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完成乙肝疫苗0、1、6月龄三针基础免疫后表面抗体衰减情况,探讨再次强化免疫乙肝疫苗的最小年龄,为制定科学的强化免疫策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襄阳市1 431名年龄18月龄~7岁儿童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未感染儿童表面抗体阳性率,计算表面抗体衰减的最小年龄。结果本次调查的襄阳市区1 431名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100%,首针及时率98%。59例儿童的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56例儿童经过免疫接种后未感染乙肝,3例儿童(0.2%)处于乙肝病毒不同感染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b阳性率显著降低,18月龄~2岁为90.3%,2~3岁为48.6%,3~4岁为49.7%,4~5岁为52.7%,5~6岁为44.3%,6~7岁为40.8%(趋势性卡方检验χ~2=118.61,P=0.0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儿童的HBsAb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及时接种者(χ~2=5.798,P=0.019)。而HBsAb阳性率在不同性别、不同乙肝疫苗接种剂量和其母是否HBsAg阳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提高HBsAb阳性率。对于完成乙肝疫苗三针基础免疫后的儿童,HBsAb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降低,有必要在2~3岁时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及时复种,建议推行2岁及以上儿童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武昌区417例24个月内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标志物的模式及意义,为临床诊断、分析乙肝病毒感染以及疫苗免疫效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年龄0~24个月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婴幼儿4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婴幼儿乙肝5项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及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共出现7种模式,其中5项全阴者144例,占34.53%;单纯保护性抗体(HBsAb)253例,占60.67%;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12个月年龄段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为94.8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13~24个月年龄段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有所下降,为75.41%;男女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应及时检测乙肝标志物,便于后期复种,对于母亲是乙肝携带者的婴幼儿,应加强乙肝标志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仙居县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中小学生乙肝感染状况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1 277名1周岁内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且从未加强免疫过的中小学生进行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58%、45.73%和6.03%;HBs Ag、抗-HBc阳性率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均P0.01),抗-HBs阳性率则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1)。1 277名学生抗-HBs平均水平为11.24 m IU/m L;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5年~、8年~、11年~、14~16年抗-HBs平均水平分别为16.55、15.02、7.99和6.22 m IU/m L;基础免疫后11年~和14~16年的抗-HBs水平均低于免疫后5年~和8年~。男、女生HBs 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乙肝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应加强中小学生的乙肝血清学监测,对乙肝标志物阴性的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4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计划免疫审评不同免疫覆盖率县的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及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状况,为制定农村控制乙肝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6个省(自治区)的6个县2 639名2~13岁常住儿童进行HepB接种状况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则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结果新生儿出生后24h内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34.0%,全程接种率为51.8%,HBsAg阳性率为2.5%。有HepB接种史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低于未免疫的儿童。随着年龄的推近,HBsAg阳性率逐渐降低,抗-HBs逐渐增高。结论农村地区HepB接种应着重提高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降低HBV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对海口市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从海口市的各小区各家庭随机选取1~15岁城市儿童,选取于2002年之前(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出生的512名城市儿童为对照组,于2002年之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出生的806名城市儿童为观察组;统计两组儿童接种免疫的情况,观察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测定儿童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阳性情况,计算两组儿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结果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城市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优于对照组(P<0.05);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儿童的抗-HBs阳性率较低,观察组免疫效果较好(P<0.05);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儿童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c的阳性率降低,观察组的乙肝病毒携带率降低(P<0.05);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1%,相比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利于儿童及时全面接种免疫,减少了乙肝病毒携带情况,降低了乙肝病毒感染率,有利于对乙肝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6年9月在广州市越秀区、云浮市云城区、汕尾市城区、肇庆四会市、韶关南雄县、梅州五华县等6个国家疾病监测点,抽取1~14岁儿童进行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与1992年同年龄段儿童的HBV流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调查1951名1~14岁儿童,其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9.7%(1165/1951),其中1~4岁为88.8%(649/731),5 ̄14岁为42.3%(516/1220);1 ̄14岁儿童中免疫组HBsAg阳性率(2.3%,28/1211)低于未免疫组(10.8%,18/167)和免疫史不详组(7.5%,43/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疫苗首针在出生后当天或第2天接种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1.4%(10/734),低于第3天以后才接种者(3.8%,18/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4.6%(89/1951),其中1 ̄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1.9%(14/731),与1992年比较分别下降了76.9%、88.6%(P<0.01)。结论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取得良好免疫效果,出生后及时接种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儿童乙肝流行及疫苗接种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江苏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流行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城乡监测点1~14岁常住儿童1 894名,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以及乙肝感染主要危险因素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 江苏省1~14岁城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13%,78.43%,农村儿童分别为95.15%,57.96%;1~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乙肝病毒(HBV)感染流行率经标化调整后分别为1.10%,70.02%,3.40%,5.53%.结论 江苏省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已降至1%以下,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354例儿童,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查。结果:354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6.7%,表面抗体低应答率为5.4%,无应答率为7.9%。6岁组和7岁组儿童的表面抗体阳性率低于≤1岁组儿童,无应答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可预防和控制儿童乙肝感染,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保护作用减弱,及早进行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民族小学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前后抗-HB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民族儿童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表面抗体阳转率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经过筛选的调查对象进行乙肝疫苗免疫前后血清学检测,观察乙肝疫苗接种前后抗-HBs阳转率和抗体浓度变化。结果免疫接种前抗体总阳性率为34.49%,全程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后,抗体总阳性率为97.82%,免疫前不同民族之间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6,P﹤0.01);免疫后各民族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1)。结论各民族儿童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后均能产生良好效果,不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景宁畲族自治县2~6岁儿童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状况,分析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为乙型肝炎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对2 660例在园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c抗体检测,并对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查出 2~6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6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1 778人,乙肝e抗原、抗体阳性6例,c抗体阳性5例;6例乙肝病毒携带儿童都有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史。本县2~6岁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为0.23%,大大低于成人的携带率10%,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66.84%。 【结论】 乙肝疫苗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是非常有效的,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和防止母婴垂直传播可以有效预防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和比较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采用单纯随机方法,于免疫后1年对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进行随访观察,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5.2%(4/77),抗-HBs阳性率为83.3%(65/78),疫苗保护效果为91.3%;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0.9%(1/114),抗-HBs阳性率为97.4%(111/114),疫苗保护效果为79.5%.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的血源乙肝疫苗相当.  相似文献   

12.
乙肝感染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乙肝高流行区,感染人数高达数亿人。由于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健全,比其他人群更易感染乙肝病毒,而接种乙肝疫苗是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所以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就显得非常重要。关于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文献虽有报道,但以定性或半定量方法为多见,为了探明乙肝表面抗体含量与年龄段间的变量关系,我们收集了418例在我院作乙肝三系定量检测的学龄前儿童的血清抗-HBs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免疫效应在乙肝病毒携带者子女接种疫苗后的持续时间,从而探讨乙肝疫苗复种时间及婴儿出生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对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婴儿进行观察,这些婴儿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为阴性,所有观察对象均采用乙肝疫苗按0、1、6个月各10μg方案接种。观察对象的母亲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婴儿生后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观察2组婴儿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U,生后15~30天重复1次。在婴儿每满周岁时进行定期抽取静脉血检测乙肝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定量,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定性。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者予以乙肝疫苗10μg加强接种。结果①观察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1岁婴儿316例,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者有162例(51.3%);②婴儿2岁时观察其1岁时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的未加强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仅有26例(26/266,9.8%),与婴儿1岁时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χ=113.698,P=0.000);③婴儿1岁时观察1组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者48例;观察2组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有106例,经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2χ=4.892,P=0.027)。结论①婴儿经乙肝疫苗3次10μg接种后,对母亲乙肝病毒抗原阳性的高危儿童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很有必要;②对于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不足者应加强疫苗接种;③1岁和2岁时观察1组的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者均显著多于观察2组,说明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疫苗免疫效应存在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了解内蒙古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乙肝的流行状况,特别是实施大规模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效果,开展此次全区范围的乙肝血清学调查。方法统一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结果此次调查结果与1992年调查HBsAg阳性率6.35%相比,HBsAg流行率(3.11%)明显下降。结论1992年我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社区1~2岁散居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和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婴幼儿及入托、入园前儿童的乙肝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辖区512名规范完成乙肝全程免疫程序的1~2岁社医散居儿童运用胶体全法和乳胶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R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检测.结果 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例,阳性率为0.2%;1岁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1.44%,2岁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56.11%,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岁组和2岁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免疫年限的延长而下降.结论 1-2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较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随免疫年限的延长而降低,无性别差异.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应定期检测接种效果,以便及时加强免疫,2岁检验尤为重要,为入托,入园后的乙肝预防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3/2014-8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280例,经过接种乙肝疫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抗体水平。结果男性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其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3.98%,女性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其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3.8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3岁的儿童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4.64%,3-8岁的儿童乙肝抗体阳性率为36.11%,8岁的儿童乙肝抗体阳性率为29.33%,各组之间数据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对其血清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发现,儿童的性别对儿童乙肝抗体阳性率影响不大,但是儿童的年龄对乙肝抗体阳性率影响明显,应做好各种查漏和补种工作,提高儿童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10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感染原因及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的效果.[方法]2006年4~6月,对盐城市盐都区4个乡镇1 646名2~10岁儿童进行HBV感染情况血清学调查,并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儿童检测与其父母的DNA同源性.[结果]调查1 646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0.67%,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72.66%.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为2.19%.抗一HBs阳性率·2~10岁为69.68%~75.41%(P>O.05).11名HBsAg阳性儿童中.8名接种过乙肝疫苗,DNA序列同源性分析,7名感染来自母亲,1名感染来自父亲.[结论]盐都区2~1O岁儿童HBV感染率较低,保护性抗体各年龄段均无下降趋势;HBsAg阳性儿童的感染多来源于垂直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新生儿接种10μg重组乙肝疫苗10年后长期免疫效果。方法招募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的儿童,于2009、2014和2019年完成三次随访,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单因素分析应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125名儿童三次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分别为2009年0人、2014年1人、2019年0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0%、79.20%和65.60%,抗体浓度的几何均数分别为735.85、37.34和20.71 m IU/m L。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有接种额外剂次乙肝疫苗(OR=21.960,95%CI:2.764~174.502,P=0.003)、每日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 h(OR=3.033,95%CI:1.230~7.482,P=0.016)。结论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10年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抗体浓度下降;接受额外剂次、适当运动能提高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儿童青少年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及乙肝疫苗接种状况,为该社区的乙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3-4月,随机抽取高东社区幼儿园、小学及初级中学各1所,对每所学校每个年级抽取的1个班级中所有学生开展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相关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血清指标及HBV DNA定量检测,分析该社区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高东社区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接种率95.50%(276/289),年龄组越小的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接种率越高(P<0.01);10岁以下学生接种率高于≥10岁学生(P<0.01);HBsAg、HBcAb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1.04%(3/289)、1.38%(4/289)和32.18%(93/289);未接种乙肝疫苗及未全程接种者HBsAg和HBcAb阳性率均高于接种乙肝疫苗及全程接种者(P<0.05);女性HBcAb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10岁学生HBcAb阳性率高于3~<10岁学生(P<0.05);年龄组越大的儿童青少年HBsAb阳性率越低(P<0.01);HBsAb阳性学生抗体滴度水平分布以低水平(10 mIU/ml≤HBsAb<100 mIU/ml)为主(占81.33%,61/75),无年龄分布差异(P>0.05)。 结论 2016年该社区儿童青少年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95%,HBsAg、HBcAb阳性率较2012年上海市的调查结果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潍坊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考核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通过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取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发病率,抽样调查≤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同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结果 1991~2 0 0 1年潍坊市≤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0 . 2 8%~86. 6 8% ,乙肝发病率6 . 78/10万~1 85 /10万,乙肝发病率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r =0 .9333,P <0 . 0 1)。抽样调查≤14岁儿童1178人,HBsAg、抗HBs、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1 .10 %、71. 14 %、8 .15 % ,未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4岁儿童75 6人,HBsAg、抗 HBs、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3 17%、12 .. 98%、10 .0 5 % ,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 HBs阳性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 =10 . 5 2、6 2 4 . 0 0 ,P均<0 . 0 1)。结论 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