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例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8~15分,行保守治疗后颅内压呈不可控上升,患者影像学表现、临床体征未出现明确的手术指征,但均有GCS评分降低(均未低于6分)。12例患者的家属选择手术治疗,8例患者的家属选择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差异不明显,但手术患者的早期恢复(GCS评分≥13分)优于非手术患者。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便于及时调整治疗。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头颅层厚8mm、层距8mmCT连续平扫,测量CT图像计分及依据临床GCS标准进行GCS评分。结果依CT图像计分将颅脑损害分为轻型(≤5分)占43.3%(65例),中型(6-10分)占31.5%(47例),重型(≥11分)占25.3%(38例);依据GCS标准进行颅脑损伤评分为轻型(13-15分)占40.7%(65例),中型(9-12分)占33.3%(50例),重型(3-8分)占26%(39例)。颅脑损伤两种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颅脑损伤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存在较好的一致性。CT图像计分能为颅脑损伤的临床病情评价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心电图(EKG)异常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关系。方法选择92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重型颅脑损伤组(GCS3~8分,34例),中型颅脑损伤组(GCS9~12分,19例)和轻型颅脑损伤组(GCS13~15分,39例);入院24h内、72h、7d和15d抽晨血测定CKMB、cTnI,并行EKG检查;住院治疗2周时进行早期预后评分(GOS),分为死亡或植物生存组(GOS1~2分,23例)、残疾组(GOS3~4分,18例)和预后良好组(GOS5分,51例)。研究颅脑损伤患者不同发病时间CKMB、cTnI、EKG的异常变化以及发病早期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与GCS评分和GOS评分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发病24h内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率分别为35.9%、50.0%和51.1%,72h异常率达到高峰,分别为54.5%、55.7%和68.2%,以后逐渐下降。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中型和轻型颅脑损伤组(P均<0.05),中型颅脑损伤组血清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P均<0.05)。死亡或植物生存组血清CKMB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和残疾组(P均<0.05),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残疾组血清CKMB、cTnI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普遍存在血清CKMB、cTnI异常升高和EKG异常,其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对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血清CKMB、cTnI监测和EKG检查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 miR-422a,miR-212-5p表达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miR-422a,miR-212-5p诊断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连续性选择 2018年 4月~ 2020年 6月山东省菏泽市中医院收治的 173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创伤组)和同期 125例志愿者(对照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评分将创伤组患者分为轻度组( GCS评分 13~15分,57例),中度组( GCS评分 9~12分,63例)和重度组( GCS评分 3~8分,53例),追踪临床结局,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 GOS评分 1~3分,62例)和预后良好组( GOS评分 4~5分,111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 miR-422a,miR-212-5p表达,比较组间差异,分析 miR-422a,miR-212-5p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 miR-422a,miR-212-5p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创伤组血清 miR-422a表达高于对照组(3.02±1.02 vs 0.95±0.21),miR-212-5p表达低于对照组( 1.03±0.28 vs 2.85±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34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GCS3~8分组26例,9~12分组11例及13.15分组63例,测定入院次日空腹血糖值。结果:血糖水平与GCS评分有明显关系,GCS评分13-15分组血糖为(6.59±0.33)mmol/1,9~12分组血糖为(7.18±0.45)mmol/1,3-8分组血糖为(13.96±1.61)mmol/1,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则越高(P〈0.05),而血糖水平越高,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颅脑外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控制高血糖以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11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分为轻型组(GCS13~15分)37例、中型组(GCS9~12分)35例、重型组(GCS3~8分)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个时间段的血清hs—cRP含量。结果各组在入院时,入院1、3、5、7、15d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在入院时、1、3、5、7、15d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动态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判定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后急性期的血糖水平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方法 将98例颅脑外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重型组(3~8分)26例,中型组(9~13分)44例及轻型组(13~15分)28例,测定入院时及伤后第1、2、3天、伤后1周的空腹血糖值.回访患者3、6、12个月后康复情况.结果 入院时血糖检测结果 与正常值比较,轻型颅脑损伤者血糖水平与正常值无统计学意义,中型及重型颅脑损伤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伤后第3天血糖显著升高,伤后1周血糖仍保持较高水平且比首次检测结果 高.结论 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预后有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玲  熊雪红 《当代护士》2004,(12):11-12
轻型颅脑损伤病情恶化已日益引起临床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58例在住院期间病情恶化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占同期轻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6.58%,此58例初诊时均清醒.GCS评分13~15分,本文对其临床特征、CT征象、恶化时间及同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应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 GCS)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院前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6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出院病例资料,包括院前一般资料、院前评估资料、预后指标,进行入院时GCS与ICU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存活者入院时GCS与住院时间、伤后第12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之间的关系,以GCS评分≤8作为预计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不良,计算GCS评分≤8在预测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不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6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294例患者(47.04%)在ICU治疗期间死亡,331例患者(52.96%)长期生存。伤后12个月GOS评分为1分13例(3.93%),2分27例(8.16%),3分36例(10.88%),4分96例(29%),5分159例(48.04%),预后不良76例(22.96%),预后良好255例(77.04%)。不同院前GCS评分、睁眼反应评分、语言反应评分、运动反应评分者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院前GCS评分、运动反应评分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不同院前GCS评分、睁眼反应评分、语言反应评分、运动反应评分的伤后第12个月的GO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 GCS评分≤8的住院死亡预测敏感性48.98%、特异性90.94%、准确性71.20%,远期预后不良预测的敏感性59.21%、特异性98.04%、准确率89.12%。结论 GCS评分与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不良呈负相关,GCS可作为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的预测指标,具有较高特异性及远期预后评估准确性,适用于颅脑损伤患者院前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轻型颅脑损伤临床表现及CT扫描结果。材料与方法报告我院自1995年至2005年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结果。结果GCS评分13~15分仍可伴有颅脑损伤灶。结论如伴有持续性头痛、减速性损伤、癫痫发作者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E-选择素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和2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GCS9~15分)患者连续测定伤后12、24、48、72、96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预后评分(GOS)。观察可溶性E-选择素与GOS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在伤后12h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最高,连续96h高于正常(P<0.05),升高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伤后12h可溶性E-选择素>60μg/L的患者预后明显不良(P<0.05)。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而且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血糖变异性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变化,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可靠、全面的参考。方法选取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15分、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1例,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入院第3天、入院第5天测量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血糖值。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血糖值均明显升高,之后随着病情变化而变化,预后不良的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预后不良的患者血糖变异性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血糖变异性存在相关性(r=0.457,P0.05)。结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血糖变异性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对预后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以入院时GCS评分判定病情分成3~4分组(34例),5—6分组(38例),7~8分组(44例),人院后12h内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值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糖浓度与GCS评分的关系。并对血糖变化与预后(良好、差、死亡)进行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明显增高,GCS评分三组间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院时GCS评分越低,血糖越高,预后越差。结论高血糖可严重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院前颅脑创伤患者创伤程度与早期血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院前颅脑创伤患者创伤程度与早期血糖之间的关系,以指导院前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期间43例院前颅脑创伤患者创伤程度与其早期血糖之间的关系,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中、重度颅脑创伤三组,按上海市院前急救质控手册,分为病情判断危重和普通组,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评估早期血糖与患者伤情、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显示,轻、中、重度颅脑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糖,平均血糖随着伤情的加重依次升高,其中GCS评分在13~15分之间为轻度创伤组,共21例,血糖为(5.62±0.67)mmol/L;GCS评分在9~12分之间为中度创伤组,共13例,血糖为(6.38±0.44 )mmol/L;GCS评分在3~8分之间为重度创伤组,共9例,血糖为(7.33±1.48)mmol/L;病情危重组血糖值为(7.62±0.54)mmol/L,病情普通组血糖值为 (5.85±0.89)mmol/L.结果 表明,轻、中型颅脑创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判断危重和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颅脑创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与早期血糖增高有明显正相关性,对院前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与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确诊为DAI患者96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为1~2分者为预后不良组,3~5分者为预后良好组。记录分析患者临床、影像学指标及其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各项观测指标与预后分级关系,将与预后相关的各项观测指标与预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电解质紊乱、双侧瞳孔异常、住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原发性昏迷时间、合并其他脑伤、有影像学特征性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创伤程度(GCS分级)、双侧瞳孔异常、电解质紊乱、原发性昏迷时间是DAI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DAI属于重型颅脑创伤,预后较差。脑创伤程度(GCS分级)、双侧瞳孔异常、电解质紊乱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血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行GCS评分,分为重型脑挫裂伤组(GCS 3-8分)、中型脑挫裂伤组(GCS 9-12分)和轻型脑挫裂伤组(GCS 13-15分);住院治疗2周时进行早期预后评分(COS评分),分为死亡或植物生存组(GOS 1-2分)、残疾组(GOS 3-4分)和良好组(COS5分)。入院时测定血糖,将其测定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均值对比:重型组、中型组与轻型组两两对比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或植物生存组、残疾组与良好组两两对比均值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挫裂伤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血糖升高程度与与脑挫裂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脑挫裂伤愈严重,GCS评分越低,入院时血糖含量越高,其预后也越差,GOS评分越低。早期检查血糖可作为伤情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黄东振 《临床医学》2014,(11):85-86
目的分析轻型颅脑损伤(MTBI)病情恶化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山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42例MTBI病情恶化的临床资料。结果浅昏迷和昏迷病情恶化率占85.7%,明显高于嗜睡和朦胧的恶化率(14.3%,P﹤0.01);GCS 13分患者恶化率明显高于14分和15分者(P﹤0.01);头颅影像学异常的恶化率显著高于影像学阴性者(P﹤0.01)。结论影响本研究患者病情恶化的因素主要是浅昏迷和昏迷、GCS 13分及头颅影像学异常,对初诊为MTBI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恶化,及时进行头颅CT复查和针对性处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与肝功能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颅脑损伤继发引起肝功能损害患者92例,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特重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3~5)、重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6~8)和轻中型颅脑损伤组(GCS评分9~15),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查肝功,以后每周复查一次.观察变化,分析肝损害的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组肝功能指标高于重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组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肝功能指标增高严重者,颅脑损伤程度严重,预后差.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肝功损害后,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二者的相关性,辅助判断颅脑顿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轻型颅脑损伤19例死亡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国际颅脑损伤分类,GCS在13~15分者称轻型颅脑损伤,该类病人临床上非常常见,一般来说预后良好,无严重后遗症;但也有一小部分病人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如何从大量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确定是否留观治疗,对神经外科医师或急诊医师来说,有一定困难。本文就我院10年来19例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颅脑损伤后血糖显著增高者预后很差,在病程中血糖控制不良者尤其如此^[1],本文总结了3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血糖升高的监护措施。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7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8-77岁,平均45.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