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居民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RevMan 4.2.9版本软件中的Meta分析,对1999-2006年国内有关研究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对脑卒中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检索到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与脑卒中关系的文献分别有6篇、6篇、6篇;经异质性检验后,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OR值的合并.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对脑卒中影响的合并OR值分别为1.81(95% CI:1.40~2.35)、1.22(95% CI:1.08~1.37)和1.19(95% CI:1.03~1.38),经Z检验,Z值分别为4.52、3.24、2.36,P值均小于0.05.同时绘制漏斗图,发现图形基本呈现对称的漏斗状,这说明该类研究发表偏倚较小.结论 中国居民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均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0—12月将云南省楚雄市和郊区以及大过口乡的彝族健康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等人群。共调查2 500人,收回问卷2 438份,收回率97.52%,有效问卷2 355份,有效率96.9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率为29.26%(689/2 355),肥胖率为8.41%(198/2 355);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处于45~64岁(OR=13.308,95%CI:1.420~124.683)、饮酒(OR=2.306,95%CI:1.565~4.760)、三餐饮食不规律(OR=1.394,95%CI:1.075~3.752)和饮食偏甜(OR=6.603,95%CI:1.216~35.855)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OR1);睡眠质量很好(OR=0.599,95%CI:0.174~0.745)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OR1)。结论云南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相对较高,彝族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饮食和睡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郑州市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郑州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和行为危险因素;体格检查包括身高和体重的测量等。使用SAS 9.1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6399例,有效回收率为99.87%。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率为5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66,95%CI:1.529~2.040)、年龄在30~44岁(OR=1.794,95%CI:1.456~2.211)、年龄在45~59岁(OR=2.090,95%CI:1.693~2.580)、年龄≥60岁(OR=1.908,95%CI:1.520~2.394)、已婚/同居(OR=2.076,95%CI:1.642~2.624)、离异/丧偶/分居(OR=1.794,95%CI:1.226~2.626)、每天吸烟(OR=1.310,95%CI:1.079~1.590)、饮酒(OR=1.471,95%CI:1.275~1.698)是郑州市居民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OR=0.807,95%CI:0.695~0.937)、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OR=0.629,95%CI:0.531~0.746)是保护因素。结论郑州市成年人超重/肥胖广泛流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和饮酒情况是该地区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部分生活方式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关系。方法采用Revman5.3和Stata12.0分析软件,对国内外的有关前列腺增生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的合并OR值分别为1.17(95%CI:1.06~1.30)、1.57(95%CI:1.29~1.91)、1.58(95%CI:1.19~2.10)、0.79(95%CI:0.64~0.97)、0.73(95%CI:0.65~0.82)。结论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为前列腺增生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可能会降低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其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郑州市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郑州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和行为危险因素;体格检查包括身高和体重的测量等。使用SAS 9.1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6399例,有效回收率为99.87%。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率为5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66,95%CI:1.529~2.040)、年龄在30~44岁(OR=1.794,95%CI:1.456~2.211)、年龄在45~59岁(OR=2.090,95%CI:1.693~2.580)、年龄≥60岁(OR=1.908,95%CI:1.520~2.394)、已婚/同居(OR=2.076,95%CI:1.642~2.624)、离异/丧偶/分居(OR=1.794,95%CI:1.226~2.626)、每天吸烟(OR=1.310,95%CI:1.079~1.590)、饮酒(OR=1.471,95%CI:1.275~1.698)是郑州市居民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OR=0.807,95%CI:0.695~0.937)、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OR=0.629,95%CI:0.531~0.746)是保护因素。结论郑州市成年人超重/肥胖广泛流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和饮酒情况是该地区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以2014年北京市房山区18~79岁成人人群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人群为基础扩大样本量,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纳入研究的调查对象共2 685名。采用R语言3.1.1版本软件,利用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评价超重或肥胖、中心型肥胖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结果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饮酒作为混杂因素纳入到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中心型肥胖及吸烟均与糖尿病有关联性,其OR值分别为1.85(1.46~2.33),1.87(1.51~2.30),1.32(1.03~1.64)。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与吸烟对糖尿病的加法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SI为2.33(95%CI:1.34~3.31),中心型肥胖与吸烟对糖尿病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体重及积极控烟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北省秦皇岛市成年人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市制定超重肥胖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4-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秦皇岛市2 584名18~79岁成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采用SAS 9.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秦皇岛市成年人超重肥胖率为53.2%。不同性别、年龄、婚姻、城乡、文化程度、饮酒情况、吸烟情况和身体锻炼情况的人群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832,95%CI:1.408~2.384)、高年龄(与18~40岁相比,40~65岁人群OR=1.488,95%CI:1.128~1.962,≥65岁人群OR=2.240,95%CI:1.646~3.048)、已婚和离异或丧偶(与未婚者相比,已婚人群OR=1.285,95%CI:1.047~1.576,离异或丧偶者OR=1.336,95%CI:1.018~1.753)、城镇(OR=1.984,95%CI:1.647~2.390)、低文化程度(与大专及以上人群相比,初中及高中人群OR=1.389,95%CI:1.114~1.733,小学及以下人群OR=1.412,95%CI:1.117~1.784)、吸烟(OR=2.727,95%CI:2.267~3.281)、饮酒(OR=2.896,95%CI:2.315~3.624)以及身体锻炼较少(与经常锻炼者比较,偶尔锻炼人群OR=1.425,95%CI:1.023~1.986,从不锻炼人群OR=2.763,95%CI:1.843~4.143)均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秦皇岛市成人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应重点针对男性、中老年人、城镇居民、文化程度低、已婚和离异丧偶者、饮酒和吸烟的人群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女性孕前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3-2018年河南省农村地区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3 686 404名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河南省育龄女性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受教育程度高(大专/大本及以上,OR=1.34,95%CI 1.28~1.40)、素食(OR=1.06,95%CI 1.01~1.10)和被动吸烟(OR=1.22,95%CI 1.20~1.24)是低体重的危险因素;有孕产史、少数民族(OR=1.06,95%CI 1.03~1.10)、素食(OR=1.16,95%CI 1.13~1.20)、吸烟(OR=1.28,95%CI 1.17~1.41)、被动吸烟(OR=1.04,95%CI 1.03~1.06)是超重的危险因素;有孕产史、素食(OR=1.15,95%CI 1.09~1.22)、吸烟(OR=1.69,95%CI 1.47~1.93)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每增加1岁,超重的发生风险增加3%,肥胖的发生风险增加2%;根据地理位置,河南省西部地区是育龄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样本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五所幼儿园中2~7岁儿童的家长共计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定性访谈结果采用关键词提取,进行归纳分析。根据中国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85%为超重或肥胖]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将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及饮食和运动行为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超重或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儿童高出生体重(≥4 000g)(OR=31.55;95%CI:1.78~4.17,P0.001);母亲选择剖宫产(OR=4.89;95%CI:1.42~16.89,P=0.01);混合喂养(OR=25.90;95%CI:3.07~218.39,P0.001),人工喂养(OR=11.15;95%CI:1.686~73.7121,P=0.01)。保护因素包括:父亲的受教育程度高(OR=0.32;95%CI:0.12~0.89,P=0.03)、每天吃粗粮的次数多(OR=0.43;95%CI:0.21~0,87,P=0.02)、家人一起吃饭的次数多(OR=0.86;95%CI:0.75~0.98,P=0.02)。结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对肥胖的认知及儿童的饮食运动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居民胃癌的危险因素,为胃癌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23篇有关胃癌主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Review manager4.2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合并OR值和95%置信区间的计算。结果各因素合并OR值分别为:胃癌家族史OR=5.39(95%CI:2.83~10.25);胃病史OR=5.71(95%:3.64~8.95);饮酒OR=2.92(95%CI:1.57~5.45);吸烟OR=2.36(95%CI:1.60~3.49);高盐饮食OR=2.42(95%CI:1.51~3.86);盐渍食品OR=4.06(95%CI:2.37~6.97);烫食OR=2.46(95%CI:1.30~4.64);饮食不规律OR=2.29(95%CI:1.44~3.65)。结论影响中国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家族史、胃病史、饮酒、吸烟、高盐饮食、盐渍食品、烫食和饮食不规律,为胃癌的饮食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西藏阿里地区西部区域藏族人群慢性病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阿里地区西部四县1453名藏族居民进行调查,并收集血常规及生化检测指标。采用χ2检验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出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地区藏族居民患病率居前3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77.6%)、高尿酸血症(51.5%)和血脂异常(45.2%)。性别、年龄、体型、居住地、吸烟和饮酒是藏族居民慢性病主要的影响因素,女性是高尿酸血症(OR=0.547,95%CI:0.438~0.682)、肝功异常(OR= 0.482, 95%CI:0.369~0.628)、肾功异常(OR= 0.020, 95%CI:0.011~0.040)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0.434, 95%CI:0.327~0.574)的保护因素;超重/肥胖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肝功异常、血脂异常、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超重/肥胖和饮酒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35~75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2017年在江苏省6个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县(市、区)选择83 530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行为方式、疾病史、身高、体重和腰围等;采用二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83 393人,有效率为99.84%。江苏省35~75岁人群超重率为43.35%,标化率为35.90%;肥胖率为20.02%,标化率为19.48%;中心性肥胖率为59.93%,标化率为57.03%。二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822,95%CI:0.786~0.859;OR=0.900,95%CI:0.851~0.952;OR=1.130,95%CI:1.083~1.179)、年龄45~75岁(OR:1.120~1.731, 95%CI:1.102~1.881)、高中及以上学历(OR:0.767~0.902, 95%CI:0.721~0.943)、城市居民(OR:1.530~2.077, 95%CI:1.284~3.007)、吸烟(OR:0.724~0.855,95%CI:0.678~0.898)、饮酒(OR:1.125~1.179,95%CI:1.076~1.235)、高血压(OR:1.884~3.461,95%CI:1.821~3.613)、糖尿病(OR:1.363~1.758,95%CI:1.305~1.851)、血脂异常(OR:1.478~1.870,95%CI:1.429~1.851)均与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存在统计关联。结论江苏省35~75岁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标化率分别为35.90%,19.48%和57.03%,性别、年龄、学历、居住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与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及寒地与非寒地地区高血压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方法 以高血压不同影响因素为主要检索词检索文献,进行文献筛选、提取相关数据。使用CMA V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共纳入分析了16个高血压影响因素。合并OR值大于1.00,与高血压关联强度较强的前3位的因素依次为肥胖、家族史、糖尿病,其合并OR(95%CI)值分别为3.00(95%CI:2.69~3.36)、2.04(95%CI:1.87~2.23)、1.94(95%CI:1.68~2.24)。人群归因危险度共计算肥胖、超重、糖尿病、吸烟、饮酒5种因素,人群中患高血压22.00%与肥胖有关,21.39%和超重有关。分层分析发现年龄(OR寒地=1.35,95%CI:1.27~1.45);OR非寒地=1.50,95%CI:1.47~1.53)、性别(OR寒地=1.30,95%CI:1.16~1.45;OR非寒地=0.99,95%CI:0.90~1.09)、腰围OR寒地=2.75,95%CI:2.11~3.59);OR非寒地=3.06,95%CI:2.70~3.48)三个影响因素在寒地与非寒地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影响我国居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为超重、肥胖、糖尿病、吸烟、饮酒。我国寒地地区与非寒地地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超重肥胖人群采取体重控制措施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秦皇岛市3352名18~79岁超重肥胖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秦皇岛市超重肥胖人群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率为13.9%。不同控制措施构成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控制饮食(41.3%)、控制饮食和运动组合措施(33.0%),加强运动措施(24.0%)、采取药物控制措施(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城乡、经济收入、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均是超重肥胖者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的影响因素。女性(OR=1.646,95%CI:1.226~2.210)、≥65岁人群高年龄(与18~40岁相比,OR=1.445,95%CI:1.130~1.848)、初中及高中和大专及以上(与小学及以下相比,初中及高中OR=1.885,95%CI:1.225~2.902;大专及以上OR=1.581,95%CI:1.096~2.281)、城镇(OR=1.948,95%CI:1.579~2.403)、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与低收入相比,中等收入OR=2.276,95%CI:1.716~3.020;高收入OR=2.181,95%CI:1.617~2.941)、高血压(OR=1.500,95%CI:1.153~1.951)、血脂异常(OR=1.568,95%CI:1.096~2.281)均是超重肥胖者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的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皇岛市超重肥胖人群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率较低,饮食和运动相结合的控制措施最有利于超重肥胖人群,应针对不同特征群体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高校教职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以高血压、教师、教职工、高校等为关键词,检索我国高校教职工高血压危险因素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使用Rev Man 5.3.3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Stata 14.0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36篇,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和乔安娜循证护理中心(JBI)研制的横断面研究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评分的结果显示纳入文献总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性别的OR为1.72,95%CI:1.62~1.83;家族史的OR为3.51,95%CI:2.07~5.96;高盐饮食的OR为2.37,95%CI:1.31~4.29;饮酒史的OR为2.34,95%CI:1.39~3.94;吸烟史的OR为1.81,95%CI:1.28~2.56;规律运动的OR为0.44,95%CI:0.21~0.88;超重的OR为2.53,95%CI:2.24~2.86;肥胖的OR为5.00,95%CI:4.12~6.07;腰臀比超标的OR为2.05,95%CI:1.64~2.57;高血糖的OR为2.53,95%CI:1.47~4.36;高血脂的OR为2.85,95%CI:2.21-3.68;高尿酸血症的OR为1.81,95%CI:1.44~2.27;糖尿病的OR为3.54,95%CI:2.59~4.84;相对于非教师,教师岗位的OR为1.26,95%CI:1.06~1.49;高级职称的OR为2.26,95%CI:1.66~3.06;年龄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50岁以上的合并OR值大于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75岁年龄段的合并OR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漏斗图的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脂和高血糖这两个危险因素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男性、年龄、家族史、高盐饮食、饮酒史、吸烟史、超重、肥胖、腰臀比超标、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教师岗位、高级职称等为我国高校教职工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规律运动则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温州市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温州市区成年居民10 449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分析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现况及危险因素。结果温州市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粗患病率分别为32.60%和7.70%,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7.50%和6.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1,95%CI:1.01~1.02)和饮酒(OR=1.14,95%CI:1.02~1.27)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0.87,95%CI:0.84~0.91)和参加体育锻炼(OR=0.75,95%CI:0.57~0.98)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超重和肥胖人群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温州市区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应积极开展防控措施,降低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初中生超重、肥胖现状,掌握青少年饮食、运动等健康相关行为的情况,以及分析影响青少年体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金山区1所小学、3所初中和1所高中,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现场调查,并用SAS9.4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分析用X~2或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探索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样本超重肥胖率为21.93%,男生的超重肥胖比例(28.81%)高于女生(15.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大(OR=0.700, 95%CI:0.639~0. 768)、性别为女生(OR=0.447,95%CI:0.371~0.537)、蔬菜摄入1次/d (OR=0.753,95%CI:0.598~0.949)及以上(OR=0.731, 95%CI:0.585~0.914)、每周运动大于4d (OR=0.655, 95%CI:0.510~0.840)为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初中生的饮食模式、体力活动有待改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预防、控制青少年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有关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综合评价居民2型糖尿病常见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提供依据,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与致残率。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10篇有关居民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统计处理采用Meta分析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运用Review Manager5.0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合并比值比(OR值)和95%置信区间的计算。结果肥胖、高脂饮食、高血压、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合并OR值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1.61(1.23,2.12)、2.53(1.16,5.52)、1.85(1.32,2.59)、2.06(1.45,2.93)、1.57(1.34,1.84)。结论肥胖、高脂饮食、高血压、吸烟、饮酒等与居民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群高血压病常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估计农村人群高血压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的联系强度。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00年以来国内关于农村人群高血压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经质量评估,最终6篇入选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家族史、年龄、BMI、饮酒与吸烟与农村人群高血压病存在联系,其合并OR分别为1.72(95%CI为1.22~2.42)、1.29(95%CI为1.19~1.40)、1.19(95%CI为1.10~1.30)、1.16(95%CI为1.07~1.28)、1.13(95%CI为1.07~1.19)。结论家族史、年龄、BMI、饮酒与吸烟均为农村人群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都市成年人每日进食时段和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成都市1017名25~65岁成人进行膳食调查和体力活动调查,同时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体重指数判断超重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进食时段和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被调查人群超重肥胖率为48.7%;较晚时段进食(20:00pm后进食)人数为146,占总人群的14.4%;每日进餐次数为(3.7±0.9)次;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职业、个人月收入、体力活动、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时间及20:00 pm后膳食摄入后,发现较晚时段进食(20:00 pm后进食)可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OR=1.18,95%CI:1.02~1.69);而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职业、个人月收入、体力活动及每日膳食摄入后,未发现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P=0.106)。结论成年人较晚时段进食(20:00 pm后进食)可能会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而每日进餐次数与超重肥胖间可能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