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Taylor 于1975年在临床上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胫骨缺损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有不少成功的病洌总结报告。关于切取带血管蒂腓骨的途径,大多为后入路。我院自1978年1月以来,共施行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5例,分别用于治疗巨大良性巨细胞瘤,低度恶性纤维瘤、纤维结构不良症、创伤后骨不连和骨缺损、并应用带血管蒂腓骨转移作胫骨延长术12例,以纠正脊髓灰质炎后遗的肢体短缩畸肜。上述17例切取带血管蒂腓骨的途径,除第一例为后入路外,余16例皆系经前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2.
陈勇  李强  闫威 《河北医药》2010,32(17):2354-2355
目的评价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应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例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均获成功,患者面部外形的恢复均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所有患者术后能正常行走。结论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组织瓣具有其他自体骨组织瓣不可比拟的优点,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带血管腓骨移植并一期胫骨延长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手术中彻底切除病变软组织和病变的胫骨,切取带血管腓骨游离移植2例,另1例采用同侧带血管蒂腓骨转移,将腓骨两端分别插入胫骨近侧和远侧段髓腔,游离腓骨移植将腓动脉和胫前动脉吻合。胫骨延长位于近侧端2例,胫骨远侧端延长1例,使用半环型可延长外固定支架,每天延长1mm。结果3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后4个月移植腓骨与胫骨愈合,胫骨延长区2周可见骨生长,4个月时骨质浓密,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并一期胫骨延长是治疗胫骨假关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骨科对于大型骨块缺损的治疗往往是困难的,过去常采用游离骨移植,但疗效有时又不甚理想,故提出对这类病人可应用带血管的骨块游离移植的治疗。随着显微外科的进展,临床开展了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手术,本文利用各类标本对腓骨的血液供应进行了一些解剖学的观察和研究,对营养腓骨的腓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腓骨滋养动脉及肌一骨膜动脉支和其有关的腓骨滋养孔等进行了测量和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三组大白鼠分别用血管植入神经移植、带血管蒂神经移植和单纯游离神经移植桥接坐骨神经缺损,术后2月及3月行组织学、肌电图及电镜检查,结果表明:血管植入神经移植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纤维面积恢复率等方面,达到与带血管蒂移植相似的结果,明显优于单纯不带血供的游离移植。  相似文献   

6.
张祖根  张美心 《贵州医药》1992,16(4):223-225
我科自1981年8月始,对四肢长骨的长段骨缺损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伤病采用了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进行治疗。通过对资料完整的11例随诊观察,疗效肯定。自1990年始,我们在原手术基础上,对腓骨取材入路和动脉吻合两个方面进行了简化与改进。该法与传统的常规手术方法比较,具有腓骨取材简便、增加移植骨血供、不影响受区原血供及接骨端骨痂生长快等优点。通过对3例的近期观察,效果满意。这种改进后的游离腓骨移植术,我们暂时称为“动脉双口吻合的游离腓骨移植术”,介绍如下。手术方法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一、供区组:切口始于腓骨小头下3~5cm,沿小腿外侧向外踝方向行走,终于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总结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治疗下肢负重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术后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收集1997年3月-2004年8月,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42岁,股骨干5例,胫骨干3例.患肢骨肿瘤彻底切除后,骨缺损的长度为12~20cm.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长度为15~30 cm,单侧或双侧切取带知名血管的骨瓣.若双侧切取腓骨瓣,则在一端将腓血管吻合,使之成为一条腓血管相连的双段腓骨.将设计好长度的腓骨瓣切除后,将腓骨的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并沿骨面向两侧剥离至骨嵴,防止损伤血管,将双腓骨的前内侧面相对折叠,两断端固定,缝合相对缘的游离骨膜,使骨膜包裹腓骨,组合为直径增粗的带知名血管的腓骨瓣.解剖游离出受区血管,将腓骨瓣植入骨缺损区,如不稳定,可加用内固定或外固定,以免影响移植血管的再通.患肢稳定后,将腓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检查吻合血管的血运情况,情况良好后闭合切口.结果 术后病者均随访,有完整门诊病历及X线资料,时间为5~13年.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吻合血管再通,无发生移植骨坏死及吸收,无发生骨不连、骨感染等并发症.移植骨与受区骨均1年后骨性愈合,大约5年后髓腔再通,患肢与健侧肢体X线表现无差异,骨肿瘤无复发.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是修复下肢负重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良好方法,并发症少,残废率低.  相似文献   

8.
腔骨骨折后因固定不良,局部血运不畅,肌肉或其它软组织嵌入骨折间隙之中,或髓腔封闭而致骨折端长期不愈合,带血管肌肉蒂腓骨内移植骨治愈胫骨不连,以骨折处为中心,在小腿外侧切口,将腓骨带血管和拇长屈肌两个肌血蒂,在腓骨1/4处锯断,取长约12cm之腓骨共同移植到胫骨上,治愈胫骨骨不连。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解剖学的基础上,探讨带血管蒂的肋骨瓣修复股骨粗隆大块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人体标本8~10肋作为研究对象。解剖观察第8~10肋血供来源、走行及分支,测量血管蒂的直径、长度及肋骨的弧度、长度、宽度、厚度、骨皮质的厚度等。用相应数据分别与股骨、腓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相应参数比较下,肋骨与股骨粗隆及腓骨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解剖学上,带血管蒂的肋骨修复股骨粗隆大块骨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卢丽华  陈艺闽 《江西医药》2009,44(4):396-397
旋股外侧动静脉与腓动静脉吻合游离腓骨移植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有效治疗方法。该手术通过重建或增加股骨头血供,降低股内压,改善静脉回流而实现其疗效。2007年9月我院成功开展一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吻合腓动静脉游离腓骨移植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肱骨近端是上肢肿瘤的好发部位 ,治疗极为困难 ,特别是一些低度恶性肿瘤 ,既要彻底清除病灶 ,又要重建肩关节功能。我院自 1980年以来 ,在彻底切除病灶的基础上 ,采用游离腓骨移植或带血管蒂肩胛骨转位的方法治疗肱骨上段肿瘤 1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病例中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14~ 36岁。肿瘤类型 :骨巨细胞瘤 7例 ,纤维肉瘤 2例 ,软骨肉瘤 2例 ,骨肉瘤 1例 ,骨母细胞瘤 1例。1.2 手术方式 腓血管蒂骨上段半关节移植 5例 ,膝下外血管蒂腓骨上段半关节移植 2例 ,胸背血管为蒂肩胛骨腋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外医师借助显微镜及显微外科器械,对直径1毫米左右的小血管进行精确的吻合,提高了通畅率。使断指再植成活率不断提高,并开展了带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带血管神经束肌肉移植、带血管蒂骨移植等新手术。我院骨科采用江苏省镇江市光学仪器厂自制生产的XTS—I型,双人双目显微镜,作了物动实验,在此基础上,于1977年6~11月,为三例患者施行“带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前臂皮肤缺损”手术。均获成功。兹摘要报告如下: 例一钱××,男性,23岁,住院号:41838,1977年6月3日入院。半年前在农业劳动中不慎被机  相似文献   

13.
带血管蒂腓骨游离移植术的最早的试验见于1974年ostrup和Adelaar的报告。而此手术应用于临床则见于1975年Taylor等人的报导。上海六院自1977年以来共施行了18例,1979年以前国内开展此项手术共40余例。我院于1978年6~9月自行设计了手术方法,为两例外伤性骨缺损患者实行了该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术后一个半月拍X线片,植骨周围均可见有包壳骨形成。术后3个月均临床愈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青壮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后,由于股骨头血运受到严重影响,虽经内固定手术,骨折不愈合,晚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仍较高。由于人工关节使用年限问题,此法对该年龄组的患者也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加压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该种骨折11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38.5岁。全部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7d,均予以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1.2手术方法取对侧小腿中上1/3处外侧切口,沿腓骨长、短肌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到达腓骨,游离腓骨长、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蒂颞肌瓣转移填塞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后骨质缺损术腔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6例(耳)经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术腔的处理,采用带蒂颞肌瓣转移填塞切除后骨质缺损术腔8耳,采用腹部游离脂肪填塞缺损术腔8耳.结果 8耳采用带血管蒂颞肌瓣均未出现脑脊液耳漏,8耳采用腹部游离脂肪填塞者1耳出现脑脊液耳漏,经加压包扎及降低颅内压后脑脊液漏愈合.全部病例均未出现颅内感染,两组在手术时间,头部伤口加压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无显著差别,但颞肌瓣组在同一手术野操作,较为方便.结论 带蒂颞肌瓣血供好、手术操作容易、不影响头部美观,是经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后缺损术腔的较好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整复外科的治疗中,应用各种岛状皮瓣,国内外已有报道,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需分期手术的带蒂皮瓣和需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岛状皮瓣有血管蒂与供区相连,它可修复附近或稍远处的软组织缺损,提供了更安全可靠而又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游离皮瓣移植的基础上,自1984年12月以来,对10例手、踝部、足  相似文献   

17.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附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3例。结果17例随访,随访期1~3年优良率82.4%。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符合解剖生理要求,解决了因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供血障碍而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问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效果。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11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骨性愈合,开始骨痂生长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个月,小腿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及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正>胫骨骨髓炎致骨缺损在临床中多见,因为其前内侧特别是足部软组织少,创伤导致小腿感染而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硬化,较大面积贴骨瘢痕和窦道,死骨较长等,临床治疗十分棘手。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分期治疗,需多次手术,疾病病程长,费用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近年来,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日益增多,并已被公认为不可替代的供体,因游离皮瓣抗感染能力强,血运丰富,临床实践表明,这种  相似文献   

20.
田军  上朝江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23-825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2月-2008年3月住院治疗的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1例(31髋),Ficat为Ⅰ~Ⅲ期。取小腿中上1/3处外侧切口游离腓骨,然后对游离的腓骨进行预处理。再在髋部前外侧切口,分离显露股直肌直至辨认未与股直肌和股中间肌之间的旋股外侧动、静脉及分支,钝性分离、保护、结扎、切断作为供体血管备用。再利用骨凿在股骨颈前方开槽,使之与植入的腓骨段的外径相适合。将坏死硬化去钻孔后清除坏死骨.在显微镜下将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侧动静脉进行间断缝合.待血管通畅后,彻底冲洗伤口.逐层关闭切口。结果: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x线片显示80.0%的股骨头坏死有不同程度改善,17.3%无明显变化,2.7%恶化。结论:植入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适合于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