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及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越来越多的能源来支撑,本文通过计量的方式对历史数据进行回归,把握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数据,得出了全球能源消费越来越大、地区不平衡趋势明显,这将给能源的供应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本文从正面简要分析了世界能源供应面临的瓶颈和挑战,提出了对能源前景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我国历年能源消费的供需比、消费结构等数据以及与其他国家相关数据的比较,归纳出我国能源消费存在利用率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通过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指出了我国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以下热点:a)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b)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因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能源消费增率长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c)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d)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4.
舟丹 《中外能源》2013,(2):38-38
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师比罗特在公布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时说,世界能源格局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发生根本性改变:在世界各国对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却正在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原油进口量将迅速减少,而且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天然气出口国。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晓微 《中国能源》2007,29(5):30-34
根据自然资源消费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结构多元化指数和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指数,本文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包括:(1)1953~1990年期间,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能源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990年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能源驱动,而且是能源和其他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我国能源、煤炭、石油消费强度变化趋势都呈现倒“U”字型规律;1958~1975年期间,能源消费的强度变化和GDP的产出呈现不对称性;(3)一次能源消费增长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4)不同发展阶段,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和能源消费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对未来五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费量和GDP进行了动态预测。建立了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模型和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消费模型,得出经济产出、能源消费及能源强度三个变量之间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及碳强度三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五年我国能源最优消费量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农业部与世界银行ESMAP和亚洲开发银行两次关于中国农村能源合作研究中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抽样调查为基础,揭示了农村户用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能源消费市场及商品能源的消耗带来的变化,并且对目前中国农村户用能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趋势和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旭  邓红梅 《中国能源》2007,29(4):26-29
本文介绍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几种计算方式,计算了中国和世界上其他主要能源消费大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对中国的消费弹性系数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得到了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常规能源已探明总资源量约8200亿吨标准煤,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1500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的10%。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资源为主,石油、天然气的比例则很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长三角、珠三角、环勃海湾三大经济区带迅速崛起,中国已一枝独秀地成为世界经济的助推器,大发展带来了能源的需求,造成了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效,清洁地利用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俞化民 《中国能源》2006,28(7):38-41,15
本文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以及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潜力的分析,提出了加强自治区节能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在国内外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利用,涉及新能源发电、采暖、制冷空调、热水供应、生物化工等方面。阐述与分析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现状,探讨和展望了该方面最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建中 《中国能源》2005,27(8):10-13
从对能源的中长期需求和能源供应能力的缺口出发,论证了节能和科学用能应当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阐述了科学用能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主要特点,指出应重点抓住高耗能产业和科学用能的共性科技问题。对建筑科学节能,提出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境能源以节约化石能源和电能。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科学用能的范例,它与集中式发电的有机结合是新世纪电力工业和能源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开发小型和微型燃气轮机可以提升我国动力工业的技术水平;正确确定冷热电三者的关系,充分发挥中低温余热的作用,是使分布式能源系统获得最大节能效果和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节能监测在企业节能降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英 《中国能源》2006,28(1):43-44
企业节能降耗关键在于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改造离不开节能监测前期工作,节能监测的作用就是强化和督促企业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5.
费颖 《节能技术》2008,26(1):95-96
汽车节能是节能的重要领域之一.实现汽车节能需要采用新技术,采取降低油耗的各项具体措施和加强法制法规建设等综合努力,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都应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节能是能源工作者永恒的主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成为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最近几年全国性缺电拉闸限电,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提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源供应只能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  相似文献   

17.
节能监测与企业能源利用真实状况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鹏 《节能技术》2009,27(3):255-256
针对目前有关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通过主要耗能设备的现场监测和分析研究,评估企业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效率真实可靠性,以促进节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赵孟姣  陈保东 《节能技术》2005,23(5):456-458
介绍了能量因数的概念以及应用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如何评价一个炼油厂的用能水平和不同炼油厂之间的能耗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而很大部分可再生能源用于发电.因此“能源安全”的范畴与重心将从20世纪的以石油安全为主逐步转向21世纪的以电力安全为主.确保安全、高质量供电,同时维持电力供需平衡是电力系统面临的持续挑战.发展新能源电力为常规电力机组的变负荷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要求电力机组具备更快的变负荷调节能力;电力机组变负荷目标的不确定性增大;电力机组负荷调节范围更大.在电力系统中采用集成储能模块是解决电力系统变负荷和新能源电力接人产生问题的有效措施.储能总的作用是实现新能源电力上网、保持电网高效安全运行和电力供需平衡.储能系统的具体功能有三种:提高电能质量、提供桥接电能、能量管理.电力储能技术有抽水蓄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超导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复合储能技术.对我国发展储能产业提出以下建议:从宏观战略层面制定储能发展规划;出台利于储能技术产业化的激励政策与机制;发布储能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储能装置回收管理机制;加强储能技术研发与示范;建立储能产业链,降低成本;探索优化商业运营模式,加快储能技术的市场化步伐.  相似文献   

20.
鲍云樵 《中外能源》2007,12(1):24-28
对传统能源的不可持续供应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几种可以永续造福人类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受控核聚变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