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2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为对照组(n=31)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为观察组(n=31)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合指数(OI)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正压通气时间、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理想,具有起效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40例达到机械通气标准的NRDS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机械通气基础上、采用从气管插管内滴入PS治疗,对照组10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治疗相同。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的肺部感染、肺气肿、肺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NRDS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NRD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不同首次剂量固尔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胎龄<36周并于生后3d内诊断为NRDS的15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8例,在确诊后分别首次给予固尔苏200mg/kg及100mg/kg,病情如无明显改善每12h后再次给予100mg/kg,总剂量不超过400mg/kg,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时均及时进行。结果:治疗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吸氧时间、接受第2、3剂固尔苏治疗比例、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确诊为NRDS的患儿,首次给予固尔苏200mg/kg能够明显改善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DuoPAP+NCPAP序贯模式,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治疗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uo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NRDS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采用机械通气及西医常规治疗并加用中药大承气汤灌肠,每日2次,疗程7~10天;对照组16例仅采用机械通气及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后24小时和48小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末正压(PEEP)、肺动态顺应性(Cdyn);治疗结束后观察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24小时PaO2/FiO2、PaO2、Cdy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iO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8小时PEE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大承气汤灌肠可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和肺动态顺应性,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改善机械通气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可以作为临床救治ARDS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急救措施度过极期,即纠正缺氧(鼻导管给氧、CPAP或机械通气)、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0mg/kg/次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10mL中静脉滴注q8h,出生当天给药,连续用药5d。结果:出生后48h呼吸窘迫缓解率:治疗组81.6%(31/38),对照组55.5%(20/36);出生后48h胸片肺野透明度明显改善率:治疗组76.3%(29/38),对照组55.6%(20/36);后期并发症(脑室内出血、获得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治疗组36.8%(14/38),对照组64.3%(22/36)。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于早期缓解症状、后期减少并发症均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有效性。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普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60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增加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总吸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缩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2组,每组48例,研究组予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对照组予以单纯机械通气。分析2组症状改善、动脉血气变化、X线胸片检查、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和X线检查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4 h、8 h、24 h相关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2组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患儿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8例早产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加以评价。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12 h后,观察组pH和OI值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76.47%,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47.06%,两组患儿在治疗成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辅助通气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山市博爱医院接受诊治的NRDS患儿共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单纯行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行PS联合辅助通气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各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 %高于对照组的83.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 %低于对照组的11.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S联合辅助通气在治疗NRDS方面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72例作研究对象,将本组新生儿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以常规综合治疗为基础,同时采取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促使其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规律抢救治疗的同时给予加用盐酸氨溴索静点治疗。对照组:未予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其余治疗手段与治疗组无差异。观察两组患儿辅助通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死亡率和机械通气需求率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辅助通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死亡率和机械通气需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良好,早期使用可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死亡率和机械通气需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产儿脑病的磁共振(MR)影像学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早产儿脑病患儿3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早产无脑病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早产儿脑病患儿的MR影像学表现及危险因素。结果:经头颅MR检查,对照组36例早产儿结果正常,观察组36例患儿中,单纯的早产儿脑病患儿占91.7%,其他类型的脑损伤患儿占8.33%。早产儿脑病发病以非囊性为主占77.8%,囊性病例占13.9%,脑室周围白质存在损伤患儿占41.7%,脑叶白质发生病变患儿占58.3%。导致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阴道助产、用氧时间、多胎之大、体重、真菌败血症,与早产正常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脑病患儿实施MR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病因,找出危险因素,便于患儿能够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期的最佳给氧方式。方法56例NRDS早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给氧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头罩给氧,观察治疗后1h、6h血气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两组之间相互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h与治疗前30min血气指标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6h与治疗前30min血气指标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需要机械通气例数、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NRDS早期患儿采用NCPAP给氧优于头罩给氧,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8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PS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常频震荡通气治疗,观察组联合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OI)、血样分压(PaO2)、动脉/泡氧分压(a/A PO2)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OI、PaO_2、a/A 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 %低于对照组的31.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NRDS治疗中,采用HFOV联合PS治疗,患儿肺氧合功能明显改善,且并发症较少,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撤机过渡中的应用是否能带来更高的撤机成功率。方法将接受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NCPAP过渡组和直接撤机组,比较2组的撤机成功率和用氧时间,以及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暂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脑室内出血、脑白质软化、慢性肺疾病等的发生率。结果NCPAP过渡组撤机成功率91%,直接撤机组撤机成功率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用氧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中2组呼吸暂停、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RDS患儿撤机过程中用NCPAP进行过渡比直接脱机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患儿采用氨茶碱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44例患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早产儿发育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氧合功能的影响,寻求治疗NRDS的有效方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由各种致病原因导致的NRDS患者14例,采用对比分组观察的实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以及机械通气的基础上通过气管注入PS,此实验选用固尔舒作为PS替用品,每次100mg/kg。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机械通气,不注入PS(固尔舒),观察对比2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呼吸机参数最高MAP以及高浓度氧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呼吸机有效指数高于对照组,但是氧合指数以及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疾病并发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调查走访中,观察组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对NRDS氧合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治疗NRDS早期阶段,及早应用PS可以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极大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降低疾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治疗NRDS具有显著疗效,也有利于疾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配合苈黄导痰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西医常规处理及无创通气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苈黄导痰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病情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气管插管率治疗组为10%,对照组为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PaCO_2治疗组为(46.3±9.5)mmHg,对照组为(62.3±8.7)mmHg,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配合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气体交换,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低气管插管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压缩喷雾吸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效果以及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喘憋性肺炎患儿98例,其中50例行压缩喷雾吸入氨溴索辅助治疗,另48例按常规超声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0.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平均住院日,治疗组(6.88±2.20)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0.06±2.40)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压缩喷雾吸入盐酸氨溴索是辅助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的有效方法,争取患儿及家长的配合、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正确掌握药物的剂量、做好基础护理、预防交叉感染等护理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