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大规模开发矿业和集约化农业的当今社会,人类从根本上直接地干预着地球环境.鉴于人类利用资源和改变环境的要求,自然界承担了资源再生和环境净化的功能.资源利用与再生、环境变异与净化互为因果关系.区域或全球环境质量潜育着日趋恶化的危险.资源环境问题具区域性特征.根据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区域的时空尺度,以及环境质量变异的发生学原理,维护区域资源环境平衡关系应遵从如下原则:资源替续的阈值原则、区域环境容量的阀值原则、区域资源开发的综合原则、多种资源利用的统一性原则、邻近区域之间的协调性原则.在区域资源环境战略研究中应具多层次性.我国西南地区资源待开发、经济待振兴.针对西南地区环境、资源及人类活动的高梯度特点,开展西南地区资源环境战略研究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保护大自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际上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资源、环境、人口是当今国际环境保护涉及的三大问题)。由于它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地,对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产物,改善人类环境以及促进生产、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景观地带的生态系统,特别是为了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于绝灭的生物种源,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  相似文献   

3.
环境管理     
地球上的人类为着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开发着尚未被利用的自然资源,致使这些资源的总量迅速减少;同时,由于在这些人类的开发、生产与加工活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未予以审慎地处理,从而产生了诸多的环境问题。例如,在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里,人口的激增,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造成广泛而紧迫的粮食与资源危机,以及污染的问题。正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满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是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染污和生态破坏,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讲发展。可见,环境科学所研究的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创造舒适的生存条件,保障人类健康的问题。阐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环境医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问题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制约与应对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均较为严重.为维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实施战略转型势在必然,在这个过程中,环境保护必须纳入转型战略整体规划中.以"钢都"攀枝花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强调在转型战略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问题,并提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是攀枝花市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中可采取的缓解环境危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绿色食品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只有一个地球,而且它的空间很有限,所有生物都在这个空间里进行生存竞争,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断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改造着世界,时而也破坏着生态.长期以来,人类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不断增施农药和化肥,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除使人患病(致敏、致畸、致癌、致突变)外,还造成水质、土壤、生物和大气污染,不仅导致环境资源损失,而且导致经济利益损失.我国是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7.
前言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大自然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科学地认识自然。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上,分析各组成要素及其整体对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程度,为保护大自然,进一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自然环境质量评价涉及的范围大、内容复杂,因此在评价的原则、指标体系和方法上应与城市污染评价或区域性污染评价有所不同,应更全面、更综合地进行自然环境质量状况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研究,为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自然环境质量评价在国外研究不多,美国、苏联、捷克等国做过一些工作,但还没有完整评价方法和系统,我国  相似文献   

8.
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有智能动物的星球。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工具,超脱了生物规律的制约,从本能地适应自然到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从发现与开发了地壳中的矿物资源发展至今,已建成了高度机械化、电器化的人类世界。但由于不当的工业布局,人口的急骤增长,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穷凶极恶地榨取,以及战争,人类生存的环境失去生态平衡,使得繁华的世界出现“资源、环境、粮食、交通、人口以及贫穷”等严重问题。人类是智能动物,在追求物质财富的活动中,逐渐意识到环境受污染,森林被毁坏,物种在减少,生态失去平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海洋污染,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是现代工农业和海洋科学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四化,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然资源,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但在开发海洋资源、发展工农业的同时,又会带来污染海洋的问题;而海洋环境得到了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环境资源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以及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等方面,论证了自然环境资源具有价值,从而为有偿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揭示了造成自然环境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其价值实现不足。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获取了“虚假利益”;最后提出了自然环境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千岛湖座落于淳安县境内,是“杭州——千岛湖——黄山”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璨灿的明珠,环境优美,景观独特,经过几年开发建设,已成为国家著名旅游度假胜地,成了淳安山区发展经济的台柱.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旅游事业的深度开发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千岛湖经济持久、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千岛湖的持续发展战略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八十年代初对外开放以来,沿海各省(市、区)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在资源和利用、生态和环境上亦出现这样和那样问题。海洋功能区划划分是完全必要的。本文对区划的原则、分区系统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进行区划工作须加强海洋意义,区划以海为主。须用发展的观点,对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动态分析,从中找出研究地区主导功能。在进行区划工作时,须引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理论和方法。从全国高度解决分区,首先可从空间资源射出1级区,从北而南可划出北黄海区、渤海区、南黄海区、东海区和南海区,根据海陆环境条件的差异和优势资源不同,自陆而海划出2级区。再根据利用、治理和保护划分3级区。在3级区划分类型。  相似文献   

13.
人们贪得无厌地占有资源,并企图战胜自然摆布,然而与自然环境相冲突。爆发性的工业社会把强大的压力强加于环境平衡的国家身上,这股强大的压力最终会把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洗劫一空,并把污染引进生物圈,直至自然的和环境的生物全部破坏为止。 应该承认,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短期目标—发展产业,人们也自然地意识到,在任何情况下,解决环境破坏的办法是控制每一开发事件的源,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成因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缺损导致的外部性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经济原因 ,环境问题的解决实质上是各相关利益者谈判和重复博弈的过程 ,而全球环境管理的实践也证明了环境管理越来越依赖于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环境税、资源合理定价与开发、拓宽环保筹资渠道和发展环保产业等经济手段的完善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丽水地区为了保护好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组织了多次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历史情况、社会经济和当前自然环境现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目前国际上水环境保护战略正在从水经济工程战略(即“谁污染谁治理”等环保方针政策)向水环境生态战略(即以资源开发为起点,调节控制物质循环中的污染源,综合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的平衡,确保其永续的同步发展)过渡.其主要标志是:美国的河系水质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日本的  相似文献   

17.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之间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饮食等各种新陈代谢作用与其周围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进行多种形式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为了求得更好地生存,人类就要不断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从环境中摄取自身所需的物质;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向自然环境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许多人为因素进入了地质地球化  相似文献   

18.
(一)环境问题的出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又是自然环境的改造者.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  相似文献   

19.
人类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生物进化的产物,大自然是孕育着人类诞生和发展的摇篮。人类本应充分认识和高度爱惜自然环境。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及人口膨胀等社会问题,使自然环境面临着几乎难以承受的压力,这就迫切需要人类来调整和解决。否则,人类将受到自然更大的惩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广西自治区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战略进行了分析.广西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城市大气的严重污染及酸雨出现频率高,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和过量开采;城市环境噪声的普遍增高;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排污强度大且集中,处理率和达标率低,加上不利的自然坏境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而环境保护投资不足,环境管理跟不上,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等,促成了环境问题加重。建议采取重点突出,综合防治的环境战略,把主要力量放在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上。“七五”期间主要控制大气污染的进一步发展;至2000年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把调整能源结构,逐步提高水电比例,降低煤的使用量作为远期目标;近期放在改善居民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上.主要是供应居民低硫优质重煤,提高气化率等.而加强环境管理监督,完善地方环境法规,增加环境保护资金,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应是始终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