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脑出血病人血脂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了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发现:病例组血清TC明显低于对照组(t=2.2402,P<0.05),病例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t=6.4727,P,<0.001。未显示TG及LDL-C病例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以上指标与年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农村地区脑卒中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一农村地区脑卒中6年流行病学监测,发现本市农村脑卒中发病率为178.22/10万人年,而且男性发病率(227.01/10万人年)明显高于女性(129.05/10万人年)(P<0.05)。男女发病高峰均为70~74岁年龄组。未发现脑出血与脑梗塞发病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别(P>0.05);研究还发现10月份为发病高峰。该地区脑卒中死亡率为103.72/10万人年,男性为133.88/10万人年、女性为73.33/10万人年;脑出血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脑梗塞(P<0.05);同时发现死亡高峰也在10月份。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NIDDM发生冠心病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将60例NIDDM患者分为冠心病(CAD)组和非CAD组,用底物发光法检测血浆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t-PA),同时检测血糖、血胰岛素、血脂等指标。结果表明:CAD组血浆PAI-1活性水平明显高于非CAD组,分别为10.06±2.5与8.08±2.62,单位Au/ml,P<0.01。两组t-PA相似。在CAD组,血浆PAI-1活性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P<0.05)与-0.3(P<0.01),且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24,P<0.05),和ApoB正相关(r=0.51,P<0.05)。血浆PAI-1活性水平的升高与NID-DM发生CAD危险性存在相关。胰岛素抵抗状态、高胰岛素血症、高TG水平都可刺激血浆PAI-1活性的升高,而高血糖对其无直接的作用。ApoB参与PAI-1活性改变这一过程,并在CAD发生中可能介导其它脂质异常刺激PAI-1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与脑梗塞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经颅脑CT确诊的162例脑出血病人和158例脑梗塞病人分析配以同等数量的对照作1:1配比分析,探讨中老年人脑血和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爽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父母脑卒中病史及打鼾,相应的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PARs)分别为0.7004、0.1862、0.1357、0.2020;4个因素综合的人群归  相似文献   

5.
食物中可溶性纤维对大鼠脂质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种不伺膳食纤维喂饲高胆固醇膳SD大鼠4周,观察对大鼠血、肝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和肝组织学的影响。结果显示,瓜儿豆胶组至实验2周末,燕麦和沙棘皮组实验期末血清TC、LDL-C及肝TC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燕麦组血清HDL-C显著高于高脂无纤维素对照组(P<0.05);HDL-C/LDL-C比值燕麦和豆胶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HDL-C/TC值除琼脂组外,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豆胶组大鼠摄食量及体重增长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镜检发现豆胶、燕麦和沙棘皮有良好抗肝脂肪变的作用。提示:可溶性纤维能有效地降低血和肝胆固醇水平,因其成分不同降脂作用有异,其中瓜儿豆胶、燕麦食物作用明显且迅速。  相似文献   

6.
吸烟与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188例脑卒中病人及188例正常对照的吸烟情况后发现,吸烟与脑卒中有关,其OR=2.13,P<0.001,随着吸烟年限的延长、吸烟量的增加,患脑卒中的危险性也在增加(OR分别为1.02、P<0.001和1.21、P<0.OO1);开始吸烟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OR=1.02,P<0.05。被动吸烟也与脑卒中密切相关(OR=6.56,P<0.001)。经高血压病史调整后,吸烟、被动吸烟仍与脑卒中密切相关。通过病例组与对照组血脂分析发现:病例组中吸烟者TC及HDL-C明显低于非吸烟者;对照组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不同病情进展及出院结局患者血浆纤维 蛋白原和D 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方法 连续纳入浙江衢化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335例,比较进展性脑 梗死(progressiveischemicstroke,PIS)和出院结局不良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 的差异,并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SPSS17.0 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狋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4例患者纳入PIS组,PIS的发生率为31.04%。发病初始(24h 内),PI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4.42±1.06)g/L 和D 二聚体水平(1376.9±416.6)μg/L 高于非PIS患 者血浆纤维蛋白原(4.05±0.95)g/L 和D 二聚体水平(820.0±324.5)μg/L (犘<0.05),并在住院7d 内呈进行性升高,然后逐渐降低;同一住院时间点比较,PIS 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 PIS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76例患者纳入到结局不良组,结局不良发生率为22.69%。 结局不良组患者入院时(24h)及住院过程中(3~14d) 血浆纤维蛋白原(24h、3d、7d、10d、14d) 和D 二聚体水平(24h、3d、7d、10d、14d)均高于结局良好组(犘<0.05)。PIS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和 冠心病史的发病率高于非PIS组(χ 2=6.276、5.674,犘<0.05),结局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及合并糖尿病、 冠心病、房颤的发病率高于结局良好组(χ 2=6.769、5.132、4.800,犘<0.05)。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 D 二聚体入院时和住院期间维持较高水平可能预示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和出院不良结局,但 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病情进展;出院结局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4 0281 05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体外桦木尘(BD)和柞木尘(OD)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30只Wistar大鼠的AM,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以不同剂量的BD或OD(100、150、200、250μg/ml)诱导AM,于不同时间(4、24、48、72小时),检测AM分泌IL-1、IL-2、IL-6和TNFα的活性。结果显示:BD和OD诱导AM分泌IL-1、IL-2、IL-6和TNFα,其活性均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BD组与OD组相比,也有不同或明显不同(P<0.05或P<0.01)。在200μg/ml的时间曲线中也显示BD组高于或明显高于OD组(P<0.05或P<0.01)。提示:BD和OD均能刺激AM分泌IL-1、IL-2、IL-6和TNFα的活性增加,而BD较OD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吸烟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吸烟与动脉硬化性脑硬塞(ASCI)的关系。方法:对102例ASCI患者及108例正常人血清载脂蛋白(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进行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ASCI组Apo-B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HDL-C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TC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照组及AS-CI组吸烟者Apo-B均高于非吸烟者(P<0.01,P<0.05),而HDL-C吸烟者明显低于非吸烟者(P<0.01)。结论:吸烟能促使血清Apo-B增高及HDL-C下降,可以认为吸烟是ASCI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变化的关系,对56例COPD患者进行了血浆皮质醇(F)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测定。并依年龄组(37~59岁,60~75岁)及男女性别不同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年龄组32例单纯COPD患者F显著降低(P<0.05),ACTH增高(P>0.05),24例合并肺心病患者F显著增高(P<0.05),ACTH降低(P>0.05),合并肺心病组与单纯COPD组相比较F显著增高(P<0.05),血浆ACTH60~75岁年龄组显著降低(P<0.05),而37~59岁年龄组降低不明显(P>0.05)。男性COPD组与正常组相比较F显著降低(P<0.05),ACTH增高(P>0.05),合并肺心病组较正常组及COPD组均为F显著性增高(P<0.05),ACTH显著性降低(P<0.05)。但女性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提示肺心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并不低下。ACTH降低可能与F对ACTH的负反馈作用有关。女性COPD患者此变化不明显。在COPD向肺心病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男性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素起着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国杰 《现代医院》2012,12(5):8-11
目的探索急性脑卒中D-二聚体的水平与脑梗塞体积之间的关系和急性脑卒中D-二聚体的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挑选的59例患者分为溶栓组和阿加曲班组,入组时和治疗7 d后进行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同时进行各项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入组时D-二聚体水平和梗塞体积之间呈正相关(p<0.05),7 d后无相关(p>0.05),D-二聚体和临床疗效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初发时D-二聚体水平和梗塞体积之间呈正相关。因此,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梗塞体积及治疗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宫美华 《现代保健》2009,(15):121-122
目的检测心绞痛、腑血栓患者止血与凝血的分子标志物,探讨其止血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2例心绞痛和40例脑血栓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和脑血栓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t=2.17,2.32,P〈0.0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TAT和D—D较稳定型明显升高(t=2.41,2.38,P〈0.05);脑血栓患者急性期以TAT升高为主,而亚急性期D—D含量明显高于急性期和慢性期(稳定期)(t=2.24,2.28,P〈0.05)。结论心绞痛、脑血栓患者存在凝血系统激活、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硫醚-β合成酶(CBS 844ins 68)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和荧光偏振法(FPIA)检测75例脑梗死及143例正常人CBS 844ins 68基因多态性和血浆总Hcy水平。结果①脑梗死组CBS844ins 68 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00、17.33、2.67,对照组分别为78.32、18.88、2.8,CBS844ins 68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浆Hcy分别为(13.6±5.4)μmol/L和(10.9±2.4)μmol/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血浆总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胱硫醚-β合成酶多态性与脑梗死无明显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病例,回顾性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95例脑卒中患者和133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组内有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史和酗酒史的Hcy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些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有无与Hcy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脑卒中组内男性血清Hcy与女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与失血性脑卒中之间血清Hcy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不同类型之间Hcy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脑腔梗、脑栓塞(CI)和脑出血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结论 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部分传统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宁波江北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MTHFRC677T)多态性与体力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对青壮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危险的影响,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 年1 月-2018 年1 月宁波大学医学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脂情况,为临床治疗及膳食营养提供参考。方法 将1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0例)和脑出血组(60例),并选择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1.65±0.98)、(4.89±1.23)、(2.96±0.21)和(1.36±1.20)mmol/L,脑出血组分别为(1.01±0.26)、(4.23±0.85)、(2.24±1.25)和(1.12±0.36)mmol/L,对照组分别为(1.02±0.25)、(3.96±2.01)、(2.18±0.54)和(1.13±0.75)mmol/L,脑梗死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未发现脑出血患者血脂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钟敏华 《现代医院》2013,13(6):10-11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AP)患者的D-二聚体的含量差别,从而探讨D-二聚体在不同分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腹型、肾型及单纯型(AP)患者各18、15及20例,比较以上三组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PLT)计数及凝血时间(w)的差别。结果三组患者血小板及凝血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腹型AP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高于单纯型,而单纯型患者明显高于肾型,三者当中任意两者差异均具有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性(P〈0.05),而与门无相关性(P〉0.05)。结论以单纯型AP患者为参照,腹型AP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升高,而肾型明显降低,该现象在腹型及肾型过敏性紫癜的鉴别诊断起到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红叶  游凯  张月  王静雷 《职业与健康》2013,(24):3315-33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5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2010-2012年选取顺义区24个居委会或自然村内50岁以上户籍人口进行整群抽样,对4199人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北京市顺义区5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为9.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6%,显著高于女性(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399,P〈0.01)。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肥胖、卒中家族史、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69.2%、19.6%、36.3%、20.7%、31.3%、30.0%、28.1%、21.8%,均高于非脑卒中者(P〈0.05)。结论北京市顺义区5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且患病率与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社区医生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休克期切痂对严重烧伤后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犬40%TBSAⅢ度烫伤模型,分为休克期切痂组(E组,于伤后3h切痂)和非切痂组(C组),分别检测血浆中TM、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伤后3h两组TM、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伤前(P〈0.05),24h后E组TM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D-二聚体也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休克期切痂可减轻内皮细胞损伤,预防或减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脑梗死、脑出血及不同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方法前瞻性登记2007年1月1日—2008年5月31日于天津市环湖医院卒中单元病房入院的脑卒中患者1257例,收集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比较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在脑出血和脑梗死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1.0%,61.8%)高于女性(29%,38.2%),但心源性脑栓塞女性占多数(54.5%)。男性更容易发生脑出血(P=0.008)。脑出血组的平均发病年龄([60.87±12.041)岁]低于脑梗死([64.54±11.595)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高血压、酗酒的发生率高于脑梗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纤颤和久坐生活方式的发生率均高于脑出血,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动脉狭窄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发生率最高,糖尿病在小动脉卒中的发生率最高,心房纤颤在心源性脑栓塞中的发生率最高。高脂血症、吸烟、酗酒和肥胖在不同亚型脑梗死中所占的比重无明显差异。肥胖在不同类型卒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脑梗死、脑出血和不同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高血压是各类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中,应该考虑不同因素对不同亚型卒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