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对的配伍是中医方剂遣方用药的关键。本文从药对的沿革、相须药对、相使药对、相畏相杀药对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通过药对配伍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药对为古代医家的经验总结,药对已成为现代临床中常用的相对固定的配伍组合。对中药药对的理论包括经方药对、药对配伍原则,单味药配伍他药、不同配比剂量的临床应用,以及药对配伍的现代医学研究、药对用量比例的有效成分研究等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药对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葛根是临床常用传统中药,临床上多与其他药配伍使用,以扩大疗效。近年来,围绕葛根药对的研究,系统阐述了葛根药对的分子机理、药对应用及其配伍运用等,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借鉴。从网络药理学、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3个层面归纳总结近5年葛根药对的研究现状,揭示葛根药对配伍的科学性,以期为该药对临床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药又称药对,是临床用药过程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可以增强疗效、减弱毒性及不良反应,在方剂配伍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姚乃礼教授长期致力于慢性肝病的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从每个药对的组成、单味药功用、伍用功效、主治病症、常用剂量等方面总结其治疗慢性肝病的常用对药经验,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药对与中药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药对在中药学教学中所发挥的辅助作用。认为药对可加深学生对药物"七情"概念的理解;药对可加强学生对中药药性、功效和应用的学习和记忆;药对可增强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相反相成药对,可培养学生临床用药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药对的配伍是中医方剂遣方用药的关键.本文从药对的沿革、相须药对、相使药对、相畏相杀药对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通过药对配伍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仲景方大黄药对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04,3(5):37-41
目前大多数重视研究单味药与成方,而忽视药对研究,药对是研究单味药的提高,是研究方剂的结构单元.本文以经方大黄药对为例,探讨大黄药对的配伍、用量及临床应用等,并为临床扩大大黄药对应用范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作为各级中医院的药房,中药干品逐渐备全,而炭药、鲜药仍得不到重视。凡处方中开出的炭药、鲜药,皆以干药代之。导致这种局面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的临床中医药人员,对炭药、鲜药在临床用药中的地位、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着重对炭药、鲜药在杂病、温病临床上应用思路作如下论述,以期能够引起中医药人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十八反、十九畏”是中医临床用药配伍禁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历代医家对此问题争议颇多,临床报道也屡见不鲜.《医保目录》是由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指导药品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本文对2009年版《医保目录》中成药部分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成方制剂进行整理,分别从这些含反药药对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反药药对出现频率、处方药味数、剂型用法以及现代临床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据统计,《医保目录》中成药部分共收录成方制剂987个品种,其中含反药配伍的成方制剂9个,包括含十八反药对的品种5个,含十九畏药对的品种4个.结论:2009年版《医保目录》中成药中含反药药对成方制剂的用药特点,为探讨反药配伍的临床使用规律,指导临床合理安全使用十八反、十九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药鲜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药具有全天然、多功能、独特疗效的高活性成分,应用前景很广。对鲜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有助于对鲜药的开发应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鲜药的历史概况,并主要对国内近年来鲜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两个研究领域内所取得的进展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归纳,同时也对部分少数民族的鲜药应用情况作了阐述。总结出中药鲜用的优点,用药方法,药理活性,以及临床应用情况。希望能为临床和药学工作者对鲜药的应用、开发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应通过建立一个临床医嘱摆药的信息系统,加强临床供药各环节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对药品的管理进行规范,进一步提升临床摆药工作的管理层次,从而提高供药水平和工作效率,使摆药室的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鲜药的运用历史悠久,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之一。医学大家张锡纯对鲜药的临床应用颇有独到的见解,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大量将鲜药用于治疗疾病的论述。笔者通过对张锡纯临床常用鲜药的性味归经以及应用范围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其临床运用鲜药药性多为寒、凉、平,药味多为甘、苦、辛,以归肺、胃、肝、脾经为主,具有药食通用、重用本性、不拘剂量的特色,重视鲜药在调畅气机、养阴生津和顾护脾胃等方面的作用。归纳张锡纯对鲜药的应用和认识,为鲜药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遣药组方的目的、方法、经典名方的遣药组方规律的思考、探究,结合对临床遣药组方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改变遣药组方效果不佳的现状提出解决意见、方法.并对提高医学生临床治疗效效果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以期能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近30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中药复方数据库,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统计得到药对2508对.结论 采用x2检验对有统计学差异的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特色:祛风湿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补虚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祛风湿药中的祛风寒湿药与补虚药配伍;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的相须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温里药与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皮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但存在皮肤渗透率低、药效持续时间短、生物利用率低等局限性。为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患者依从性,应用于经皮给药的脂质纳米给药系统开发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笔者对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脂质纳米给药系统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经皮给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与脂质纳米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临床对补血剂的组方配伍方法进行分析,认为补血剂与补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益肾填精药、养阴生津药、安神药、祛风药、温阳药配伍为多,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7.
酸味药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近十年来酸味药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着重讨论了酸味药"收"、"散"双重功效,以及酸味药的配伍规律,并指出酸味药的临床应用规律和思路,为指导临床运用酸味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对其中的药对运用思维进行探讨,从药对与治法、药对与四气、药对与五味、药对与升降浮沉、药对与归经、药对与药物毒性等6个角度加以列举分析,以期进一步挖掘古代经典名方丰富的内在价值并指导临床药对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经方中黄连“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并深入剖析以黄连为角药的类方鉴别,为现代临床用药谴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谨遵经旨,对经方中黄连“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进行详尽梳理,并从独立成方之“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以及类方鉴别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经方中独立成方之黄连“角药”两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7 对,黄连的角药配伍,寒热并用,表里同调,虚实相兼,使得其可用于下利、呕吐、肠鸣、烦躁、心下痞等多个方证。 结论:经方中蕴含着丰富的黄连“角药”配伍知识,理解掌握经方中黄连“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及其类方的准确运用,可扩大主治,减少药味,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20.
马琳  刘维 《辽宁中医杂志》2014,(6):1134-1135
文章论述了虫类药的应用起源,回顾了从古至今对虫类药治疗痹病的认识、近代临床应用和现代药理研究并进行探讨分析,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多靶点、多层次、多角度研究虫类药在痹病中的作用机制,以便临床运用中充分发挥各种虫类药的药效作用特点,从而提高痹病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