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免气腹与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8年5月在我院行免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免气腹组)的子宫肌壁间肌瘤43例,及同期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气腹组)40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半年的复发情况。结果2组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术中、术后并发症。与气腹组相比,免气腹组手术时间短[(46.2±17.2)min vs (59.4±20.8)min,t=-3.160,P=0.002],术中出血量少[(235.3±83.1)ml vs (310.5±99.4)ml,t=-3.749,P=0.000],术后24h腹腔引流量少[108.4±23.4)ml vs (125.9±35.1)ml,t=-2.690,P=0.010],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7.4±7.2)h vs (21.6±9.8)h,t=-2.236,P=0.023;首次排便时间(23.5±8.1)h vs (31.0±9.4)h,t=-3.902,P=0.001]。2组术后2个月阴道B超均未发现肌瘤,术后6个月阴道B超提示气腹组1例子宫后壁肌层内见一直径12mm的小肌瘤,2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0/43 vs 1/40,P=0.482)。结论与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比较,免气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病人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拟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气腹皮下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2月我院同期施行无气腹与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情况,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相关费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气腹组手术时间(99.2±35.4)min,气腹组(102.7±28.8)min,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411,P=0.682)。无气腹组术中出血量(77.0±48.3)ml与气腹组(89.6±53.8)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940,P=0.351)。无气腹组排气时间(1.8±0.5)d与气腹组(2.1±0.3)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U=304.000,P=0.013)。无气腹组住院时间(8.7±2.9)d显著短于气腹组(10.3±3.1)d(t=-2.031,P=0.047)。无气腹组住院总费用(6372.8±784.7)元,显著少于气腹组(7984.6±1048.7)元(t=-6.657,P=0.000)。结论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更适于剔除大直径肌瘤,而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未增加,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在妇科手术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悬吊式腹腔镜辅助治疗巨大卵巢囊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悬吊式腹腔镜辅助手术在巨大卵巢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89例巨大卵巢囊肿(囊肿直径≥10cm)分别采用悬吊式腹腔镜、气腹腹腔镜、开腹手术3种不同方式进行治疗,比较3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皮下气肿及血肿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月经情况。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JP〈0.05)。3组术中并发症及皮下气肿、血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悬吊组手术时间(38.4±10.5)min显著短于气腹组(110.5±12.2)min(q=30.758,P〈0.05)和开腹组手术时间(65.3±14.6)min(q=11.566,P〈0.05);悬吊组术中出血量(40.3±12.8)ml明显少于气腹组(150.8±30.2)ml(q=26.598,P〈0.05)及开腹组(95.7±20.1)ml(q=13.440,P〈0.05);悬吊组术后排气时间(14.4±4.3)h明显短于气腹组(24.9±5.9)h(q=10.157,P〈0.05)及开腹组(50.8±6.2)h(q=35.490,P〈0.05);悬吊组住院时间(3.2±0.8)d明显少于开腹组(6.7±0.7)d(q=18.681,P〈0.05)。悬吊组肩胛疼痛2例(7.1%),明显少于气腹组10例(33.3%)(,=6.054,P=0.014);悬吊组皮下气肿发生率0,明显低于气腹组6例(20.0%)(Fisher’s检验,P=0.015);悬吊组术后腹壁疼痛5例(17.8%),明显低于开腹组26例(83.9%)(r=25.711,P=0.000)。术后3个月气腹组月经异常发生率为13.4%(4/30),悬吊组及开腹组分别为3.6%(1/28)和6.4%(2/31),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2.036,P=0.361)。结论悬吊式腹腔镜辅助治疗巨大卵巢囊肿优于气腹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壁悬吊式非气腹装置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非气腹(n=37)与CO2气腹(n=3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即时动脉血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血ACTH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气腹组手术时间(34.2±7.7)min显著短于非气腹组(46.7±16.8)min(t=-4.160,P=0.000),气腹组术中出血量(10.4±2.0)ml显著少于非气腹组(14.8±7.2)ml(t=-3.627,P=0.000)。术后即时动脉血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气腹组为(3.7±0.7)d,非气腹组为(3.9±1.2)d,t=0.884,P=0.379)]和术后第1天ACTH(气腹组中位数为5.66pmol/L,非气腹组中位数为5.48pmol/L,Z=0.748,P=0.4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非气腹组37例中有20例出现了右季肋部皮下气肿,气腹组无此并发症出现。结论腹壁悬吊式非气腹装置安全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可避免气腹手术的相关并发症,拓宽了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开窗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年2月~2012年5月136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切开式67例(切开组),开窗式69例(开窗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率等.结果 开窗组手术时间(62.5±12.5) min显著少于切开组(82.4±25.5) min(=5.804,P=0.000);开窗组术中出血量(77.3±17.8)ml显著少于切开组(119.5±38.5) ml(t=8.243,P=0.000);开窗组术后病率2.9% (2/69),显著低于切开组13.4%(9/67)(Х^2=5.074,P=0.024);开窗组住院费用(5803.38±317.04)元,明显少于切开组(6147.97±319.86)元(t=6.309,P=0.000);开窗组术后排气时间(22.4±2.6)h,显著短于切开组(24.8 ±3.9)h(t=4.234,P=0.000);2组术后复发率比较无差异[11.6%(8/69) vs.10.4%(7/67),Х^2=0.046,P=0.831].结论 腹腔镜开窗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2例子宫肌瘤按人院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剔除子宫肌瘤前先行阻断子宫动脉,对照组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IU。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子宫肌瘤复发和月经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65.3±16.3)rain,显著少于对照组(78.7±20.4)min(t=-2.857,P:0.006);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3.2±21.7)ml,显著少于对照组(75.2±26.3)ml(t=3.576,P=0.000)。2组随访12个月,肌瘤复发率[3.2%(1/31)vs.9.7%(3/31),X^2=0.267,P=0.605]和月经改善率[80.6%(25/31)VS.77.4%(24/31),X^2=0.097,P=0.75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寻找肌瘤更容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比较我院2006年6月~2013年9月年龄>66岁,因直肠癌接受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直肠癌TME(n=35)和气腹腹腔镜辅助直肠癌TME( n=33)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48 h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远切缘距病灶边缘距离。结果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95.2±28.4) min,明显短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215.9±37.4)min(t=2.559,P=0.013);术中出血量(125.3±39.8)ml,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130.1±45.0)ml无统计学差异(t=-0.467,P=0.642);清扫淋巴结(11±4)枚,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12±5)枚无显著性差异(t=-0.913,P=0.364);肛门排气时间(2.2±0.3)d,明显短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3.8±0.5)d(t=-16.108,P=0.000);术后住院时间(5.2±1.3)d,明显短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8.1±2.2)d(t=6.663,P=0.000);进流质饮食时间(3.2±0.7)d,明显短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4.6±0.4)d(t=-10.044,P=0.000);远切缘距病灶边缘距离(4.2±0.7)cm,明显长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3.3±0.5)cm(t=6.068,P=0.000);手术耗材费用(4920.10±665.6)元,明显少于气腹腹腔镜辅助组(7460.8±124.2)元(t=-21.568,P=0.000)。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组无辅助切口,气腹腹腔镜辅助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36.4%(12/33),2组切口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0.000)。结论非气腹完全腹腔镜直肠癌TME避免气腹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腹部辅助切口,更加美观,术后肠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达到腹腔镜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阔韧带肌瘤、子宫下段肌瘤、宫颈肌瘤等复杂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可行性。方法比较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166例复杂子宫肌瘤与170例非复杂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和中转开腹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112.2±15.3)minVS.(110.3±16.1)min,t=1.088,P=0.277]、术中出血量[(117.0±35.3)ml VS.(110.8±37.8)ml,t=1.525,P=0.128]、术后排气时间[(20.8±2.7)hVS.(21.3±2.3)h,t=1.797,P=0.073]、术后病率[6.3%(10/159)vs.7.3%(12/165),x2=0.124,P=0.725]、中转开腹率[4.2%(7/166)VS.2.9%(5/170),x2=0.397,P=0.529)]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于术后1、2、6个月进行随访,复杂性子宫肌瘤组159例、非复杂性子宫肌瘤组165例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复杂子宫肌瘤在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是可行的,若瘤体基底部较宽,位置较低,术中适时中转开腹,可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梗阻患者支架置入后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9年3月~2013年4月43例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梗阻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25例(支架腹腔镜组),术中大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18例(一期吻合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结果支架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0.5±20.1)ml,明显少于一期吻合组(280.8±20.6)ml(t=-38.277,P=0.000);手术时间(135.2±25.4)rain,明显短于一期吻合组(240.4±30.5)min(t=-12.317,P=0.000);吻合口漏0例,显著少于一期吻合组4例(Fisher’s检验,P=0.025);切口感染0例,显著少于一期吻合组8例(Fisher’s检验,P=0.000);腹腔感染0例,显著少于一期吻合组6例(Fisher’s检验,P=0.003);住院时间(19.5±3.3)d与一期吻合组(20.2±8.5)d无明显差异(t=0.376,P=0.709)。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无吻合口复发。结论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梗阻患者支架置入后7—10d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气腹腹腔镜和腹壁悬吊式腹腔镜2种条件下进行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的对比研究,评价腹壁悬吊式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83例先天性无阴道女性实施腹腔镜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其中悬吊组31例,气腹组5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悬吊组手术时间(151.0±26.6)min,较气腹组(170.2±32.1)min明显缩短(t=2.806,P=0.006);悬吊组术中出血量(94.5±46.5)ml,较气腹组(127.1±76.0)ml明显减少(t=2.157,P=0.034);悬吊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5±0.7)d,与气腹组(2.3±0.7)d无统计学意义(t=-1.259,P=0.212)。结论腹壁悬吊式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在手术通路的建立、腹腔内外操作的转换以及腹腔镜监视下完成阴道造穴全过程等方面较气腹腹腔镜有明显的优势,使手术变得更安全、更简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transvaginal myomectomy,TVM)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的特点,以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方法:比较LM86例(腹腔镜组)和TVM65例(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55.3±9.7)min,腹腔镜组(98.2±24.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50.6±18.7)ml,腹腔镜组(92.4±30.7)ml(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65.5±18.1)h,腹腔镜组(62.8±17.4)h(P〉0.05),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18.9±6.8)h,腹腔镜组(25.1±7.1)h;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5.9±1.4)d,腹腔镜组(6.5±1.3)d(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两种术式特点和适应证不同,不能完全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ini—incision myomectomy,LAM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AMM组40例,在腹腔镜下剥离肌瘤一半后扩大腹壁正中辅助穿刺点至4~5cm长切口,在腹壁切口外完成整个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创面的缝合;40例行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LM组),即全部手术操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血红蛋白浓度差(△Hb)、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LAMM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5.5±25.7)min、(71.9±19.0)ml,LM组分别为(96.0±26.2)min、(96.3±32.4)nd,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LAMM组AHb为(1.2±0.6)g/L,明显低于LM组的(1.7±0.6)g/L(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AMM组发生皮下气肿1例,肩背酸痛2例;LM组皮下血肿1例,肠梗阻1例,术后1年有1例复发。结论LAMM术保留了腹腔镜手术的优点,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与单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施行98例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切除术(1aparoscopic-assisted myomectomy,LAM)和95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我院妇科收治的直径8~13cm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4例LM及28例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腹腔镜组显著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显著短于开腹组。结论:LM安全可行,但需要医师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缝合技术。与开腹手术相比LM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快。术中出血量无增加,但手术时间延长,可能与肌瘤较大取出费时及缝合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为128例患者施行腹腔镜及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肌瘤直径最大8 cm,数量1~5枚.腹腔镜组68例,开腹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2.53±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术及垂体后叶素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按传统手术方式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子宫动脉阻断术、垂体后叶素可减少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康复快,复发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前应严格选择病例,根据肌瘤大小、数量、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止血及残存肌瘤的处理方法。方法:66例患者中3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36例行腹腔镜手术。肌瘤最多12个,最少2个。腹腔镜组中18例行单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18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加子宫动脉阻断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结合B超监测。结果:开腹手术后平均住院(7.21±0.85)d,术后排气时间(31.15±7.26)h,腹腔镜术后平均住院(4.72±0.81)d,术后排气时间(21.13±5.36)h。单纯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8±24)min,术中出血(129.7±58.6)ml,术后复发率26.3%。腹腔镜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平均手术时间(105.6±27.6)min,术中平均出血(87.52±18.35)ml,术后复发3.1%。结论:患者行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康复快。由于腹腔镜手术的进展,选择病例的范围更广泛,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比单纯腹腔镜手术电切、分离、缝扎等安全可靠,且出血少,复发率低,术中B超监测降低了肌瘤切除术的漏切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腹腔镜组)及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1)腹腔镜下切除浆膜下肌瘤和最大直径<6 cm肌瘤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腹腔镜下切除最大直径≥6 cm肌瘤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3)腹腔镜下切除肌壁间肌瘤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4)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病率、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切除中等大小的子宫肌瘤,尤其是浆膜下肌瘤的手术时间短,患者出血少,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LAM)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7月~2008年7月30例行LAM,与同期13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AM组术中出血量(73±28)ml与LM组(81±27)ml无统计学差异(t=1.453,P=0.148),2组手术时间(t=-0.741,P=0.460)、术后病率(χ2=0.000,P=1.00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0.000,P=1.000)、中转开腹率(0vs12.3%,P=1.000)、并发症发生率(LM组2例,LAM组0例,P=1.000)、术后复发率(LM组8例,LAM组1例,χ2=0.027,P=0.8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M治疗子宫肌瘤与LM疗效相当,但LAM可以较LM剔除体积更大、数目更多、生长部位更复杂的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