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erfect牛心包瓣的中期临床疗效和血液动力学性能。 方法:采用多次信访、电话采访和门诊超声复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出院的125例患者进行随访,总随访率为96.8%,平均随访时间为34.33±16.02个月。 结果:死亡1例(死亡率为0.8%),与生物瓣无关;一过性脑梗塞1例;无抗凝出血和再次手术。与手术后早期比较,中期血液动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 结论:Perfect瓣不仅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性能,而且安全性好,中期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用Triton X-100等四种表面活性剂处理牛心包组织,对处理液作蛋白聚糖定量分析,对处理后的组织作蛋白聚糖超微形态观察,并将处理后的材料植入动物皮下21天,通过材料钙含量分析判断钙化程度。结果表明,牛心包组织的钙化与其蛋白聚糖有关。  相似文献   

3.
耐久性较差仍然是生物瓣长期应用的最主要缺点。由于Hancock标准型猪主动脉(HV)、Carpentier-EdwardS标准型猪主动脉瓣(CEV)及Ionescu-Shiley标准型牛心包瓣(ISV)的组织、固定保存方法、瓣架、制造技术、形状及血液动力学性能等都不相同,因此,其原发性瓣膜组织结构失功能(Primary Valvular Failure,PVF)是否亦有明显差异,是受到普遍重视的实际问题。为此,本文主要评述比较国内外对HV、CEV及牛瓣同期植入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3例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心包填塞的患者进行了观察与护理,结果表明:换瓣术后保持胸腔、心包和纵膈引流管的通畅对避免心包填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一旦出现心包引流液由多变少或停止,应警惕心包填塞的可能。为防止引流管堵塞,术后第一个24小时予常规低负压吸引,并定时向水封瓶方向挤压引流管。让病人取半坐位,做深呼吸运动,以促使积液的顺利排出。对于延期性心脏压塞的观察,应着重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如果出现低心排征象,并用强心、利尿、升压药症状不改善,甚至加重者,应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应尽早做心脏“B”超以确诊,一旦发生心包填塞,应及时行心包切开引流术。另外,术后对凝血酸原时间(PT)及血红蛋白的动态监测,对心包填塞的早期发现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一般监护:病人在监护室的基本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最好是连续监测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CVP)、神志、瞳孔、呼吸音、心音及人工瓣膜音、末梢循环状况、胸管引流情况、尿量及尿pH,有条件时还可监测肺嵌压或左房压(LAP)及心排量。根据病情定时测定血常规,红细胞压积(HCT),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有指征的摄X线胸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因大出血停用华法令期限和血栓栓塞的危险。方法  11例换瓣术后患者因大出血全部停用华法令住院病人 ,2例自行恢复 ,7例给维生素K ,其中 1例同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4例输注红细胞。停止抗凝时间 4~ 2 0d。结果 所有停用华法令者无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 ,1例颅内出血院内死亡。余10例病人重新开始调整接受华法令治疗 ,随访 3个月有 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因大出血住院停用华法令血栓栓塞的危险性低 ,恢复华法令治疗有复发少量出血 ,国人应加强门诊抗凝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 130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130例重症瓣膜置换术中 ,男性 73例 ,女性5 7例 ,年龄 2 0~ 6 2岁 ,平均 45岁。心功能Ⅲ级 83例 ,Ⅳ级 47例 ,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前均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营养支持和高压氧等治疗。在置换二尖瓣时均保留其部分大瓣及其主腱索和全部小瓣及其瓣下结构 ,细小主动脉根部替换主动脉瓣时 ,先采用切开无冠瓣替换 ,失败后可经右冠状动脉开口左侧切开主动脉瓣环 ,右室流出道及室间隔扩大主动脉瓣环 ,再用涤纶片或人工血管修复室间隔 ,右室流出道 ,能够充分扩大主动脉瓣环以置换人工瓣。结果 全组病人有 117例心脏自动复跳 ,13例电击除颤复跳 ,4例出现顽固性低心排死亡。 1例死于凝血机制障碍致创面广泛大出血 ,死亡率 4% (5 /130 ) ,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者 ,特别是联合瓣膜病变 ,术前心功能均较差 ,应重视围术期处理 ,主动脉瓣环过小 ,可采用扩大瓣环方法 ,在置换二尖瓣时 ,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合并中度或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应行Devega环缩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后效果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9年11月我科外科手术治疗的18例70岁以上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 ,术后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术后有1例患者因严重肺感染死亡,1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死亡率5.5%。术后随访3个月—2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效果良好。结论高龄瓣膜置换术手术治疗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米力农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米力农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 6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3 0例和米力农组 3 0例。对照组常规强心、利尿治疗 ;米力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米力农 10 mg加入 10 0 g/ L 葡萄糖 2 0 0 m l中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连续 7d。第 7天评估患者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指数。结果 :术后第 7天 ,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米力农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93 %和 67% (P<0 .0 5)。术后第 7天 ,米力农组 L VEDD、L VESD、CI、FS和 EF分别为 49± 7mm,3 5± 4mm,3 .7± 0 .5L· min- 1· m- 2 ,3 6%± 3 %和 62 %± 8% ,对照组分别为 54± 7mm,3 8± 5mm,3 .3± 0 .4L· min- 1· m- 2 ,3 3 %± 4%和 56%± 6% ,以上各数据二组间均有明显的差异 (P<0 .0 5)。结论 :米力农对风心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改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武  梁旭霞 《山东医药》2006,46(11):10-10
近期,我们对1994年12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2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年龄21~31岁;行二尖瓣置换术2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置换瓣均为机械瓣;术后心功能Ⅰ~Ⅱ级。  相似文献   

11.
儿童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例4~14岁的瓣膜病变患儿进行儿童瓣膜置换术,其中4例合并有其他心脏畸形予以同期修复,无住院死亡。晚期死亡1例,存活者心功能Ⅰ~Ⅱ级。认为:小儿应首选机械瓣;抗凝治疗是术后的主要问题;对左侧位(主动脉瓣、二尖瓣)瓣膜术后应用小剂量抗凝剂在凝血酶原时间标准化比值监测下是安全的;儿童应尽可能选用符合成人需要型号的瓣膜。  相似文献   

12.
姜大升  王东  祝烨 《山东医药》2005,45(33):71-71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可出现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再次换瓣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惟一治疗方法.1988年7月至2005年4月,我们共施行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5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瓣膜置换术围术期肾功能不全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326例瓣膜置换者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者18例,治愈12例,死亡6例.结论 术前认真评估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积极干预治疗,术中保持灌注流量及灌注压力,术后积极改善心功能,避免低心排血量发生,一旦发现肾功能不全,应及早采用相应治疗,积极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可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14.
15.
心脏瓣膜置换术2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0年1月至1990年12月,我院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06例。二尖瓣置换术174例,其中再次瓣膜置换术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18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使用猪瓣27只,机械瓣197只。术后早期死亡22例,死亡率为10.7%;晚期死亡16例,晚期死亡率1.9%病人年,机械瓣组为1.08%病人年,猪瓣组为5.6%病人年;10年生存率机械瓣组为92.5%,猪瓣组为62.4%。本文就其疗效评价、瓣膜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抗疑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复律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65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使凝血酶原时间(PT)维持在正常值的1~1.5倍,并定期复查PT.结果术后4个月~9年8个月内死亡6例(3例颅内出血,2例心脏骤停,1例肺癌),出现月经增多、经期延长20例,牙龈出血11例,皮下出血点6例,皮下淤斑4例,咳血1例,其余均正常.提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定期检测PT指导华法林应用可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29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临床经验。方法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全组共297例,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5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6例(其中主动脉根部拓宽主动脉瓣置换8例)、双瓣膜置换术(DVR)97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rR)者行DeVega或Kay成形术,术中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4例、行射频消融Maze手术治疗房颤1例。结果早期死亡10例,死亡率3.4%,其中MVR、AVR、DVR的死亡率分别为2.6%、6.5%和3.1%。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可靠、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处理,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保留二尖瓣下结构,积极处理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置换时,尽可能置入大一号的瓣膜,减少跨瓣压差,以利术后左室重构,可提高远期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重症瓣膜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成人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经验.方法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对156例成人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均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其中双叶瓣125例,单叶瓣31例.13例行瓣膜侧倾缝合,6例行主动脉瓣瓣环加宽.结果存活151例,死亡7例,死亡率4.48%.结论对主动脉瓣膜行人工机械瓣瓣膜置换手术术前充分估计瓣环大小,术中良好的灌注、心肌保护、选择合适瓣膜和恰当手术方法,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蒋萍  韩宏伟  李振  苏晞 《心脏杂志》2007,19(4):493-494
为防止血栓形成及栓塞,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尤其是机械瓣膜置换者术后需服用抗凝药,其中有些患者在瓣膜置换后又因缓慢心律失常需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本组工作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抗凝药物的使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