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cGi  WD 顾聚兴 《红外》1995,(12):1-9
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示范器计划目的是研制一种硬件,这种硬件能够在机载环境中对空中目标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跟踪。本文介绍红外搜索和跟踪设备的每一个主要子系统,其中包括瞄准系统、热成象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本文同时介绍各种操作方式,这些操作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搜索、探测和跟踪多个目标,并且能够显示所选目标的图象以及提供被动测距信息。红外搜索和跟踪设备将被装在一架实验用的“旋风”飞机上飞行,本文对设备的安装以及所建议的试验也作了介绍。最后,本文对这种设备的未来性能作了概述,并且列出了若干条提高设备性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分析和评估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牵引探测模式对雷达探测效能的影响,以雷达探测效能概率作为评估指标,模拟IRST牵引雷达探测的过程,建立基于多波位搜索的牵引成功概率模型,确定满足一定牵引成功概率下的雷达搜索范围,并根据特定的目标特性推导雷达探测效能概率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式利用红外的高精度角度信息进行牵引,极大缩小了雷达的搜索区域和搜索时间,加快雷达对目标的截获过程,并利用波束驻留时间的增加提高了雷达的发现概率,提升了雷达的探测效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机载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在实际空战中发现概率过低的问题,论文尝试将作用距离与发现概率相结合,提出了有效探测区域的概念,并分别建立了水平、俯仰两种探测方式下有效探测区域模型;接着讨论了在复杂作战环境下,所建立的模型随发现概率、作用距离、大气透过率、目标飞行速度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探测区域范围是随着上四种因素的变化而实时变化的,并且在两机相距百公里以上,气象恶劣、目标低速飞行时,有效探测区域仅仅是目标尾后上方很小的一块区域。机载IRST系统可以依据论文给出的变化关系,在探测过程中,动态建立信号视场中检测阈值与复杂因素的函数关系,以提高发现概率。论文为充分发挥机载IRST系统的作战使用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机载预警雷达广泛应用于探测、跟踪和识别空中及海面目标。在探测海面目标时,机载预警雷达可以获得较高的距离测量精度,然而所能达到的方位测量精度较低,这造成在形成目标航迹时难以快速收敛。提出了利用机载预警雷达距离探测精度较高的特点和预警平台高速运动所带来的潜在优势,构建了一种交叉定位的方法,即利用相邻探测时间的目标回波距离来准确定位目标方位,用于形成目标航迹起始时的快速收敛,有效提高了航迹跟踪初期的定位精度。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是一种光电成像探测设备,广泛应用于机载平台。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实验室内评估IRST目标探测距离指标的工程实践方法:将考核条件转换为目标辐射照度,利用灵敏度测量系统精确模拟目标辐射出射度,将IRST探测距离的评估有效转换为目标探测灵敏度的测量。在实验室内对多款IRST产品在相同条件下完成测量,通过类比分析完成了目标探测距离的评估,试验方法简便又高效。  相似文献   

6.
杨百剑  万欣 《激光与红外》2011,41(9):961-964
机载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的发展必须要适应未来战斗机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未来战机对机载传感器系统的需求入手,在认真分析机载IRST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有技术基础上,提出了新一代机载IRST系统的技术发展思路。为机载IRST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光电子技术     
TNZ 00010191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朱耘(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冲现代防御技术.一1 999,27(5)一47一52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系统是迅速探测红外威胁源的存在,识别威胁源的种类,测定威胁源的方位并报警的一种光电系统.介绍了对机载IRST的性能要求,美国和欧洲等对机载IRST的研制及装备概况,分析了今后机载IFST系统的发展方向.图3参3(许)TNZ00010192卫星捕获与大气补偿技术/张景旭(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11光机电信息.一1999,16(10)一3一6文中详细介绍了人造卫星轨道状态及用地基望远镜的捕获方法,讨论了自适应光学技术对大气扰动的补…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在机载前视多功能雷达的空/海搜索方式(或称海Ⅱ搜索方式)中,雷达以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体制工作,可采用频率捷变技术对海杂波进行抑制,并利用脉冲压缩技术提高雷达探测性能。普遍认为,利用频率捷变和脉压技术在中等海情以下搜索发现海面目标具有较佳性能。雷达探测海面目标时,海浪杂波便成为一种干扰,它和接收机噪声共同构成检测目标的  相似文献   

9.
《光电技术应用》2008,23(1):20-20
作为防空系统的组成部分,快速红外搜索跟踪侦察传感器可以探测多种空中目标,如直升机、巡航导弹和无人航空器.它作为被动传感器系统,难以被敌方雷达发现.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头和与显示控制单元相连的信号处理单元.全部图像数据由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西斯特朗一唐纳公司微波部为埃默森电气公司的AN/APG-69(V)相干雷达研制了现代化的激励器/本机振荡器/下变频器分系统。这部雷达的天线波束可对宽角空域进行多行扫描搜索及对单个目标跟踪。采用了两种基本的信号处理方式:(1)非相干频率捷变方式,用于探测海面的船只和无杂波的空中目  相似文献   

11.
张雷  方学立 《现代雷达》2019,41(12):17-20
机载火控雷达是现代空中作战F2T2EA(发现-识别-跟踪-目标分配-打击-评估)杀伤链中的关键实现手段或设备,但是传统机载火控雷达的探测角域范围受各种条件限制,一般仅能实现机头方向±70°范围内的搜索与跟踪,无法满足现代空战广分布、大动态、强攻防对态势感知的迫切需求。文中从什么是宽角域、为什么需要宽角域以及如何实现宽角域等维度出发,阐述了宽角域机载相控阵雷达的概念内涵、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给出了宽角域机载火控雷达发展的启示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谭显裕 《光电子技术》2000,20(2):98-106
论述了中波和长波红外探测器的特征及装备前景;机载前视红外(FLIR)成像系统用于地面目标探测和机载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用于空中目标探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红外多目标跟踪与预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华 《红外》2002,20(6):11-17
1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的发 展状况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技术日益成熟,但随着低空飞机、隐形飞机和掠海/地巡航导弹的出现,以及雷达对抗技术的飞速发展,雷达的应用出现了一些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对抗设备来探测和跟踪低雷达特征的来袭目标,将电子对抗的频谱扩展到红外光波段.  相似文献   

14.
二战期间,雷达就广泛应用于地对空、空中搜索、空中拦截、敌我识别等领域,后又发展了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代雷达已经具备了多种功能,尤其是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提取目标信息的能力不断得到加强。本文主要对雷达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具体阐述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连续测角的被动测距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中,为了精确定位目标,需要探测目标的距离.被动测距具有探测距离远、隐蔽性好、抗打击能力和生存能力强等特点.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可以通过连续获取目标的角度数据估测目标的距离.基于这种连续测角的被动测距技术,建立了空间极坐标系下的测距模型,并对此模型的可观测性进行分析验证,然后通过选用滤波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和飞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测距方法收敛速度快,精度高达5%,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长波红外探测器是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的核心传感器,其成像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IRST的目标检出等关键技术指标,最终影响IRST的红外探测距离。设计了一套长波标准成像镜头,焦距150 mm,系统总长210mm,调制传递函数达到衍射极限,畸变小于2%,在红外探测器筛选或验收过程中能够准确定量地评价其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旭辉  祁蒙 《激光与红外》2012,42(3):347-351
在机载IRST对地面目标的搜索跟踪过程中,由于飞机自身的运动,机载IRST获取的红外图像中包含了目标及复杂的地面运动背景。为克服图像序列中地面运动背景对目标跟踪的影响,在图像预处理算法的研究中,通过对机载IRST稳定平台下背景与目标的图像运动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帧间运动估计的背景抑制算法。  相似文献   

18.
为利用被动干涉微波技术作为我国天基预警体系的重要补充以实现对海面目标的有效探测,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被动干涉微波图像的海面目标探测算法。首先,建立了海面背景和海面目标的被动干涉微波图像数学模型;其次,详细地介绍了海面目标的探测算法,并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最后,开展了机载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均表明:该探测算法是可行性的,能有效地探测到海面目标,且具有较好的探测性能;海面航行的金属目标在被动干涉微波图像中呈现“一高一低”的特征,可利用该特征提高海面目标探测概率。该探测算法可为天基被动干涉微波技术探测海面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搜索状态下的探测距离是搜索跟踪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从搜索状态下系统探测器能量积分的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系统扫描速率与系统探测距离之间的关系,导出了扫描速率对IRST系统探测距离影响的关系方程。为IRST系统的综合评估和设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目前温度变化对机载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探测距离的影响,建模分析了系统探测流程中目标与背景辐射对比度、大气透过率、光学系统、探测器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基于此提出了依据温度变化设置探测系统阈噪比的思想,且给出了具体设置算法。进一步仿真对比了优化阈噪比与传统恒定阈噪比条件下的探测概率包线,结果表明,前者的探测包线明显增大,说明依据温度设置阈噪比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IRST的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