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及CT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对笔者所在的医院诊治的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本病CT影像诊断的重点依据支持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及CT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及影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本病CT影象诊断的重点依据支持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来探讨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0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30例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组,其中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对照组20例,均于入院后24h内抽取股静脉血2~3ml,3000r/min离心后采用ABC—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轻度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重度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重度与中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差异亦显著(P〈0.01)。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是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便、可靠且快速的生化指标。此项研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降低了儿童致残率,提高了儿童生存质量,并对人类医学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来探讨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200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30例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组,其中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对照组20例,均于入院后24h内抽取股静脉血2~3ml,3000r/min离心后采用ABC-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轻度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痛中,重度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重度与中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差异亦显著(P<0.01).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惠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是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便、可靠且快速的生化指标.此项研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降低了儿童致残率,提高了儿童生存质量,并对人类医学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2年6月于本院诊治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76例(HIE组),选取同期分娩正常新生儿26例为正常组,对所有入选病例均于分娩后24h、7d、10d行VEGF检测。结果两组于24h、7d、10d进行VEGF检测比较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儿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可以对疾病诊断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对疾病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5例临床分析凌春瀛,王凤敏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存活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此病的积极预防和正确诊治是降低其病死率、改善或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键。现将本院1994年1-12月收治的...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64排螺旋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对其进行归纳。结果:CT扫描主要表现为白质区病变,分为轻、中、重三度。结论:64排螺旋CT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出早期诊断和分度,能对颅内出血作出定性、定量诊断,对临床诊疗、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MRI检查,记录病灶数量,根据阅片结果对脑损伤MRI表现进行分型。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度为标准,计算MRI分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本组患儿MRI检出脑水肿19例,颅内出血24例,脑白质受损75例,9例基底节信号异常。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共检出129枚病灶,T1WI103枚,T2WI检出72枚,FLAIR检出117枚。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分度,轻度37例,中度25例,重度18例。以临床分度为标准,MRI正确分度65例,轻度诊断符合率为87.5%(70/80),中度诊断符合率为81.3%(65/80),重度诊断符合率为93.8%(75/80),诊断总符合率为81.3%(65/80),Kappa值为0.707。结论 MRI可以客观反映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理特征与病变程度,对临床医师治疗指导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颅脑CT影像特点,评价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分析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于生后2h-27d之内曾进行过颅脑CT检查的资料。结果:57例的HIE新生儿中,53例有异常表现,包括脑实质低密度、脑室狭窄和颅内出血。显示HIE的CT分度与临床分度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分型和治疗有指导意义,也是随访观察预后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及分度正确率.方法收集分析75例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的一周内、二周后CT诊断结果,分别与6个月后的CT诊断结果及临床结论比较.结果一周内的CT诊断58例与临床相符,第二周以后的CT诊断71例与临床相符.结论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的CT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以二周后第14天的CT诊断结果,对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分度、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海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342-1343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主要指围产期窒息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幸存者神经发育障碍,智能落后的主要原因。总结我院11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及护理。并进行1-2年的预后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及正常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及预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病情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8月期间共45例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及20例正常新生儿分组进行比较,对其TCD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大脑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S可升高或降低,舒张末期峰值流速D降低明显,S/D升高,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尤其以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较敏感.4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大脑动脉的舒张末期峰值流速较高(D)10cm/s),S/D较低(<3.0),RI较低(<0.63)的患儿预后较好.结论:运用TCD检测新生儿大脑动脉的血流情况,分析血流速度,S/D比值,RI值,对评估及预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CT对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对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湖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CT室(410005)刘建滨随着CT的应用普及,CT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应用也明显增多,在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方面显示其优点,过去只根据临床表现很难确诊新生儿缺氧性脑病,而目前应用CT检查能提...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产期窒息所致脑部缺血缺氧性损伤,轻者预后尚好,重者有后遗症,甚至死亡,头颅CT扫描对本症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76例该病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CT对HIE敏感性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其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结论 HIE的诊断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诊断证据,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则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鲁侠 《中外医疗》2008,27(18):123-124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及护理.结果 采用高压氧治疗及相应护理的患儿脑水肿及高颅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高压氧对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治确诊的62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全方位治疗,包括五项支持疗法(供氧、纠正酸中毒、纠正低血糖、纠正低血压、补充体液)和三项对症处理手段(惊厥控制、降低颅内压、消除脑干症状)。结果:62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的减少了新生儿神经后遗症的发病率。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修正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HIE患儿60例,对其CT表现及预防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CT检查脑水肿密度区的大小、形态、范围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预后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结论 CT影像学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CT在诊断HIE时,需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其预后应依据个体差异进行评估.可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1.目的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主要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明确诊断,进行治疗,病死率高,后遗症多。本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认识CT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早期诊断服务,以降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死率,减少或避免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由于宫内缺氧产后室息而有效的呼吸未建立而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损害,严重者可产生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窒息的发生率约为13.6%、在室息儿童中有不同程度伤残者为15.6%,我国每年约有30万因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而致残^[1]、因而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其中CT检查是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