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纳米雄黄对卵巢癌细胞COC1的凋亡作用.方法 0.6 μmol/L浓度的纳米雄黄作用于COC1细胞,于不同时间收集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中Bax、Bcl-2和Caspase-3的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0.6μmol/L浓度的纳米雄黄作用于COC1细胞48 h后出现显著的凋亡形态改变;纳米雄黄显著的促进细胞凋亡,并随着纳米雄黄处理COC1细胞时间的延长凋亡率显著性增加(P<0.05);随着纳米雄黄处理间的延长COC1细胞中的Bax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纳米雄黄对COC1细胞有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Bax和Caspase-3的表达和降低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Cui YH  Zhang CD  Guo W  Wei Y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5):3235-3237
目的 探讨丁苯酞(NBP)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NBP(0.1、1.0、10、100 μmol/L)作用到经Aβ诱导或未经诱导的PC12细胞上,然后分别采用细胞存活率检测(MTT)及PI单染、透射电镜方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和Cyt-C蛋白的表达,进而观察NB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 MTT显示不同浓度(0.1、1.0、10、100 μmol/L)NBP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6.5%±1.1%、84.2%±1.3%、89.5%±1.3%、81.9%±1.9%,明显高于模型组(71.7%±1.4%),其中10 μmol/LNBP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10 μmol/L NB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电镜下模型组细胞凋亡特征明显,10 μtmol/L NBP组细胞形态接近正常;Western印迹显示:10 μmol/L NBP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而模型组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胞质Cyt-C表达最强,而10μmol/L NBP组有较弱的Cyt-C表达(P<0.05).结论 NBP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和NBP增加Bcl-2蛋白水平,抑制Cyt-C从线粒体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邓远斐  王江林  李丹  赵青 《广东医学》2016,(8):1109-1112
目的 探讨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WIN)联合金诺芬(AF)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分别用5 μmol/L WIN、0.25 μmol/L AF、5μmol/L WIN联合0.25μmol/L AF处理HepG2细胞24h和48 h后,MTS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AnnexinV-FITC和PI双染色法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ip、ATF4、PARP、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的变化.分别用5μmol/L WIN联合0.25 μmol/L AF、Z-VAD-FMK以及Z-VAD-FMK预处理1h后再用5 μmol/L WIN联合0.25 μmol/L AF处理HepG2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蛋白PARP、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变化.结果 与两药单独使用相比,WIN联合AF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以引起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蛋白Bip、ATF4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以及活化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引起PARP蛋白的切割.加入Caspase广谱抑制剂Z-VAD-FMK处理细胞后,能部分逆转联合用药的细胞凋亡比例.结论 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联合AF能有效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内质网应激反应和Caspase系统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姜黄素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10、20、40 μmol/L姜黄素(对照组0μmol/L)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24 h,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9、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姜黄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姜黄素浓度增加而上升(P<0.05);Annexin V-FI℃/PI双标法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凋亡率随姜黄素浓度增加而上升(P<0.05);经姜黄素作用,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随姜黄素浓度增加而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升高,Bax/Bcl-2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升高Caspase-9、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细胞生长采用MTS法;凋亡率检测采用FCM法;激活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以及凋亡蛋白家族成员Bcl-2和Bax的表达采用WB法。结果 人肝癌细胞HepG2在系列浓度阿帕替尼给药时增长受到抑制;在0μmol/L、1.25μmol/L、2.5μmol/L、5μmol/L和10μmol/L浓度时的抑制率依次为:0%、(17.25±0.34)%、(32.42±5.25)%、(52.13±7.31)%、(65.48±9.02)%;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在高浓度组(10μmol/L)达到(44.37±3.48)%,免疫印迹分析表明高浓度时Caspase-3的活化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VEGFR-2和Bcl-2的在高浓度时表达最低,而Bax在高浓度时的表达最为显著。结论 肝癌细胞在阿帕替尼处理后增长受到抑制,凋亡细胞增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R-2、Bcl-2的表达,上调Bax表达进而导致活化的Caspase-3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crocin)对3β,5α,6β-三羟胆甾烷(cholestane-3β,5α,6β-triol,Triol)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内皮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25 μmol/L Triol)、西红花苷 (10-6 mol/L,10-7mol/L,10-8mol/L) 25 μmol/L Triol组.采用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模型,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电泳法检测DNA 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用Triol处理后,培养液中MDA含量增加(P<0.01 vs control),细胞收缩,核浓缩,深染,线粒体肿胀空化,出现凋亡小体、DNA 梯形条带和亚二倍体峰,细胞凋亡率为30.62%,Bax mRNA、Bax蛋白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l-2 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西红花苷(10-7mol/L、10-6mol/L) Triol组,MDA含量减少,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完整,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4%、6.3%,细胞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下调,Bcl-2基因表达上调(P<0.05 or P<0.01 vs Triol).结论:西红花苷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Bax 和Caspase-3基因表达抑制Trio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38-42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处理MDA-MB-231细胞24 h。采用MTT、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对MDA-MB-231细胞活性、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中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μmol/L对照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隐丹参酮组MDA-MB-23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隐丹参酮在2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为(6.34±0.52)%,与对照组(6.09±0.76)%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0μmol/L、8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8.74±0.65)%、(28.04±3.08)%,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浓度组之间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隐丹参酮在40μmol/L、80μmol/L浓度时,MDA-MB-231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下调(P0.05),同时,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诱导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ax、Caspase-3和抑制Bcl-2等凋亡调控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卵巢癌耐药细胞系COC1/DDP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COC1/DDP细胞的增敏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用顺铂、单用姜黄素、顺铂与姜黄素合用作用于COC1/DDP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用顺铂及顺铂与姜黄素合用后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浓度在15~35 μmol/L以内时以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对COC1/DDP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顺铂的浓度在1.25~5 mg/L时加入20 μmol/L姜黄素后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尤以2.5 mg/L顺铂和20 μmol/L姜黄素联合作用时,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最明显;COC1/DDP中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及单用姜黄素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相比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COC1/DDP增殖,并能增强该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过氧化氢(H202)所致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SD新生鼠(24~48h)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以正常培养液培养)、模型组(100 μmol/L的H202作用24 h)、TMP剂量组(25、50、100 μmol/L TMP预处理48 h后,加入H202作用24 h).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GFAP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特定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Real-time PCR 检测各组细胞中PI3K、AKT、Bcl-2、Bax、Caspase-3 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p-AKT、Bcl-2、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LDH含量增加(P<0.05),SOD活性降低(P<0.05),PI3K、AKT、Bcl-2 mRNA 表达下调,Bax、Caspase-3 mRNA 表达上调(P<0.05),PI3K、p-AKT、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MP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其中50 μmol/L组的细胞存活率最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LDH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PI3K、AKT、Bcl-2 mRNA表达上调,Bax、Caspase-3 mRNA 表达下调(P<0.05),PI3K、p-AKT、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TMP对H202所致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损伤后细胞形态并抑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PI3K、p-AKT蛋白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体外研究葫芦素E(CuE)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用0.001、0.01、0.1、1、10 μmol/L CuE分别处理培养的Caco-2细胞24、48、72 h,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TUNEL染色法及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ARP、cleaved PARP及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Hoechst 33258染色法和TUNEL染色法结果均显示,CuE能明显诱导Caco-2细胞凋亡(P<0.05),并呈现出剂量及时间依赖性.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表明,随着CuE浓度升高,凋亡细胞占总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蛋白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用CuE处理Caco-2细胞24 h后,Caspase-3及PAR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同时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CuE能明显引起人结肠癌细胞Caco-2发生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Bcl-2表达,激活Caspase-3,从而引起PARP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各种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Snail蛋白的关系.方法 用RT-PCR检测了Hh信号通路分子Shh、Ihh、Ptch-1、Smo、Gli-1、Gli-2、Gli-3 mRNA在4种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SMMC-7721、Huh-7和永生化肝细胞系L02中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了Snail蛋白在SMMC-7721和L02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RT-PCR结果显示Hedgehog信号通路分子mRNA在肝癌细胞株中呈高表达,并以Shh信号为主;Gli-2在SMMC-7721细胞中表达最显著,而在正常肝细胞株L02中表达最弱,两者差异显著(P<0.01).Snail蛋白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L02细胞(P<0.05),且与Gli-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Hh信号通路可能通过Gli-2上调Snail的表达,增强肝癌细胞增殖力和侵袭力,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li-1蛋白在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50例癌旁组织中Gli-1的表达,并分析Gli-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Gli-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Gli-1在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侵袭范围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Gli-1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肺癌组织中Gli-1表达水平可能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对肺癌的恶性程度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Gli-1 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系PANC-1,研究其阻断Hh-Gli-1信号通路的作用效果,并观察其对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以Gli-1 siRNA转染PANC-1细胞,转染后24h采用RT-PCR检测Gli-1表达水平的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Gli-1 siRNA可以明显减少Gli-1 mRNA的表达(P〈0.01),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P〈0.01)。结论实验初步证明Gli-1 siRNA通过阻断Gli-1 mRNA的转录,阻止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PANC-1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HH和Wnt信号及其下游信号分子Gli-1和Axin2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人子宫内膜、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37例中SHH和Wnt信号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Gli-1和Axin2的表达情况。结果:内膜增生组和癌组SHH和Wnt的表达均强于正常组(P<0.05)。Gli-1的表达在正常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类似,在癌中表达较低;Axin2的表达在3组中类似都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H和Wnt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Gli-1主要参与子宫内膜癌进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低浓度MNNG转化的GES-1细胞(MC细胞)中Shh、Gli-1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探讨Shh信号通路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低浓度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导GES-1(人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转化为MC细胞,对照组为GES-1细胞。用RT-PCR检测ShhmRNA与Gli-1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hh与Gli-1蛋白的表达。结果 Shh、Gli-1mRNA及蛋白在GES-1细胞中无表达,在MC细胞中表达阳性。结论 Sh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胃癌前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复苏、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与乙酸肉豆蔻佛波酯(PMA)、PM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1~4 d,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ACA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单核细胞复苏后加入PMA诱导48 h后,分化为巨噬细胞。经PMA+ox-LDL诱导24 h后分化为泡沫细胞。(2)与无血清培养单核细胞对照组比较,在PMA诱导单核细胞株THP-1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水平明显增高(P<0.05),呈时间依赖效应。(3)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水平增高,呈时间依赖效应。但和无血清培养巨噬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核细胞株THP-1经PMA,PMA/ox-LDL诱导后,可分化为巨噬细胞、泡沫细胞。ACAT-1的表达及活性增高在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和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肿瘤干细胞与干细胞的关系、肿瘤干细胞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现状、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正常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似性,其中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和少数实体瘤干细胞分离鉴定的成功有力支持了肿瘤干细胞理论。结论肿瘤干细胞理论可解释很多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但目前仍迫切需要相关分离、纯化、鉴定实体瘤干细胞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描述多发肾透明细胞癌的MR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共11例经病理证实的多发肾透明细胞癌的MR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重点分析病灶的分布、大小、外形、信号,增强特点.结果 11例多发肾细胞癌患者,其中6例女性,5例男性,年龄36 ~ 69岁,平均50.6岁,共发现24个病灶.9例患者为双肾多发病变,单侧肾多发病变为2例.T2加权图像高信号的有16个病灶(16/24),所有病变均可见假包膜,出血的有4例(4/24),含有脂质的为12例(12/24),囊变的有18例(18/24),动态增强扫描各期持续强化的有22例(22/24),快进快出的有2例(2/24).所有病变呈现中度至明显强化.5例患者的多发病变MR表现一致,6例患者的多发病变MR表现并不一致.结论 多发肾细胞癌通常为两肾多发.同一患者的多发病变即使病理类型一致,MR表现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9.
2016年WHO正式将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作为一种肾细胞癌新类型。该肿瘤可以为散发性也可以发生于终末期肾病或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具有相对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时应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以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相鉴别。鉴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或低度恶性,因此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星状细胞和胰腺星状细胞在各自纤维化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文章就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凋亡、信号转导通路方面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