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例1男性,52岁。因反复腹泻伴脐周隐痛5月余入院。体重下降约15 kg。体格检查:消瘦,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血白细胞20.4×109/L、嗜酸性粒细胞65%;白蛋白26.4 g/L。大便黄稀、偶见脓细胞,细菌培养及涂片查真菌阴性。血吸虫试验阴性。腹部平片及B超检查正常。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钡灌肠提示慢性结肠炎;乙状结肠病理检查提示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明显嗜酸性细胞浸润。诊断为嗜酸细胞胃肠炎(EG),予强的松30 mg/d治疗,腹泻好转(每日1~2次),无腹痛。1年后患者腹泻又加重,每日3~5次,并下肢水肿。血白细胞14~32.2×109/L,嗜酸性粒细胞41%~53…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1岁,上腹痛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持续痛,程度较重,无放射痛,纳差伴恶心,无呕吐、腹泻、发热.予抑酸、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患者有支气管哮喘史十余年,半年前曾因类似腹痛行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性反应.体检: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入院后继续予抑酸、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患者仍疼痛难忍,多次予哌替啶50 mg和布桂嗪2ml肌内注射,疼痛仅缓解约4h.血常规WBC为6.38×109/L,中性粒细胞为0.526,嗜酸粒细胞为0.221,嗜酸粒细胞计数为1.41×109/L,血淀粉酶为44 U/L.全腹CT示肝脏多发囊肿.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患者女,26岁.因"反复腹痛、呕吐、白细胞升高3年,间断头晕、乏力10个月"于2010年8月入我院.患者自2007年起无诱因出现全腹隐痛,呕吐胃内容物,无腹泻、发热.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 36×109/L,每3~4个月发作1次.2009年以来约每月发作1次.均在"止痛、抗炎"后缓解.2009年7月查血常规示WBC 12.76×109/L,嗜酸性粒细胞(EOS)2.04×109/L,血红蛋白(Hb) 124 g/L,血小板计数(PLT) 132×109/L.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5岁,农民。上腹痛、黑便1月,当地行输液(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V号针,用量不详)治疗半月腹泻好转,腹痛、黑使仍存。门诊胃镜示:浅表-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肝胆B超正常。粪便潜血阳性。血WBC25.6×10~9/L。入院后查心电图正常。B超探查双侧附件无异常。粪便潜血阳性。血WBC20.2×10~9/L,E64%。予以强的松片每日3次,每次10mg口服。2天腹痛症状好转,4天完全消失。住院第11  相似文献   

5.
1病例病例1,患者,尹某某,女性,17岁。2010年11月8日因食欲差,乏力,尿黄,在当地医院感染科住院。入院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 1 064 U/L,AST 986 U/L,TBi46.7μmol/L;血常规:WBC(白细胞)3.6×109/L,RBC(红细胞)3.53×1012/L,HGB(血红蛋白)110g/L,PLT(血小板)119×109/L;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EB病毒标志物均阴性。入院后给予护肝、降酶及对症支持治疗,半月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6°C,轻度咽痛,无咳嗽流涕。查血常规:WBC 1.2×109/L,GRAN(粒细胞)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9岁.因左上腹部间歇性隐痛4个月余,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疼痛与饮食、活动无关,无恶心、呕吐,无腹泻、腹胀,无畏寒、发热.体检: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9.3×109/L,中性粒细胞0.83,大便隐血阴性,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 患者男,62岁,农民.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两大腿内侧皮肤肿痛,自觉皮肤发烫、发红,双侧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当时无明显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头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WBC 11.8×109/L,中性粒细胞0.81,Hb 106 g/L,PLT70×109/L;尿常规WBC+,给予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因出现尿痛伴有低热(未测体温),遂收住当地医院,期间查C反应蛋白(CRP)74.4 mg/L,血细胞沉降率(ESR)45 mm/1 h,继续给予头孢噻肟抗感染,双下肢红肿好转,体温正常后出院.  相似文献   

8.
1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主因间断皮肤出血点19年,转移性右下腹痛10d于2006-09-02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散在出血点,以四肢及腹部为著,无牙龈出血及黑粪、血尿,无发热、乏力等症状,查血常规示血小板(PLT)50×109/L,白细胞(WBC)及红细胞(RBC)正常,就诊于外院,骨髓穿刺检查后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余检查不详。予泼尼松治疗,患者间断复查血常规,PLT波动于(30~40)×109/L,余正常,未规律服药治疗。入院前10d无诱因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无发热,无腹泻,无黑粪血尿,就诊于我院外科,查血常规示WBC12×109/…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后半个月、腹腔积液、胸腔积液1周入院。既往史:半年前患重症急性胰腺炎(serve acute pancreatitis,SAP),精神分裂症病史。查体:腹部膨隆,上腹部轻压痛,余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44 U/L,尿淀粉酶176 U/L;血常规:白细胞3.5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4%。腹部CT平扫提示:右侧胸腔积液,肝内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62岁,因"右下腹痛半月"于2016年12月28日入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在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间断性隐痛,无放射痛,与进食、大小便无相关,无呕吐、腹泻、发热畏寒、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腹痛4d后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WBC 9.7×109/L,HB 166.0g/L,PLT 222.0×109/L,C-反应蛋白21mg/L,全腹部CT平扫见升、横结肠肠壁肿胀增厚,周围血管钙化,见图1A,前列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男,14岁,学生,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村里有牲畜饲养场.因间断发热2个月于2012年5月19日收住儿科病房.体温最高39.5℃,服用尼美舒利后体温可暂时降至正常,近1个月每天均有发热,无大汗、关节痛等,当地医院考虑为感染性发热,先后给予"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等治疗无好转.入院前13 d发现血Hb 93 g/L,PLT97×109/L,腹部超声提示脾脏增大(18.7 cm×5.7 cm),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体格检查:神清合作、结膜苍白,皮肤无黄染、紫绀,双下肢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未触及,脾大,移动性浊音阴性,踝关节以下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WBC 2.96× 109/L,Hb 82 g/L,PLT72×109/L,中性粒细胞0.328,淋巴细胞0.581,网织红细胞0.0134,红细胞沉降率21 mm/1 h,C反应蛋白21 mg/L;ALT 54 U/L,AST 174 U/L,Alb 28.6 g/L,γ-GT 109 U/L,三酰甘油1.3 mmol/L;铁蛋白>1500 μg/L,纤维蛋白原1.86 g/L.入院后查布鲁菌凝集实验1∶80,入院第10天血培养结果为马耳他布鲁菌.腹部B超检查结果:脾脏5.7 cm×20.8 cm,肝脏轻度增大.CT检查:重度脾大,脾门静脉曲张,脾脏多发低强化小结节,盆腔少许积液.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2006年10月10日因盗汗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以夜间为甚,无发热、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大小便正常。10月7日在本市人民医院门诊查血常规:WBC21.5×109/L,RBC4.4×1012/L,N18.1%,E62.2%,PLT152×109/L,Hb132g/L。血吸虫抗体阳性,双肺X线片正常,10月10日来本院拟诊为急性血吸虫病或血液系统疾病收住入院。入院后体检: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营养一般,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未发现出血点、紫癜等,巩膜无黄染,咽部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心脏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移动…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33岁,主因"间断大便带血5个月,面色苍黄、乏力、心悸1月余",于2007年5月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个月余顺产第2胎后,间断出现大便带血,每天1~2次,量不多,伴有肛周疼痛,自行局部应用"痔疮膏"治疗,便血无明显改善.1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面色苍黄、乏力、心慌等症状,在外院查血常规:WBC8.1×109/L,Hb56g/L,BPC50×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Ret)0.018,给予"复方阿胶浆、速力菲、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2周,复查血象Hb降至41g/L,在当地医院因输血治疗时无法鉴定血型而来我院.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个月龄.出生20 d后两眼结膜充血,结膜囊内可见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睁眼困难,曾用母乳清洗眼部,但分泌物更多.体格检查:体温37.3℃,血WBC12.3×109/L,中性粒细胞6.39×109/L,淋巴细胞5.78×109 /L,嗜酸粒细胞0.13×109/L;连续两次眼部分泌物培养出巴西诺卡菌.静脉滴注头孢噻肟0.5 g/d,氯霉素眼水局部点滴,1周后症状减轻,连续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细菌培养转阴.  相似文献   

15.
牛永旺 《山东医药》2002,42(2):67-67
患儿男,9岁.因发热2~3天,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周身皮疹1天,于1998年10月26日入院.患儿在2~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唇干燥、皲裂,继之发热(38~39℃),在本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病程中呕吐数次(非喷射性),继而在耳后、头面部及躯干部出现红色皮疹.既往体健.查体:T40℃、P120次/min、R30次/min、Bp95/50mmHg(1mmHg≈0.133kPa).急性热病容.皮肤粘膜无黄染,周身皮肤可见散在的、大小不一的红斑样皮疹,部分融合成片,压之退色,双下肢无皮疹;左颈部可触及一个3cm3大的淋巴结,右颈部可触及一个1cm×2cm×2cm大的淋巴结,质硬,无明显触痛,活动度可.颈部无抵抗,口唇干燥、皲裂,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无脓栓,心肺腹无特殊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舌体大小适中,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诊断:发热原因待查.实验室检查:血WBC10.0×109/L,N0.89、L0.11,Hb122g/L,BPC198×109/L,ESR18mm/h.大便常规(-),尿常规:PRO(±).肝肾功能正常.血培养(-),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X线胸片正常.入院后给予青霉素抗炎3天,无效而停用,确诊后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同时应用氟美松静滴,后改为强的松口服,辅以物理降温、极化液、营养心肌等治疗.4天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入院第7天手足呈硬性水肿,入院第5天查心脏彩超无冠状动脉瘤,第6天复查BPC227×109/L,第9天查ESR7mm/h,BPC647×109/L,加服潘生丁,第12天查BPC693×109/L.因家长要求,于第13天出院.出院后2周门诊复查:患儿指趾大片脱皮.在随访的1年中多次复查血小板:BPC从640×109/L逐渐降至540×109/L、460×109/L、360×109/L、290×109/L.阿司匹林逐渐减量停用,历时1年零4个月.停药后随访半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1岁,因间断黏液血便3月余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血便约3次/d.体检有左腹压痛,无其他阳性症状及体征.入院后实验室检查:WBC 12.4×109/L,红细胞沉降率14 mm/1h,C反应蛋白23.8 mg/L,粪便常规隐血试验阳性.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全结肠型,中重度、活动期(图1).肠黏膜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黏膜组织呈明显慢性炎性反应(图2).于住院期间给予灌肠、保护肠黏膜治疗后,患者血便及腹痛消失,血常规WBC,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降为正常而出院.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6岁,因"腹痛、腹胀8月,再发半月"入院.8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当地医院查尿淀粉酶780 U/L,血淀粉酶、血常规正常,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诊断急性胰腺炎(AP),予抗炎、抑酶、抑酸等处理腹痛好转,仍腹胀.半月来上述症状再发,伴有腹泻,解墨绿色水样便4~6次/d,无黏液脓血,MRI示少量胸腹水,血常规、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1300 U/L,按AP治疗后无效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5岁,渔民,因发热2周,酱油尿、意识不清12d入院。患者在非洲几内亚居住16个月,2010年8月6日归国,10 d后出现乏力、高热,最高体温39℃,持续数小时不退,当地诊所予以退热治疗,数小时后大汗,汗出后体温正常,数小时后再次升高,如此反复,第11天最高体温升至40.7℃,并伴谵妄、血尿,第12天出现口唇疱疹、意识不清、间歇性抽搐,酱油尿1次,尿量正常,于舟山市普陀人民医院就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40℃,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Bp 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浅昏迷状态,巩膜重度黄染,口唇疱疹,双下肺闻及少许湿啰音,脾脏肋下2指,质软、表面光滑、无触痛,余无殊。血涂片见大量恶性疟环状体。血常规:WBC 10×109/L,中性粒细胞0.75,RBC 2.32×1012/IL,Hb 75 g/L,PLT 430×109/L。 ALT95U/L,AST108 U/L,TBil 197.6μmol/L,间接胆红素175 μmol/L。血BUN 27 mmol/L,Cr692 mmol/L。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5岁,因“发热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头痛,T38~39.5℃之间,血常规:WBC1.7×109/L,Hb140g/L。BPC1.8×109/L,PT21s,APTT53s,纤维蛋白原(FIB)测定1.3g/L,骨髓见大量组织细胞,经抗生素、抗病毒、输新鲜冰冻血浆、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d后,以“伤寒、恶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9岁。因上腹部疼痛2周入院。患者于2周前晚餐进食茵陈拌面后数小时,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向两侧腰部呈束带状放射,伴恶心、呕吐胆汁样胃内容物。自服中药治疗,病情无缓解,全腹疼痛加剧。外院体检:轻度贫面貌.全腹压痛,上腹为主,肝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WBC 15.6×10~9/L,N87.1,L0.04%,M 0.07%,Hb 104g/L,PLT109×10~(12)/L,肝功能正常,血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