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合唯新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所选 64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 2例和对照组 3 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和唯新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合唯新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胞二磷胆碱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肠溶阿司匹林5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临床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笔者近几年运用补阳还五汤观察治疗 4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 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均出现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蚁走感 ,肌无力等症状。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17例 ;年龄在 4 2~ 73岁这间 ;糖尿病病史 3~ 7年 ,周围神经病变 5个月~ 4年。2 治疗方法补阳还五汤 :黄芪 6 0~ 12 0 g,当归、川芎各 10~15g,赤芍、红花、桃仁各 10 g,地龙 15~ 30 g。加味 :下肢痛甚者加牛膝 1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卡培他滨化疗后手足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维生素B6,300mg/次,1次/d。治疗组25例补阳还五汤内服和外洗:黄芪30g,当归尾20g,地龙、赤芍各15g,川芎、桃仁各10g,红花6g,甘草5g;纳差、乏力加茯苓、鸡内金各12g,白术10g;血虚加鸡血藤20g;1剂/d,水煎000m L,早晚口服。补阳还五汤煎液泡洗双手双足,30min/次。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手足皮肤状况、不良反应。连续治疗8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0级9例,Ⅰ级2例,Ⅱ级12例,Ⅲ级2例,发生率64.00%。对照组0级13例,Ⅰ级10例,Ⅱ级3例,Ⅲ级1例,发生率51.80%。[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卡培他滨化疗后手足综合征,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方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方药: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30g,当归10g,川芎10g,地龙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5g。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尼莫地平,20mg/次,2次/d;辛伐他汀,10mg/次,1次/d;阿司匹林,75mg/次,1次/d。治疗组50例补阳还五汤(川芎12g,黄芪60g,桃仁、红花各9g,地龙、当归各15g,赤芍12g,丹参15g;运动功能障碍加丝瓜络、伸筋草;腰膝酸软加杜仲、桑寄生、川断;口眼歪斜加全蝎、僵蚕;语言功能障碍加石菖蒲、郁金),1剂/d,水煎400m L,早晚口服,200m L/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证候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补阳还五汤(赤芍15g,黄芪50g,川芎、当归、地龙各15g,杜仲30g,牛膝25g,红花15g,桃仁、穿山甲各10g,麦冬25g,龟甲20g;便秘加麻子仁、肉苁蓉,头晕耳鸣明显加钩藤、菊花,血瘀明显加三七),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治疗组30例针刺,取穴百会、风池、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髀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太溪,辨证加减,30min/次,1次/d;补阳还五汤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恢复12例,显著10例,进步6例,稍进步1例,无变化1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基本恢复8例,显著7例,进步10例,稍进步2例,无变化3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评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高血压病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均以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促进病灶修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补阳还五冲剂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研究补阳还五冲剂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0 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 ,随机分为补阳还五冲剂治疗组和消栓通络片组 ,观察神经缺损症状、体征及证候计分血液流变检查指标。结果 :补阳还五颗粒剂组在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消栓通络片组 ,并能降低神经缺损症状与体征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结论 :补阳还五冲剂治疗急性脑塞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出血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出血30例泉州市中医院(362000)郑劲松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出血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扫描证实。发病至就诊病程均在24...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降糖药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128例加服甲钴胺500μg,3次/d;治疗组128例加服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6%,对照组总有效率55.4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脊髓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治疗组术后予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术后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甘露醇等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天、1周,治疗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报告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加静滴脉栓通、胞二磷胆碱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因脑梗塞住院的48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组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64.3岁,其中诊断脑血栓形成44例,脑栓塞4例,西医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5.5岁,其中脑血栓形成13例,脑栓塞4例。 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组,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药(北芪120g,川芎10g,当归10g,地龙20g,桃仁10g,赤芍10g,川红花5g),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10g,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脉血康胶囊,0.5g/次,3次/d,口服。治疗组20例补阳还五汤(黄芪50g,当归、地龙各15g,丹参25g,川芎、桃仁、红花、路路通、泽兰各12g),1剂/d,水煎100mL,早晚口服;兼阴虚风动加天麻10g,钩藤后下20g;痰浊加菖蒲15g,半夏、胆南星各10g。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两组均以2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正>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医林改错》。是王清任的名方之一。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笔者在临证中用此方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8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12.1岁。糖尿病病程最短3年,最长22年。其中38例有下肢疼痛,29例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9例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治疗方法 补阳还五汤加减:生芪30~60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0g,细辛5g,川芎15g,赤芍10g,地龙15g,当归15g,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舌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89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用注射用维脑路通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基本方组成:黄芪45g,当归尾12g,地龙9g,桃仁9g,红花9g,赤芍12g,川芎12g),连续治疗30d,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有效率为92.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糖尿病饮食,并配合运动、降糖及降压等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治疗。8周后观察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黄芪30~50g,当归、赤芍、地龙各12~15g,川芎、桃仁、红花各10~12g,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四周为一疗程,共服两疗程)治疗后能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P<0.05)、24h尿蛋白排出量(P<0.05),同时改善甘油三酯(P<0.05)、总胆固醇(P<0.05)、血流变学(P<0.05)指标。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降低血粘度、血脂,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康复45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合高压氧治疗中风(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76例病例随机分2组,针对治疗组均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与对照组在治疗上的不同,对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斜等症进行评分,分析比较。结果经14~30 d治疗,评分结果经t检验(P<0.05),治疗组康复期短、病理症状消失快,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疗效满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疗效。[方法]对50例住院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①补阳还五汤(黄芪70g,红花10g,川芎、当归各20g,桃仁10g,赤芍、地龙各20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②针灸:上肢不遂者,针刺肩髑、合谷、手三里、曲池、内关;下肢不遂者,针刺环跳、太冲、承山、足三里、太溪、血海、委中、阳陵泉、三阴交等穴;失语者取颊车透地仓、哑门、金津、百会、廉泉、通里。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6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3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0%。[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