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研究了大孔树脂LS-106对对叔丁基苯酚(4-TBP)的吸附性能。在不同pH条件下测定了树脂对4-TBP的吸附性能,随着pH值降低,树脂平衡吸附量增加。在温度为303.15、313.15和323.15K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吸附平衡数据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4-TBP在LS-106型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过程属于可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分别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更适合描述LS-106大孔吸附树脂对4-TBP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
选择6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大豆糖蜜中的异黄酮,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糖蜜中异黄酮的吸附能力,并以糖蜜中异黄酮浓度、吸附液流速、吸附液pH值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树脂为LS-800,其静态吸附率为64.12%,静态解吸率为69.39%;动态吸附条件为:吸附液中异黄酮质量浓度1.23 mg/mL,吸附液流速1 mL/nin,吸附液pH值4.0,吸附率为89.50%;动态解吸条件为:解吸液为体积分数为80%乙醇水溶液,解吸液流速1 mL/min,解吸率为86.22%.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产品中的异黄酮含量为56.03%,回收率为68.82%.  相似文献   

3.
糠醛渣对染料甲基紫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废弃物糠醛渣为原料制备吸附剂,研究了甲基紫溶液在糠醛渣上的吸附行为,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吸附平衡模型研究表明,糠醛渣对甲基紫的吸附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型的复合型吸附,即单层吸附和吸附剂表面非均质吸附同时存在;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糠醛渣对甲基紫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参数,ΔG0为-6.667 kJ.mol^-1--8.216kJ.mol^-1、ΔH0为16.866kJ.mol^-1、ΔS0为0.079 kJ.mol^-1.K^-1、为14.753 kJ.mol^-1,说明糠醛渣对甲基紫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的,且主要为一物理吸附过程。糠醛渣作为吸附剂处理甲基紫废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以废治废的废物资源化目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糠醛渣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性能,首先将糠醛渣进行预处理;然后在一组250mL碘量瓶中,分别加入50mL,50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糠醛渣,进行静态吸附实验,测定亚甲基兰的去除率.结果表明:糠醛渣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在60min基本达到平衡;在50mL,50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当糠醛渣用量为0.4g时,糠醛渣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2.44%;温度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糠醛渣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平衡吸附量qe与平衡质量浓度ρe之间的关系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利用化学修饰法合成酚羟基修饰吸附树脂LM-6,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LM-6对2-萘酚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LM-6对2-萘酚的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且为优惠吸附,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自由能变G<0,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过程;S<0,表明吸附过程中熵增加。吸附平衡时间为10 h,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活性炭对糠醛废水经由双效蒸发回收醋酸钠后的冷凝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性能,考察pH值、活性炭的投加量、温度、时间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利用紫外光谱和COD测定仪对吸附前后的水样进行分析。探讨了吸附热力学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冷凝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为5时,吸附量最大,并随活性炭投加量增加而增大,当100mL水中投加2.0 g活性炭时,吸附后水样的CODCr值为42.64mg/L。该吸附过程较好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自由能变(ΔG)和熵变(ΔS)均小于零,该吸附过程属于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聚苯乙烯进行氯甲基化处理,获得了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树脂,然后把吡啶固载到树脂上得到含吡啶型聚苯乙烯阴离子树脂。通过FT-IR和元素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树脂的结构并对其吸附碘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树脂在中性水溶液中对碘的吸附能力比在酸性条件下强,碘在树脂中的吸附符合液膜扩散机理,吸附动力学方程符合拟一级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交联壳聚糖树脂对Cu(Ⅱ)的等温吸附特性,并对其进行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树脂对Cu(Ⅱ)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在实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该吸附过程表现为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活化能为44.52kJ/mol,表明交联壳聚糖树脂对Cu(Ⅱ)的吸附由化学吸附控制。  相似文献   

9.
硝基苯在两种不同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硝基苯在HZ-816树脂和H-103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硝基苯在两种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时间都很短(4 h),吸附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温度对吸附平衡影响较小,初始浓度影响较明显.静态脱附实验表明,甲醇是理想的脱附剂.  相似文献   

10.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稻壳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对稻壳黄酮的吸附率、解吸率为指标,考察了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稻壳中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性能,筛选出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分析了原液pH、浓度和树脂用量对静态吸附的影响以及解吸液浓度对静态解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AB-8对稻壳总黄酮有很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并确定了合适的吸附解吸条件:原始溶液pH值为5.0;吸附液浓度为1.929 mg/mL时,树脂用量与吸附液量比(g·mL-1)为1:40;平衡浓度达0.388 5 mg/mL时,即树脂已达到吸附饱和,饱和吸附量为46.19 mg/g干树脂;乙醇解吸液体积分数为50%.  相似文献   

11.
模拟燃煤烟气中汞在活性炭上吸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小型燃煤烟气汞脱除实验台上,用模拟烟气研究了汞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过程和动力学过程,结果发现燃煤烟气中汞在活性炭上等温吸附的平衡过程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线性方程或Freundlich等温式来描述,三者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燃煤烟气中汞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与吸附温度(T)成负相关,吸附反应的活化能Ea为0.011 744J/mol;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土壤对季铵盐的吸附行为,进行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并考察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样对季铵盐的吸附等温线均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并且计算得到各方程组成的参数项数值都能较好地反映土壤的吸附特性.季铵盐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很快,振荡30min即已达到最大吸附率的90%,1h就达到了吸附平衡.温度的升高不利于季铵盐在土壤中的吸附,温度从25℃升高到45℃,季铵盐的饱和吸附量从32.0mg.g-1降低到29.9 mg.g-1,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线性关系,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选用氧化镁改性活性炭(MgO—AC)为新型吸附剂,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氟离子.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间、吸附剂最佳投加量、pH、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剂除氟性能的影响情况.反应系统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80min.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2.8g/L.pH值是影响吸附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最佳反应pH范围为6.0—8.0.吸附等温线研究发现MgO—AC除氟剂吸附等温线方程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且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动力学数据较好的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本研究对MgO—AC除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廉价以及较高的吸附性能等优点表明MgO—AC是一种有实际应用潜力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天然锰矿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温度、光照、锰矿用量、溶液pH及共存离子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磷的吸附影响很大。离子影响中,Ca2+、Mg2+、CO32-、HCO3-、SiO32-和SO24-的影响不大,而AsO43-和AsO3-却能明显抑制锰矿对磷的吸附。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r2=0.984 4)能很好的描述磷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 9),最大吸附量为30.40μg/g。FTIR和SEM结果显示磷主要是通过与锰矿表面的羟基发生置换或生成内层络合物而被吸附。天然锰矿,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强选择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去除天然水体中磷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用硫酸改性污泥活性炭考察硫酸浓度及改性时间对活性炭吸附容量的影响,在最佳改性条件下研究了振荡时间、初始浓度、pH值对活性炭吸附Cr6+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污泥活性炭吸附Cr6+的等温吸附特性、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体积比为1∶5的硫酸,改性2 h,活性炭对Cr6+吸附容量达9.44 mg/g,较原污泥活性炭提高了53%;改性前后污泥活性炭对Cr6+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磁性类水滑石吸附水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克服固定床吸附技术床层容易堵塞、不适合处理悬浮物浓度过高污水的限制,以在微米级四氧化三铁粉末表面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一系列磁性Mg-Al,Zn-Al,Ca-Al,Mg-Fe,Zn-Fe和Ca-Fe类水滑石磷吸附剂,研究其对含磷酸盐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些磁性类水滑石化合物中二价和三价阳离子的组成对磷酸根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以Mg/Al投料比为2∶1制备的磁性类水滑石吸附剂吸附容量最高,饱和吸附容量达85.5mgP/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pH对吸附有一定的影响,在pH5~7范围内吸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农业废弃物柚子皮制备活性炭用于吸附去除废水中的磷,研究了溶液中磷的初始浓度、柚皮基活性炭投加量、pH和温度等因素对磷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pH值为2、6和10时,制备的活性炭样品对磷的吸附量变化不大;在温度20~50℃范围,吸附量变化并不明显(0.60~0.69 mg/g),40℃时,磷的吸附量接近最大值(0.69 mg/g);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磷的吸附量逐渐增大。吸附数据遵循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的表观活化能为42.03 kJ/mol,柚皮基活性炭对磷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