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有关云的记录疑误浅析梁宏义(隆安县气象局532700)作为一名地面观测员,在日常工作中,感到最头疼的并不是电码、报类等硬性规定,而是云的正确记录。我们知道,云状由于气温、水汽、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是不断变化的。唐朝杜甫《可叹》诗云:“天上浮云如白衣...  相似文献   

2.
机制地面气表审核程序的改进建议张宏娟(陕西省气候资料室西安·710015)我省机制地面气表于1993年4月正式运行。机制报表的审核采用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审核专家系统,现对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予以探讨。1有在问题1.121类疑误信息:冻土与地温记录不配...  相似文献   

3.
李发军 《四川气象》2002,22(3):28-29
从众多的地面温度观测记录来看,发现了很多地面最高温度表的记录和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记录,分别比下午和上午地面0cm的值偏低和偏高许多,或者下午(上午)地面0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读数相差较大的异常情况。以下就对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提高气象观测记录准确性的经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芳  马燕  冯雪 《山东气象》2010,30(4):68-70
对近年来地面气象记录出现异常、疑误、漂移偏差的原因进行思考分析,提出了若干避免异常、减少疑误记录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记录的准确性,减少报表错情。  相似文献   

5.
规范120页对于疑误记录处理,其中“温度表水银柱发生中断时,一般按缺测处理。但若对记录质量影响不大时,也可用温度表示度减去空隙部分所占的度数求得,记录加‘()’”。最低温度表酒精柱中断,记录如何处理,规范上没有谈及。但中央《地面气象  相似文献   

6.
在地面气表审核中,面对繁多的气象要素数据,要从中判定疑误记录,有以下几种实用的审核方法可供借鉴。1连续法有些气象要素的变化呈稳定渐变型,尤其是深层地温、深层冻土、入冬以后的结冰。这些要素记录规律稳定,如发现记录有违反常规的渐变式可提出疑误。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7.
傅新姝  谈建国 《气象》2015,41(12):1531-1537
对温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时,僵值和突变是常见的疑误类型,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中僵值和突变疑误数据进行研究,对降低城市自动站温度资料质量控制的误检率有重要价值。文章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以上海世博园为例)中18个自动气象站一年(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逐时温度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着重探讨僵值及突变疑误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僵值疑误数据集中出现在冬季夜间,局地性强。阴天或多云天气,通风不佳的测站感热项较小,易出现僵值过程,最长持续11 h。(2)温度突变疑误数据可分“突升”和“突降”两类,“突升”集中出现在秋冬季,而“突降”集中在春夏季;“突升”集中出现在日出前后,而“突降”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夜晚,“突升”局地性强而“突降”各站间趋同性较强。分析发现,城市复杂环境下,日照突然增加或减少以及午后短时强降水是导致温度突变疑误数据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些“疑误”数据是城市复杂环境影响或特定天气条件导致的,为真实有效的观测资料。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下的温度观测资料开展质量控制时,需结合观测环境等元数据进一步甄别。  相似文献   

8.
数据审核是针对气表 - 1上的全部原始数据 ,采用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审核专家系统 ,进行质量检查。对检查出的疑误记录按 35个要素 ,分别打印出 1 6 3类疑误信息 ,供审核员审查判定资料是否有疑误。审核系统是人机结合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审核规则库[1] 。我们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地面气象记录审核规定》的技术要求 ,结合审核员的实践经验和本省气候特性的大量统计分析 ,推导出适用本地的经验公式 ,完善了地面观测资料审核的专家系统。1 审核的功能1 .1 器测项目审核功能本部分共审核 2 7个器测要素 ,有 2 0 7条逻辑功…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可靠,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必需进行审核,纠正记录、报表中的错误,保证观测资料的质量。一、制作审核报表对审核员的基本要求1.审核工作是一项平凡而细致的工作,审核人员应严格掌握规范、地面测报操作手册和各种技术规定,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疑误异  相似文献   

10.
姜庆芝 《内蒙古气象》1995,(2):34-34,36
浅谈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姜庆芝(兴安盟气象处)雷暴和闪电都是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雷暴出现时有时闪电兼雷暴,有时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方法《规范》中己有明确规定,但从报表审核发现,在雷电多发季节,疑误记录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自动站实时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中国气象局推出了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建立了集质量控制、加工处理、存储分发、服务于一体的现代资料业务,实现了实时和历史资料一体化处理与管理。针对山东省地面资料疑误信息处理反馈应用的实际,以及对疑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的需要,设计了MDOS疑误信息统计系统,介绍了系统设计的背景、系统设计思路、系统界面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新疆11个辐射站最近20a(1993—2012年)逐月辐射信息化数据文件进行了质量检查,分析了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净全辐射这五个要素出现数据疑误的概率,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疑误数据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各要素分布等进行了评估。经查阅分析原始数据表—33及H文件结果表明:疑误数据的错误主要发生并集中在一、二级辐射观测站,其中数据文件部分出现疑误较多,记录格式分部出现错误相对较少。平均单站月疑误数据个数为2.7个/站?月,疑误数据率为0.0%。从总体上看,新疆最近20a的辐射信息化数据文件疑误数据信息较少,资料可靠,可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使用机制报表程序预审气表-1数据中,有时发现冬季积雪时,计算机经常提示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有疑误.这是由于积雪时地面3支温度表安置状态不同造成的.因此,在安置3支温度表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4.
气象仪器仪表按技术规定调整的好坏直接影响气象资料准确性。我在多年的预审工作中发现,因仪器仪表调整不规范造成记录矛盾和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就这种情况探讨如下:1最高最低温度表调整不到位1.1表现为日最高气温(包括地面)比实况明显偏高(特别是冷空气影响前后),当预审员询问值班员,记录是否会读措或没进行调整,值班员一口咬定无误。追查原因,大部分是因20时调整不到位造成。地面观测规范中规定,最高温度每天20时观测一次,观测后须调整温度表,绝大部分观测员都能及时调整,关键是疏忽了调整后的细心对比(特别是新同志…  相似文献   

15.
月报表预审中疑误记录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是气象观测工作的积累,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天气分析结果,在一次观测中需要观测并记录十几组甚至几十组气象要素数据,有时难免有误读或误记现象。预审员和审核员也要面对成千上万组数据,判断疑误记录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要求预审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观测知识,还要了解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般规律,以下是多年预审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审核员在地面气象资料把关时,对原始记录中的疑误,特别是一些较特殊的疑误记录,往往鞭长奠及.这就要求台站预审员充分运用原始资料齐全且身临现场的优势.以气象学理论作指导,以尊重事实为原则,对每一个疑误记录进行全方位、多要素立体诊断分析,去伪存真,保证气象观测资料的正确性.现将笔者在原始记录预审中所遇较特殊疑误记录诊断过程分述如下:一、降水量实测与遥测时间差7月某日,值班员8时后校对记录发现20时~8时降水量实测5.9mm,而遥测为7.5mm.检查仪器正常,查当月前八次,实测与遥测差值最大不超过0.5mm,且前一日降水至19时5分终止,误诊为实测少1mm,而将其改为6.9mm.我分析自记纸发现7时55分后正点前有陡迹线,确诊5.9mm为正确记录.导致貌似误差的原因是实测与遥测存在时间差.实测于7时55分前在观测场进行,而遥测临近正点  相似文献   

17.
日照记录两点疑误的剖析在日照观测中,常出现这样问题,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总是比日照纸上记录的开始、终止时间晚;8时、14时前后云变化大时,云状与日照有矛盾,即按定时观测云状看,应有(无)日照,而实际日照纸上对应的8时或14时却无(有)日照。经过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天气学原理的角度对2009至2010年全区上报的地面气象数据文件在人工观测和人工器测之记录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云的生消演变过程和产生降水的物理机制、天气现象“飑”的成因和特征;进一步阐述了云与降水的关系:同时对影响蒸发量的气象要素作了相关分析,提出了疑误记录的处理方法。对提高云状和天气现象记录水平,正确处理异常观测记录...  相似文献   

19.
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波辐射计具有24 h不间断工作、时间分辨率高等优点,是常规探空的有益补充。天线罩上的积水、无线电干扰等会导致微波辐射计探测数据出现错误。因此,开展质量控制是合理使用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的基础。该文利用上海宝山站历史探空资料和世博园站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温湿度数据,设计了极值、时间一致性、空间一致性检查等适用于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针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降水、有云(有云无降水)、晴空等不同天气条件下得到的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分别开展质量控制,并对质量控制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有效查找温(湿)度超过极值、温(湿)度突变、温度层际变化大等各类疑误廓线,疑误廓线类型和频数与天气条件有关,其中降水天气的各类疑误廓线频数远远高于无降水天气(有云和晴空)。去除疑误廓线后,与同期探空资料的相关系数增加,均方根误差减小。  相似文献   

20.
气象记录预审旨在发现并纠正错误记录。预审中对不符合变化规律的记录尤要注意。下面以地面最高温度记录为例,谈点体会。在预审地面最高温度记录时,经常是把最高温度表的测值同当日1 4时的地面温度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高出1~5℃。然而也常出现两种特殊情况:一是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测值低于1 4时地面温度;二是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测值比1 4时地面温度高出很多,有时超过1 0℃。出现这两种情况时,首先要分析检查温度表是否有故障,一般要查看前后几日的记录,如果前后几日的记录正常,则表明温度表没有故障;第二,要根据当日的云、天气现象和日照记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