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脉冲梯度场自旋回波NMR和TEM研究微乳液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辛烷对CTAB/1-丁醇/水表面活性剂体系相态的影响, 随着辛烷浓度的增加, 液晶相变得不稳定, 当辛烷浓度大于10%以后, 液晶相消失, 得到从水顶角到油顶角的连续单相微乳液区, 而当辛烷浓度高于50%时, 则只在油顶角存在透明的微乳液区. 当辛烷的浓度为10%时, 其单相微乳液区的面积最大, 并通过电导测量、自扩散系数测试和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 研究了该微乳液区域的微观结构, 发现随水含量的增加, 微乳液的微观结构由W/O液滴结构经过双连续结构连续变化为O/W液滴结构. 同时, 还发现水在油相中较高的溶解度(13%~18.5%)导致水包油(O/W)微乳液中水的自扩散系数增高((1~6)×10-10 m2·s-1), 而辛烷插入表面活性剂的烷烃链之间造成辛烷的自扩散系数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李干佐 《科学通报》1993,38(22):2042-2042
微乳液可分为单相区微乳液和多相区微乳液.前者表示微乳液体系是独立的一个相;后者表示微乳液必需与另外一个相(油相或水相),或者二个相(油相和水相)同时共存.在三个相中,微乳液处于中间,称之中相微乳液.在中相微乳液中,若两种增溶参数相等,即 V/W_s(每克活性剂增溶油的毫升数)等于V_W/W_s(每克活性剂增溶水的毫升数)时,该体系称之最佳中相微乳液.此时体系中所含 NaCl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2021,66(14):1776-1782
量子点是一种三维量子限域的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Ⅱ-Ⅵ族量子点稳定性强,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量子点制备方法中,传统的有机相和水相制备法被广泛应用,但是其存在反应条件苛刻等局限性.微乳液具有纳米级尺寸的内核,是优良的纳米材料微反应器,能够实现温和条件下制备量子点.在已有关于微乳液法制备量子点的研究中,多采用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等常规表面活性剂,较多关注试剂浓度、比例、温度等因素对合成量子点性质的调控,而关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合成材料性质的影响研究尚少.本研究采用天然椰油酰胺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制备了CdS量子点,通过与传统CTAB微乳液体系对比,探究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制备量子点材料性能的影响,为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颗粒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胶束、液晶的Raman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  李干佐   《科学通报》1996,41(9):800-804
表面活性剂的缔合结构,包括胶束、微乳液、溶致液晶、囊泡等,它们的结构不同,其物化性能和应用范围不同.若能用简便方法能判断不同类型的缔合结构,在实际应用是非常重要的.Mitchell和Israelachvili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数据所组成的聚结参数 V/A·L_c作为结构判据(式中V为表面活性烃链的分体积,L_c为其烃链长度,A为极性基团的截面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Raman光谱受到其烃链振动形式所控制.在2800~2970cm~(-1)范围内的C-H伸缩振动,对分子排列和所处微环境变化非常敏感.Amorin等人提出R=I_(2880)/I_(2850)为有序参数,其值越大,分子排列有序性越为好;另外把P=I_(2930)/I(2850)作为极性参数,其值越大,分子所处微环境的极性也越大.本文从研究表面活性剂/醇/水体系的Raman光谱,提出一个新的参数 R′=I_(2910)/I(2880),作为胶束和溶致液晶之间的判据.若该体系R′<1为胶束体系,R′>1则为溶致液晶体系.这个结论为多个不同体系所证实,并且从理论上进行探讨.1实验部分1.1药品十二烷基甜菜碱(C_(12)BE),十四烷基甜菜碱(C_(14)BE),十六烷基甜菜碱(C_(16)BE),它们的合成方法和提纯方法见文献[6].十二烷基磺酸钠(A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均是CP级,再重结晶两次.正丁醇(C_4OH)为AR级,  相似文献   

5.
郝小娟  安学勤  陈志云  沈伟国 《科学通报》2003,48(24):2524-2527
分别测量了结晶紫(CV)在一系列水溶液中和在一系列以双-2-乙基已基硫代琥珀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的油包水微乳液体系中的吸光度, 用缔合模型处理实验数据, 得到缔合平衡常数, 发现在溶液中有高达57%的CV与AOT形成缔合物, 这可能是结晶紫碱性褪色反应在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中受禁阻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荧光探针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物化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方 《科学通报》1994,39(1):39-39
近10年来,用荧光方法研究胶束和微乳液体系的性质有了很大发展,1978年,Turro首先利用稳态荧光法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的聚集数,但是当聚集数较大(大于100)时,稳态荧光得到的结果偏差较大,另外,如果在激发波长下,猝灭剂有弱的吸附或者体系中存在一些能使胶束大小或组成改变的成分时,稳态荧光往往也得不到满意的结果.目前,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能够克服上述不足,并能得到准确的聚集数.本文以十二烷基硫酸钠(C_(12)As)和双二乙基己基琥珀酸钠(AOT)为研究对象,用两种荧光方法测定其胶束大小随NaCl浓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稳态荧光法测定了两种胶束的第二CMC值:即胶束由球状转变棒状时表面活性剂浓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方法研究了疏水链长和温度对六亚甲基-1,6-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_nC_6C_nBr_2)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_nTAB)这两个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以及与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增长,表面活性剂胶束化焓值(DH_(mic))变得更负,胶束化自由能(DG_(mic))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胶束化熵变(DS_(mic)).温度对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影响不大,但对DH_(mic)影响较大,在所研究的温度区间内的DH_(mic)都是负的,而TDS_(mic)是正的,并且TDS_(mic)的绝对值明显大于DH_(mic)的绝对值,证明这些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过程都是熵驱动为主的.随温度升高,焓对胶束化过程的贡献越来越大,而熵贡献越来越小.多数表面活性剂与BSA相互作用的量热曲线呈现两个吸热过程和两个放热过程.疏水链长的变化会显著影响第二个吸热过程和第二个放热过程.温度会显著影响第二个吸热最大值的出现和强度.相比于单链表面活性剂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疏水链长和温度对Gemini表面活性剂与BSA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静电相互作用对微乳液法制备核壳纳米颗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油包水(W/O)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中加入水溶性或亲水性材料形成内核, 并通过硅烷化试剂在微乳液中水解后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硅壳包被内核材料, 是制备核壳纳米颗粒的常规方法. 我们发现核壳二者的静电相互作用对制备具有稳定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有重要影响, 而内核材料的分子量大小以及包壳壳层厚度等传统意义上的重要因素与此并没有明显的关系. 当用传统方法难于形成稳定核壳结构纳米颗粒时, 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 调节相关材料的电荷极性来改善其稳定性, 从而为拓展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提供了实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型金属胶束用作水解金属模拟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秋云  黄启斌  邓云度 《科学通报》1996,41(22):2048-205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型金属胶束(metallomicelles)是近期出现的一种新型功能胶束,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功能络合物自身或在共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形成,它不仅水溶性好,且具有双层正电荷结构,是模拟水解金属酶配位、疏水、静电作用方式的优良体系。 羟基及碱性基团是天然水解酶中重要的催化功能基,在合成分子中有效构建这些功能基使之具有类似天然酶的催化活性,是水解模拟酶设计的最主要问题。目前非金属模拟酶中难以使羟基解离成为有效的亲核试剂,但在一些设计巧妙的水解金属模拟酶中,金属离子的  相似文献   

10.
碳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化学性质,可与各种无机纳米材料耦合/复合构筑新结构、高性能、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可调的碳纳米复合材料并用于乳液催化领域.本文介绍了固体颗粒乳化机理,影响乳化体系的因素及基于固体颗粒构建的乳液催化体系的基本原理;综述了氧化物、氢氧化物、碳素材料及其碳纳米复合材料固体颗粒乳化剂的特点,及基于这些固体颗粒构筑的乳液催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乳液催化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固体颗粒乳化剂的乳液催化新技术,是未来催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由食品级表面活性剂AOT、乙醇、水和二氧化碳构成的超临界微乳液相行为, 报道了该体系的临界微乳液浓度(cμc). 研究结果表明: 该超临界流体的浊点压力随表面活性剂AOT浓度的变化出现一个突变点, 该突变随温度降低和水含量增加而变得显著, 这与低温易于形成微乳液滴和高含水量的体系易于吸收更多AOT构成相界面的事实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以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为衬底,采用溶液浸渍法并通过改变浸渍时间、温度和所用铜盐种类,制备了Cu_2O/Si-NPA,Cu_2O:Cu/Si-NPA(Cu_2O为主相),Cu:Cu_2O/Si-NPA(Cu为主相)和Cu/Si-NPA四种复合纳米结构,并对其表面形貌和微结构以及材料对甲基橙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于面积为1.8 cm×2cm的样品,在光功率密度10 m W/cm~2,波长400~800 nm的可见光辐照100 min后,Cu_2O:Cu/Si-NPA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率达到~53.6%,较Cu_2O/Si-NPA提高~20%.降解率的提高被归因于Cu_2O中少量金属Cu的存在极大减少了光生电子被缺陷俘获或者与空穴复合的几率,从而有利于光生电子从材料内部到表面的传输,并藉此产生相对于纯相Cu_2O更高的活性含氧基团浓度.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Cu_2O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剂增敏型络合物显色反应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慈云祥 《科学通报》1983,28(16):980-980
表面活性剂在分析化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以其对络合显色反应的增敏效应最引人注目。有关表面活性剂增敏机理的研究已有报道。如西田宏的胶束萃取理论,小原人司的电场集合体模型理论以及胶束催化理论等,多着眼于表面活性剂单方面的作用,并倾向于把增敏原因归结为高配位络合物的形成。实际上有的增敏体系并未形成高配位络合物,如镓  相似文献   

14.
张军  孙聆东  钱程  廖春生  严纯华 《科学通报》2001,46(17):1423-1427
制备和表征了CTAB-正己醇-正庚烷-水四元反相胶束体系, 确定了微液滴呈单分散且稳定的反相胶束区域, 并以微液滴为“微反应器”合成了CdS纳米微粒; 研究了反相胶束体系的四元组成对纳米微粒的尺寸及分布、 形貌、光学性质和稳定性的影响. 当W = 24.45 (W = [水]/[CTAB]), P = 5.27 (P =[正己醇]/[CTAB]), [CTAB] = 0.19 mol/L, [Cd2+]和[S2-]为8.45 ( 10-4 mol/L时, 可得到尺寸均一的CdS纳米微粒, 其粒径为6~8 nm.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由基随机共聚反应原理, 合成了P(FAAn-co-NIPA-co-AAm-co-ODA)聚合物, 该聚合物兼具温度响应性和叶酸介导肿瘤主动靶向能力, 并在水中自主装形成胶束. 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胶束的临界相变温度(LCST)及水合粒径进行了考察, 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胶束的粒径及形貌. 胶束粒径为80 nm, LCST为43℃. MTT实验结果显示, 胶束载体对A549和Bel-7402肿瘤细胞基本无毒性. 装载近红外荧光探针(ICG-Der-01)的胶束在MDA-MB-231和HCT116荷瘤裸鼠体内的动态分布研究证实, 该胶束载体具有明显的叶酸靶向能力与热靶向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亚甲兰对纳米CdS有机溶胶体系光谱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合成了亚甲兰(MB)分子掺杂的纳米CdS反向胶束体系,首次研究了亚甲兰分子对纳米CdS反向胶束体系光谱性质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了解纳米反向胶束体系进行功能分子掺杂后其光学性质的改变,进而开发复合纳米体系的应用.样品的吸收光谱表明当MB分子浓度较低时,MB吸附在纳米CdS表面;其带正电荷的极性头部分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某  相似文献   

17.
王杰明  史亚利  潘媛媛  蔡亚岐 《科学通报》2010,55(23):2360-2360
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类氟化有机物, 具有疏水疏油的特性, 广泛应用于纺织、润滑剂、表面活性剂、食品包装、不粘锅涂层、电子产品、防火服、灭火泡沫等领域.
........  相似文献   

18.
史兴旺  宋爱新  郝京诚 《科学通报》2007,52(17):1981-1986
表面活性剂体系囊泡相的构筑、结构、形成规律和形成理论的研究是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无过量盐存在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完全不同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量混合的含盐体系, 有其独特的性质. 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结果, 对无盐屏蔽的表面活性剂阴/阳离子混合体系形成的囊泡相的结构、性质进行了论述, 重点介绍了二价金属离子作为反离子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在水及室温离子液中所形成的囊泡聚集体, 以及其作为模板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效应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由2个单头单链表面活性剂在头基处或靠近头基处由连接基团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一类表面活性剂,它具备许多优于传统单链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和性质,它的高效性可大大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近年来,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综述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使研究者比较全面地认识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α,ω-(C_mH_(2m+1)N~+(CH_3)_2)_2(CH_2)_S(Br~-)_2(m-s-m)与聚电解质,非离子聚合物,以及疏水改性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他结构Gemini表面活性剂与不同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对该领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以空心玻璃微珠为载体,通过水热法实现了六方相型ZnIn_2S_4在空心玻璃微珠表面的可控自组装,从而制备出空心玻璃微珠/ZnIn_2S_4核壳复合微球.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技术对复合微球的表征,研究了微珠表面活化处理对表面包覆ZnIn_2S_4晶体结构、形貌、光学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玻璃微珠分别通过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双氧水活化预处理后,其表面负载ZnIn_2S_4更为均匀,呈层状纳米花瓣结构,并对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B)有着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