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邱贵华 《医学争鸣》2007,28(13):1193-1195
目的:探讨全身18氟[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56例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分别对单独PET图像、单独CT图像及PET/CT融合图像进行判读,所得结果与病理和/或随访结论比较.结果:PET/CT对原发灶检出率优于单独PET及单独CT(检出率分别为58.9%(33/56),44.6%(25/56),及35.7%(20/5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0.4%患者(17/56)经PET/CT检查后发现分期改变(含6例未找到原发灶患者).PET/CT,单独PET及单独CT假阳性率分别为5.4%(3/56)、16.1%(9/56)及7.1%(4/56).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于寻找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原发灶及全身侵犯情况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FDG PET全身显像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2例临床疑为PNS患者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将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23例)及临床、放射学随访4~24个月的结果 (32例)进行比较。结果 52例患者中,PET全身显像诊断为恶性病变者(包括既往恶性病变淋巴结转移者)23例,阴性29例。23例阳性者中有2例为假阳性,29例阴性者中有1例为假阴性。~(18)F-FDG PET全身显像对PNS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5%(21/22),93.3%(28/30)和94.2%(49/52)。结论 ~(18)F-FDGPET全身显像能够较准确地诊断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对及早发现潜在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18F-双脱氧葡萄糖全身PET显像寻找肿瘤原发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18F-双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探讨其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18F-FDG PET显像于39例疑诊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患者,并与临床随诊、组织活检、手术病理和其他影像临床资料对照. 采用18F-FDG PET全身显像,依据影像目测法和标准化摄取值(SUV)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39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瘤患者中,18F-FDG PET 显像发现可疑肿瘤原发灶25例,位于肺脏者14例,肝脏者1例,胃1例,胰腺2例,结直肠3例,纵隔1例,鼻咽1例和肾1例. 其中24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1例假阳性为肺结核. 18F-FDG PE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61.5%(24/39). 另外,18F-FDG PET显像除检查出临床及其他影像学原先发现的转移灶外,还多检出转移灶37个. 14例PET显像未发现转移瘤原发灶者,经12 mo的观察随访6例死亡,死亡率43.0%(6/14);而24例PET显像确定原发灶者经过针对性治疗,死亡7例,死亡率29.0%(7/24). 结论:应用18F-FDG PET显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灵敏的方法,对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与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结果 26例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有17例患者发现骨转移45处;在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中,有20例患者发现骨转移77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年龄25~71岁?肿瘤标志物CA153均高于正常值上限?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得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发现了256个放射摄取异常浓聚灶,其中206个浓聚灶判断为恶性,50个浓聚灶判断为良性?根据病理学及临床随访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以病灶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病灶21个,假阴性病灶10个?以患者分析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0.00%?89.23%?91.30%及84.2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血清CA153升高的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F-FDG(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T/CT显像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随后与其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46例中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43例,其中1例右侧颈部及腹膜后多发高代谢结节患者经活检确诊为活动性结核,2例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增高患者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3.5%,93.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与少数活动性淋巴结核以及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7.
18F-FDG PET/CT显像在113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1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所有患者病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发现113例患者恶性肿瘤及转移病灶387处;PET和CT均有肯定诊断的转移病灶306个.CT还独立发现91例患者的良性病灶296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过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且临床高度怀疑为小肠肿瘤的24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双气囊小肠镜、活检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例经病理证实为肠外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被排除.22例小肠肿瘤患者中,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出小肠恶性肿瘤16例(小肠恶性肿瘤病灶17处,淋巴结受累27处);小肠良性肿瘤及良性病变4例;1例肠结核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阳性;1例小肠印戒细胞癌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阴性.18F-FDGPET/CT诊断小肠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0.00%,诊断准确率为90.91%.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小肠恶性肿瘤检测、良恶性鉴别、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对小肠肿瘤患者无创、无痛、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显像技术.  相似文献   

9.
Wu ZJ  Zhang YX  Wei H  Jia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53-2256
目的探讨“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处理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已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而常规检查未能发现肿瘤原发灶患者。PET/CT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方法。组织病理、细胞学结果和/或临床随访对PET/CT结果进行评价。结果34例患者中,FDGPET/CT显像发现可疑肿瘤原发灶20例,其中位于肺部9例,结肠3例,直肠2例,胰腺、右杓会厌壁、食管及乳腺各1例,卵巢2例。20例可疑原发灶中,17例经组织病理学、细胞学和/或临床随访结果证实为真阳性,其中位于肺部8例,结肠2例,直肠、胰腺、右杓会厌壁、食管及乳腺各1例,卵巢2例。另3例假阳性分别位于肺、结肠及直肠各1例。^18F-FDGPET/CT全身显像对不明肿瘤原发灶检出率为50.O%(17/34),假阳性率为8.8%(3/34)。50.0%(17/34)的患者^18F—FDGPET/CT显像后因发现原发灶和/或新的转移灶而改变临床治疗方案。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不明肿瘤原发灶病例的处理决策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常规检查无法确定肿瘤原发灶的病例,^18F-FDGPET/CT全身显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诊断妇科肿瘤初发及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2011年10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妇科肿瘤患者的彩超、CT、MIR及血清学等相关辅助检查检验结果,与18F-FDG PET/CT结果对比分析,最终诊断依据病理结果.结果 69例患者中,16例最终确诊为初发妇科肿瘤,27例为妇科肿瘤复发转移.18F-FDG PET/CT较余辅助检查检验结果确诊为妇科肿瘤及妇科肿瘤复发转移40例(93.02%),18F-FDG PET/CT未诊断出妇科肿瘤及妇科肿瘤复发转移3例(6.98%).在复发转移的27个病例中,18F-FDG PET/CT未诊断出复发转移2例(7.41%),均为卵巢癌.结论 18F-FDG PET/CT 显像较余辅助检查对于妇科肿瘤早期诊断及复发转移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探查肿瘤原发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转移癌但原发灶不明确的患者14例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以18F-FDG浓聚程度作为异常判断标准探查可疑原发灶,并结合病理学、影像诊断方法及随访加以证实.结果 双探头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50%(7/14).原发灶部位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均在2.5~5.5之间.结论 双探头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是寻找不明原发灶转移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8F-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莉  吴湖炳  王全师 《重庆医学》2011,40(8):757-759,83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104例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复发或转移灶依据手术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结果 104例患者中,肿瘤复发、转移52例。以患者为单位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1%,准确性为99.0%,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100%。以病灶为单位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98.3%,特异性为75.0%,准确性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8.3%,阴性预测值为75.0%1。8F-FDG PET/CT显像使8例(15.4%)患者改变了临床再分期,其中7例提高了临床再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再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喉癌或喉癌疑似患者治疗前一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比较18F-FDG PET/CT及同机平扫CT对喉癌诊断、分期的临床价值。结果 47例患者中,4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喉癌。PET/CT与同机平扫CT诊断喉癌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5.3%、74.4%,特异性分别为75%、50%,准确性分别为93.6%、72.3%,其中灵敏度及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P=0.007;χ2=7.532,P=0.006)。43例喉癌患者中,以患者为单位计算,26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3%、61.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P=0.008);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计算,19例手术患者共切除46组区域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25组,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6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17)。PET/CT发现了1例双重癌,改变了治疗方案。依据18F-FDG PET/CT显像结果,34.9%患者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14例提高了临床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不仅可以对绝大多数喉癌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检出肿瘤转移灶,对喉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结果 70例患者中,有12例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并摄取FDG增高,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均≥2.5,18F-FDG PET/CT诊断为局部复发,复发灶的SUVmax为6.51±2.83,周围纤维组织SUVmax值为1.43±0.52.PET/CT对鼻咽癌原位复发诊断灵敏度为91.66%,特异性为98.27%,淋巴结转移灶的准确性为77.94%.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监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是否复发及有无转移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评价18F-FDG PET/CT对NSCLC侵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最终经病理结果证实为NSCLC的初诊患者122例,根据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转移组(n=34)、有转移组(n=88,有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测量并分析NSCLC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计算原发灶肿瘤影消失率(TDR),分析原发灶的多种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与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 122例NSCLC病灶中,腺癌88例、鳞癌26例、腺鳞癌6例、类癌2例,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原发灶增大、密度增大、TDR减小及SUVmax增大,发生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概率均增大(均P<0.01)。而患者性别、原发灶位置、原发灶病理学分型与是否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中代谢参数SUVmax、TDR等能够更好地对临床NSCLC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评估NSCLC患者预后起到重要指导作用,18F-FDG PET/CT显像对评估NSCLC侵袭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在血清Tg和131I-全身扫描均为阴性的行甲状腺癌切除和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的患者中检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41例接受了甲状腺全切和大剂量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的DTC患者,在随访中进行了血清Tg测定、131I-WBS、颈部B超、胸部CT及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结果 41例患者血清Tg和131I-WBS均为阴性,颈部B超或胸部CT均显示存在异常病灶;其中23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阳性,18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阴性.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患者中,有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病灶与阴性病灶的长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受甲状腺全切和大剂量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的DTC患者术后随访血清Tg及131I-WRS均为阴性时,18F-FDG PET/CT显像可显示可疑的阳性病灶,有助于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PET/CT显像在甲状腺癌失分化患者定期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以手术/随访结果为基准,计算18F-FDG PET/CT的敏感性与阳性预测值。结果 45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查示42例患者为阳性显像,敏感性为93.3%(42/45)。45例患者共发现105个颈部转移淋巴结、9例肺转移、6枚纵隔淋巴结,术后病理证实111个为肿瘤复发或转移、9例为炎性病灶,阳性预测值为92.5%(111/120)。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术后大剂量131I治疗后Tg升高而131I-全身扫描结果显示为阴性的失分化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可通过对肿瘤代谢状态的观察有效避免漏诊,以定期复查方式尽早发现患者复发或转移病灶,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及52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全身PET/CT显像结果.原发灶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手术或内窥镜活检术取得病理组织),确诊肿瘤复发、转移的依据为再次手术后病理、胃镜、结直肠镜、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本组随访6~32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25例原发胃肠道肿瘤患者,PET/CT对肿瘤原发病灶诊断准确率96%(24/25).PET/CT分期诊断的灵敏度83.3%(10/12),特异度92.3%(12/13),阳性预测值90.9%(10/11),阴性预测值85.7%(12/14),准确度88%(22/25).PET/CT再分期诊断的灵敏度97.1%(34/35),特异度82.4%(14117),阳性预测值91.9%(34/37),阴性预测值93.3%(14/15),准确度92.3%(48/52).治疗方案改变28.6%(22/77).结论PET/CT能准确、灵敏地检测胃肠道肿瘤原发病灶、转移以及复发病灶,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影响.18F-FDGPET/CT显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诊断及术后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76例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行18F-FDG PET/CT显像和胸部诊断CT扫描,检查范围包括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及全身器官,并将18F-FDG PET/CT和胸部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53.1%,准确性为85.3%;而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检查为62.1%,特异性为29.8%,准确性为55.6%.在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18F-FDG PET/CT的灵敏度(99.8%)高于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53.1%).而在对肺部转移灶检测上胸部CT的灵敏度(98.9%)高于18F-FDG PET/CT(42.9%).结论 18F-FDG PET/CT在对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诊断复发的发现和判断上显示出明显优势;但胸部CT在发现肺部转移灶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地位不可取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发热待查(FUO)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检查未能明确诊断FUO病因的32例(男17例,女15例)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PET/CT结果判断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根据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分析18F-FDG PET/CT显像结果。结果 3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PET/CT显像阳性的患者共28例,其中感染14例,肿瘤性疾病(淋巴瘤)6例,非感染性疾病8例,PET/CT显像阴性的4例患者病因未明。6例肿瘤性疾病和14例感染性病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分别为(7.52±1.58)和(3.04±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P0.05)。结论在诊断发热待查的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查为临床进一步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建议常规检查未能确诊的FUO病例,可尽早行PET/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