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酷似大脑半球的桥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42 例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以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等为主要病因,以偏侧肢体运动障碍或/和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在MRI 上病变部位主要在脑桥基底部(腹侧)上、中部,大多数桥脑梗死预后较好.结论:起病有头晕,临床表现为偏侧肢体运动障碍或/和感觉障碍的患者,要注意病灶可能在桥脑,应尽早做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陈步巍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151-152
目的分析13例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使我们临床医生对桥脑梗死有新的认识和提高。方法对13例急性起病初步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后经MRI证实为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于72h内行常规头MRI及DW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明确为桥脑梗死,且DWI可以诊断超早期的桥脑梗死。结论桥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桥脑梗死患者其临床表现与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梗死相似,而典型的桥脑综合征并不多见,及时行头颅常规MRI和DWI检查有助于责任病灶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以往桥脑梗死多依据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等特异性表现来诊断。随着影像学,特别足MRI的广泛应用,临床上表现为偏瘫,酷似大脑半球梗死的少见患者可被证实为桥脑梗死。现将2006年以来经头MRI证实的15例患者临床征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定位错误的原因。方法:对首发急性脑梗死就诊时行头颅CT平扫,结合1~7d内的头颅MRI检查,筛出的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均无桥脑梗死典型的交叉性瘫痪,而表现为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等貌似对侧大脑半球病灶的定位体征。头颅CT均未检出桥脑病灶,MRI准确检出了桥脑责任病灶。结论:早期行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梗死。对于起病时有构音障碍及头晕,临床表现为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的患者应考虑到病变有可能在桥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6h内实施CT检查。结果 10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55例患者出现脑左侧发生病变、26例患者脑右侧区域发生病变、15例患者出现基底节区域发生病变、3例患者出现小脑区域发生病变、1例患者出现发生桥脑病变,这些患者均是由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缺氧的相关症状。100例中CT检查结果显示影像异常有68例(占68%),提示阴性32例(占32%)。CT检查结果出现异常表现的多为患者的灰白的介质分界比较模糊,患者的脑沟部位出现较为轻度的狭窄,患者脑回部位表现相对来说不大对称,患者的脑室部位因挤压而变形。100例患者中64例患者脑部出现以上3种异常特征,占64%。结论 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性脑梗死是指有脑梗死影像学特征,但无脑梗死的症状及体征,或症状轻微未被病人认识,包括头部CT检查发现与已知中风症状、体征无解剖学关系的梗死灶。随着头部CT及MRI的广泛应用,无症状性脑梗死日渐增多,被认为是中风的早期病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回顾分析2002~2007年我科住院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无症状脑梗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对102例神经科住院病人的头颅CT和MRI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无症状脑梗死102例,病变通常为腔隙性或位于脑白质、基底节、丘脑、桥脑、小脑及脑叶等,大部分病人无症状及体征,部分患者表现为轻微、短暂、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头晕、肢体麻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不清或动作笨拙等。结论应充分认识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意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防止发生症状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贫血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贫血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3例的临床、脑MRI特征及治疗和预后。结果病变主要位于大脑半球分水岭区,常多发且分布不对称,均表现为TI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结论老年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如果发生贫血则容易形成急性脑梗死尤其以分水岭梗死更多见。  相似文献   

9.
4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自刚 《中原医刊》2005,32(7):18-19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对195例住院脑梗死患者的头颅CT和MRI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40例。病变通常位于穿通支领域或皮质领域、分水领域,少数患者表现为一过性头部不适,或头晕持续数秒、轻微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结论充分认识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重视对SBI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出血性脑梗死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性脑梗死或称梗死性出血,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出血性脑梗死多见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易引起梗死区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上除表现脑梗死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治疗上与一般脑梗死有所区别。我院于2000~2006年收治2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本文对其临床资料作一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春玲  徐忠宝 《友谊医刊》1998,21(2):62-63,78
桥脑基底部梗塞临床并不少见,其临床症状、体征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目前关于表现为单纯—侧肢体运动障碍的桥脑基底部梗塞国内很少报告。现将收集的9例临床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基底部梗塞报告如下,以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因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而引起大脑半球较大面积的梗死,其表现除常见的临床症状外,还出现因急性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严重者因脑疝而死亡[1],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6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详细观察临床特点,临床症状加重时复查CT。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中出现临床症状加重,CT表现以混合型出血改变为主,好发于大脑中动脉或其分支区,大片脑梗死尤以心源性脑梗死表现更加典型。结论脑梗死病人治疗后症状加重,CT表现以混合出血型为多,应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桥脑卒中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重新认识桥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本文对绩溪县人民医院内科从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9例桥脑卒中患者,其中梗死性卒中3例,出血性卒中6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7.8岁,并对二者的卒中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和头颅影像学特点及预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桥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杂性和多样性,头痛、呕吐、眩晕是常见症状,病情危重,头颅CT对早期梗死性卒中的病灶不易发现,MRI检查更有价值,对桥脑出血CT检查可以较早发现病灶,对早期正确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桥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取决于病变部位,病情取决于病变性质和病灶大小,头颅MRI的诊断价值优于CT检查,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桥脑梗死的确诊率,桥脑出血患者病情较桥脑梗死严重,出血量大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16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详细观察临床特点,临床症状加重时复查CT。结果 所有病例在治疗中出现临床症状加重,CT表现以混合型出血改变为主,好发于大脑中动脉或其分支区,大片脑梗死尤以心源性脑梗死表现更加典型。结论 脑梗死病人治疗后症状加重,CT表现以混合出血型为多,应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症(Post cerebral depression . PCID)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2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筛查,评定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并观察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病程、病灶部位、脑梗死次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结果 200例脑梗死患者中84例有抑郁状态,发生率为42.0%,以轻、中度抑郁为主;脑梗死后抑郁女性略高于男性(P>0.05),老年患者高于中青年患者(P<0.01);性格内向者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中学以上学历较小学文化程度者显著增高(P<0.01);左侧大脑半球病变发生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大脑半球病变(P<0.01),其中基底节区、额叶病变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最高;多次脑梗发病抑郁发生率高于首次发病;PCID与ADL呈负相关(P<0.05)。结论 PCID发生率较高,与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病灶部位、脑梗死次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与性别、病程无关.其发生是多源性因素作用的结果,符合生物-社会-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筛查。其中SDS≥41分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一步评分,按有无抑郁症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与偏瘫严重程度、大脑半球病变密切相关。②1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3例出现抑郁症,发生率为32.3%。结论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与偏瘫严重程度、大脑半球病变密切相关,抑郁症发生率较高,早期积极治疗减轻残疾程度,可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脑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的临床分析,旨在探讨脑梗死与心脏病变的因果关系.方法 总结本院神经内科病房2009年-2010年101例脑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的临床分析.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结果 101例脑梗死心电图异常改变者62例,其中伴有高血压者54例,以左心室肥大伴劳损为主,其他心房颤动(12例),心VA员害亦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分析对其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此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小脑梗死好发于男性,多发于50岁以上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吸烟为小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此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眩晕失衡、恶心呕吐最为常见,约有70%以上的患者可出现上述表现。此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可出现较重的眩晕症状。本研究中有46例(80.7%)患者在发生眩晕后需卧床休息,不能起身,并伴有呕吐频繁、不能进食的症状,平均在发病6.2天后方可独自行走。本研究中有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其症状主要为单纯头昏、头痛、双下肢无力、恶心呕吐,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在本研究的患者中,发病时间小于72个小时的患者在进行头颅CT检查时约有50%的患者未能检出梗死病灶。我院TCD对后循环颅内段病变的检出率低,在对后循环颅内段血管进行评价时以采取头CTA或MRA检测为主。结论:中老年患者若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以眩晕失衡、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且症状持续加重或有不典型的表现,应考虑其有发生后循环缺血的可能,应及时为其进行头MRI﹑CTA或MRA检查,以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20.
伴有脑干症状的小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蕾  杨柳 《浙江医学》2006,28(8):648-649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伴有脑干症状时,其表现更为复杂。本文选取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确诊为小脑梗死并伴有脑干症状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作一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小脑梗死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