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基于对毛线装饰艺术的概念和艺术特征介绍,通过对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定义及应用价值深入分析,明确了面料再造设计可以起到定位品牌服装风格、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吸引消费者的作用。重点研究了毛线装饰艺术在面料再造运用的设计方法,即钩编法、绗缝法、镂空法、抽纱法等。通过研究与分析,明确了毛线装饰艺术只有结合科技与时代的发展,不断追求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才能拓展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洛可可时期经典女装款式及装饰元素2个角度剖析洛可可时期女装设计特点,阐明洛可可艺术的精神内核和风格魅力;以现代女装中的洛可可风格元素为案例,分析不同元素对现代女装审美风格的不同诠释,探究文化和品牌形象与设计理念的结合方式。将洛可可女装结构和装饰元素运用在实践创作中,展现多样的女性之美,为现代女装创新设计赋能。  相似文献   

3.
阐述毛线装饰艺术相关概念和艺术特点,对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方法和使用价值展开探究,重点分析毛线装饰艺术在服装面料再造中的钩编技艺和镂空技艺等。认为面料再造设计可重新定位服装风格、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毛线装饰艺术和工艺手段,才可以拓宽出新的设计路子。  相似文献   

4.
蓝印花布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却很少在现代女装中运用。从蓝印花布的现状、在现代女装设计中运用的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通过部分女装品牌设计实例及作者自作效果图实例,初步验证了上述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科技的发达带来了女装新外观的变革,也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通过最新巴黎时装周高级女装定制秀场呈现出的复古风潮,描述了传统手工刺绣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新形式,采用对比的方法从装饰目的、装饰思维、装饰手段和装饰效果四方面,分析了传统刺绣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创新特征,说明刺绣的发展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科技与文化完美融合的结果,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传统吉祥云纹对现代手工艺皮具的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分析创新设计,寻求提升传统皮具的艺术价值。以中国的传统云纹将之运用到现代的手工皮艺产品的装饰上,以此作为启示,分析了手工皮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方式,探讨对其进行创新性设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手工制作的前提下,以现代审美趣味为引导,通过对功能、形式及创新为设计原则,主张在传承中有创新,在审美情趣中融入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炼出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女装品牌的应用方法与原则为设计师提供借鉴。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展开,以国内女装品牌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整理与相关设计案例分析,研究国内女装品牌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希望得到相应的设计应用方法与原则,为女装设计师更好地传播与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性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苗族传统纺织技艺的代表,苗族蜡染及其独特纹样不仅深植于苗族文化和历史之中,亦成为现代设计领域追求创新的重要资源。文章着重于探讨苗族蜡染纹样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创新融合与应用,探索保留传统纹样文化精髓的同时满足现代审美标准的路径。通过对苗族蜡染的历史背景、纹样特点及其在现代女装设计应用实例的深入分析,展示了苗族蜡染纹样为现代设计带来的新灵感,及其在提升现代服饰的文化艺术价值方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毋庸置疑,我国的服装产业发展到现在,品牌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企业不分大小,年头无论多少,都会把品牌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但是俗话说,“不做品牌是等死,盲目的做品牌是找死”,透视中国女装行业的现状,特别是中高档女装品牌的现状不难发现,中国女装行业在经过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已进入了一个相对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时期,竞争、竞合、优胜劣汰愈演愈烈。如何摆脱目标市场、产品、渠道等方面的同质化,成为女装造牌和升牌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做的,是从世界顶级女装品牌入手,以国内现状为前提进行剖析,总结出塑造品牌、提升价值的模式和方法,以飨各方。  相似文献   

10.
刘水  贾蕾蕾  梁惠娥 《丝绸》2015,(6):42-47
基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收藏的云肩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其结构与色彩,分别从层次结构、云纹结构和云肩色彩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并将云肩层次结构划分为单片式、层叠式、连缀式、混合式四大类,其色彩归纳为绣片底色、纹样装饰用色、工艺辅助用色三部分。提取出云肩的形色之意并挖掘其艺术特征,将其融入到现代女装设计中。在形的创新运用上,掌握云肩层次结构的间接运用与云纹结构的直接运用;在色的创新运用上,掌握云肩色彩特点与用色规律。研究认为:云肩的形与色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借鉴云肩的形与色,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对其在现代女装中创新运用的方法进行探索尝试。既能强调民族文化内涵,又能弘扬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力求开拓云肩在女装设计中传承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丝绸》2015,(6)
基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收藏的云肩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其结构与色彩,分别从层次结构、云纹结构和云肩色彩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并将云肩层次结构划分为单片式、层叠式、连缀式、混合式四大类,其色彩归纳为绣片底色、纹样装饰用色、工艺辅助用色三部分。提取出云肩的形色之意并挖掘其艺术特征,将其融入到现代女装设计中。在形的创新运用上,掌握云肩层次结构的间接运用与云纹结构的直接运用;在色的创新运用上,掌握云肩色彩特点与用色规律。研究认为:云肩的形与色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借鉴云肩的形与色,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对其在现代女装中创新运用的方法进行探索尝试。既能强调民族文化内涵,又能弘扬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力求开拓云肩在女装设计中传承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耀州瓷在文化内涵与装饰艺术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对于耀州瓷纹样提取再设计的案例较少,纹样创新方法较为单一,原有艺术特征与现代审美结合度较低。对此,文章通过网络资料、文献记载与实地考察对耀州瓷装饰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梳理,提取具有代表性的耀州瓷纹样,运用形状文法结合现代设计法则进行纹样再设计,得到具有耀州瓷原有艺术特征与现代审美的衍生图案,为传统纹样的提取再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中西美学艺术的思想内涵、融合发展的异同,总结中西美学融合在新中式女装设计中的美学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应用方法,探究其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应将中西美学融合与现代服饰设计理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总结洛可可时期女装的设计风格,分析了其特有的设计元素与装饰元素以及对现代女装设计的影响,以期将洛可可风格艺术与中国服饰文化相融合,为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盘扣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馨馨  陈淑聪 《丝绸》2015,(3):45-50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传统元素逐渐受到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大师们的瞩目,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去。通过研究盘扣的起源与发展、盘扣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运用现状及其传承创新,系统而深入地对盘扣制作工艺技法的创新、材质的创新、外部廓形的创新、形式感的创新和整体创新上结合案例展开剖析和探讨,为中国传统元素盘扣在服装品牌中的创新应用开拓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使得服装这一随处可见的必需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可以为现代女装设计提供创新方法和借鉴,从而提升本土服装品牌产品附加价值和品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法国的高级女装从19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百余年,而中国的现代女装业才经历20多年,总结国际女装品牌的成功经验并有机借鉴,无疑对中国女装品牌早日走向成熟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群体通常由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和知识流等整合构成。本文综合运用服装学、史学、艺术设计学和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服装品牌的基本流态角度出发,就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洛可可文化背景和洛可可风格女装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指出洛可可风格女装的结构、色彩、表面装饰极具魅力,可为现代时装的创新设计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地下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装饰艺术也逐渐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新宠,但也出现设计方法模式化、设计作品同质化等问题。文章从创作者和公众的双重视角,利用网络爬虫程序构建公众对于地铁装饰艺术的需求列表,结合Kano分析法确立需求类型,参考相关理论,确立地铁装饰艺术的三个层域,并将抽象的语义词汇转换为具象的设计行为。最终结论表明,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属性,有利于缩短设计师与公众的审美距离,提升设计的市场价值与审美价值,为地铁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方法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代商城 当代商城女装基本按照成熟女装和青春装进行划分,划分方式是为了方便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角色、不同审美倾向的顾客进行选择。近几年来,当代商城女装销售一直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一方面与商城不断优化女装品牌构成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商城整体商环境品质的提升、服务水平的升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法国的高级女装从 19世纪 60年代至今已有百余年,而中国的现代女装业才经历 20多年,总结国际女装品牌的成功经验并有机借鉴,无疑对中国女装品牌早日走向成熟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群体通常由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和知识流等整合构成.本文综合运用服装学、史学、艺术设计学和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服装品牌的基本流态角度出发,就国际女装强势品牌的典型策略和方法展开分析,以求对忧而后思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