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陆铀成矿带(区)大地构造区划是铀成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从大地构造控矿角度,对大陆铀成矿带(区)进行区划。采用以大地构造单元为基础,结合常规铀矿床产出位置,探索用铀矿床数量和常规铀资源量的量化标准,对大陆铀成矿带(区)划采用三级划分方案。文章共划分出5个洲际铀成矿带(域),即亚欧东西向构造铀成矿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铀成矿带、科迪勒拉-安第斯山铀成矿带、滨西太平洋铀成矿带和非洲-阿拉伯铀成矿域;21个铀成矿省,如天山铀成矿省、中西欧中间地块铀成矿省、加拿大地盾铀成矿省、东欧地台铀成矿省等;73个铀成矿区(带),如阿萨巴斯铀成矿区、伊犁铀成矿区、中克兹尔库姆铀成矿带等;含盖1 068处铀矿床,总铀资源量约1 300×10~4t。这种铀成矿带(区)的大地构造区划,似乎较适合在产学研中使用,有助于铀区域成矿对比和区域铀成矿评价,并为今后新发现铀成矿省区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乌兰哈达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林西-扎兰屯多金属成矿带上,属于扎兰屯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通过1/5万伽玛能谱测量工作发现工区内古生代、中生代地层U背景值1.88×10-6~2.54×10~(-6),海西期花岗岩U背景值为3.74×10~(-6),具备很好的铀源条件。该区断裂构造及层间破碎带发育,为铀矿运移提供通道和沉淀的场所。粘土矿化、萤石化等热液蚀变发育,可以作为铀矿找矿的热液蚀变标志。通过放射性测量工作圈定9处铀异常区,发现2处铀矿化带,圈定了2个找矿靶区,为该地区铀矿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藏东拉荣斑岩钨钼矿床辉钼矿Re- Os定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荣钨钼矿床位于类乌齐-左贡成矿带的东南部,是藏东地区发现的首例大型斑岩型钨钼矿床。其成矿地质背景尚缺乏成矿年龄制约。本文对拉荣矿床含矿石英脉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定年,6件样品的模式年龄集中于91.5±1.3~92.3±1.3 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91.8±0.5 Ma,等时线年龄为90.6±2.1 Ma,表明拉荣钨钼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为53.0×10~(-6)~86.1×10~(-6),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拉荣钨钼矿床成矿年龄指示了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北东侧类乌齐-左贡成矿带内存在一期晚白垩世的钨多金属成矿事件,成矿作用发生于拉萨-羌塘地体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地质演化和巨型成矿带划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14,33(3):471-485
随着中亚成矿域地质矿产研究的不断升温和新资料的不断积累,学术界对其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的认识出现诸多争议和矛盾。文章主要基于前苏联时期有关中亚地区的地质资料,并结合近年来地质矿产勘查新进展和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梳理了中亚成矿域核心区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划分出中亚成矿域核心区的成矿省和巨型成矿带,论述了重要成矿带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在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划分出4个成矿省:阿尔泰成矿省、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楚伊犁-天山成矿省和西南天山成矿省,并重点论述了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和楚伊犁-天山成矿省的地质特征以及其中的巨型成矿带。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由4个巨型成矿带(含11个大型矿集区)组成:扎尔玛-萨吾尔成矿带、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成矿带、阿科斗卡-巴尔鲁克成矿带和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楚伊犁-天山成矿省由4个巨型成矿带(含22个大型矿集区)构成:莫因特-阿拉套-赛里木成矿带、楚伊犁-博洛霍勒成矿带、伊赛克-阿吾拉勒成矿带和卡扎尔曼-那拉提成矿带。文中所提出的成矿省和巨型成矿带划分方案依然是初步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我们期待着发现更多大型矿床和矿集区,使中亚成矿域核心区更丰富、更完善。地质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新数据的不断补充,必然带动科学认识的提高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2008年确定的首批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随着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新一轮研究总结。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重新厘定大兴安岭成矿带的边界并将其命名为"大兴安岭Cu-Mo-Ag多金属成矿带"。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在区内划分了5个III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Cu-Mo-Ag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并将其主要成矿期归纳为两期:海西期和燕山期;在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热液型银铅锌矿、斑岩型铜钼矿和接触交代型铁锡多金属矿。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Cu、Mo、Ag、Sn、Pb、Zn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16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6个为远景调查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矽卡岩矿床找矿取得了很大的新进展: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和探明了十余个大中型矽卡岩铜、金多金属矿床;在青海西部祁漫塔格成矿带发现和探明了不少铁多金属矽卡岩矿床;在东部地区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型隐伏的矽卡岩矿床,如河北白涧铁矿床、江西朱溪钨多金属矿床、湖南锡田锡钨矿床、福建上房钨矿床等。在新疆西天山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中)型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矽卡岩铁矿床。另外,在新疆发现白干湖、沙沟等大型钨矿床,在甘肃也发现和探明了大型钨矿床。学者们对上述矿床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中国主要矽卡岩矿床最新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矽卡岩矿床的生成时代从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都有,但最重要的成岩成矿期是中生代的燕山期。在空间分布上,赵一鸣等(1990)曾划分出14个重要的矽卡岩成矿带,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在西藏、新疆和青海等省(区)找矿工作的重大进展,又新增4个矽卡岩成矿带,即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和新疆西天山成矿带。  相似文献   

7.
位于招远-莱州金成矿带中西部的金翅岭金矿床是胶东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高品位金矿,但其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一直存在争议.在详细的矿相学和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利用LA-ICP-MS技术原位分析与成矿有关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结合原位硫同位素分析成矿流体来源,为进一步认识矿床成因提供制约.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划分为2种类型(PyI和PyII),PyI产在石英-黄铁矿阶段,PyII产在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伴随大量可见金的出现.根据背散射的核-边结构,PyII可细分为含有较多硫化物的核部PyIIa和表面较为干净的边部PyIIb,但二者有明显溶蚀结构.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PyI含有一定量的Au(< 0.015×10-6~2.18×10-6,均值0.62×10-6)和As(78.98×10-6~857×10-6,均值542×10-6),但Pb、Zn等其他元素含量较低.核部PyIIa和PyI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但Au(< 0.015×10-6~0.59×10-6,均值0.11×10-6)和As(0.62×10-6~198×10-6,均值35.81×10-6)的含量相对下降.边部PyIIb较核部PyIIa明显富集Au(< 0.015×10-6~19.71×10-6,均值5.91×10-6)和As(399×10-6~18 153×10-6,均值6 412×10-6),且Au与As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PyI和核部PyIIa原位δ34S的分布范围较为一致,集中在3.0‰~4.9‰;而边部PyIIb的原位δ34S值较高(5.2‰~6.6‰).根据黄铁矿结构、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推断在主成矿期富34S和富Au-As的热液流体加入形成了边部PyIIb且与核部的PyIIa发生了交代作用,同时大量可见金直接从热液中沉淀形成.该研究表明多期次富Au-As成矿流体的注入可能是高品位石英脉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程合生 《甘肃地质》2015,24(1):48-52
青海省三江源成矿带,是近年来资源评价和矿产勘查的重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多索岗日铜矿在该成矿带的西延部分,具有很好的成矿前景,测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常特征组合为Zn、Pb、Hg、Ag、Cu元素,伴有Sb、As等元素,各异常的含量明显提高。1∶1万土壤测量异常重现性好,并圈定出5个综合异常,以Cu、Ag元素异常为主,伴有Pb、Zn异常。岩样结果元素组合反映Cu、Ag有一定相关性,铜银含量高,Cu最大值达28 200×10-6,平均值2 298.6×10-6,Ag最大值达6.299×10-6,平均值为0.665×10-6,主要在紫红色砂岩、灰白色砂岩中含矿。初步圈定出铜矿体7条,Cu品位0.72%~2.28%,矿体累计厚24m,平均品位0.743%。),根据铜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地质特征,并通过岩石测量、土壤测量及工程验证在测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本文通过对该矿点的地球化学特征叙述,对该区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为该带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和成矿阶段划分的基础上,选取三江成矿带北段查涌铜多金属矿床主成矿热液期的矿石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氢氧同位素测试。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物中包裹体以富液相为主,均一温度为320~360℃,盐度w(NaCl,eq)=3%~5%,显示岩浆热液矿床的流体特征;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D=-110.0×10~(-3)~-95.5×10~(-3),平均-104.4×10~(-3),δ(~(18)O_(V-SMOW))=-2.2×10~(-3)~2.5×10~(-3),平均-0.6×10~(-3),表明其主成矿期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伴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10.
钦杭成矿带东段钨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钦杭成矿带是我国一条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带,近年来随着朱溪和大湖塘两个世界级钨矿床的探明,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找矿勘查和研究成果,初步总结了钦杭成矿带东段钨矿成矿规律。认为区内钨矿床可划分为石英脉型、接触交代型、蚀变花岗岩(云英岩)型、斑岩型和复合型5种类型。在空间展布上具有区-带-田结构,在成岩-成矿时间上以燕山期为主(120~162 Ma),印支期(~225 Ma)次之,壳源重熔(S型)花岗岩与钨成矿关系尤为密切,次为I型花岗质岩浆。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少部分亦来源于地层。完善了钦杭成矿带东段钨矿成矿模式,并分析了区内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甘肃北山地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第Ⅰ成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第Ⅱ成矿阶段)两个阶段;进一步将黄铁矿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第一种类型的胶状黄铁矿(Py0)、第二种类型的热液叠加交代特征的黄铁矿(Py Ⅰ)及第三种类型的热液黄铁矿(PyⅡ)。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从早到晚硫化物δ~(34)S值呈递增的规律,具有逐渐向岩浆硫演化的趋势;胶状黄铁矿δ~(34)S值为-9.37‰~-8.10‰,具有沉积(生物成因)硫的特征;成矿第Ⅰ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9.03‰~-7.03‰,成矿第Ⅱ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5.77‰~-4.88‰,成矿阶段具有沉积硫与岩浆硫混合来源的特征。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硫化物的~(206)Pb/~(204) Pb值、~(207)Pb/~(204) Pb值、~(208) Pb/~(204) Pb值以及μ、ω等铅同位素特征值组成范围较窄,铅源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壳幔混合来源,且与壳幔混合来源的晚三叠世花岗岩中长石铅及其控制的矽卡岩型金矿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类似。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胶状黄铁矿(Py0) Co/Ni和S/Se 比值分别为0.004~0.34和3.43 × 10~4~34.84 × 10~4,Se含量为1.558 × 10~(-6)~15.82 × 10~(-6),表现为沉积成因黄铁矿的特征。具有热液叠加交代特征Py Ⅰ的Co/Ni和S/Se 比值分别为0.05~3.38、0.05 ×10~4~5.38 ×10~4,Se含量为10.09 × 10~(-6)~1070 × 10~(-6),数值分布范围广,总体上有别于沉积成因黄铁矿,类似于热液成因黄铁矿的特征。热液黄铁矿(Py Ⅱ)的Co/Ni和S/Se 比值分别为0.60-68.88、1.46 × 10~4~9.15 × 10~4,Se含量为5.938 × 10~(-6)-35.91 × 10~(-6),表现为热液成因的特征。综上研究,认为花牛山矿床经历了南华纪-震旦纪沉积胶状黄铁矿形成期和晚三叠世岩浆热液成矿期,胶状黄铁矿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部分硫,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晚三叠世岩浆成矿热液,并认为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近年来对印度尼西亚的地层、构造、岩浆及矿产研究,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基础上,本文将印度尼西亚划分为3个一级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印度-澳大利亚成矿域)、4个二级成矿省(苏门答腊岛成矿省、加里曼丹成矿省、苏拉威西成矿省、新几内亚成矿省)和9个三级成矿带,并对各成矿带的地质及成矿特征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中亚成矿域发育一系列锂矿床,这些矿床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克拉通南部的造山带中,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性,包括前寒武纪(1.85~1.83Ga)、晚寒武世-早奥陶世(494~483Ma)、早二叠世(294~272Ma)、晚三叠世-早白垩世(220~180Ma)和早白垩世(139~121Ma)等5个成矿期,矿床类型主要为伟晶岩型和花岗岩型。基于成矿构造背景和锂成矿特征的研究,以重要构造线为界,将成矿域划分为2个成矿省和7个成矿带:(1)阿尔泰-东萨彦成矿省,位于成矿域的西部,包括阿尔泰、桑吉伦高地和东萨彦等3个成矿带,主要发育伟晶岩型锂矿床,成矿作用集中在上述前4个成矿期,矿床形成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和古亚洲洋2个构造体系有关。(2)蒙古-鄂霍茨克成矿省,位于成矿域的东部,包括东外贝加尔成矿带以及Gobi Ugtaal-Baruun Urt和大兴安岭等2个锂远景成矿带,主要发育早白垩世花岗岩型锂矿床,矿床形成主要与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有关。此外,在中国东天山发育少量晚三叠世伟晶岩型锂矿床,构成东天山锂远景成矿带,矿床形成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碰撞有关。中亚成矿域稀有金属花岗岩和大多数稀有金属伟晶岩为花岗质岩浆高分异结晶的产物,其结晶分异的驱动机制主要是热驱动。富含稀有金属的花岗岩和伟晶岩岩浆的形成温度偏低(~650℃),压力变化较大(500~170MPa);锂富集机理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和流体不混溶作用。本次研究分别提出了阿尔泰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模式“地壳熔融→深部花岗岩岩基→浅部稀有金属花岗岩岩枝-伟晶岩岩脉”和东外贝加尔花岗岩型锂矿床的成矿模式“地壳熔融→深部花岗岩岩基→浅部花岗岩-稀有金属花岗岩岩株”。  相似文献   

14.
黄山箬岭金矿区位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陆东段,处于下扬子成矿省(Ⅱ-11)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Ⅲ-53)内。通过矿产勘查工作,认为箬岭地区具有较好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目前已发现多条金矿(化)带,含金品位达1.27×10-6~8.52×10-6。在对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上寻找该类金矿的找矿标志,认识到矿区NW向与NE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金、银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矿区内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围岩蚀变是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矿石类型主要有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5.
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省地处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古生代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丰富多样,发育许多大型-超大型乃至世界级的金属矿床,包括斑岩型铜矿床、斑岩-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VMS)多金属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石英脉-蚀变岩型中温热液金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的Be-U矿床、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豆荚状铬铁矿等,这些矿床集中分布,形成多处成矿带,包括哈萨克斯坦的扎尔玛-萨吾尔、波谢库尔-成吉斯和北巴尔喀什等成矿带以及新疆西准噶尔的萨吾尔、谢米斯台-沙尔布提和巴尔鲁克-克拉玛依等成矿带。哈萨克斯坦包含大型-超大型和世界级金属矿床的成矿带向东是否延入新疆西准噶尔?能否实现新疆西准噶尔找矿重大突破?都是备受关注的重大地质找矿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并结合作者工作基础上,根据成矿带的成矿构造环境、矿床类型、成矿特点和成矿时代,总结出成矿省至少发育九类成矿系统,即(1)奥陶纪-志留纪岛弧斑岩型Cu-Au成矿系统;(2)奥陶纪岛弧VMS型多金属成矿系统;(3)泥盆纪岛弧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成矿系统;(4)泥盆纪与蛇绿岩有关的豆荚状铬铁矿成矿系统;(5)早石炭世岛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成矿系统;(6)石炭纪岛弧斑岩型-矽卡岩型Cu-Mo-Au成矿系统;(7)晚石炭世弧后盆地与花岗岩有关的Be-U成矿系统;(8)早二叠世岛弧或岛弧和陆缘弧过渡弧斑岩-石英脉-云英岩型Mo-W成矿系统;(9)早二叠世岛弧石英脉-蚀变岩型中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对比研究发现境内外相邻成矿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矿系统,二者可以对接,新疆西准噶尔三条成矿带分别是哈萨克斯坦三条成矿带的东延部分,构成了成矿省北部的扎尔玛-萨吾尔Cu-Au成矿带、中部的波谢库尔-成吉斯-谢米斯台Cu-Au-Be-U多金属成矿带和南部的北巴尔喀什-克拉玛依Cu-Mo-W-Au-Cr成矿带。新疆西准噶尔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系统和成矿条件,有望实现找矿勘探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帕奔金矿位于琅勃拉邦—黎府(泰国)成矿带的中部,矿床容矿围岩主要为灰岩,矿体严格受NNW—近SN向断裂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矿方解石中包裹体为液、气两相包裹体,以液相为主;成矿均一温度为164~252℃,平均盐度(w(NaCl,eq))为1.77%~7.64%,具中低温、低盐度特征;估算成矿压力为9.34×10~5~21.37×10~5 Pa,成矿深度为0.48~0.960km;矿石中方解石的碳同位素δ(~(13) C_(V-PDB))=-4.5×10~(-3)~-5.2×10~(-3),氧同位素δ(~(18) O_(V-SMOW))=20.3×10~(-3)~21.1×10~(-3),方解石为流体与二叠系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帕奔金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和东戈壁省北部地区,南蒙古成矿区曼莱-曼达赫铜金成矿带,出露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及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发育有石英脉型、斑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铜金矿化。近东西向区域构造控制了成岩成矿作用,花岗闪长岩株与区内铜金矿化具有成因上和时空上的密切关系。主矿体产于蚀变花岗闪长岩株中。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株具有高硅(SiO_2含量为61.3%~67.2%)、钙碱性(里特曼指数为2.07~2.34,AR-SiO_2图解中样品均落入钙碱性区)、高Sr(491×10~(-6)~631×10~(-6))、低Yb(0.8×10~(-6)~1.2×10~(-6))、低Y(7.8×10~(-6)~13×10~(-6))、高Sr/Y(42.7~80.9)、亏损重稀土以及无明显负Eu异常等岛弧背景下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基于区域成矿学研究,认为本区具有寻找大型斑岩型铜金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丛源  董庆吉  肖克炎  刘增铁 《地质学报》2016,90(7):1608-1622
"环上扬子"成矿带地处我国西南。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基础上,结合新的理论发展,本文新设定并命名了"环上扬子Mn-Zn-Ag-Cu-Al多金属成矿带",即重新划(修)定的25片重点成矿区(带)之一。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带内划分了3个Ⅲ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环上扬子Mn-Zn-Ag-Cu-Al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综合研究认为,区内矿产以锰、锌、银、铜、铝土、铅、铁矿等为主,资源潜力巨大。主攻矿床类型为层控改造型铅锌银矿、沉积变质型铁铜矿、蚀变岩型金矿、沉积型铝土矿、沉积型锰矿、沉积型磷矿,并总结了重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成矿带内圈定了16个远景区,其中10个为重点远景区,6个为远景调查区,远景区的划分指明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和工作部署重点,为国家部署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铜陵凤凰山矿田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陵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上一个重要的矿集区,凤凰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七大矿田之一,位于铜陵市东南部,近东西向铜陵-戴家汇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中部。为了探讨凤凰山矿田的成矿时代、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矿田内仙人冲铜矿、清水塘铜矿、铁山头铜矿、金山冲铜矿、龙潭肖铜矿、朱家山铜矿、药园山铜矿开展了Re-Os同位素定年以及碳、氧、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凤凰山矿田成矿时代为140.9~142.2 Ma,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显示凤凰山矿田成矿流体δ~(13)C_(V-PDB)值为-4.3‰~+2.9‰,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碳具多来源特征,部分来自岩浆,部分来自沉积碳酸盐围岩;测试样品的δ~(18)O_(V-SMOW)值为+10.7‰~+13.2‰,反映成矿流体中的水以岩浆热液为主;矿田内主要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0.2‰~+6.5‰,硫具有岩浆来源特征,且部分可能来自幔源,铅同位素也显示了相似的特征。辉钼矿样品中的w(Re)为47.1×10~(-6)~103.2×10~(-6),显示出壳幔混合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都兰县热水铜钼矿床的形成时间,笔者对其主要铜钼多金属矿体地表和岩芯的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辉钼矿Re含量为(5.969±0.042)×10~(-6)~(15.55±0.11)×10~(-6),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布范围在(233.1±3.1~235.6±3.1)Ma,其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4.2±1.3)Ma(MSWD=0.40),等时线年龄为(234.2±2.8)Ma(MSWD=1.09)。揭示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地球化学资料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认为该矿床可能形成于东昆仑造山带的后碰撞背景。东昆仑成矿带在三叠纪存在一期广泛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从祁漫塔格到鄂拉山等地均有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