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产油田螺杆泵机动间歇采油技术及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东  杜永军  王庆丰 《石油机械》1999,27(4):27-28,31
新开发的螺杆泵机动间歇采油技术及设备的主要特征是用拖拉机做动力源,用双万向联轴器把动力传递给驱动头,由驱动头带动抽油杆柱旋转,进而驱动螺杆泵旋转抽油。通过螺旋传动可将转子提出或送入泵筒,使定、转子脱离接触,以防两者吸附在一起,造成下次启动时发生事故。此项采油技术省去了管网、电网以及热水伴油输送系统,使投资和运行费用比常规抽油机系统降低50%以上,特别适合在低产、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采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含砂油井造成砂卡、砂埋抽油泵和杆泵的现象,进行了砂粒沉降速度的试验,提出了井筒掺水携砂和泵下搅砂、泵上挡携砂配套技术,可有效减少井筒砂粒造成砂埋油层、砂卡泵现象,延长有杆泵的使用期限,达到增加油井工作时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诊断螺杆泵采油系统工况,建立了光杆受力测试系统,可以实时测试光杆所承受的垂向载荷、扭矩。通过对商河油田多口螺杆泵井在启动、运行和停机过程中光杆所受力的测试与分析,实现了螺杆泵井工况的监测与诊断,提高了螺杆泵采油井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海外河油田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驱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海外河油田进入“双高”注水开发期。油田产量也进入递减阶段。常规的周期注水、温和注水和分层注水、水井调剖等工艺措施。无法解决油层深层调整和改善平面矛盾等问题。采用大剂量的深度调剖。虽在一些油田取得一定效果。但只能一次性改善纵向剖面,且有效期缩短、成本高。针对这些情况。在海1块开展了“LPS”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现场试验。并取得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萨北油田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偏低、运行能耗偏高的问题,通过完善和提高螺杆泵扭矩等参数的测试手段,进行螺杆泵扭矩计算,从减少摩擦扭矩角度出发,总结螺杆泵井优化设计的原则,分析不同参数下扭矩的合理范围,从而有效指导螺杆泵井地面及井下参数、供排平衡、设备选型等环节设计,使系统效率提高6.5个百分点。结合萨北油田实际,给出了部分螺杆泵泵型的扭矩计算和载荷参数,对螺杆泵井工艺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外河油田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相结合的采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含聚合物(聚丙烯酰胺)采出水大量产出。含聚合物采出水具有黏度大、油含量高、乳化稳定的特点,传统的采出水处理方法及设施无法使采出水处理达到油田注水的水质标准。在对海外河油田含聚合物采出水水质分析和微生物处理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微生物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生化(微生物+沉淀)处理的采出水能够达到油田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对今后进行现场中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陆梁油田纵向发育油层较多,受油层物性、压力差异等影响,层间干扰严重。为进一步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避免多层合采层间干扰,研制成功分层举升泵系列。设计出分层举升管柱、配套清防蜡工艺及分层计量地面工艺流程。现场试验20井次,累计增产原油3.2×104t,检泵周期达到1年以上,为多层系油藏充分挖掘低压低含水油层的生产潜力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开采较高粘度的稠油,常规螺杆泵往往表现出故障率高、举升效果差。为此,提出了电热杆螺杆泵采油方法。该方法通过空心电热杆增强螺杆泵系统动力传动杆的抗扭能力,改善井筒原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工况。现场试验表明,电热杆螺杆泵采油系统对较高粘度的稠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人工地基技术是利用地面大功率超低频可控震源产生的低频波作用于地层,起到改善地下流体物性及地层渗流条件,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为继续保持老油田稳产,借助国家地震局科研力量,在大港油田孔店、港东两个区块开展人工地振动采油技术先导性试验,得到一些初步认识,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采油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对微生物采油效果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生物单井吞吐试验,室内实验表明,所选用的23^#,GD3^#两株实验菌,具有降解原油中重质烃类,生成表面活性剂和气等性能,可使原油粘度降低,凝固点下降,矿场单井微生物吞吐试验表明,所用微生物可有效地疏通井筒及近井地带石蜡和胶质沥青质的沉积,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能,从而减缓结蜡速度,延长清蜡周期,提高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11.
有杆泵采油智能控制及采油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杆抽油在采油工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有杆抽油机技术发展的显著标志是智能化,指导抽油机最优工况抽油。本公司也对有杆泵抽油井系统进行了实时监测、远程通讯等智能化改造.采用GPRS通信方式,实现油井工况数据的远程实时传输,任意时刻了解油井的产量。最大限度挖掘油层潜力,使供排不协调的矛盾得到较好解决,提高了经济效益.延长了检泵周期,节约了电能等成本.  相似文献   

12.
鲁克沁油田是埋深大的稠油油田,储层胶结疏松,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储层出砂严重.针对该稠油油藏的特点,在系统认真分析前期井筒举升工艺的基础上,研究试验了螺杆泵配套环空掺稀降粘井筒举升工艺,首次成功应用螺杆泵将稠油举升到地面,达到了携砂采油、提高产量的目的.同时在研究和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稠油冷采螺杆泵深抽配套工艺技...  相似文献   

13.
井下采油单螺杆泵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张建伟 《石油机械》2000,28(8):56-58
井下采油单螺杆泵因具有较高的系统效率而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开发的井下单螺杆泵有地面驱动采油单螺杆泵、电动潜油单螺杆泵、单螺杆液动机 -单螺杆泵装置和多头螺杆泵。简述了单螺杆泵定子衬套选用的材料和转子的表面处理方式 ,介绍了单螺杆泵在国外的使用情况。指出井下采油单螺杆泵主要朝增大泵的下井深度 ,加大泵的排量 ,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和拓宽泵的使用范围等方向发展。最后就国内开发和推广螺杆泵工作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胜  祝桂年 《试采技术》2007,28(B07):130-132
螺杆泵采油工艺中的清防蜡技术是提高油井产量,延长检泵周期,降低油井维护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从而达到油井稳产增产的目的,该工艺对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螺杆泵采油工艺清防蜡技术在腰滩油田戴南组油藏的应用情况,研究了适合戴南组油藏开展清防蜡技术的条件,并结合腰滩油田油藏的生产特点,对螺杆泵采油工艺中的清防蜡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论述了螺杆泵采油工艺清防蜡技术在腰滩油田应用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海外河油田为注水开发稠油油田,1989年投入开发以来,受笼统注水及边底水的影响,油田综合含水逐步上升,综合含水已近80%,限制了油田的高效开发。从油田地质分析出发,针对高含水油井的特点,确定了油井堵水选井原则及相应的堵水工艺,并重点对F908系列堵水剂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和应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应用的堵水工艺能够满足海外河油田稳油控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金马油田开始应用水平井开发浅层断块油藏,由于生产井段较长且水平、地层疏松、造斜点较高、采液量大,为使其能够顺利投产和正常生产,针对井斜大、拐点多、普通泵在井斜较大处漏失量大、油稠入泵困难等问题,研究了水平井特种泵采油技术,并在大斜度井段配套采用抽油杆防偏磨技术.通过应用,有效地保证了水平井的正常生产,该技术目前已在金马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海外河常规稠油油田的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总结出了该油田高效开发过程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主要包括:逐层上返、加密调整注采井网、开展边部注水和局部注水、分层注水、划小单元细分层系、全面注水等,同时对这些方法和措施的的开发效果做出了相应的分析与评价,其高效开发经验对类似油田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桩西测油井特点,选用两种微生菌种Para-Bax.s和Ben-Bac。介绍了这两种微生物菌种的作用机理,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无油管采油技术先导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常规有杆采方式中,大部分井均采用油管、抽油杆做配套管柱、材料投入多、泵效低。针对有管采油存在的问题,中原濮城油田引进试用了无油客管采油技术,通过5口抽油井的先导性试验研究表明;试验油井平均泵效提高了38.42%,单井材料投入减少了10万元左右,它能够满足濮城油田生产的需要,是提高开采效益的有效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发展明景。  相似文献   

20.
海外河稠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周鹰 《特种油气藏》2001,8(3):44-48
运用现代油藏工程、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有机地球化学录井、现代工艺技术等新方法,对高效开发的海外河油田11年来按不同的开发阶段所暴露出的矛盾进行治理,并对不断提高开发水平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评价。通过对海外河油田历年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的统计分析,总结该油田成功的做法,提出层状砂岩常规稠油油藏不同开发时期的开发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开发时期选择不同开发方式,保持了油田多年的高效开发。根据层状砂岩常规稠油油藏特点,按天然能量开发、局部注水开发、全面注水开发,不断完善注采井网,调整措施结构和注采结构,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