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读启式教学法"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经科学实验而提炼出的教学方法.目前巳上升为一种模式.而魏书生的"课堂六步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单纯传授语文知识、"填鸭式",满堂讲的课堂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夏芸路 《福建教育》2006,(9A):52-52
美术欣赏课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往往不被重视,教师要么不讲,要么以教师讲述为主。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根生 《教育与职业》2007,(15):154-155
文学理论教学应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的平面教学的窠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践"立体感"教学原则.教学应将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的情感、理性、想象、意志等主体精神因素全方位地结合起来,师生共同遵从教学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进庄 《河南教育》2007,(10):39-39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围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来构建的,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相应地也在发生着变化,如要求教材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能力培养者转化,要求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探究者转化.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是一门传统的基础课,积习甚多。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首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行探索。 一、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 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传统的见解认为,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语文能力就会自然形成,因而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传授上。每堂课教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记,课下不停地背。实际效果如何呢?有相  相似文献   

6.
张北春 《物理教师》2005,26(2):55-56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不应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方法比获得知识本身重要.”研究性学习的试题就是要求考生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现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归类例析,供参考.1 科学探究法例1.(2004年安徽试题)农业生  相似文献   

7.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的确,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教学并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一定的语文知识,还应包括语言的积累、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这些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给教活了".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所谓"活"并不单纯是课堂热闹,而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常中有变、变中守常.笔者在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北春 《物理教师》2006,27(11):26-27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不应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方法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研究性学习的试题就是要求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现结合2006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归类例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常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师根据已备教案的目的、重点、难点而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师生互动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提问既可用于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也可用于传授新知识,指导、总结、检查和评定学生的知识.具体作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已从"知识的传授"转型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上.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巧设妙地引导学生质疑、析疑、释疑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语文课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展示.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通过"探究-创新"方式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物理教学要改变单纯依靠教师知识技能传授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为研究"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的语文课"探索了多年.我认为,只有把一节语文课上"活"才算得上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4.
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在教学目标设置上,要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教学方式设置上,要变老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为教师画龙点睛地讲,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变机械的模式化教学过程为设疑启发———实践探索———推理求知等一...  相似文献   

15.
吴坤良 《贵州教育》2007,(14):10-11
为了适应"普九"的需要,现阶段贫困地区的农村乡(镇)一级一般均设初级中学,成为当地文化、科技、信息、知识的中心.传统的教育模式或多或少地影响现代教育,有时还是以文化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唯一目标,把单纯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视为中小学教学中天经地义的事,致使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毕业生劳动无技术,致富无门路.虽说所有教师都经过新课程培训,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旧观念的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其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它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知识的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学生则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的求索者的角色转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知识的载体、文化的载体,教师教学主要目标是传授语文知识和传播文化.同时,"语文"也是美学载体,语文教学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致力研究的一切美.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斯宾塞曾说:"我们所赋予审美教育及其赏心乐事的价值,并不少于其他的东西.倘使没有绘画、雕刻、音乐、诗歌和其他自然美所产生的情感,人生就会失去一半美好的意义.我们不得以这些爱好的培养和满足为不重要,而且相信今后这些爱好将占人类生活的更大部分."一节语文课,自始至终都应该有审美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完美的效果,才能赋予语文课以生生不息的艺术活力与清新美感.也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具有如下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文件中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笔者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肖武 《教师》2010,(15)
教师不仅应当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有丰富的知识之"源",而且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及教学方法,有顺畅的传授知识之"渠".努力地丰"源"畅"渠",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