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鼓室成形术开展30年来,曾不断有所进展。兹就近年有关文献,概述如下。鼓室成形术的方法一、鼓膜成形术 1.修复鼓膜穿孔:西谷等介绍的方法如后。鼓膜大穿孔时,先用浸有Bonain氏液(改良Bonain氏液配制法:4%利多卡因30ml,石炭酸5ml,酒精45ml,加蒸馏水20ml)的小棉球,置于穿孔边缘5分钟,以麻醉鼓膜。然后剥脱鼓膜穿孔边缘的上皮,还可作十字切开,促使其出血。最后用浸有抗生素油剂的小棉片覆盖穿孔。每周重复以上操作一次,直至愈合。中等穿孔时,若穿孔边缘肥厚,可按上法操作;若边  相似文献   

2.
1995年以来我院应用针尖挑拨 -紫草油贴片法修补鼓膜穿孔 89例 (1 0 2耳 )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89例 (1 0 2耳 ) ,男 48例 ,女 41例。均为鼓膜紧张部穿孔 ,穿孔周缘均有鼓膜残留。根据郑冯鳞(1 998)鼓膜穿孔大小测量法 ,>3.5mm(大穿孔 )49耳 ,2 .5mm~ 3.5mm(中穿孔 ) 31耳 ,<2 .5mm(小穿孔 ) 2 2耳。全部病例均为 3个月以上耳未流脓性分泌物者 ,并经 CT扫描或摄片证实鼓室鼓窦及乳突部无异常。检查 :鼓室内无明显鳞状上皮 ,无肉芽组织 ,鼓室干燥或鼓室粘膜稍潮湿但无脓液 ,无明显渗出物 ,咽鼓管通畅。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的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胆脂瘤型中耳炎83例行改良的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同时用PORP或TORP行Ⅲ型听力重建,穿孔鼓膜用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所有病例随访2~5年,平均3.2年。结果所有83例患者在术后4~6周获得干耳,鼓膜愈合好,形态正常。但在术后半年有3例鼓膜出现中央性再穿孔,1.5年后有5例胆脂瘤复发(6.02%)。术后1年纯音听力,言语频率(500,1k,2k,3k,4kH2)气导较术前提高≥30dB者27例(32.53%),20~29dB者33例(39.75%),10~19dB者14例(16.87%),听力无改善者9例(10.84%)。结论改良的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具备完壁式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优点,既获得良好的听力,又有低的胆脂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鼓室成形术     
190.鼓室成形术1963年进展报告(Proctor, B.), Arch Otolaryng,1965,81,№2,206~210(英文) 191.鼓室成形术之进展(Kley, W.), Mschr Ohrenheilk,1965,99,№3,113~114(德文) 192.局麻加强化麻醉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等),№1,58~65(俄文) 对154例、155次手术于手术前一天晚上給魯米那0.4克,地普拉岑(或)25毫克;术前2小时給戊巴比妥鈉(nembutal)或安密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种类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Ⅰ型鼓膜修补术:外伤性穿孔,应用贴补法修补穿孔;陈旧性穿孔用内植法修补。Ⅱ型镫骨加高术:镫骨正常,镫骨以外的听骨腐损,在镫骨头上固定骨皮质,使镫骨加高与人工鼓膜相接。Ⅲ型镫骨小柱术:仅剩镫骨底板正常(或无镫骨底板)用骨皮质制成听小柱连接镫骨底板(或前庭窗的脂肪上)和人工鼓膜。结果 Ⅰ型完成597例,成功573例,Ⅱ型完成53例,成功49例。Ⅲ型完成15例,成功14例。手术成功率94.8%。结论 三种类型鼓室成形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听骨链的完桥式鼓室成形术对上鼓室有阻塞性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对23例上鼓室肉芽包裹听骨链阻塞鼓窦入口、影响上鼓室引流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低位完桥鼓室成形术(鼓窦入口及上鼓室外侧壁保留更加狭窄的低位"骨桥"样结构),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松解活动受限的听骨链,疏通中、上鼓室的引流,术后随访0.5~3年,观察疗效.结果 23例患者术前平均纯音听阈(0.5~2 kHz)为43.91±9.90 dB HL,气骨导差为24.04±5.10 dB,术后随访期内平均纯音听阈稳定,为33.17±7.63 dB HL,气骨导差为14.70±4.52 dB;所有患者3月内获得干耳;无复发或再次鼓膜穿孔病例;1例术后6月后出现鼓室积液(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T型管),6个月后拔管,随访1年,未再复发.结论 对上鼓室有阻塞性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保留听骨链的低位完桥鼓室成形术,复发率低,提高听力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关于小儿鼓室成形术的争论相当大,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小儿型鼓室成形术的效果。45例5~14岁的患儿被选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鼓膜中央性穿孔,无任何胆脂瘤表现,手术在干耳至少6周后进行,采用自体颞筋膜以外贴法或内衬法修补鼓膜。局麻下手术17例、全麻手术28例,1年后评价手术成功率,以鼓膜完整、骨气导差小于25dB者为手术成功。本组45例手术成功率为91.1%。对比5~8岁、9~11岁、12~14岁三个年龄段的手术效果,5~8岁组成功率最高(94.73%),12~14岁组较低。单耳穿孔者优于双耳穿孔者,耳流脓时间短则效果好,内衬法优于外贴法,穿孔小优于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鼓室硬化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将确诊的62例鼓室硬化患者的HRCT表现与术中所见实际情况对比。结果 33例HRCT表现为鼓窦及入口、上中鼓室的异常硬化灶或密度不均的高密度影,听骨链结构紊乱或被硬化灶包裹为主,10例仅表现为穿孔鼓膜的增厚钙化,鼓室内未发现钙化灶,这43例HRCT表现与术中探查情况和术前诊断一致;8例诊断为其他疾病(误诊),其中胆脂瘤合并硬化4例,粘连性中耳炎合并硬化3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合并硬化1例,影像学表现均以软组织影或听骨链及骨质破坏为主;漏诊11例,其中9例因传导性聋行手术探查,2例为单纯鼓膜钙化,这11例HRCT均无明显异常。结论颞骨HRCT对明确鼓室硬化的术前诊断及病变范围很有价值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介绍了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上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 with 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上鼓室外侧壁的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后进行上鼓室乳突填塞并重建听力.本文初步报告了这一技术并对与此相关的外科处理策略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9个月,1例术后疼痛再次手术,2例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2例术后鼓膜紧张部后上微小穿孔,其余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换药2~3次即完全愈合,术后随访56例中26例听力资料完整,0.5、1、2 kHz气骨导间距由术前平均31.9 dB HL缩短到19.6dB HL.结论 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同时切除术上鼓室外侧壁并进行重建,简化了经典完壁式手术的复杂操作,易于掌握;同时,手术保留的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换药次数;上鼓室软骨填塞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了胆脂瘤的复发.该术式为治疗中耳炎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下(颞肌筋膜、薄层软骨-软骨膜瓣复合物)行改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00耳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膜穿孔患者,随机双盲法行自体颞肌筋膜(对照组)及薄层软骨-软骨膜瓣复合物(研究组)行改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分别就术后愈合情况、听力效果及鼓室曲线等进行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鼓膜穿孔者,愈合效果组间无差异(P>0.05)。②鼓膜大穿孔者,听力及鼓室曲线等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鼓膜中、小穿孔,听力及鼓室曲线等对照组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修补鼓膜穿孔时,鼓膜愈合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修补鼓膜大穿孔时,听力及鼓室曲线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远期听力效果较好,对于鼓膜中、小穿孔,对照组明显优于研究组。  相似文献   

11.
鼓室成形术     
65-11-388.鼓室成形术 Proctor, B. Arch Otolaryng 1964, 79, №1, 107~111(英文) 1962年有关文献综述——进展报告。 65-11-389.日本鼓室成形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们认为治疗小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以改善听力为主。目前乳突根治术以去除病灶为主而忽视听觉功能的恢复;鼓室成形术则是最小限度地清除病灶而较重视听器形态和功能的手术,是治疗小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文中介绍了术式、效果及术后注意点。术式:(1)上鼓室有炎症或胆脂瘤完全清除有困难的病例,应先施行0型手术,待上鼓室炎症消退,或6~12月后再施行复查手术,观察胆脂瘤术后有无复发,再重建听骨链;(2)慢性中耳炎(中央性穿孔)者,应根据贴补试验的效果、听骨链的情况及有无上鼓室炎症选择Ⅰ  相似文献   

13.
负压型鼓室导抗图诊断成人鼓室积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负压型鼓室导抗图对成人鼓室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SI-Tympstar Ⅱ型中耳分析仪,对所有疑似分泌性中耳炎的成人患者行声导抗检查,包括鼓室导抗图峰压、宽度、中耳共振频率及镫骨肌反射,选择其中为负压型鼓室导抗图的207耳行鼓膜穿刺,根据穿刺积液量将患耳分为无积液组(123耳)、少量积液组(45耳)及多量积液组(39耳),分别就3组患者的声导抗指标及同侧镫骨肌反射引出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积液组的鼓室导抗图峰压、中耳共振频率与少量积液组和多量积液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积液组鼓室导抗图宽度与多量积液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的同侧镫骨肌反射引出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鼓室导抗图峰压、宽度,中耳共振频率结合同侧镫骨肌反射对判断成人负压型鼓室导抗图的鼓室有无积液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科使用外径 1 9mm的内窥镜 ,用于外伤性中耳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设备 :德国Wolf公司产鼓室内窥镜一套 ,镜体外径 1 9mm ,镜面与镜体的轴线成 2 5°角 (PanoviewWL :12 9)。听力计为TJAM 4B。2 .临床资料 :1996年 6月~ 1999年6月收治中耳外伤患者 32例 (32耳 ) ,均无中耳炎史。其中男 2 6例 ,女 18例 ;年龄 12~ 6 1岁 ;左耳 2 1例 ,右耳 11例。伤后来院就医时间 1~ 7d。3.外伤种类 :①气压伤 2 3耳 :穿孔的部位以鼓膜前下多见 ,三角形穿孔 14耳 ,不规则穿孔 6耳 ,梭形 3例 ;②穿通伤 7…  相似文献   

15.
近年文献对中耳粘膜有严重病变、听骨破坏及胆脂瘤者多主张分两期进行手术。Rambo(1961)提出,第一期先作改良乳突根治术,并用石蜡作鼓室模型,第二期行开窗术。Tabb(1963)甚至主张分三期手术,第一期控制炎症及清除胆脂瘤,第二期修补鼓膜,第三期重建听骨链。作者主张乳突根治与鼓室成形一期完成(包括鼓室有严重病变者),这个主张是以对手术远期效果的观察为依据。作者手术病例分为两组。第一组:300耳,均为干耳,其病变为鼓膜中央小穿孔、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胆脂瘤、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鼓室粘骨膜袋移植床修补鼓膜大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前下边缘不足1 m m的鼓膜大穿孔患者在内植法基础上作鼓室粘骨膜袋修补鼓膜,术后6个月评估鼓膜形态、愈合率及听力结果。结果35例患者无一例再发穿孔,2例鼓膜内陷,33例鼓膜形态良好,愈合率94.29%(33/35),30例(85.71%)患者术后气骨导差缩小≥10 dB ,提示愈合后的鼓膜传音功能良好。结论鼓室粘骨膜袋移植床是修补鼓膜大穿孔尤其前下边缘无残边穿孔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鼓膜愈合率,但可能影响咽鼓管通畅引起鼓膜内陷粘连。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判定年龄在鼓室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对260例施行鼓室成形术(单纯鼓膜修补)患者术后疗效进行了综合分析。用Bellucci分类法回顾性地把术耳分为二型。型鼓膜干性穿孔;型间歇性耳溢液,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手术方法包括经外耳道用软鼓膜移植片或经耳后颞肌筋膜移植修补两种。术后均给予10天抗生素。术后经6~10年随访观察,对施行鼓室成形术的两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20~40岁年龄组163例,其中对Bellucci型139例施行了手术(1例重做)及对Bel-lucci型24例施行了手术(3例重做),第一次手术或再次手术的患耳均获得鼓膜穿孔的愈合。老年组(65岁以…  相似文献   

18.
关于小儿鼓室成形术的适应症有各种各样的报告,小儿一般易患急性中耳炎,因其咽鼓管功能不及成人的好,因此,对其鼓室成形术的年龄限度仍有争论。于1985~1989年5年期间给3~12岁的37例42耳(男21例,女16例)施行Ⅰ型鼓室成形术(取颞筋膜,三明治夹层法),总成功率为88.1%。分两组,8岁以下组为84.7%,9岁以上组93.7%。术后再穿孔5例(11.9%),发生时间为术后8天一2年8个月,其中6岁的3人,7岁、11岁的各1  相似文献   

19.
鼓室硬化症 (TS)是中耳炎后粘膜上皮下层有不可逆转的瘢痕病变 ,是独特的独立疾病 ,探查术时可在狭窄的鼓室内、绕听骨链直至镫骨周、前庭窗龛有黄白色、无定形的 TS性斑块或堆积物 ,影响镫骨的活动。该作者对 4 12例 14~ 75岁因慢性中耳炎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 ,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 (中鼓室 )炎 347例 ,粘连性中耳炎 54例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11例。全组中发现 2 6例有 TS病变 ,占 6 .3% ,男 3例 ,女 2 3例。通常自童年起病 ,均曾有过鼓膜穿孔 ,多属大型次全性穿孔伴胼胝样边缘 ,双侧病变 19例 ,单耳病变 7例(3例为男性 ) ,全部患者 1…  相似文献   

20.
鼓室硬化症发病理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膜的结缔组织必须看作一活性结构,松弛部缺乏结缔层是上鼓室穿孔并发胆脂瘤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反应能力已为免疫试验所证实。本文作者等(1980)首先报导了有关鼓室硬化症发病理论的原始资料,曾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争议,其主要问题在于其临床意义:(1)更好地了解病变过程的机制和部位、如何引起损伤以及哪些因素使其正常功能和解剖发生变化;(2)如何减轻这种慢性、隐袭性耳疾的破坏力;(3)能否预防和如何预防以及能否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