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此文旨在介绍曹正柳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曹正柳教授认为正虚之气阴两虚是肺癌发病的内因,邪实之痰毒瘀浊是肺癌发病的关键,痰浊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原因;提出以泄浊扶正为主要治疗原则,用药经验上要求辨证与辨病结合,要注意攻补兼施、邪正兼顾,注意季节性用药特别是春季的用药,同时还应适当加用理气药、疏肝药以及通腑药。  相似文献   

2.
彭中娟  曹正柳 《光明中医》2023,(7):1363-1367
此文旨在总结曹正柳教授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曹教授认为恶性肿瘤是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毒瘀浊互结为标,气机郁滞为特点,是虚实夹杂、正虚邪实的疾病。在治疗上强调首要“话疗”,祛邪扶正是其治则。祛邪法包括软坚散结法、消痰泄浊法、清热解毒法,扶正法包括益气健脾法、养阴生津法。在用药上以加味消瘰丸为治疗肿瘤主方,注意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疏肝药、健脾药、引经药、通腑药等的使用以及辨病辨证的结合,尤其注意春季用药、寒温并用、肿瘤阶段性用药、把握好攻与补的平衡等。  相似文献   

3.
刘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善于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及顽固性头疼.笔者有幸跟师学习3年,深得其教诲,获益殊多,现将吾师对顽固性头痛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网膜粘连综合症一般归属中医"腹痛"、"痞证"范畴,由于目前缺乏特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疑难病症之一。曹正柳教授认为该病是以气滞血瘀、浊气不降为关键,虚实夹杂、以实为主为特点,生活不慎为诱因。拟加味五磨饮子作为经验方,予以行气、活血、降气为法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彭中娟  曹正柳 《光明中医》2014,29(12):2518-2519
曹正柳是江西省名中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授、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癌症的中医药治疗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治疗癌症的经验整理如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 病因病机 通过临床观察和治疗的经验总结,曹教授认为阴阳失衡是癌症发病的根本,并提出气阴两虚、痰毒瘀浊互结是癌症的主要病机.各种癌毒(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病因素)通过口鼻、皮毛由外而入,侵袭人体,导致机体阴阳失衡.《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本者,阴阳也.人体阴阳以平为期,以和为贵,一旦阴阳失调则百病生.因此,阴阳失衡是发病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张敏 《江苏中医药》2011,43(4):15-17
卢师认为胃痛病初多因外邪、食伤、七情所伤,随后可涉及肝、胆、脾等脏腑之气机运行,致食积、痰湿、瘀血、郁热内生,不通则痛。本病之病机关键是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辨证主要分为寒实型、气滞型、郁热型、湿滞型、血瘀型、虚寒型、阴虚型,治疗以调气法为主,时时照顾脾胃之元气,用药轻灵,动静结合,润燥相宜,升降和调。  相似文献   

7.
杨永杰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51-151
目的:李师认为胃脘痛病初多因外邪、情志、食伤,随后可涉及肝、脾等脏腑之气机运行,致食积、痰湿、瘀血、郁热内生,不通则痛。本病之病机关键是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辨证主要分为寒邪犯胃、饮食积滞、肝气犯胃、胃阴不足、瘀血停胃型,治疗以调气为主,时时照顾脾胃之元气,用药轻灵,动静结合,润燥相宜,升降和调。  相似文献   

8.
颜乾麟教授为第4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悬壶数十载,理验俱丰.颜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上提倡"化瘀必先调气",尤重视调气的运用,且临床疗效颇佳.颜乾麟教授认为"气血失衡"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而"瘀血"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病理产物之一,二者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笔者有幸伺侍于侧,特将其对心血管疾病从调气法论治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人体之气包括二个方面:一指物质之气,它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气相合,聚于胸中,上奉心肺,助肺呼吸,促心运行。行于脉内的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气。二指脏腑之气,如肺气主宣散治节,心气化营为血,脾气健运输精,肝气疏泄调畅等均为脏腑之气的表现。气与人体健康、疾病、生命关系致密,气机调畅,人即安和,气机紊乱,则百病从生。古代医家从实践中体会到:“百病皆生于气。”说明气机涉及广泛。又有“气和则安,气乱则病,气散则死”之说,可见气之重要性。所以张景岳指出“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  相似文献   

10.
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病机之关键,贯穿于中风全过程。中风病常见的痰、瘀、火、风等病理产物均由气机逆乱,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所致。治疗中风病当重调气,调气之法有通腑、调肝之分,临证当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金小晶 《新中医》1989,21(1):10-12
傅宗翰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精深,临床运用气药调治疑难杂症尤为擅长。笔者有幸随傅师学习,颇多收益。每见傅老运用调气之法,虽只数药轻灵点拨,即能切中病机,收效卓著,特为文介绍,以供同道研讨。一、调气以疏郁平冲临床每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患者,常见有肝冲悖逆、气火上炎症候,按一般辨证论治多忌用辛散,一虑辛窜伤阴,一虑升  相似文献   

12.
曹晓岚调气法为主治疗中风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丽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5):308-309
曹晓岚老师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在中风病治疗中具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 ,她认为中风病病机复杂多变 ,但无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哪一阶段或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均以气机逆乱为主 ,因此治疗中风病当以调气为主。1 气机逆乱贯穿于中风病全过程随着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 ,气机逆乱为中风病之主要病机的认识已被国内专家学者认可。曹老师认为 ,气机升降逆乱 ,致使气血和津液运行失常 ,产生痰、瘀、风、火 ,阻于脉络 ,壅塞清窍或血溢脑脉之外 ,发为中风 ,致偏瘫、失语甚至神昏。气机逆乱…  相似文献   

13.
俞长荣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精于诊治八法。临床疗效甚佳,兹将俞老常用调气八法阐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导师彭胜权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 ,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饱受中西医学理论熏陶 ,长期潜心研究岭南温病 ,学验俱丰。其从“疫毒”入手 ,采用清热解毒、活血调气法辨治各型病毒性肝炎3 0 8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其心得于后 ,以就正于同道。   1 析病因 ,湿热疫毒 ,内外相引 彭教授结合岭南特有的气候、地域、人群体质状况和生活习惯及多年研究成果 ,认为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因是湿热疫毒。岭南频临南海 ,夏长无冬 ,气候炎热 ;雨量充沛 ,河流水网发达 ;人多嘉冷饮、阴柔之品 ,构成岭南炎热多湿的气候 ,地理环培 ,直接或间接地…  相似文献   

15.
陈勇毅教授提出脑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肝失疏泄,瘀血内阻,脑络渗灌障碍,神机运转不利所致。据此,主张调肝化瘀法治疗脑病,调畅肝气以游溢精气,灌溉脑络;活血化瘀以开心孔,清脑窍,促进神机运转。临床应用于呆病、郁证、不寐、眩晕、颤证等治疗,颇多效验。  相似文献   

16.
针方导引两相通——李鼎教授针法调气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9):584-585
李鼎教授(1929一),字养元,号养园,浙江永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委员会委员、针灸专业系列教材的主要撰写者。早年师从四川名医刘民叔、杨绍伊等(二人同为国学大师廖平门生),曾协助业师完成《华阳医说》、《鲁楼医案》和《伊尹汤液经》等医著,后在上海市嵩山区开业中医,1954年入上海市首家中医机构公费医疗中医门诊所  相似文献   

17.
曹晓岚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对神经内科诸多疾病有自己独特的经验,现将曹老师用调气活血法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医药在其治疗中有一定优势。杜怀棠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基于“百病皆由气生”的理论,认为大肠癌的病机与“气”密切相关,正气亏虚,癌毒滋生是发病之本,气机紊乱,毒结留滞是致病之源;气滞、痰凝、血瘀、毒结,胶结留滞肠道,壅聚不散,日久生积是大肠癌产生的基础;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结合大肠癌的病机特点,强调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应以“调气为要”,法当“调气通腑”;对大柴胡汤进行再认识,认为其兼具“调气”与“通腑”功效,将其灵活变通、加减化裁应用于大肠癌的不同治疗时期中,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19.
陆拯主任中医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注重毒理学说和脾胃学说,临证善治中医内、妇、儿等各科疑难杂病,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经验颇具特色且疗效确切。"调气解毒法"是其论治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针对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陆师通过辨毒邪作祟,析气机病变,创"毒证四层法",从病因、病机、治法三方面论述萎缩性胃炎中"调气解毒法"的具体施用,并示验案二则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更年期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女性群体多见.唐启盛教授在精神情志类疾病辨治方面经验丰富,认为更年期抑郁症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是发病基础,肾精亏虚为本,肝郁不舒、气郁日久衍生出血郁、痰郁、火郁等邪实为标.肾虚肝郁型为更年期抑郁症常见证型,临床采用"益肾调气法"以益肾补虚、调气安神,使用"颐脑解郁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