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术后听力的现有方案及其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术后听力的现有方案及其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术后听力的现有方案及其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使用者感知音乐音调的能力。方法使用慕尼黑音乐经验问卷(Munich music questionnaire,MUMU)评估12例听力正常受试者(听力正常组,男5例,女7例)与12例人工耳蜗使用者(人工耳蜗组,男5例,女7例)的年龄与音乐经验的匹配程度。使用Fitzgerald等开发的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中的音调辨差阈值测试、旋律辨别与和弦辨别测试评估人工耳蜗使用者的音乐音调感知能力。结果听力正常组与人工耳蜗组的年龄与音乐经验相匹配。人工耳蜗组F3调的音调辨差阈值平均为16.2个1/4音,C4调的音调辨差阈值平均为6.2个1/4音,均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人工耳蜗组的旋律辨别测试平均正确率为69.8%,和弦辨别测试的平均正确率为72.4%,与听力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组耳蜗植入前助听器使用时间与其植入后聆听音乐的经验均与其音调辨差阈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使用者的音调辨差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人,但个体差异较大,其音乐音调感知能力与人工耳蜗植入前助听器佩戴时间以及植入后聆听音乐的经验相关。  相似文献   

5.
1定义和装置的演变电声联合刺激(electric acoustic stimulation,EAS)是将人工耳蜗电极的电刺激与非电极的声音刺激结合用于同侧耳以恢复听力的技术。该技术已作为常规方法用于中低频率范围听力正常或仅呈中度损失但在更高频率呈陡降型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康复。具有这种听力图的患者单[1]  相似文献   

6.
人工耳蜗是目前唯一能使极重度聋患者获得或重建听力的假体装置。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完善与普及,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者的言语识别和言语发育获得了明显进步,但对于音乐和节奏的理解仍有缺憾,特别是大多数使用声调语言的CI者在调式语言的学习中仍有不足之处,因此研究者也越来越关注CI者在音乐感知和声调识别与构成等方面的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耳聋患者中,有一部分是一侧耳重度或极重度聋,但对侧耳尚有一定的残余听力。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术适应症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此类患者接受了单侧人工耳蜗植入(CI),形成了单耳听觉。然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音调、音乐感知以及声源定位等能力不尽如人意。于是针对那些对侧耳有残余听力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出现了给非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适用范围的扩大,许多有一定残余听力的重度聋患者已被纳入其列,他们在人工耳蜗植入后对声音的定位、音调感知、回声及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及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较全聋患者更具优势.因此,最大限度的保存残余听力成为目前研究热点,而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保护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术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1频谱分辨率当前人工耳蜗还无法实现正常耳蜗对声音的精细频谱分析。尽管如此,当今的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者一般能够在安静环境中很好的理解言语。因为言语信号冗余信息较多,仅需要有限的频谱分辨率就能识别[1]。另一方面,当听音环  相似文献   

10.
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感知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测试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感知能力的体系 ,研究语后聋成人和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对音乐感知的能力。方法 构建测试用的标准钢琴音调和乐曲测试素材库 ,运用该素材库在CakewalkPro 8.0平台上进行音调和乐曲的感知能力测试 ,测试对象包括已植入多导人工耳蜗的 2名语后聋成人、8名语前聋儿童和各自的正常对照组。结果 建立了一个可用于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感知能力测试的系统。音调差异感知阈 (df/f)在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后聋成人和语前聋儿童分别为 7.78%± 6 .6 3%和 14 .4 9%± 11.2 0 % ,与各自正常人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后聋成人在熟悉乐曲测试中 ,对正确乐曲的感知差异度为 - 2 .75± 0 .35 (半音 ) ,离散度为 1.5 0± 0 .71(半音 ) ,都与正常成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运用数字音乐技术和MIDI软件建立的这一测试系统能够方便的测试人工耳蜗植入者的音乐感知能力。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感知能力不及正常人  相似文献   

11.
早期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工耳蜗的早期应用促进了先天性聋儿童在获得语言最初时期的一系列发展,在其听力、言语、语言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的评估主要围绕语言识别能力、言语可懂度、发音能力、词汇量等方面展开.评估人工耳蜗早期植入的术后效果有助于全面了解聋儿术后的交流能力,对人工耳蜗手术适应证的修改,尤其是确定最佳植入年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耳蜗来重建声音感知的临床应用历史尽管短暂,但是迄今为止取得的成果已是可圈可点。识别语言,最初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而现在,这在术前筛选适当的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者中已经是顺理成章的效果。音乐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随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1)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许多有一定残余听力的患者成功进行了CI。他们在恢复听力、言语理解能力大幅度提高后,希望能进一步欣赏美妙音乐、聆听大自然各种声音,更高层次的融入这个社会,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因此,对残余听力最大限度保存已成为耳神经外科医师和耳蜗制造商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头颈肌是发声、呼吸、吞咽及头颈部运动的重要肌肉。支配头颈肌的神经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后,肌肉发生不可逆性萎缩。卫星干细胞作为肌肉细胞的主要来源,是肌肉再生和修复的关键。目前,神经电极植入和电刺激等治疗肌肉损伤的研究很多,这些治疗方法对肌肉细胞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电起搏器植入能使肌肉的功能获得一定的恢复,但其副损伤和功能进一步完善仍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基于肌卫星干细胞在肌肉修复和再生中的重要作用,电刺激下头颈肌卫星细胞的发育成为我们必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1耳鸣的定义和心理学影响耳鸣是没有外部声音刺激的情况下对声音的感知。耳鸣常见描述有:嗡嗡声、高音调噪声、口哨声、瀑布声、砂轮声、铃声、静电噪声等,大约20%的患者无法描述他们的耳鸣声。大多数耳鸣患者伴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但并非所有的听力损失患者都有耳鸣。英国最近一项针对在耳鸣和听觉过敏诊所就诊的445例患者的研究表明,耳鸣的响度与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听觉脑干植入 (auditorybrainstemimplant,ABI)可使听神经损伤患者有效恢复听力 ,本文从发展历史、装置组成、病例选择、手术操作、术后效果、发展前景等方面对ABI做一综述。ABI由语言处理器、接受 /刺激器、脑干电极组成 ,双侧听神经瘤患者是主要植入者 ;因解剖位置特殊 ,ABI术中须做电生理监测以辅助电极放置 ;在术后言语处理器编程中 ,着重对非听感觉和电极特异性听觉进行调试处理 ;插入式电极是以后ABI电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技术的成熟和装置选择的多样化,作为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手段,CI技术在我国迅速展开。目前,全国有100家以上的医疗机构可以行CI,本文就植入年龄、适应证扩大、双侧植入、残余听力保存、术中监测等相关议题做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汉语声调具有重要的区别字义的功能,模式言语助听装置正是为极重度聋人感知高频辅音和基频信息而设计。本文就模式言语助听下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进行系统测试。结果发现,听力正常者在自然语音无听力放大条件下和在模式言语助听下,其声调错误识别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模式言语提供的正弦化基频信息可为听力正常者感知成声调信息。极重度聋人在模式言语助听下声调错误识别率较在传统助听下有显著降低,说明模式言语助听能为极重度聋人提供更易分辨的声调信息,有助于提高他(她)们的看话能力,是其实现听力语言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幼儿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手术有低龄化趋势,植入时机备受关注。从植入经验、儿童发育和临床人工耳蜗研究方面来看,低龄化CI是有益的。Kileny等[1]发现7岁以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是能使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获得听力重建的唯一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人工耳蜗植入能使先天性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获得更好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1岁以内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最近诊治1例9月龄先天性重度感音性聋患儿,并行人工耳蜗植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