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及其传递系统12自由度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并对此系统施加垂直方向上的激振,分析其动态响应.评价动力总成和车前梁及副车架间橡胶垫的支撑刚度对其模态及激振动态响应的影响,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探讨.并对车前梁及副车架与纵梁间的连接刚度对模态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变厚度圆柱蓄水池动力分析的传递矩阵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用改进的传递矩阵方法分析了变厚度圆柱蓄水池的液固耦合问题,推广了T.Irie等人创立的传递矩阵法.文中导出的每一个壳元的传递矩阵能表示为一个封闭的形式,而不同以往采用的幂级数渐近形式.在建立的一阶矩阵微分方程中,虽然由于池内壁的水动压力作用出现了耦合项,但文中采用了振型迭代技术使求解中遇到的这一困难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无限长梁上动力吸振器抑制弯曲振动波传递的机理,分别推导了一个和两个动力吸振器下无限长梁上透射系数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动力吸振器质量、阻尼及个数对结构声传递抑制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的阻抑效果具有较强的频率选择性.其质量的增加对阻抑效果有利;阻尼增加虽降低了最佳的阻抑效果,但抑制的频带宽了,改善了阻抑效果的频率选择性;在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多个动力吸振器的阻抑效果较单个的阻抑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宋阳见  郭清华 《硅谷》2011,(14):144-144,164
自动变速器是汽车上的一个主要部件,其结构比较复杂,故障诊断的难度较大。但若熟悉各挡传动路线,相应传动元件的受力情况及各档位有关元件的作用,进而分析其失效时可能产生的后果,对确诊故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递路径试验分析的变速器敲击噪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速器内部非受载齿轮来回敲打引起的车内变速器敲击噪声往往经过多维路径进行传递,对车内变速器敲击噪声传递路径的辨识与控制优化是改善敲击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阐述了基于结构传递路径的变速器敲击噪声试验分析方法,并结合某乘用车变速器敲击噪声明显这一问题,通过整车传声损失试验判断出该车变速器敲击噪声主要为结构传递声,且通过优化离合拉索与换档拉索,为改善该车变速器敲击噪声提供了一定的改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某新型混联式混合动力变速器在不同的整车行驶模式下对其液压系统工作状态的不同控制要求,基于该新型混联式混合动力变速器及其液压系统的结构,设计了液压系统工作状态和阀块工作状态的控制策略,通过建立Simulink控制模型,并采用快速控制原型技术和整车转鼓试验对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很好地匹配整车的行驶模式,满足变速器对其液压系统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多自由度集中参数模型分析中高频域动力总成-车身系统振动传递特性,导出悬置传递力、连接点速度与各部件结构导纳的关系,对振动单元参数进行修改分析得出影响系统传递特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进行动力总成振动传递系统动力学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测试》2016,(8):1-6
通过建立金属粘贴式电阻应变计的二维应变传递解析计算模型,对金属粘贴式电阻应变计的应变传递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粘贴式电阻应变计的应变传递过程受敏感栅、基底及胶接层的几何参数和物理特性参数影响,且在金属粘贴式电阻应变计敏感栅两端存在应变过渡区。当胶接层横向宽度越宽、厚度越薄、弹性模量越大时,敏感栅两端的应变传递过渡区就越小,金属粘贴式电阻应变计的平均应变传递率则越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优先选择高弹性模量的胶粘剂,且必须严格控制金属粘贴式电阻应变计的粘贴工艺。  相似文献   

9.
以分层饱和土中单桩扭转振动为研究对象,将桩周土体视为分数阶黏弹性饱和土,借助分数阶黏弹性本构模型和土体运动平衡方程、应力位移关系建立分层分数阶黏弹性饱和土层扭转振动微分方程。以两层分数阶黏弹性饱和土为例,讨论主要桩土力学参数对扭转动力阻抗影响。结果表明:下上层土体本构模型阶数比对扭转动力阻抗随频率变化曲线峰值影响较大,下上层土体剪切波速比、土层厚度比和桩土模量比对扭转动力阻抗的影响与频率有关,下上层土体液固耦合系数较小时,其对扭转动力阻抗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刘荣梅  赵振  白树伟 《材料导报》2021,35(20):20161-20165
光纤埋入复合材料后会因与复合材料铺层方向不同而形成眼状界面.本研究通过面积等效的方式将眼状界面简化为圆形,建立应变传递模型,并基于有限元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比分析了简化界面与眼状界面模型多个位置的应变传递率.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出两种界面模型在拉伸载荷下的平均应变传递速率,与实验对比结果表明:简化界面模型与眼状界面模型在各点的应变传递率吻合较好,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相匹配,简化后的界面模型可以替代眼状界面模型进行应变传递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高效求解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利用轨道结构的周期性特征,基于传递矩阵法(transfer matrix method,TMM)提出了一种便捷的轨道子系统建模和求解方法.该方法根据轨道系统结构特点,分别将有砟轨道和CRTSⅡ型无砟轨道系统的周期性重复部分划分为不同轨道元胞结构,在元胞结合面引入刚度方程假定,基...  相似文献   

12.
分析旋转薄壳的传递矩阵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一般线弹性薄壳理论,首次导出了旋转壳体状态向量的一阶常微分矩阵方程,此方程是一般旋转壳的传递矩阵法分析所必需的.借助齐次扩容技术和精细积分,应用推广的传递矩阵法对旋转薄壳的静动力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一套解法不仅精度良好,而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它为分析变厚度旋转壳的各类问题寻求一种半解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有限元——Riccati 传递矩阵组合法分析结构在各种激励下的几何非线性动力响应。时间积分采用Wilson-θ法,对每个时间步长的平衡迭代采用修正的Newton-Raphson 方法。为了避免变换矩阵连续相乘所产生的误差传递,本文对增量状态向量采用Riccati 变换。编制了在微型机IBM-PC-AT 上实现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TNONDL-W。最后,本文给出了两个例子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及所编制程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振动敏感型通信器件的低频减振问题,研究一种多孔流体阻尼式动力吸振器。通过建立吸振器动力学模型,确定动力吸振器刚度和阻尼的最优参数,分析阻尼孔参数对沿程阻尼力和局部阻尼力的影响规律,给出吸振器阻尼的设计方法。在介质分别为水和硅油的情况下,对动力吸振器减振性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动力吸振器的吸振频率在1.6 Hz~2 Hz之间,随流体粘度增加,减振效果降低。主振质量吸振后的振动传递率最大可衰减53%左右,表明多孔流体阻尼动力吸振器对于低频振动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重载飞艇旋翼式动力方案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结合重载飞艇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使用要求,对重载飞艇旋翼式动力方案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给出了该动力方案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振动半主动控制技术:滞后控制式动力减振器,在振动控制中将时间滞后作为一个设计参数加以利用,通过改变系统的时间滞后达到调整和控制动力减振器固有频率的目的,具有便于实现在线调整的优越性,并从理论上对滞后控制式动力减振器和动力减振系统进行了分析,最后,用数字仿真方法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制动力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汽车制动试验台检测的误判率,提出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的检测对策。通过分析试验台的检测模型,求得试验台在车轮与前后滚筒接触、车轮脱离前滚筒两种状态下的最大检测能力。分析表明:试验台最大检测能力过小是导致制动性检测误判的原因。采用高附着性能的试验台滚筒,设计合适的试验台安置角、增大制动检测的水平约束力、改进制动检测的评价方法,可提高试验台检测能力并减少误判。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一大块式曲柄连杆机构的机器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振动测试与振动分析 ,诊断了基础发生工程事故的原因 ,并结合工程特点 ,在不改变基础设计的动力参数的情况下 ,确定了灌浆加固处理方法 ,并介绍了灌浆加固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金属的三维动态锤锻成形过程,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及有限变形理论,建立了一种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分析方法,在运动方程中加入惯性力项考虑锤锻中显著的惯性效应;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变形期间的锤头速度;同时,将变形视为一个绝热过程计算变形期间试样内部的温度升高.基于建立的模型开发了动力显式有限元分析程序,模拟了铅块试样在落锤打击下的动态镦粗过程,给出了试样内部的位移、等效应变、等效应力和温度分布规律.将变形后试样几何形状、成形载荷-时间曲线和锤头速度-时间曲线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比,表明了开发程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建立某集中驱动式纯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动态有限元模型,对作用于动力总成的各种激励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机械激励部分考虑齿轮传动系统的时变刚度、误差激励和齿轮冲击力,电磁激励部分通过永磁同步电机2D有限元电磁仿真得到作用于定子上的径向和切向电磁力波。将各类激励施加于动力总成箱体并进行动态响应求解,通过消声室整车试验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将动力总成视为整体、综合考虑各类激励的仿真方法能较好的预测电动车动力总成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