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parative similarity indices analysis,CoMSIA)方法,分别对一系列新烟碱类杀虫剂及相关化合物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进行了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构建了CoMFA及CoMSIA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和拟合能力,CoMFA:q2=0.563,r2=O.950;CoMSIA:q2=0.657,r2=0.973.通过三维等势图分析得出了对新烟碱类活性影响较大的基团或原子,为新烟碱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恶臭假单胞菌CBB5降解咖啡因的反应机理,使用AutoDock和Vina软件完成咖啡因、茶碱及可可碱与N-脱甲基酶的分子对接工作,分析小分子配体与周围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并根据结合自由能及RMSD值分析最佳作用位点.结果表明,NdmA与咖啡因和茶碱之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配体与受体结合较好,推测N282和F16...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更有效的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以海兔烟碱乙酰胆碱结合蛋白(PDB登记号2XYS,0.194 nm)作为模板,运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模型,并利用拉氏图和分子动力学分析验证其模型的合理性.将41个黄酮类化合物与模建的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进行对接研究,对接打分与实测活性值相吻合.黄酮类化合物与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对接结果显示,黄酮类化合物的母环分别与190位酪氨酸和140位酪氨酸形成共轭,降低体系能量并使体系稳定,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此外,3'位对黄酮类化合物活性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引入硝基时活性明显提高.38号化合物的对接打分最高,也说明相应的增加取代基个数有利于提高该类化合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对接、动力学模拟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全氟丁基磺酸钾( PFBSK) 和人血清白蛋白( HSA) 的相互作用机制。分子对接分析表明,PFBSK 在HSA 的位点Ⅱ处以氢键作用力稳定结合。动力学模拟的结果表明,PFBSK 与HSA 相互作用产生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使HSA 的构象发生改变。结合自由能贡献分析表明,ARG348、ARG484、ARG485、ALA449 为PFBSK 与HSA 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荧光光谱试验显示PFBSK 和HSA 的结合淬灭了HSA 的内源性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根据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 ΔG < 0) 、焓变( ΔH < 0) 和熵变( ΔS < 0) ,可推断PFBSK 和HSA 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这与分子对接和结合自由能分析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设计以HIV-1跨膜蛋白gp41为靶点的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自由能计算方法研究了gp41与其抑制剂NB-2的结合模式,利用从头药物设计方法,通过改造NB-2的结构,设计了有效的gp41选择性抑制剂,并用分子对接方法评价了这些新化合物的结合模式和能力.从分子对接结果得到2种主要的NB-2与gp41的结合模式.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自由能计算结果表明,结合模式1优于模式2,所以模式1是比较合理的结合模式.从结合模式1出发设计了103个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已知gp41抑制剂所没有的结构特征且大部分化合物比NB-2与gp41的结合自由能低.得到的结合模式合理解释了NB-2与gp41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三种昆虫(家蝇、褐飞虱和斜纹夜蛾)的离子型GABA受体模型和人的α1β2γ2 GABA受体模型,并经能量优化、动力学模拟和拉氏图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稳定性与合理性。将GAB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亚氨基哒嗪类衍生物分别与所构建模型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亚氨基哒嗪类衍生物在昆虫模型中的对接打分与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其与三种昆虫GABA受体的结合模式较人的GABA受体具有差异性和选择性。从分子层面预测和解释了昆虫GAB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的选择性作用机理,为研发高效、安全的新靶点杀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分子对接是目前研究蛋白质-RNA相互作用与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打分函数的合理设计与分子结合位点的准确识别对成功预测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至关重要.结合小组的工作,对用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中所涉及2个关键性问题(即分子对接打分函数的设计和RNA结合位点的预测)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了这两方面研究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类生物杀虫剂作用于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受体(GluClR),该受体是杀虫剂的重要作用标靶之一,对其深入研究,可以开发新型杀虫剂。为研究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开发更高效、安全的阿维菌素衍生物。本研究以实验解析得到的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GluCl三维结构为模板(PDB:3RHW),同源模建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GluCl受体三维结构, 将模建的小菜蛾GluCl受体分别与阿维菌素(AVM)、伊维菌素(IVM) 及埃玛菌素(EMA)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这三个化合物对接模式相近,主要是糖环部分嵌入受体M1与M2亚基之间,埃玛菌素与小菜蛾GluCl受体对接打分明显优于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本研究结果对阿维菌素的进一步衍生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结合分子模拟对接技术,重点围绕烟碱(NIC)两种对映体对胃蛋白酶(PEP)的荧光猝灭机理、结合常数、结合模式及对酶的活性和二级结构的影响等展开了研究。Stern-Volmer方程拟合结果显示,S-NIC和R-NIC两种对映体与PEP作用时的猝灭常数(Ksv)均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加,表明二者均通过动态猝灭方式使PEP的内源性荧光强度降低,R-NIC对PEP荧光的猝灭能力明显比S-NIC强,此结果得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的进一步验证。有效结合常数(Ka)分析,R-NIC与PEP的结合明显优于S-NIC。由Arrhenius方程求得S-NIC和R-NIC两种对映体与PEP相互作用的活化能(Ea)分别是12.67 kJ mol-1和2.65 kJ mol-1,表明R-NIC与PEP碰撞结合更强烈,疏水作用力在此过程中均起主要作用。同步和三维荧光结果表明,NIC两种对映体均诱导PEP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部分变化。酶活性研究发现,PEP活性随S-NIC及R-NIC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相同浓度下R-NIC的抑制比S-NIC更为显著。分子对接结果是:两种对映体在PEP分子中具有相同的结合位点,均结合在蛋白分子中β折叠构成的N端和C端之间的沟槽内。  相似文献   

10.
以分辨率为2.2A的牛视紫红质蛋白的晶体结构为模板,采用同源模建方法,建立D3R模蛋白。对接D3R模蛋白与刺桐属配体分子,在对接的D3R蛋白的结合腔中选定一个以药物分子为质心,以半径为6A的空间范围,计算此空间范围内的所有氨基酸残基与配体分子的作用能量,即残基/配体的结合能或排斥能,据此得到配体分子与受体蛋白的活性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1.
运用Leray-Schauder不动点定理讨论了三阶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u碶(t)=λa(t)f(u(t)),t∈(0,1)αu′(0)-βu″(0)=0,u(1)=u′(1)=0正解的存在性,其中λ>0是参数,a∈C([0,1],R),f:R+→R连续且f(0)>0,α,β≥0,α+β>0。  相似文献   

12.
研究差分方程xn+1=α+β,xn/α+αnxn+…+αkxn-k,n=0,1…的全局渐进稳定性,其中参数α,β,α,αi∈(0,∞),i=0,1,…,k,x-k,…x-1∈(0,∞)和x0∈(0,∞).证明了唯一正平衡点是全局稳定性的当且仅当它是局部渐进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类具有避难所的两物种间的捕食-食饵模型在齐次Direchlet边界条件下的平衡态正解的存在性,其功能反应函数为HollingⅡ型.利用不动点指标理论得到系统正解存在的充分条件α/d1〉λ1,-r/d2〉λ1((-cβmθ)/(d2(1+amθ))).  相似文献   

14.
10-羟基-2-癸烯酸(10-HDA)目前主要由工蜂上颚腺分泌,常见于蜂王浆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以分泌10-HDA的意大利蜜蜂工蜂上颚腺为实验材料,研究0、5、10、15、20、25、30日龄蜜蜂10-HDA分泌规律,检测各日龄意大利工蜂头部10-HDA含量分布频数和冬季不同分工外勤蜂上颚腺10-HDA含量,结果发现:0日龄10-HDA含量最低,25日龄最高。但是各日龄每只蜜蜂10-HDA含量标准偏差较大;各日龄意大利工蜂头部10-HDA含量分布范围较大;较大的标准偏差与外勤蜂的不同分工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中旨在研究n-赋范线性空间中的等距理论问题,主要结合赋范空间的等距问题,运用数学归纳法得到了n-赋范线性空间中关于Aleksandrov问题的一般性结论,进一步丰富了等距理论研究的内容,即对任意x1,…,xn,y1,…,yn∈E,只要满足xi-yi=α(z-y1)或xi-yi=β(z-x1),其中α,β∈R,z∈E,2≤i≤n,都有‖f(x1)-f(y1),…,f(xn)-f(yn)‖=‖x1-y1,…,xn-yn‖.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杀虫剂氟虫腈对斑马鱼的毒性机理,以秀丽隐杆线虫谷氨酸受体[在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DataBank,PDB)登记号为3RHW]作为模板,通过蛋白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斑马鱼A型γ-氨基丁酸受体跨膜段,利用分子动力学和拉氏图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将构建的模型与氟虫腈及其衍生物进行分子对接.氟虫腈及其衍生物与跨膜蛋白对接结果在分子水平上解释了氟虫腈对斑马鱼的毒性机理:10个不同构象的氟虫睛与跨膜蛋白对接各个打分和结合自由能都比较稳定,氟虫腈垂直地定位于跨膜段的胞质端,跨膜蛋白上28位天冬酰胺和38位精氨酸与氟虫腈分子产生氢键;苯环上的取代基CF3,CI,CI和吡唑环上取代基SOCF2或SO2CF3是产生毒性作用的重要基团;基于氟虫腈结构虚拟筛选的化合物与跨膜蛋白的对接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设∑表示形如f(z)=z^-1+∑^∞ n=0 anz^n且在空心单位圆U0内解析的全体函数组成的类,Carlon-Schaffer算子为L(a,c)f(z)=z^-1+∑^∞ n=0 (a)n+1/(c)n+1 anz^n/(n+1)!。利用算子L(a,c)定义了亚纯单叶函数的新子类:S^* a,c(γ)={f∈∑:L(a,c)f(z)∈S*(γ)},Ca,c(γ)={f∈∑:L(a,c)f(z)∈C(γ)},Ka,c(β,γ)={f∈∑:L(a,c)f(z)∈K(β,γ)},K^* a,c(β,γ)={f∈∑:L(a,c)f(z)∈K*(β,γ)},并利用Miller引理建立了包含关系:在a+1-γ〉0时,S^* a+1,c(γ)S^* a,c(γ),Ca+1,c(γ)Ca,c(γ),Ka+1,c(β,γ)Ka,c(β,γ),K^* a+1,c(β,γ)K^* a,c(β,γ);而c-γ〉0时,S^* a,c-1(γ)S^* a,c(γ),Ca,c-1(γ)Ca,c(γ),Ka,c-1(β,γ)Ka,c(β,γ),K^* a,c-1(β,γ)K^* a,c(β,γ)。  相似文献   

18.
在10 mol%的CuCN催化下,1-苯基-2-对甲苯砜基乙炔与对甲基苯基溴化镁发生碳镁化反应得到α-砜基烯基格氏试剂,其进一步与苯甲醛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为α-砜基烯丙醇类化合物(Z)-1,3-二苯基-3-对甲基苯基-2-对甲苯砜基烯丙醇,并将目标产物用1HNMR,13C NMR,IR,Anal.Calc.和MS进行了表征.其晶体结构由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9.853 1(8),b=11.796 9(9),c=21.141 2(17);a=90°,β=95.279(2)°,γ=90°.V=2 446.9(3)3,T=293 K,Z=4,Dc=1.23 4 g/cm,μ=0.16 mm-1,λ=0.710 73,F(000)=960,结构偏离因子R=0.115 6,wR2=0.238 9,共收集到5 870个衍射点,其中3 382个独立衍射点.  相似文献   

19.
在实Banach空间中,研究迭代序列xn+1=P[(1-αn)xn+αn1/(n+1)(n+1)∑(j=1)T(PT)j-1yn],yn=P[(1-βn)xn+βn1/(n+1)(n+1)∑(j=1)T(PT)j-1xn]在对参数适当限制条件下逼近一致L-Lipschitzian非自映象的不动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化合物[Sm2(OOCCH2CH2COO)1.5(OH)3],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性质测定.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如下:a=0.76065(18).b=0.78330(18),c=0.9608(2)nm,α=81.594(3)°,β=80.589(3)°,γ=61.116(3)°,Z=2,V=0.4930(2)nm^3,Mr=525.83g·mol^-1,Dc=3.542g/cm^3,μ=11.832mm^-1,F(000)=482.最终偏差因子R1=0.0217,wR2=0.0567(对I〉2δ(I)的衍射点),R1=0.0246,wR2=0.0574(对所有衍射点).化合物中,Sm(Ⅲ)离子通过OH^-的桥连作用形成一个〈002〉层,层中间存在由4个Sm(Ⅲ)离子和4个OH^-的氧原子所形成的八元环.这样的层通过丁二酸根的-CH2CH2-基团的桥连作用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