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在汽油中掺混不同体积百分比乙醇形成“模型”燃油的方法,研究了含氧燃料对火花点火发动机冷起动和怠速时未燃碳氢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燃油的挥发性和汽化潜热的大小对这两种工况的未燃碳氢排放有很大的影响。掺混15%的乙醇能有效降低冷起动时的未燃碳氢排放。  相似文献   

2.
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冷起动HC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油机在冷起动和暖车以及低负荷运转时会排出大量含有未燃碳氢(HC)的蓝烟,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本研究通过对一台高速直喷式柴油机进行的试验,得出了未燃HC排放与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发动机转速与负荷对未燃HC排放量的影响,从而为改善柴油机冷起动和暖车以及低负荷运转时的未燃HC排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弄清起动和怠速时发动机缸内未燃碳氢生成过程以及顶岸间隙和油膜对缸内未燃碳氢的影响,测量了起动和怠速过程活塞顶岸壁面和缸套壁面温度。根据测量结果,预测了起动过程顶岸间隙和壁面油膜处未燃碳氢生成量,发现顶岸和缸套壁温在发动机起动后(150~200)s时达到其稳定状态。起动后顶岸间隙和油膜处生成的碳氢量分别降低至其初始值的2/5和3/4。研究认为:热容量小的活塞能迅速减小顶岸容积和提高其内混合气温度,从而可减少起动期间缸内生成的总未燃碳氢量。  相似文献   

4.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51  
研究了柴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的乙醇 -柴油混合燃料对排气烟度以及 NOx 气体排放成分的影响 ,分析了尾气排放中甲醛、乙醛以及未燃乙醇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可改善缸内燃烧过程 ,大幅度降低排气烟度 ,提高燃油经济性。随着乙醇掺混比的提高 ,尾气中 NOx 含量、乙醛和未燃乙醇的含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缸套壁面润滑油膜对汽油机未燃碳氢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圣华  赵慧 《内燃机学报》1997,15(2):185-191
本文通过碳氢在缸套壁面润滑油膜中的扩散模型,研究了油膜对未燃碳氢排放的影响,并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润滑油膜厚度的增加,它对燃油碳氢的吸收或释放量也增加,直至某一临界厚度时达到最大,之后,将保持这一最大值。实际发动机缸套壁面有足够厚的油膜,使其对碳氢的吸收或释放量达到并保持这种最大值。试验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且由油膜所致的未燃碳氢排放约占总排放的28%。  相似文献   

6.
发动机燃用不同硫含量柴油的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台轻型柴油机燃用5种不同典型硫含量柴油时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随燃油硫含量的降低,柴油机颗粒质量和烟度排放均明显下降,低负荷下燃油硫含量对柴油机烟度值的影响较大,表明燃油硫含量对柴油机排气颗粒和烟度有直接影响.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随燃油硫含量降低的变化很小,而一氧化碳和未燃碳氢排放则降幅明显.二氧化硫排放随柴油机负荷增加显著上升,随燃油硫含量降低而显著下降,表明了燃油硫含量与柴油机二氧化硫排放之间的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电喷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燃料的排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研究了不同掺混比的乙醇 -汽油燃料在多点电喷汽油机上应用时的排放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在汽油机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 ,在试验的掺混比范围内 ,随着乙醇 -汽油混合燃料中乙醇含量的增加 ,THC排放改善了 30 %,CO排放在大负荷时有所改善 ,NOx 排放在中、小负荷时改善较明显。排放特性的变化不仅与乙醇含量有关 ,而且与电喷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策略有关。以质量计的燃油消耗率有所增加 ,但以燃料热值计的比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8.
燃油组成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弄清燃油组分对发动机排气碳氢的影响,在一台单缸发动机上开展了燃用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的研究,利用FID测量了总碳氢排放量。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下汽油-正已烷和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碳氢排放的影响。给出了混合燃料与商品汽油的排放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正已烷混合燃料较汽油碳氢排放低,汽油-二甲苯混合燃料较汽油碳氢排放高。认为亨利常数、扩散系数和蒸馏温度决定了燃油组分引起的缸内未燃碳氢数量。指出燃油组分对发动机碳氢排放有很大的影响。碳氢排放量与汽油中正已烷或二甲苯掺混比例成线性变化关系。汽油中正已烷增加10%碳氢排放降低2×10-4C,汽油中二甲苯增加10%碳氢排放会增加2.2×10-4C。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试验平台,以0号柴油、煤基费托合成柴油(F-T柴油)和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为基础燃油,研究0号柴油、F-T柴油及F90P10(PODE体积分数为10%)和F80P20(PODE体积分数为20%)4种燃油在不同的起动瞬态变化条件下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分析F-T柴油/PODE掺混燃料对混合动力柴油机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号柴油相比,燃用F-T柴油时起动燃烧首循环的缸内压力、放热率和压力升高率峰值都有所降低,燃烧持续期增大;冷起动工况下,CO、NOx排放峰值在24 V原机起动时分别降低42.3%和32.4%,800 r/min拖动起动时分别降低50.9%和55.0%,而碳烟峰值略有升高;热起动工况下,CO、NOx和碳烟排放峰值在24 V原机起动时分别降低66.4%、64.5%和34.4%,800 r/min拖动起动时分别降低57.0%、48.6%和24.8%.与F-T柴油相比,随着PODE体积分数的增大,起动中CO和NOx排放峰值略微增大,但碳烟排放大幅降低,弥补F-T柴油在冷起动时碳烟排放升...  相似文献   

10.
在一台经过深度改装的四缸直喷水冷柴油机上,燃用乙醇与生物柴油的混合燃料,研究了EGR率与燃料特性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EGR系统的介入以及乙醇的掺混均可减小燃烧过程中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燃用同种掺混比的燃料,随着EGR率的增大,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长,当量燃油消耗率升高,有效热效率降低.EGR率不变时,燃用不同掺混比的混合燃料,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滞燃期与燃烧持续期逐渐延长,当量燃油消耗率逐渐降低,有效热效率逐渐升高.NO_x的排放量在EGR引入后出现了显著下降,HC排放量升高.相同EGR率下,随着乙醇掺混比的提高NO_x排放量略微下降,HC排放量表现出先减小后升高的趋势.相比纯生物柴油,乙醇的掺混可以显著减少大粒径颗粒物的数量.EGR率的变化对核模态粒子的数量影响不明显,但聚集态粒子的数量会随着EGR率的提高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多.将乙醇、生物柴油和EGR系统三者相耦合可改善柴油机的燃烧及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11.
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燃用当量空燃比混合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缸内直接喷射式汽油机,要求部分负荷时在压缩过程后期喷入燃油,实现混合气分层燃烧,以获得好的经济性;在全负荷时,燃油在进气过程中喷入,采用化学计量比混合气,实现均质预混合燃烧,以保持汽油机升功率高和排放低的优点。本文将一台柴油机改装为缸内直接喷射汽油机,在试验台架上进行了高负荷时燃用当量空燃比混合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化油器式汽油机相比,高负荷时油耗降低了6%,未燃碳氢降低了31%,NOx排放降低了10%,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整车转鼓上对直列4缸SAME 4G63电控汽油机的冷起动空燃比以及THC排放进行了测量。通过试验,研究了由于不同的空燃比控制方案引起的THC排放变化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冷起动空燃比方案应将起动空燃比控制在11.7-12.4之间,实际空燃比向理论空燃比回归的速率将对THC排放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来系统地研究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燃烧室沉积物处未燃碳氢排放浓度随冷却水温,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和点火提前角等运转参数的变化规律,对发动机缸内沉积物未燃碳氢的生成过程和缸内,排气系统中未燃碳氢的氧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对缸内沉积物未燃碳氢生成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找出了影响燃烧室沉积物处未燃碳室氢生成量的关键因素。此外还分析了燃烧室中沉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掺混不同体积分数(10%、20%)聚甲氧基二甲醚(polymethoxydimethyl ethers, PODE)的柴油为含氧燃料,采用某军用泵机组柴油机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通过控制进气压力模拟高原地区柴油机进气条件,模拟海拔0~4 000 m时含氧燃料对发动机外特性、燃烧特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海拔下,该柴油机燃用掺混PODE燃料后功率低于燃用0号车用柴油,燃油消耗率升高。随海拔升高,柴油机燃用掺混PODE燃料后功率和燃油消耗率逐渐接近燃用纯柴油。当海拔达到4 000 m时,柴油机燃用掺混20%体积分数的PODE燃料后功率平均增加3.6%,燃油消耗率平均下降1.2%。海拔4 000 m、柴油机2 000 r/min、100%负荷下,燃用掺混PODE燃料后燃烧位移前移,缸压峰值、放热率峰值提高,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缩短。不同海拔下,燃用掺混PODE燃料后CO、HC排放显著降低,NOx排放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共轨柴油机燃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的性能与排放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某共轨柴油机燃用石化柴油、生物柴油及其混合燃料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未对原机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分别燃用了0%、5%、10%、20%和100%的5种不同体积配比的餐饮废油制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的混合燃料,分析比较了不同生物柴油配比对发动机功率、燃油消耗率,以及CO、HC、NO_x和烟度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混合燃料后,功率略有下降,燃油消耗率有所上升;烟度、CO和HC排放减少,且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升高而降低;NO_x排放上升,且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目前在汽油机上已经开展的有关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主要包括: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催化转化器、过量空气系数(φat)以及压缩比和点火时刻对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最后对其发展和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汽油机直接燃用甲醇汽油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并应用FTIR排放分析仪,对不同掺混比例甲醇汽油在不同工况下的芳香族碳氢排放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使用甲醇汽油作为燃料,催化器前的排放中,芳香族碳氢的含量随着甲醇掺混比例的升高而减少;对于同一种甲醇汽油燃料,芳香族碳氢排放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下降;相同转速下,芳香族碳氢排放随负荷变化不超过20%;芳香族碳氢排放随发动机排气温度升高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拐点在630℃左右。催化器前后的芳香烃排放变化表明:三效催化器对芳香烃有较好的催化转化效果,大部分工况下芳香烃催化转化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助溶剂解决乙醇和柴油相溶性差的问题并配制出柴油醇燃料,在一台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循环供油量未作调整情况下,进行了燃用不同乙醇含量柴油醇的燃烧、性能和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油量一致情况下燃用柴油醇,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发生改变,导致性能和排放变化,且随燃料中乙醇含量的增加,变化趋势加剧,尤其小负荷的燃油消耗率及CO、HC排放增加较大。  相似文献   

19.
在一台江铃汽车公司生产的JL368Q3型汽油机上,研究了燃用不同掺混比的乙醇汽油时发动机的乙醇和碳氢(HC)排放特性及乙醇对发动机HC排放的贡献率。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各掺混比乙醇汽油乙醇排放率均不超过30g/(kW·h),且随排气温度的升高呈指数下降。发动机HC排放率比乙醇排放率高一个数量级,最大值超过400g/(kW·h),中高负荷下发动机的HC排放率最低,约为50g/(kW·h),此时乙醇排放率低于5g/(kW·h)。汽油始终是乙醇汽油发动机HC排放的主要来源,乙醇排放率只有HC排放率总量的25%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代用燃料在柴油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植物油,生物柴油,乳化油,乙醇/柴油等的制备和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研究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微乳燃油的排放特性.对比试验表明:生物柴油CO,碳氢(HC)和颗粒物(PM)的比排放下降幅度分别为34.6%,40.2%和28.9%,但NOx比排放增加了6.63%;柴油机燃用乙醇/柴油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