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计 《人民公安》2009,(10):10-15
“无救济则无权利”.这句古老的法律谚语形象道出了侵权责任法保障权利、预防侵权的价值功能。有学者进而认为,侵权责任法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民法乃至整个法律文明的未来。正因此,《侵权责任法》被定义为中国法律体系中的支架性法律。相应的立法工作也被解读为继《物权法》后制定民法典的第二大步。  相似文献   

2.
侵权请求权优先权是《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一个新制度,是法定的担保物权,其成立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必备条件。侵权请求权优先权的效力包括担保范围、标的和对抗对象。侵权请求权优先权保障能够在私人权利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私人权利。研究此问题意义极为重大。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09,(3):38-40
随着《侵权责任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因制定《物权法》而掀起的“民法热”再度成为公共话题。如果说,《物权法》描绘的是有关财产的权利定义,那么《侵权责任法》阐释的则是财产等民事权利受到侵犯后的救济之道,  相似文献   

4.
阿计 《人民政坛》2009,(3):32-33
随着《侵权责任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因制定《物权法》而掀起的“民法热”再度成为公共话题。寻找利益冲突的平衡点侵权责任制度的基本功能是合理划定权利疆域和责任界线,这就意味着《侵权责任法》是一门平衡利益冲突的艺术,需要直面现实生活中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侵权法立法工作已宣告结束.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与体系多是移置而来,普通民众对这一套规范我们的行为、确立我们的权利、保护我们的权利的制度仍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通过宣传、普及侵权法知识,帮助普通百姓了解、认识这部权利保护法,通过侵权法了解、认识普通人享有的权利、保护自己的权利,将是法律工作者尤其是法律教育、普及工作者的一项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杨慧 《人民论坛》2012,(26):112-113
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待遇兼得模式的核心在于法律设置侵权责任法及社会保障法两种并行的法律,工伤职工可依此向不同的义务主体主张权利。兼得模式运行的结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公,但无疑增进了对工伤职工的权益保护,同时并未增加责任主体的责任。区分侵权主体,对用人单位侵权和第三人侵权分别对待是正确适用兼得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侵权行为概念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山 《前沿》2010,(24):14-17
国内通说将"Unerlaubte Handlung"翻译为"侵权行为",并主张对"侵权行为"这一概念作扩张解释,其保护对象既包括权利,也包括利益。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Unerlaubte Handlung"的意思是"不法行为",凡是因不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者,都应负损害赔偿责任,不论受保护对象是权利抑或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侵权责任法》延续了《民法通则》的认识错误,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1,(6):96-96
孙山在《法律科学》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法益本是构建民法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却长期被忽视乃至遗忘。国内学者常对法益有广狭义之分,这种区分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应予抛弃。以能否进行相同的类型化处理为标准,民事法益可分为权利和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明确这种区分,我们才能对包括侵权责任法在内的中国民法学发展中所遇到...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编,既关乎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也体现了风险社会下法律对人们行为模式的规范。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是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等司法解释的基础上,迸行增删修改而成。从高空抛物到自甘风险,从好意同乘到公平责任,从损害赔偿到网络侵权,侵权责任编把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日常事务串连在一起,构建起保护百姓权利的法律大网。  相似文献   

10.
翟景 《人大论坛》2010,(7):20-21
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正式施行,随着这一法律的出台,诸多法律空白得到填补,公民各项权力,获得了进一步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付丽梅  高晓林 《前沿》2011,(18):75-77
《侵权责任法》是一部通过对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对侵权责任予以明确,对制裁侵权行为予以强化,来推进和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民事基本法律。我国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对侵权责任作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对于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侵权责任法》对原来侵权责任的修改以及新规定两方面分析侵权责任法的亮点,以帮助更多的人理解运用这部新法。  相似文献   

12.
一月扫描     
<正>新闻点击侵权责任法通过凸显四大亮点200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纵观侵权责任法,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亮点。一是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我国之前的法律当中规定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但是赔偿金如何计算,包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汇报三个问题:一、侵权责任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经过侵权责任法是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民事基本法律。我国民法通则、消费者权  相似文献   

14.
吴祖祥 《求索》2010,(7):143-145
环境侵权归责原则是指以何种标准确认和追究环境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它解决的是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基础问题。文章从环境侵权特有属性、侵权责任法价值取向和经济学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环境侵权应采无过错归责原则,并对《侵权责任法》第65条与相关法律之间适用冲突的解决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七条第1款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八条规定:“行为人没有过错.法律规定也要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无论从官方媒体报道还是从学术界的观点来看,都认为第七条第1款是侵权责任法的过错责任原则规定.第八条是侵权责任法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规定。同一部法律草案却存在两个完全相反的归责原则,这确实令人有点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2,(10):92-92
杨立新、李佳伦在《法律科学》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对网络的依赖有增无减。人们在享受网络带给生活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倍受各种网络侵权行为的干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为解决网络侵权问题找到了出口,但除了该条第二款中明确规定的被侵权人享有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通知的权利之外,侵权网络用户也享有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反通知的权利。这样才能平衡网络侵权中以网络服务提供者为中心的被侵权人、侵权网络用户和其他网络用户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李江蓉 《人民论坛》2011,(9):118-119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确立了我国过错责任的一般条款,其机能在于使法律灵活适用于个案,体现相当的能动性。但该条款没有对权利与法益区分保护,也没有区分故意与过失。基于故意与过失不同的构成及法效果,主观故意能够弥补权利或法益对世性的不足,从而设定对权利与法益区分保护的范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确立了我国过错责任的一般条款,其机能在于使法律灵活适用于个案,体现相当的能动性。但该条款没有对权利与法益区分保护,也没有区分故意与过失。基于故意与过失不同的构成及法效果,主观故意能够弥补权利或法益对世性的不足,从而设定对权利与法益区分保护的范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创举,其采取了不同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模式。同时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摸索。对于侵权责任法相关内容的编排,不同的教材的差别很大,往往给教师授课带来一定的困惑。通过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的结构体系整合侵权责任法的相关内容,以此在教学中实现内容的完整性和结构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20.
和传统的作为侵权责任相比较,不作为侵权责任是行为人的一种消极侵权行为。不作为也要承担侵权责任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和人们权利保障意识的不断加强而产生的。目前,在侵权责任法中,如何完善不作为侵权是我国侵权立法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