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内河涌又称围内河涌,系指出口处建有窦闸、水文受人为控制的小河涌或排灌渠。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系纵横,基于保持干流水质以及排洪、防潮及灌溉等诸方面的需要,西北江下游越来越多的小支流修建了窦闸,成为内河涌。由于内河涌一般执行灌溉、纳污之类较低的环境功能,受纳了各种各样基本上未经处理或仅经过一  相似文献   

2.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当一部分内河涌,受到农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呈现出黑臭的状况。以珠三角某镇为研究对象,根据该镇农村地区内河涌的水质化验结果,利用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农村内河流的水体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农村内河涌污染严重,62%的内河涌水质为劣Ⅴ类,38%的内河涌形成黑臭;氨氮、总磷为主要污染指标,其中氨氮超标的断面占95%,总磷超标的占64%,64.3%的内河涌氨氮单因子水质指数较其他指标大,且均属劣Ⅴ类水质;溶解氧浓度普遍偏低,容易形成黑臭。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内河涌污染现状,提出了污水分散处理,生活垃圾倾倒管理控制,鱼塘废水集中处理等污染控制策略,以期为该地区河涌污染的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闸控河段水质多相转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闸控河段水质转化机理复杂的特点,提出在“水体-悬浮物-底泥-生物体”界面内开展水质多相转化研究的总体思路,推导了描述各种相态水质之间传质过程的数学表达式,构建了具有一定物理机制的闸控河段水质多相转化模型.结合槐店闸调度影响实验数据,对水质多相转化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和验证,进而模拟了不同相态水质成分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来水流量和闸门调度方式使闸上和闸下断面各相水质浓度发生变化,同时影响到藻类的生长和富集状态;闸门调度会改变闸上、闸下河段的水质主导反应机制;由于闸门调度增加了对水体的扰动,水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效果增强;在实验前期蓝藻数量的变化主要受水流的迁移作用影响,在后期闸上断面主要受闸门阻隔的影响,闸下断面主要受流速、流量和营养物质浓度改变等作用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于闸门调度对河道内的水环境要素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故闸控河段的水质变化过程较常规河道更为复杂。为了探析引起闸控河段水质浓度变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槐店闸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进行的2次实验和其他时期的监测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识别影响闸控河段水质浓度变化的关键因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得到闸控河段水质浓度变化与其关键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经过分析初步得到,与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变化率有关的关键因子为闸门开度、开启个数、高锰酸盐指数来水浓度、溶解氧含量、流速和水深;与氨氮浓度变化率有关的关键因子为闸门开度、开启个数、氨氮来水浓度、溶解氧含量和p H值。  相似文献   

5.
《环境》2020,(2)
正2019年,中山市在全市15个流域、1041条河涌组成的密布河网之上,开展了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建设,作为中山市重点项目和全市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配套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4亿元。中山市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项目将在全市外江、重点污染河涌、主干河涌、饮用水源上布设259个水质自动监测设施,项目建成后,中山市将实现全天候监测全市河涌水质,实时掌握污染物动态  相似文献   

6.
梁伟臻 《广州环境科学》2005,20(3):32-34,40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对城市河涌水质监测布点进行优选,基于前馈多层BP型神经网络的改进算法,用广州市河涌水质分类标准和实测水质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客观、可靠、实用、容错性高的优点,是一种科学、新型的水质监测点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蕾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2,(1):153-157,164
本文主要应用SPSS软件的箱线图和正态分析的方法,研究2006-2010年淮河干流蚌埠闸上断面的流量、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并对各年的水质指标超标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可知,枯水期蚌埠闸流量值远低于丰水期;丰水期水中DO含量低于枯水期;枯水期水中的氨氮含量高于丰水期;各水质指标在各年内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近两年来,蚌埠闸水质状况已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渭河关中段典型支流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负荷估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9年,对渭河关中段3条典型支流泾河、沣河和灞河进行了洪水期和非洪水期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水质监测指标包括COD、DP、TP、NH4+-N和TN.根据监测结果及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分别采用水文分割法和平均浓度法对各条支流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结果表明:①3条河流洪水期间各指标的平均浓度基...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质自动监测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国内外水质自动监测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水质自动监测中预警预报、常规监测替代、综合性监测指标研究、监测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发展瓶颈,并提出解决办法.指出要从水质自动监测标准化、监测标准和监测技术指标现代化、监测服务市场化全面推进水质自动监测领域的现代化进程.指出明确了水质自动监测的法律定位,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更加扩展.  相似文献   

10.
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异与驱动因素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兵芬  张远  夏瑞  张楠  张新飞 《环境科学》2021,42(9):4211-4221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和影响区,近年来汉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质量退化严重,河流水华频繁暴发,科学识别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异及主要驱动因素成为优化上游调水工程重要管理需求.本研究基于近年汉江水文水质多源数据,综合利用Daniel趋势检验、MK突变分析、K-means聚类、空间相异度和冗余分析等数学方法,系统揭示了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近年汉江干流水质总体较好,总体处于Ⅱ类,中下游部分断面水质为Ⅲ类;多项水质指标多年来总体较好,但总磷和总氮负荷较高,近年10个断面总磷和总氮平均浓度分别处于0.028~0.263mg·L-1和0.630~1.852mg·L-1水平;②时间变化上,Daniel和MK突变结果发现2004~2018年宗关站总磷和总氮年变化趋势不显著,其它多项水质指标也无明显年变化趋势;枯水期主要水质指标总氮、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总体大于丰水期,化学需氧量不同点位呈现出不同的丰枯变化规律,总磷丰水期浓度下降不明显;③空间分布上,K-means聚类和空间相异度结果发现不同断面水质指标变化趋势差异较大,10个水质监测断面总体上可以聚类为3类,上游水质指标最好,中游次之,下游较差;值得注意的是,下游小河等断面多项水质指标均趋于改善,可能与近年来实施的控源减排和清澈养殖等保护行动和措施有关;④在总体较高的氮磷负荷条件下,流量和水温是影响汉江中下游3个分区河流水质指标的重要因素,其中流量在上、下游对水质贡献率较大,水温则在中游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1.
流域水质与点源污染关系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点源污染物排放与流域水质目标的关系是当前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通过点源排放口—入河排污口—目标河流断面三位一体监测系统运行机制探讨,利用点源排放口与入河排污口同步监测结果分析入河系数,利用入河排污口与目标河流断面同步监测分析影响系数,从而能够得到每个点源污染物排放对相应目标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的贡献系数,这是确保水质达标而对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扬州市区境内河流和地下水的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水质较好,城区污水都排入污水处理厂且处理厂正常运行,水质达标排放,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地下水达到水质标准,由于地质原因,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硬度和总矿化度。但仍应加大污染防治力度,针对水环境现状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依靠科技进步,科学防治环境污染,控制污染源,实行达标制度,提高人们自身环保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vari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integrated consideration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hydrological-meteorologic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in Cao-E River,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 Cao-E River system has been polluted and the water quality of some reaches are inferior to Grade V according to National Surfac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of China (GB2002). However, mainly polluted indices of each tributary and mainstream are different.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in the water are the main polluted indices for mainstream that varies from 1.52 to 45.85 mg/L and 0.02 to 4.02 mg/L, respectively. TN is the main polluted indices for Sub-watershed Ⅰ, Ⅱ, Ⅳ and Ⅴ(0.76 to 18.27 mg/L). BOD5 (0.36 to 289.5 mg/L), CODMn (0.47 to 78.86 mg/L), TN (0.74 to 31.09 mg/L) and TP (0 to 3.75 mg/L) are the main polluted indices for Sub-watershed Ⅲ. There are tow pollution types along the river includ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point source pollution types. Remarkably temporal variations with a few spatial variations occur in nonpoint pollution type reaches (including mainstream, Sub-watershed Ⅰ and Ⅱ) that mainly drained by arable field and/or dispersive rural dwelling district, and the maximum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ppears in flooding seasons. It implied that the runoff increases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of the water in the nonpoint pollution type reaches. On the other hand, remarkably spatial variations occur in the point pollution type reaches (include Sub-watershed Ⅲ, Ⅳ and Ⅴ) and the maximum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ppears in urban reaches. The runoff always decreases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of the river water in the seriously polluted reaches that drained by industrial point sewage. But for the point pollution reaches resulted from centralized town domestic sewage pipeline and from frequent shipping and digging sands, rainfall always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 (TN) in the river water too. Pollution controls were respectively suggested for these tow typ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ollution causes.  相似文献   

14.
河流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控制,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己成为造成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引调清水激活城市内河水体,提高河道的水环境自净能力,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文章以南京河西水系为例,利用Saint-Venant方程组对水系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并通过汇流结点水位法对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对WASP5水质模型进行二次开发用于水质模拟;建立水质模型和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的耦合模型,将水动力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水动力参数耦合到WSAP5水质模型中,模拟降雨过程以及引调清水过程的河网各河段的水质变量浓度,得出降雨径流对河流的污染程度以及引清冲污措施对河流水质改善的效果并优化调水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漕桥河污染物来源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基于对太湖流域漕桥河小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构成和污染特征的分析,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了计算和修正. 结果表明:漕桥河的CODCr入河总量为1 639.9 t/a,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氨氮入河总量为174.6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污染;总氮和总磷入河总量分别为491.0和34.7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同时,针对河网地区水系错综复杂的特性,将客水污染纳入污染源范畴,核定客水量,为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河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入海通量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在1993~1997年海河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了各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和入海通量.结果表明,海河的污染较严重,各断面的水质等级均在IV级和V级的水平,主要的污染因子为NH3-N、NO2-N以及有机物污染.5年间海河的水质有所改善,综合污染指数由1993年的17.21降为1997年的13.39.前4年中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加大,尤其以CODMn、BOD、NH3-N、NO3-N和NO3-N最为严重,分别由1993年的1555、655、337、156和25 t·a-1上升到1996年8710、4317、2516、1528和188 t·a-1.而1997年又分别急剧下降至1331、973、572、355和31 t·a-1,这可能主要是由于海河径流量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模糊数学法对扬州市内城河"十一五"期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扬州内城河水质较差,2005年-2010年内城河对Ⅴ类水质隶属度最大。总磷、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为主要污染因子。可见内城河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类污染导致富营养化。整个"十一五"期间,内城河对Ⅴ类水质隶属度逐年减小,说明水质总体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8.
王超  叶秋  贾伯阳  何文战  党超军  黄燚  杜浪 《环境科学》2022,43(3):1346-1355
城市地表水水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广受社会各方关注.由于地形特殊,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地表水水环境特征及污染问题有其自身特点.在2019年8月和10月两次通过采集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典型山地城市河流——清水溪干支流地表水和干流河底沉积物,并监测地表水、沉积物样品中碳、氮和磷等营养元素以及其它基本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现阶段清水溪地表水属劣Ⅴ类,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体系中属严重污染级别.在所有水质指标中,NH+4和TP超标最为严重.清水溪地表水水质呈现出支流优于干流、降雨期优于非降雨期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源、尾水/支流汇入和河流自净能力共同决定了营养元素在清水溪干流地表水中的空间分布规律.源头污水直排和中下游的污水溢流等点源污染是清水溪干流地表水最主要的污染源,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有限,河底沉积物在河流处于不同的水量条件下会发生营养元素“汇”与“源”间的相互转化,体现出内源污染的复杂性.支流/污水处理站尾水汇入的稀释作用,以及由于山地河流地表水中高DO导致其较高的自净能力,使得干流地表水水质向下游有逐步改善的趋...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入河径流排放口总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罗鸿兵  罗麟  黄鹄  何强  刘娉 《环境科学》2009,30(11):3227-3235
流入城市雨源性河流的径流污染不容忽视,以我国南方典型城市深圳市的福田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经过18场典型降雨径流的测定,从污染过程线、径流初期效应识别和降雨事件平均浓度(EMC)等方面分析和讨论了城市河流入河径流排放口的总污染特征规律,有利于指导城市河流污染控制.结果表明,排放口地表径流浓度随时间变化历程中,COD、SS、TN、TP和BOD5普遍超出地表Ⅴ类水标准十多倍以上,某典型降雨场次的重金属(铬、镉、铜、砷和汞)污染较为严重,研究区排放口的浓度范围和平均值均高于重庆沙坪坝雨水口和加拿大Silerwood的雨水排放口,但低于武汉十里铺排放口.COD、SS、BOD5的初期效应尤为明显并且COD和SS冲刷强度较大,TN、TP初期效应不明显.COD、SS、TN、TP和BOD5的EM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24.14、571.15、5.223、2.04、143.5 mg/L,在某种程度上,深圳市研究点的COD和SS的EMC值高于邻近的澳门、珠海,TN、TP值高于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与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相比较,EMC值比韩国、美国及加拿大一些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高得多,可见由排放口入河的径流总污染极其严重并需要治理.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环胶州湾入海河流污染状况和污染物入海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年入胶州湾的7条主要河流入海断面水体污染物调查资料,分析了各条河流的水质状况,并计算了COD、氨氮、总磷和油类等污染物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7条河流入海断面的水质均属于劣V类,而丰水期水质较好,枯水期和平水期水质相对较差;各河流的首要污染物不同,其中,板桥坊河为COD,海泊河、李村河与楼山河为氨氮,墨水河与镰湾河为油类,大沽河为总磷。从入海通量来看,大沽河、海泊河和墨水河的COD排海通量较大,约占7条河流排海总量70%左右;李村河、海泊河与墨水河的氨氮排海通量较大,约占7条河流排海总量的70%以上,对于总磷,大沽河排放量最大,约占7条河流排海总量的70%以上,对于油类,墨水河、李村河与大沽河排放量较大,占7务河流排海总量的70%以上。最后在分析各河流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