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樊荣  朱金富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8):723-723
本文对精神病院中医护人员遭受意外伤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精神病种、攻击方式、攻击地点、易受攻击对象等探求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生冲动行为的患者逐一登记,了解其一般个人资料及冲动方式、诱因、对象等情况。结果:79例患者中,年轻、文化程度低、住院时间短者较多见,而冲动行为以对人攻击为主,攻击对象多为女性,冲动诱因多见于精神症状支配。结论:冲动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病程、文化程度、住院时间及与医护人员合作程度均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精神病院中医护人员遭受意外伤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精神病种、攻击方式、攻击地点、易受攻击对象等探求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住院精神病人中有攻击行为较多,他们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心理活动紊乱,常常发生攻击行为,严重可致人死地。给病房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对医护人员和病人构成严重威协。因此,对攻击行为进行认真分析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很有效的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护理人员被伤害现象时有发生,今年我院精神女科一护士被伤害后一月不肯上班.精神病病人由于病态思维活动的支配,随时可能冲动伤人.为了解护理人员遭受病人冲动伤害后的心理状况,对本院曾被伤害的15名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就其心态作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精神科护理人员被打后心态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人由于病态思维活动的支配,随时都有可能冲动伤人,因此,护理人员被打现象时常发生.为了解护理人员遭受病人冲动伤害后的心理状况,对本院曾被打的28名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就其心态作初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诊病人家属攻击行为心理初析附属医院急诊科李玲刘彦青张学敏关键词家属;攻击行为;心理急诊病人家属攻击医护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和急救质量。对此,我们对15例病人家属攻击行为进行初步分析。1一般资料年龄:17~60岁之间。家属与病人的关系:夫妻8...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精神病人的攻击暴力行为由于它的危害性逐渐增多趋势,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怎样杜绝或减少精神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攻击行为,仍是精神科医护工作面临的课题.就此对我院1986年6月-1996年6月十年间发生36起精神病人对医护人员严重攻击事件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诱因及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5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冲动行为的发生率、攻击对象、常见疾病、诱因等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为5,34%,攻击对象以医护人员为主,常见于精神分裂症29例(50%),情感性精神病10例(17,24%),癫痫所致精神障碍8例(13.73%)等疾病,诱因主要为受精神症状支配(55.17%)、被激惹者(24.14%)、意识障碍(13.73%)等。结论 冲动行为给病房管理增加了困难,也影响着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全面了解病情,掌握接触患者的技巧,注意服务态度,能够预见患者的行为,改善病房环境,遵守规章制度,开展文体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曹印专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5):600-600,F0003
医疗纠纷特别是暴力事件发生在医院,不仅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得医护人员身心受到严重伤害。鉴于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服务如果有缺陷,医务人员最易遭受暴力攻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郭萍  唐宏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69-1771
近年来,针对医务人员的攻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英国每年约有6万5千名医务人员遭受各种形式的攻击。有资料显示,护士遭受攻击和暴力的风险仅次于警察和保安,是其他医疗行业的3倍^[1];1994年全美急诊护士协会调查显示,护士有97%遭受言语攻击,87%遭受到躯体攻击^[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6例医护人员受攻击的心理状态分析,初步讨论了医护人员受攻击后的心理特点是害怕回到受攻击后的环境、想辞职、想换工作等,女性比男性更易于情绪化,并根据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2.加强管理,减少攻击因素,3.做好安抚工作,创造最佳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突发的自杀、自伤、伤人、冲动攻击、躁动不配合治疗等特殊情况,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紧急的保护措施,是精神治疗护理特殊病员常见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给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也容易给患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4.
李颖  邵志彦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311-2312
目的: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冲动行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有效避免冲动行为发生的目地。方法对我院46例发生冲动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发生冲动行为的原因: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无自知力,拒绝住院及治疗,对住院环境及医护人员不满,与家属有矛盾。针对发生冲动行为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降低发生率。结论针对冲动行为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避免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促进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2003年春夏之际,我国广东、北京等部分地区遭受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风暴,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首先遭到SARS袭击的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同时暴露了医院急诊工作中不少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6.
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病人暴力攻击行为是指病人在精神症状支配或影响下 ,突然发生的冲动和攻击行为。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较高〔1〕。它严重地威胁社会、家庭、医护人员及病人的人身安全 ,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为减少与防范精神分裂症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 ,现就我院 1995 - 0 1~ 1998- 12住院的 70例 (其中 33例经司法鉴定后收住院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暴力行为的分析及护理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0例病人中 ,男 5 0例 ,女 2 0例 ,男女之比为 2 .5∶1;年龄为 17~ 6 4岁 ,其中 ,17~ 39岁 5 3例 (占 75 .7% ) ,4 0~ 5 9岁 14…  相似文献   

17.
冲动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伤人、毁物).对他人的攻击主要指躯体攻击,可使人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除已经实施的冲动行为外,还存在潜在的或可能的冲动行为.患者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姿态要采取冲动行为,或者立即要实施冲动行为.目的 探讨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冲动(攻击伤人)行为的病因进行了解,配合对患者的治疗选择护理方法,并进行健康教育.结论 对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有效护理可以减少更多损失,同时也可减缓患者的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8.
冲动暴力行为或潜在暴力行为的病人,主要将暴力行为针对自己、他人、物品或某些事情。常有攻击、操纵性行为、过份活动行为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分裂样精神病、癫痫性精神障碍。现将护理措施及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40例,住院时间为1~3个月。其...  相似文献   

19.
詹琴华  朱琴芳  金彬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84-2385,2412
目的:探讨精神科临床工作6年内护士受患者暴力攻击及应对状况、防攻击学习和应用的现状,以便给构筑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安全的工作环境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工作6年内的护士54人进行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护士中遭受过暴力46人,发生率为85.19%.其中工作2~3年的护士最易受到暴力攻击(P<0.05).受调查护士认为防攻击学习有必要占88.80%,认为现行的防攻击学习不够占72.12%.结论: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现行的防攻击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更合理的防攻击学习理论,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精神科护士面对的病人具有特殊性,护理工作中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躁动病人伤人、毁物,病人自伤、噎食,遭受失去理智的病人无端辱骂、甚至身体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