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28-35
目的建立可模拟临床皮肤激光研究的光老化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的非剥脱激光和强脉冲光对模型动物皮肤光老化的改善性治疗作用。方法分别应用强脉冲光,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1320 nm Nd:YAG激光对光老化区域皮肤进行照射治疗2次,分别在激光治疗前、第一次激光治疗后2周、第二次激光治疗后4周,检测皮肤生理功能并行组织活检,观察皮肤真皮胶原的改变和皮肤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紫外线照射区皮肤含水量和皮肤弹性下降,黑色素指数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后,与未经治疗的光老化皮肤区相比较,皮肤含水量和血红素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皮肤弹性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显示: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后,真皮内胶原纤维增加。结论强脉冲光和非剥脱激光能够较快速地改善紫外线造成的皮肤光老化的一些表现,对表皮的损伤很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疗法在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ia,VCIN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子脑顶核(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FNS,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related potentials P300,ERP-P300)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or ultrasonic monitor,TCD)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FNS组治疗后MoCA明显增高(P < 0.01),P300潜伏期缩短(P < 0.01)?波幅增高(P < 0.01),TCD显示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增高(P < 0.01)?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oCA较前明显增高(P < 0.01),P300潜伏期缩短(P < 0.01)?波幅增高(P < 0.01),但TCD显示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后TCD显示平均血流速度增高(P < 0.01),而MoCA?P300潜伏期和波幅均无变化(P > 0.05)?3组间治疗后MoCA评分FNS组及奥拉西坦组高于尼莫地平组(P < 0.01),FNS组高于奥拉西坦组(P < 0.01);治疗后P300潜伏期FNS组较奥拉西坦组及尼莫地平组更短(P < 0.01),而后2组间无差异(P > 0.05);治疗后波幅奥拉西坦组较FNS组及尼莫地平组更高(P < 0.05),而后2组间无差异(P > 0.05);治疗后TCD显示平均血流速度FNS组MCA高于奥拉西坦组及尼莫地平组(P < 0.01),而后2组间无差异(P > 0.05),FNS组及尼莫地平组ACA?PCA?VA高于奥拉西坦组(P < 0.05),其中FNS组ACA?VA高于尼莫地平组(P < 0.05),而PCA2组间无差异(P > 0.05)?结论: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均能够对VCIND患者产生治疗效果:奥拉西坦能够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尼莫地平可改善其颅内血流供应;FNS对认知功能及颅内血流供应均有改善,效果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患者女,53岁.因左乳内下皮肤红肿20个月,左乳钼靶沙砾样钙化20余天于2010年2月18日来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就诊.患者于2008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乳内下皮肤红肿伴麻木瘙痒感,有压痛,无肿物,无晨僵、低热、乏力等不适,外院就诊穿刺未见恶性细胞,考虑"炎症",口服抗生素及脉冲短波+紫外线理疗,治疗后皮肤红肿加重,双眼睑、下颌、颈部新发红斑,考虑过敏性皮炎,但抗过敏治疗无效,红斑进行性加重且躯干、四肢新发红斑(图1A~1C).  相似文献   

4.
地球表面的日光光谱由波长200 nm的紫外区到波长1800 nm的红外区组成,其中紫外辐射约占3%,可见光占37%,红外辐射占60%左右。虽然紫外线只占日光的一小部分,但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生物学作用,如引起皮肤晒伤、晒黑,皮肤光老化、皮肤光敏感甚至皮肤癌等等。本文就皮肤日晒红斑的光生物学基础简述如下。1 皮肤日晒红斑的概念及类型 日晒红斑即日晒伤,又称日光灼伤、紫外线红斑等。皮肤日晒红斑是皮肤被紫外线照射后局部发生的一种急性光毒性反应(phototoxic reaction)。临床上表现为肉眼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M透明敷料预防患儿术中氧饱和度探头皮肤红斑和压疮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次随机对照试验,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40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实验组足贴上3M透明敷料后再使用氧饱和度探头,对照组足上只使用氧饱和度探头.术后立即观察患儿足部皮肤红斑和压疮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小时,皮肤红斑发生率实验组为3%、对照组为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1~2小时,皮肤红斑发生率对照组83%高于实验组30%(P<0.01);手术时间>2~≤3小时,皮肤红斑发生率对照组93%高于实验组70%(P<0.01);手术时间>3小时,两组皮肤红斑发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有4例Ⅰ期压疮,实验组无Ⅰ期压疮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3小时,体质量>9公斤患儿,皮肤红斑发生率实验组为9%、对照组为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体质量在6~≤9 kg和体质量<6 kg患儿两组中,皮肤红斑发生率对照组(67%,91%)高于实验组(31%,52%)(P<0.01).术后患儿皮肤红斑消退时间,实验组(2.27±1.07)小时<对照组(2.98±1.31)小时(P<0.05).结论 3M透明敷料可降低术中氧饱和度探头皮肤红斑和Ⅰ期压疮发生率,并缩短红斑消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年来抗生素及免疫抑制药物滥用、器官移植等使得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自然环境恶化也成为危险因素,其中包括紫外线照射。文中构建模拟日光照射导致皮肤光损伤动物模型及光损伤后须癣毛癣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模拟日光照射剂量与须癣毛癣菌感染情况的关系。方法利用SUV-1000日光紫外线模拟器照射豚鼠背部皮肤,测出其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将实验豚鼠分为5组,第1、2、3、4组分别以0MED、0.5MED、1MED、4MED连续3 d照射其背部皮肤。照射完成后次日,将预先制备的须癣毛癣菌悬液均匀涂抹于照射部位皮肤,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脱毛后不进行照射,背部涂抹等渗盐水以作对照。通过皮肤真菌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方法验证感染结果,给予感染后皮损评分,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豚鼠背部皮肤模拟日光平均MED总剂量为1552 mJ/cm2,其中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122mJ/cm2,相应紫外线B(ultraviolet A,UVA)1430mJ/cm2。模拟日光照射后第4组皮肤红斑反应最明显,第3组红斑程度较轻,第1、2组未见红斑。第1、2、3、4组豚鼠照射后真菌感染均成功,阳性率100%。第4组与1、2组皮损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MED的模拟日光照射后,豚鼠皮肤可发生日晒红斑反应;模拟日光照射剂量对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无影响,但对真菌感染后皮肤损害的严重程度及皮损自愈有显著影响。为模拟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真菌感染的形成作用机制研究成功建模。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探讨氮氧化物Tempol对紫外线所致豚鼠皮肤光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36只豚鼠随机分成非照射对照组、照射对照组、Tempol组,除非照射对照组外,其余两组接受紫外线照射共14周。结果:照射对照组豚鼠真皮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增粗、断裂、排列紊乱,同时其皮肤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非照射对照组和Tempol组(P均<0.01)。结论:Tempol对紫外线引起的皮肤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暴露的急性期效应包括红斑、即刻色素沉着、持续的色素沉着和持续的晒黑反应。正确使用光防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上述反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管光防护剂的所有成分。日光防护系数(SPF)是一个界定防光剂有效性的标准,主要用于对UVB急性效应的防护。但是,目前美国还没有一个界定对UVA防护性能的统一标准。美国皮肤科学协会已经向FDA提出了一套确定日光中的UVA防护品的标准,这个标准将体外对UVA的特定波长范围和体内对持续色素沉着的保护两项标准结合起来。新广谱的日  相似文献   

9.
报道的1例非典型Sw eet综合征患者具有以下特征:由巨噬细胞和组织细胞消耗弹力纤维所致的环形红斑。尽管皮损出现在暴露部位,首次活检显示大量吞噬弹力纤维的细胞,患者未见明显的光损伤皮肤临床表现。5周后的重复活检显示大量嗜中性粒细胞聚集,进一步支持Sw eet综合征的诊断。在Sw eet综合征中,弹力纤维溶解性肉芽肿反应模式以前未见报道。吞噬弹力纤维是Sweet综合征的特征@Loo W.J.$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ddenbrookes'NHS Trust,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Rytina E. @Banfield C. @马慧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外用异黄酮霜剂对紫外线照射所致皮肤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对照组小鼠裸露皮肤仅接受纯基质涂布;紫外光照(UV)组、2%异黄酮组和3%异黄酮组小鼠裸露皮肤分别涂布纯基质、含2%或3%异黄酮的药物预处理15 min后,再先后接受长波紫外线(UVA,1.55 J/cm2,18 min)和中波紫外线(UVB,0.95 J/cm2,11 min)照射,制作紫外照射损伤的皮肤模型;连续7d后,取被照射部位皮肤组织行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情况,并测定小鼠皮肤组织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结果 (1)UV组小鼠皮肤呈现红斑、结痂等改变,真皮层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弹性纤维断裂;经2%或3%异黄酮预处理后,小鼠皮肤色泽均匀,镜下角质层无明显增厚,真皮层内胶原纤维排列较为整齐,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UV组小鼠皮肤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均增加(P<0.05);给予异黄酮预处理能够减弱紫外线照射所致小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的改变(P<0.05,P<0.01).(3)与对照组相比,UV组小鼠被照射皮肤组织中MDA含量增加(P<0.05),SOD和CAT含量均降低(P<0.05);给予对照异黄酮预处理能够减弱紫外线照射所致小鼠皮肤组织中MDA、SOD和CAT含量的改变(P<0.05,P<0.01).结论 异黄酮能够通过减轻小鼠皮肤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预防紫外线照射所致皮肤光老化损伤.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7,(7):825-828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对紫外线致人成纤维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为防治皮肤光老化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中长波紫外线辐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单纯紫外线照射)和药物组(紫外线照射加甲基莲心碱干预),观察和分析成纤维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后细胞生长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紫外线照射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失去正常形态,超微结构显示线粒体损伤,而经甲基莲心碱处理后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适当浓度(0.8μM)的甲基莲心碱能减轻紫外线照射后成纤维细胞的结构损伤,为防治皮肤光老化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紫外线(UV)照射后最易遭受损伤的器官。紫外线辐射可以造成皮肤损伤,引起皮肤出现红斑、光老化等。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的改变,细胞信号转导的变化及细胞凋亡。长波和中波紫外线(UVA和UVB)均能影响皮肤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将从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对UV照射皮肤产生的各种生物学效应进行综述。1紫外线照射皮肤引起的细胞学效应1.1角质形成细胞(KC)在表皮中,KC数量最多,KC在受到紫外线照射后,将引起表皮微环境的改变,可以释放许多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介导一些炎症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有效、经济实用的空气消毒方法,目前仍在全国各级医院广泛使用,杀菌率可达90%以上。但肌肤、眼睛暴露紫外线下能导致结膜炎、皮肤红斑、重者会引发癌变。因此病人的防护措施不容忽视。我科自制的紫外线消毒防护架可在紫外线消毒时对病人的皮肤、眼睛进行有效防护,并解决了消毒时不易进行病情观察的问题,在我科临床应用一年,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评价紫外线防护剂白藜芦醇软膏的安全性,我们对其进行了毒理学检测。方法:用小白鼠测紫外线防护剂的急性毒性,兔子及豚鼠测其皮肤刺激性、皮肤光毒性、皮肤致敏性和眼的刺激性。结果:紫外防护剂的LD505000mg/kg;多次皮肤刺激实验积分为0,病理检查积分为0.5分;多次眼刺激实验与皮肤光毒实验积分均为0;皮肤致敏率为0;人体斑贴试验积分为0。结论:防护剂为微毒类物质,对动物及人的皮肤无刺激性、光毒作用及致敏作用,对动物的眼睛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辛晓蓉  黎卫平  田克武 《医学争鸣》2003,24(16):1448-1450
目的 :探讨紫外线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作用以及对晶状体水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 .方法 :紫外线诱导离体牛晶状体白内障形成 ,以TUNEL技术检测紫外线照射后培养 3,6 ,12 ,2 4h的晶状体上皮凋亡细胞 ,并测定晶状体水含量和SOD活性 .结果 :TUNEL法显示 ,照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后培养 6h出现凋亡细胞 ,对照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无明显的凋亡细胞 ;照射组 12h后水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及SOD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 .对照组水含量和SOD活性无明显变化 .结论 :紫外线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 ,并使晶状体水含量和SOD活性发生改变 ,紫外线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是白内障形成的早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猪皮肤芥子气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 FGF)作为外源性生长因子对皮肤芥子气染毒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芥子气 (0 .5 m g/ cm2 )染毒断乳小猪背部皮肤为实验模型 ,染毒创面经连续 1周外用 rb FGF后观察创面外观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并取创面活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 DNA周期变化以评价细胞增殖活力。 结果 :用药后芥子气染毒创面红斑糜烂期出现时间、程度和范围无明显改变 ,但创面结痂出现时间较早 [治疗组为 (8.2 5± 0 .96 ) d,对照组为 (9.75± 1.71) d,P <0 .0 5 ],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 [治疗组为 (14± 0 .82 ) d,对照组为 (2 0± 0 .82 ) d,P<0 .0 1];组织病理学变化显示治疗组细胞及纤维增生活跃 ;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 S+G2 +M期百分比显著增高 [治疗组染毒后 3 d和 5 d分别为 (12 .49±0 .76 ) %和 (14.46± 1.6 1) % ,对照组则分别为 (9.92± 1.14) %和 (10 .43± 0 .70 ) % ,P<0 .0 1]。结论 :rb FGF对猪皮肤芥子气染毒创面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晒伤(sunburn), 又称日光性皮炎(solar dermatitis)、日光水肿(solar edema)或日晒红斑(solar erythema), 是由过量紫外线(主要为中波紫外线, UVB, 波长280~320 nm)照射皮肤后导致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 表现为红斑、肿胀、水疱、脱屑及色素沉着, 伴有疼痛和/或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我院自制防晒霜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中保护面部皮损周围正常皮肤的可行性。方法:将外涂防晒霜和仅使用遮光布作为对照组应用于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290~320nm)照射治疗白癜风,共选取160例皮损在面部的患者,观察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在窄波紫外线照射后至疗程结束出现日晒红斑和黑化情况的对比。结果:使用组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均无日晒红斑和黑化情况,而对照组由于照射部位的不规则性,皮损周围出现明显的日晒红斑和黑化情况。结论:应用我院自制防晒霜保护面部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未出现日晒红斑和黑化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人体的皮肤每天都暴露于外在环境中,长期受日光中紫外线的辐射、寒冷、风及有害化学物质等影响可导致皮肤光老化。尤其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紫外线更容易透过大气层而作用于人类皮肤,加重暴露皮肤的光损伤。皮肤光老化不仅可引起皮肤衰老,还与多种皮肤病甚至皮肤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对光老化皮肤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热门问题。本文主要对皮肤光老化的发病机制及目前相关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卢斋  金松  陈华  陈曼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9):1237-1238,124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口服孕米非司酮治疗,连续应用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2、MMP-9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痛经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两组闭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两组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后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MP-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抑制MMP-9的表达,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