的增加而明显下降;掺有粉煤灰的再生细石混凝土掺量在20%以内时28d的抗压强度略高于未掺粉煤灰的再生细石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19.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RCM法研究了再生粗骨料的种类、取代率,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优于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但差于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随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掺加粉煤灰可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20.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集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粗集料最大粒径,级配,不同针片状含量以及不同胶凝材料用量和不同水胶比条件下,砂率对高强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计配合比的情况下,对混凝土强度而言,存在最佳的最大集料粒径,最优针片状含量以及最佳砂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